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的经济特点是____
二战以后是制造业迅速发展的经济时代,适应制造业发展成长起来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表现出对制造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原因,从深层次上看,实质上是一个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新经济时代的失灵问题。从调整模式的角度进行制度和结构的改革来对应新经济的挑战,不仅是日本面临的问题,也是值得中国经济发展中借鉴的问题。
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表现出强大的增长和竞争活力,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却显得对应迟钝,缺乏竞争活力。在短时间内将成功与失败两面的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面资料。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的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创造了制造业辉煌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从制度看,市场经济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制度,从模式看,同样的市场经济制度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同样的制度之所以表现为不同的模式,就在于构成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要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组合。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6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8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 从构成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关系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
1、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从所有制的角度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市场经济。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看,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从大范围来看,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西欧和北美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市场导向型市场经济,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东亚地区的市场经济大都属于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日本的市场经济则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二战之后,也是最早以政府导向的市场经济模式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 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具有更大的权利。日本政府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控,主要通过这样一些途径来进行。
一是运用产业政策诱导社会资源向政府调控的领域和方向配置。从战后50年代重点发展纤维等轻工业,到60年代重点发展钢铁和化学工业,从80年代转向重点发展电器机械和汽车业,到90年代发展电子机械和信息产业的选择,每一次产业的转换选择,都是在政府产业政策的诱导下进行的。
二是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保护”关系,保证企业投资和管理符合政府的产业调控的方向。日本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并不是欧美国家那种纯粹的纳税关系。日本政府与企业之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指导和保护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一系列政策指导上,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如在日本存在的“神仙下凡”制度,就是从人际关系方面加强了政府对企业指导。在日本存在着论资排辈年功序列制的官员升迁制度,由于越往高层,其职位越少。为了解决到一定年限需要提升的官员,而没有空缺职位的矛盾,采取了从政府派到企业任职的制度。这种制度就是所谓的“神仙下凡”。大量政府官员“下凡”到企业,从人际关系上强化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三是运用政府计划和财政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直接配置。日本政府对社会资源的直接配置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80年代末经济不景气以来,通过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增长。其次就是从50年代开始的每10年制定一次的“国土开发综合计划”。为了解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行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是日本政府按照计划对开发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计划。尽管这种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的投资,但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2、从国际与国内市场看, 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
由于两大原因,使日本的市场经济表现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一是国内资源的短缺。二战后日本推进大规模的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大量进口原料和能源。日本对海外能源的依赖程度高达87%,美国是20%,英国9.3%,西德57.7%,法国80.3%,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在大量进口中形成对外汇的大量需求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在增加进口的同时,必须增加出口。所以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性,就成为日本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二是二战之后支撑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本的积累,也需要在引进中进行。这些因素使得日本的市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高的开放性。
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贸易立国” 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在60到80年代,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外贸易体制,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家市场的接轨。不断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根据互补优势原则,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不断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日本经济在国家分工体系中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和强大的竞争力。
