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有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 理论与政策 第八版国际贸易部分的课后习题答案啊 急用..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亚国家增加了它们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同样,不进东亚国家整体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增加了,而且东亚国家内相互间的贸易也增加了。应用引力模型解释这一现象。随着世界GDP东亚经济份额的增长,然后属于东亚经济的每个贸易关系,东亚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不断壮大。国家间相互的贸易也增加了可以被类似的逻辑解释。以前,他们是相当小的经济体,这意味着他们的市场不能满足大量的进口。当他们变得富有,并且人们的消费需求上升后,他们才能更多的进口。因此,虽然他们之前集中出口到发达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员,并因此成为了彼此的出口目标。同样,使用引力模型解释,当韩国和台湾都很小的时候,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规模还很小,这也就意味着尽管他们很近,他们之间很少有贸易。现在他们都变大很多,其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的贸易也非常可观。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a. b.c.在贸易前,当劳动是生产的唯一要素,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供给决策是由个人获得的最大收益决定时,只有当 时,这两种货物才能被生产。所以, 3.假定在现有要素价格下,棉布生产中每用1英亩的土地就需投入20小时的劳动,而在生产粮食时,每用1英亩的土地只需投入5小时的劳动。A.假设该经济拥有的总资源量为:600小时的劳动和60英亩的土地。请画图说明资源应如何分配。B.现在假设劳动供给首先上升到800小时,然后是1000小时,再然后是1200小时。请用一副如图4-9的图展示出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C.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形?a. 又因为 L=LC+LF=600 且 T=TC+TF=60. 所以 LC=400, TC=20, LF=200 and TF=40. b. c.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些劳工将不会被使用,因此生产要素价格将会改变,或者会出现失业。4.美国劳工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而不是专业人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传统上支持政府现在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否合理?如何用相关贸易模型的理论来回答?在李嘉图的模型中,劳工通过其行业购买力的增加获益。这不能满足不富裕国家对于公会限制进口的需求。在不动因素中,劳动模范从贸易中可能收益或损失。某种商品的购买力将会增加,然而其他商品的购买力将会下降。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直接讨论了对于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贸易影响分布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非熟练美国劳工将在贸易中减少,因为该组代表了这个国家相对稀缺的因素。这是由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支持劳工公会对于进口的限制。5.假设挪威与瑞典相互贸易,挪威出口鱼,而瑞典出口沃尔沃汽车。假定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但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同:挪威由于有较长的沿大西洋的海岸线,因此捕鱼效率高;瑞典的资本相对丰裕,故而汽车的生产效率高。据此,根据标准贸易模型论述这两国的贸易利益。注意:在两个增加的国家中,福利如何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移动从按国内价格管生产模式(虚线)到受国际市场价格制约生产模式(直线)。6.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供给和价格的变动之间可能没有联系。例如:如果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完全不可流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成为直角形状,两种产品的产出也不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否会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请画图进行分析。在贸易增长的福利增加的条款时,PPF是直角。生产点是PPF的角落。消费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是最高的差异曲线。在贸易条件的旋转对其与PPF的矩形拦截的相对价格线上有一个改变(因为没有替代的不动因素,保持固定的生产点)。经济的巨大转变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直观地说,虽然没有供给反应,经济接获它提供了更多的出口和更少的进口支付。7.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定价等于边际成本。为什么当存在内部规模经济时,这就不再可能?不同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垄断的情况下,边际收益,不等于价格。利润最大化的产出水平发生在一个垄断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总是低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因为根据出售单位的产出一个额外的企业必须降低所有单位价格,不只是边缘之一。8.假设单个汽车生产商的固定成本是50亿美元,而每辆车的可变成本是17000美元。厂商越多,竞争越激烈,价格就下降。具体说P=17000+150/n,n为市场上厂商的数量。设美国和欧洲市场上分别有3亿和5.33亿人口。a.在没有对外贸易时,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上均衡的厂商数量是多少?b.在没有对外贸易时,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上均衡的价格是多少?c.现在假设美欧之间进行自由贸易,美国市场上除了原有的3亿人口外,将增加5.33亿人口。在美国和欧洲汽车市场上将有多少汽车厂商?汽车新的均衡价格是多少?d.美国市场上汽车的价格在b和c中为何不同?自由贸易改善了消费者的福利吗?是怎样改善的?a. 17,000 + 150/n = 5,000,000,000n/S + 17,000. 当SUS = 300 million时, 汽车数量是3。. 当 SE = 533 million时, 汽车数量是4.r.b. PUS = 17,000 + 150/3, PUS = $17,050. PE = 17,000 + 150/4, PUS = $17,037.50.c. 17,000 + 150/n = 5,000,000,000n/S + 17,000. 当 SUS+E = 833 million时,汽车总数量是5. 这有助于解释近几十年来在同行业中发生的一些更自由的贸易合并,例如,福特收购捷豹,戴姆勒奔驰收购克莱斯勒等。d. 在美国和欧洲,价格下跌到 $17,030. 并且。两个市场的品种增加:在美国,自由贸易以前,消费者可以在三个品牌之间选择,现在他们可以在五个品牌之间选择;在欧洲,自由贸易之前,消费者可以在四个品牌之间选择,现在他们可以在五个品牌之间选择。9.在过去的几十年,美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这会对墨西哥向美国移民产生怎样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从墨西哥到美国的劳工流入,因为外国直接投资造成了墨西哥边境劳工生产力的相对增加,而这又反过来导致墨西哥人的工资增加,且降低了墨西哥移民美国的动机。10. 一个国家宁可放开它在海外的生产厂家,而不愿将制造业…这是为什么呢? 有很多原因,这其中很多涉及到位置的讨论和这章中的内部讨论.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内部进行交易可能比在两个独立公司之间交易要更便宜. 通常,如果涉及专有技术,或者一个企业的质量信誉是尤为关键,一个企业可能希望保持对生产的控制而不是外包.11.假如制造业工人收入少于其他行业工人的收入..那么在经济中会对..怎样的影响? 这将改善在经济上收入分配,因为在制造业的工资将会增加,在经济上其它人的实际收入将减少,原因是制成品价格上涨.这只有在假设制造业的工资在经济中比所有其他的工资要低的情况下才是事实.如果他们在经济上比其他人高,关税政策将恶化收入分配. 12.印度和墨西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实行了进口代替政策.但是印度更进一步,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由自己生产…..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状况呢?印度在1948年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家里所做的进口产品的青睐这一戏剧性的突破是殖民主义政治突破的一部分. 事实上, 对国产服装的偏好超过英国生产的纺织品是导致印度独立的初期战役之一.在墨西哥国内生产的大厅的存在(而不是在印度最近被推翻的殖民公司)可帮助保持墨西哥在制造过程中进口资本货物必要的开放.
