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答题与二战前相比,战后国际贸易发展有何特点
.竞争日益综合化。第一,把货物、服务与知识产权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把贸易自由化与允许的保护结合起来。第三,把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综合使用。第四,把跨国公司的发展与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第五,国内市场竞争与国外市场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六,把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
2.竞争日益集团化。第一,加强经贸集团的组建,使地区经贸集团数目急剧增加。第二,地区经贸集团的类型更加多样化。第三,地区经贸集团形成的基础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由相邻国家组成经贸集团走向跨州和地区的国家组成经贸集团;从社会制度相同国家组成经贸集团到社会制度不同国家融于一个经贸集团;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组成经贸集团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的国家之间组成经贸集团。第四,经贸集团内部通过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自由化,统一市场,使内部贸易不断扩大,经贸集团内部贸易占其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均在提高。
3.竞争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第一,积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基础上进行“开放、公平和无扭曲的竞争”。第二,国际贸易法律、规则和标准日益趋同化,它们与各国国内的相关法规的相融性在加强。
❷ 我二战之后国际贸易的特点是
二战之后国际贸易的特点是:
1、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很小,且呈下降趋内势。
2、出口依然以初级容产品为主,进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3、主要贸易对象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在上升。
4、制成品的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饿地区。
国际贸易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它是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
(2)二战之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扩展阅读:
双边贸易在两国之间通过协议在双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双方各以一方的出口支付从另一方的进口,这种方式多实行于外汇管制国家。另外,双边贸易也泛指两国间的贸易往来。
多边贸易也称多角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协议在多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互有买卖的贸易。很显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多边贸易表现的更为普遍。
❸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急求
(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放在12章中介绍)战后初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社会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从个别国家来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始终是占世界第一位的进出口国家但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0年代起,德国、日本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变化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反映。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显地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大量新产品涌现并投入世界市场。第二,科技的进步,使原材料的使用更为经济有效,节约了原材料的使用,导致初级产品贸易的相对下降。第三,合成材料工业有了迅速发展,减少了天然原材料的使用率。第四,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制成品的出口量,减少了初级产品的出口量。第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鼓励国内农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农产品的自给率,减少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需要。第六,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实行工业化,大量进口资本货物,也增加了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量。第七,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更大,增加了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量。然而,造成在世界贸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不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从而出现了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日益下降的趋势。战后,制成品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机器设备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位日益重要。其主要原因是:(1)世界工业结构变化巨大,重工业不止不断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2)国际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机器设备专业化生产协作日益加强,使这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数量和比重大大增加。(3)国际贸易中的新产品绝大部分机器设备产品。(4)居民对汽车、家电等的需求增长。战后在初级产品贸易方面的一个特点是燃料的重要性明显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第二,1973年和1979年世界市场原油价格两次大幅度上涨,是石油在初级产品贸易中的比重在70年代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战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初级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发达国家所占比重则明显上升。军火贸易的不断扩大,是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中的一个突出现象。8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革命新高潮的兴起,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主要有:(1)世界制成品贸易呈进一步上升趋势,深加工、高附加价值产品的贸易增长更快。(2)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尖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3)能源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
❹ 在<国际贸易原理>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
(1)战后各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上升,是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
(2)经济生活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3)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对国际服务贸易的不断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
(4)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❺ 1.简述二战后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2.二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高速发展日本账号对外贸易发展羞涩的原因是由于美国大力的支持也是当时欣欣向上繁荣的国际市场用印。
❻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体现出的特点是:
1、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3、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性 :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
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6)二战之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不同的阶段里,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并不一致。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
(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
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基本原因。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
1973年以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高通货膨胀率所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首先,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其次,能源危机的爆发
再次,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放在12章中介绍)
战后初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社会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从个别国家来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始终是占世界第一位的进出口国家但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0年代起,德国、日本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
❼ 二战之后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国际环境,战后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和平与发展思路为主导。
2,美国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支持,美国对日本的支持。
3,科技发展因数。
❽ 二战结束后国际贸易面临的困境及其形成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国际贸易面临的困境们手里有钱,交通工具十分便利,从而引起了对饭店需求的剧增,一度处于困境的饭店业又开始复苏。
饭店的规模不断扩大,类型多样化,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服务向综合性发展,饭店不但提供食、住,而且提供旅游、通讯、商务、康乐、购物等多种服务,力求尽善尽美,饭店集团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
❾ 简述二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制造业比重相对下降,服务业地位提升,在各国GDP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99年在世界GDP中,服务业的产值占61%,制造业占34%,而农业仅占5%左右;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59%提高到1999年的65.3%,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国内就业人数的比重在55%~75%之间。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1997年为72.6%,2003年达到75.9%。第三产业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快,1993~1997年的5年间信息产业为美国直接增加1580万个就业岗位,产值占美国GDP的28%以上,美国经济增长的25%来源于信息产业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占产值和就业中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41%提高到1999年的51%,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国内就业总数的36%~65%。在国民经济日益向服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国家间相互提供的服务贸易量也就大大增加了。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交通、通讯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信息、咨询和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的各类专业服务领域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使原来不可能发生贸易的许多服务领域实现了跨国贸易,如原来不可贸易的知识、教育服务现在可以存储在光盘中,以服务产品的形式交易,或者通过卫星电视、因特网直接发送。这与国际间的技术、产品和产业梯度扩散紧密相关。新技术不仅为附加服务提供了贸易机会,而且使高新技术服务的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跨国公司扩张带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资本、技术、人才国际流动,促进了与其相关或为其服务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体而言:(1)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扩张过程中所带进的大量追随性服务,如设立为本公司服务的专业性公司,这些服务子公司除满足本公司需求之外,也向东道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从而促进了东道国服务市场发展;(2)跨国公司在国际服务市场上提供的银行、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也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在东道国市场上获得渗透和发展;(3)制造业跨国公司对海外的直接投资,产生了“企业移民”,这种企业移民属于服务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随着设备技术的转移,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产生流动,因而带动了服务的出口。
(四)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各种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首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低层次需求是与物质产品有关的生理需求,在生理需求满足之后,人们开始产生其他的和服务有关的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其次,人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加深。服务行业基本属于绿色行业,污染小,能源消耗少,各国政府普遍把服务行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再次,解决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传统服务行业如餐饮业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新型服务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社会就业渠道;服务业也是许多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如美国在货物贸易领域的巨额贸易逆差,是通过电讯、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贸易顺差来弥补的。
(五)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际服务贸易是伴随商品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中金融、保险业和运输业表现最突出。例如,2003年,以海运业为主,包括铁路运输业、公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等在内,各国国际运输业的年收入已超过3500亿美元,约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1/4。
(六)发展中国家采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世界服务贸易
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普遍采取了开放型经济政策,积极地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与此同时,为增加外汇收入,实现本国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随着外贸政策不断趋向自由化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除积极参与国际运输、劳务输出外,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千方百计吸引外国游客,并且积极扩大其他服务出口,推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