战后日本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从50年代开始这个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次国际化(1949年~1961年)是以振兴出口和促进产业合理化为目标的国际化。处于战后恢复时期的日本经济,采取了振兴出口,限制进口的国际化政策。
第二次国际化(1960年~1973年)是适应国际经济自由化而进行的。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进一步走向自由化的过程经历了三步。在60年代以前实行的主要是限制外资进入重点产业扶持的政策,通过关税和数量限制来限制进口。第二步是从限制进口走向贸易自由化时期。第三步是从贸易自由化走向资本投资的自由化。
第三次国际化(70年代到90年代)是以解决贸易摩擦政策对应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日本的贸易收支自1962年起完全盈余化,70年代后期对欧美的贸易盈余呈现剧增,如何对应贸易摩擦成为日本外贸政策的中心。
3、从宗法关系与市场关系混合中生成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团队精神很强的企业制度
在80年代,人们总结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功的经验中,曾将充满团队精神日本企业制度作为主要经验予以研究。高度敬业和充满团队的企业精神是如何形成的,这曾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日本企业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来自其特有的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从总体上看,是由两种力量或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法依附关系与市场竞争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B. 日本跨专业考研,国际经济与贸易
答:跨专业的难度非常大的,需要大量的精力,像我认识一个学长就是因为跨专业每天的时间都排满了,而且压力非常大,都没有时间做点自己的事情,还要时刻担心学业,希望你能郑重考虑
C. 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什么
日本的经济特点是:
1、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日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调整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这些工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2、普通商品价格比较高。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名意为“日出之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有名的岛国,领土由7200多个小岛和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
日本因为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有限,主要依赖进口,导致日本国内的普通商品价格比一般国家高出不少。
3、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甚是缓慢。
2017年底,日本GDP总量48675美元,是中国的GDP总量的1/3左右,同比增涨率为1.6%,增速缓慢,早在1994年日本GDP总量已达到49070亿美元,可以看出近二十多年日本经济总量没有很大变化。
日本自从上世纪九十代初爆发了泡沫危机之后,GDP增速一直持续低迷,并且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出现了GDP负增长。那么日本经济到底有什么特点和优劣势。
4、容易受其他经济影响。
除了丰富的森林和渔业资源,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基本大部分都依赖进口,通过国外进口的自然资源有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日本以海港为依托,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日本主要出口的产品有汽车、电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日本经济主要依赖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出口成型的工业产品,导致日本的经济受全球经济影响很大,一旦爆发全球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日本经济的大致发展:
回顾日本的经济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从“成功”转向“失落”的曲线。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率先复苏,突飞猛进,曾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2010年被中国超越)。
1985年,日本经济进入泡沫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来。
1868年~1945年属于明治维新后的崛起阶段。
经过1894年的甲午海战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资源类产品,成为西方国家中的后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6.8%,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中,日本同样受到巨大打击,工业生产降幅超过35%。
在此背景下,日方开始宣扬对外扩张理论,并走上了扩军备战之路。
从1931年入侵我国东北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的战争费用直线上升,国债余额从1930年的62亿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亿日元。战争最终拖垮了日本经济,到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1946年~1985年属于战后经济复兴及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46年~1955年为战后经济复兴时期。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的“间接统治”下,推进了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从战时统治经济向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变,这被称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采取的“倾斜生产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方式将经济重建重点放在煤炭、钢铁的扩大生产上,通过两者的循环增产,阶段性地带动其它产业发展。
1951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为日本经济起飞带来了机遇,大量的战争特需使日本工矿业明显活跃起来,经济触底反弹。1951年日本与美国签订《旧金山和约》,宣告美国对日本全面军事占领时期的结束,日本取得主权国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55年又加入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以二战战败国身份回归国际社会。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经济指标已全面恢复或超过战前水平。
D. 我有一个经济项目关于国际贸易的,我被分配的是日本
出口:主要就来是工业,电子,精密源仪器等附加价值高的东西.
比如汽车,工业用机械,各种家电等等。
进口:日本是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如原油,煤,各种金属或矿石(铜铁等),稀有金属非金属(俗称稀土)等等。这是95%以上都是要进口的。