② 引力模型中考察国际贸易的障碍有哪些影响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引言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
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of Trade)是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为了解释与预期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社会及政治性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方式,利用经典力学中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建立的一种理论假说.引力模型的最早引入,可追溯至凯瑞(Carey,1858)其所著的《社会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原理解释社会现象.自上世纪40 年代,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才大规模在理论分析与经验检验方面引入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问题研究上,丁伯根(Jinbergen,1962)为了说明在由多个国家组成的世界里,贸易流量的不对称现象,即大国的贸易量占其GNP的比重小于小国的建立了贸易引力模型.80年代,经济学家用类似的贸易引力模型说明部门内贸易的流量与流向的决定问题.
丁伯根的贸易引力模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贸易引力模型,首先写出牛顿万有引力公式:
在方程中,Fij为物体i与j之间的引力,mi,mj是物体i与j各自的质量,dij为物体i与j之间的距离,k为常数,它可依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公式表明,引力的大小与物体i与j各自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经济学家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及其基本思想,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引力模型.在这里,我们介绍丁伯根建立的贸易引力模型:
在方程中,Xij是 i国向j 国的总出口;Yi与Yj分别为i国与j 国的GNP, Dij为i国与j 国之间的距离,K,e 为常数,a、b为参数.该公式表明,i国向j 国出口总量的大小或者i国与j 国之间的贸易量的大小与i国与j 国的国民收入的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
③ 吴丹的人物业绩
论文:1.《知识经济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7期,CSSCI;2.《知识经济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CSSCI;3.《国际贸易流量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新进展》,《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CSSCI;4.《国际直接投资与东亚国家间贸易的互补性关系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7期,CSSCI;5.《中国影响下的东亚新型产业循环机制一区域经济合作》,《亚太经济》,2007年第6期,CSSCI;6.《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与潜力: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亚太经济》,2007年第6期,CSSCI;7.《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一潜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5月,CSSCI;8.《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变化》,《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2期,CSSCI;9.《制度因素与东亚双边贸易: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08年第3期,CSSCI;10.《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国际商务》,2011年第6期,CSSCI;11.《减少尾气污染 改善空气质量》,《环境保护》,2011年第19期,CSSCI。项目:主持项目:1.《吉林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吉林省环保厅,2011-2013;2.《长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有效支撑能力研究》,长春市科技局软项目,2009-2010;3.《电子商务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教学与学科建设项目,2010-2011:4.《东亚区域内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2005年。参与项目:1.《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国际化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10-2013;2.《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1-2013;3.《吉林省县市科技进步评价研究》,吉林省科技厅软项目,2009-2010;4.《吉林省商业银行创新业务开发以支持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08-2009;5.《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系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6-2009;6.《完善长春市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长春市科技局,2002-2004;7.《中国证券市场违规行为与对策问题研究》,横向课题,2002-2004.著作:1.《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杜撰;2.《世界经济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二作者;3.《世界经济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第二作者;4.《世界经济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第二作者。奖励:1.《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研究》,2010年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暨省社科联第三届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知识经济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2001年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02年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3.《世界经济概论》,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第七届社会和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特等奖。
④ 国际贸易文献引力模型中两个首都距离指的是什么距离
地理位置距离,有网站可以查到。
⑤ 社会网络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了吗
作者王云飞,杨希燕
摘要摘要: 文章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我国与118个国家的移民与贸易数据版,基于最新发展的引力权模型理论和泊松拟最大似然估计法(PPML)重新检验了移民网络对我...
出版源《世界经济研究》, 2015(10):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