㈠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对一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版的一权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麽看,贸易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费。
㈡ 国际贸易顺差和逆差对一国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原理是什么
一、货币政策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1.当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赤字)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利率,进而使本币的国际价值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净出口的上升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2.当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盈余)时,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提高利率,进而使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的下降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二、财政政策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扩大国内需求,政府为给赤字融资会使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本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效应相反。
㈢ 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稳定一定是不利的吗
不一定是不利的,但应该避免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也被称为国际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支出大于收入。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
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提了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但是,如果长时间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国外汇储备减少,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国际收支逆差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本国的发展,当国家处于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国家将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改进,调整的方面主要有资助和调整两大类。
资助政策由减少外汇储备和国际借款政策组成。但资助政策有较大的局限性,甚至在外币资产和本币资产不能互相完全代替情况下,会出现国际收支恶化的情况。此外资助政策受人们对政策的信任的影响。
调整政策有三个组成部分:支出下降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支出转移政策(包括贬值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关税、限额、多重汇率、补贴等措施)。但采用调整政策受一定条件制约。我们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
㈣ 贸易顺差跟逆差对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研究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对外贸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较系统地载有表明出口和进口的数字统计,大体可反映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国对外贸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口等情况,分别构成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或贸易平衡。
1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贸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 “ 入超 ”,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3 .贸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纵观世界各国 ( 地区 ) 政府的外贸政策实践,这种现象并不多。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贸易顺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 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麽看,贸易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㈤ 贸易差额对国家的经济影响
影响:
由于美国有发达开放的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强,美元资产收益稳定,加上历史原因,没有其他货币能够取代美元的地位,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仍然需要以美元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这就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
对美国来说,1971年以后,美元已不再承担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责任,因此可以不顾别国利益而根据自身需要滥发美元,向全球征收铸币税,用以弥补美国持续增加的财政赤字。其渠道就是借助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一方面源源不断地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通过美元回流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大量廉价资金。
外国购买美国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为3%左右,而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平均收益率比3%高出数倍。大量廉价商品和廉价资金输入,降低了美国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使美国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能不受通胀之苦,每个美国家庭每年都能节省不菲的支出。
(5)国际贸易逆差的积极影响扩展阅读
国内储蓄不足、投资大于储蓄的状况,也使美国保持长期贸易逆差具有必然性。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贸易逆差与其投资大于储蓄呈现正相关关系。
在1971年至2017年的47年中,除了1973年和1975年货物贸易顺差的年份储蓄率(总储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略高于投资率(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余年份都是投资率高于储蓄率。投资率与储蓄率差距越大的年份,贸易逆差也越大。
储蓄是指收入没有被消费的部分,投资是指资本存量增加的部分。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恒等式。当总储蓄与投资总额存在缺口时,就会出现贸易逆差。
㈥ 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对出口的影响
答: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系内统纪录,是影响容汇率短期变化的重要因素。
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外汇供过于求,外国货币与本国货币的比值就会下降。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本国应付货币债务大于应收货币债权,外汇求过与供,外国货币与本国货币的比值就会上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
在国际收支中,国际贸易的数据更为重要。如果贸易盈余不断增长,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心以及需求都会增加,从而导致汇率上升;相反,庞大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市场对货币的信心和需求就会下降,最终导致货币贬值。外贸数字连续逆差或逆差大幅增加,对市场心理的影响最强烈。
㈦ 贸易逆差和顺差是什么意思
贸易逆差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称为出超,即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外汇有净收入,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强,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若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表明一国的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贸易顺差究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对外贸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较系统地载有表明出口和进口的数字统计,大体可反映一国在特定时期内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国对外贸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口等情况,分别构成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或贸易平衡。
1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贸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 “ 入超 ”,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3 .贸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纵观世界各国 ( 地区 ) 政府的外贸政策实践,这种现象并不多。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贸易顺差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㈧ 国际贸易逆差的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
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国会贸易赤字调查委员会于2000年11月发表了一个关于贸易逆差成因的调查报告。在他们看来,其成因主要在于美国与其它国家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诸如:其他国家非关税壁垒;外国商品对美国的倾销;外国政府对本国公司的补贴;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生产条件以及美国本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消失等。不过,报告更多地是强调外部因素。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93)强调财政赤字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孪生赤字假说”:在巨额财政赤字背景下,货币当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不会为财政赤字融资,因此财政赤字会导致利率升高、外资流入、美元升值,从而产生了贸易逆差。
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很有说服力,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又与贸易赤字一样逐年扩大,2003财年达3750亿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亿美元,而2005年预计将达到5210亿美元的最高记录。但是,这难以完全解释美国巨额逆差,因为1989-1992年财政赤字在大幅度扩大,但贸易赤字却在缩小;1993-2000年财政赤字逐年缩小,1998年开始出现“扭亏为盈”,2000年更是出现2370亿美元的高额盈余,但贸易赤字却在逐年扩大。即便考虑“时滞”因素,亦不能完全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巨额逆差。
也有一些学者强调中国因素在美国当前巨额贸易逆差中的作用,但更多的学者从经济繁荣与旺盛的社会总需求来分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这一观点亦得到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肯定。
在宏观经济体系之中,一国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国际收支表现为逆差,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国际收支表现为顺差。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皆因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总需求过于旺盛。或者说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的症结是总支出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当前,美国总消费约占GDP的82%,而总储蓄率又非常之低,经济系统中内生出强大的进口需求。从美国进口商品的类别来看,美国进口增长的也主要表现为消费品进口的快速增长。2002年消费品的进口比1994年增长了107.3%。从实证研究来看,美国学者斯特芬和克穆一通过对1996-1999年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繁荣至少能解释32%的贸易逆差。
以上观点,均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在我们看来,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旺盛的社会总需求,从而巨额贸易逆差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