日本有没有禁止或限制贸易?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
1989年,美 日 加 澳 新西兰 韩和东盟等的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问世。中国1991参加。
日本的国际贸易中肯定是过剩,同中国类似。
How involved is the Government in Japan with trade?在日本如何参与与政府之间的贸易?
Where is Japan ranked for international trade?名列日本的国际贸易有哪些?
E. 外贸在日本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的产品有
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动漫游戏
F. 留学去日本,国际贸易专业怎么样
国际经济与贸易来专业自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日本留学申请国际贸易专业推荐院校:
一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
G. 日本留学国际贸易专业怎么样
国际贸易分属于经济学领域,作为经济学和经营学两大留学主要科目,从留学生角度看,不管是回国还是在日就业都是很方便的,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毕业之后,学生一般在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国际合作机构,市场营销,对外贸易,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各种各样的领域活跃。其中也有很多是选择在高校或研究机构继续研究或出国深造。
H. 根据日本的进出口货物比说说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阶段:当时,日本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野村等“十大财阀”,以及其他与支持战争有关的垄断性公司,共83家,改革后,被勒令交出大部分股权(政府没收性质),然后,或予以解散,或予以分割为多家公司。其交出的股权股票,则由政府转卖给或该公司内部员工,或进行市场拍卖。制定并公布的《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更在法律上使财阀集团不仅不复存在,而且,垄断企业也不允许再生。
如原提出的赔偿计划是(美元):缅甸 25 亿、菲律宾 80 亿、印尼 172 亿、南越 20 亿;而最后实际赔偿则只有:缅甸 2 亿、菲律宾 5·5 亿、印尼 2·23 亿、南越 3900万。总共还只10·1 亿。而且,这些赔偿,其一,是都需用10—20年慢慢偿付;其二,都是以提供劳务与商品的形式支付。这样,恰好还有利于拉动日本的经济。
劳动体制的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劳动立法制度,组建自由工会,改善工人生产与生活条件,建立合理的劳资关系。
中国方面,则自动放弃了赔偿要求。
土地改革使日本真正出现了“耕者有其田”,从而,获得解放的农业生产力,不仅为保证国民的生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品物资,由此,稳定了原本动荡不安的社会。同时,也为工业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物资与人力基础。
在人口素质方面,由于战前日本的教育就很受重视,四十年代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就达近乎100%。在摧毁财阀集团后,大量的人才新人得以进入企业各级管理层,填补财阀体制被摧毁后的空缺,从而成为了复兴经济的强大中坚力量。
二阶段:在1952年2月美、日两国政府签订的法律上正式结束战争状态的《和平条约》后,日本就积极地加入一切有利于它发展的国际组织,如1952年8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53年2月加入“(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1955年6月加入“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对促进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2)大力进行公共投资与交通革命。在这十年的前期,投资这些方面的资金额,相当于1955—1960年间总额的4·2倍。由东京至大阪的时速为200公里的超高速铁路“新干线”、从名古屋到神户的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的喷气式化与机体大型化,则是当时日本交通进行革命与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3)经济走向对外全面开放。六十年代初,日本政府便开始加入有关国际经济组织,逐渐实行贸易自由化体制,到1963年8月,贸易自由化率已达92%,到1965年10月,小轿车也实行了进口自由化。至此,除武器、麻药、粮食等39种物资外,日本的贸易自由化便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
(4)日本国民个人及家庭消费的强大需求,也是促使这个时期日本经济繁荣的有力因素。1961—1970年间,居民消费增长率几乎与GNP增长同步,达10·3%。耐用高档消费品支出更是增长迅速,如“新三C”(即小轿车、彩电、家调)消费增长率就为17·5%。1970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就达到878万辆,彩电640万台,空调、音响等则迅速向家庭普及。
三阶段: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的教育也同时飞速发展:1955年,进入高中的升学率为52%,大学大专升学率为10%;而到1975年,高中升学率就提高为92%,大学大专升学率为43%。
而再到1980年时,日本的汽车年生产量便已达到1000万辆,第一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之首。(说明经济的发展要有主导优势)
I.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去日本哪所大学读研好
留学定位选校可参考留学志愿参考系统: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853e70102ywre.html
J. 请问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语言文学类日本经贸学科和国际贸易学类日本经济学科的区别
你这问题09年有个学长在上外的研究生论坛回答过了 我转一下吧
(地址:http://forum.shisu.e.cn/viewthread.php?tid=10224&highlight=%C8%D5%BE%AD)
内容:
国贸日经和日语日经的区别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是决定转到主题贴来,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报考复习,版主能给个精华不,嘻嘻
国贸日经每年人都很少,至本届一直保持不刷人记录,是单独面试,就三个老师(按由外至里坐的顺序,分别是陆静华老师,王萍老师,陈小芬老师,陈小芬老师主持)
我再发一遍有关国贸日经和日语日经的区别:
1.名称不同:一个叫日本经济,一个叫日本经贸
2.学位不同:一个是经济学硕士,一个是文学硕士.
3.初试科目不同:国贸日经:政治,统考日语,数学三,西方经济学
日语日经:政治,二外,日语综合,日汉互译
4.复试科目不同:国贸日经:国际经济学笔试,和二外日语在一起的日语听说,有关日本经济的专业口试(单独面试,日语问答)
日语日经:日语笔试,二外听说,日语专业面试.
5.课程设置不同:日语日经主要课程有日本经济研究\日本经融研究\日本经营研究\日本商法研究\日本企业文化究\中日经济比较研究\中日经贸关系,还有有关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课程,也就是说完全是有关日本的课程。
而国贸日经课程主要是经济类课程,90%和国贸英语生在一起上,比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只有专业日语写作与翻译和日语专业一起上,另外就是日本经济专业方向课,日本经济专业课选哪个导师就由该导师从日本经济研究\日本经融研究\日本经营研究\日本商法研究\日本企业文化究\中日经济比较研究\中日经贸关系等课程中选定.
所以国贸日经主要偏向用经济学原理研究日本经济,日本经贸主要偏向用日语研究日本经贸
大家明白了吗?以方便大家选择到底报考哪一边.
今年国贸日经进复试的只有三个男生,全录取了,两个公费,一个自费。
以上09年的情况!
10年国贸日经只有唯一 一个男生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