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吉林省国际贸易利弊

吉林省国际贸易利弊

发布时间:2020-12-10 09:40:14

Ⅰ 吉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怎么样

简介:吉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成立于2009年03月0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内及技术的进出容口业务(不另附进出口商品目录),包括钢材、橡胶、腈纶的进口核定经营权,其它国家规定的专营进出口商品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等特殊商品除外等。
法定代表人:于国庆
成立时间:1980-07-11
注册资本:651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20000000137397
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长春市朝阳区永昌路1号

Ⅱ 吉林省国际经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吉林省国际抄经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于1992年12月成立,是吉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的国有控股公司。国际经贸作为省内专业的进出口的国有企业,公司主营业务:自营进出口业务、代理进出口业务及农副产品项下的融资业务。我们以诚信为本,最优质服务为前提,争做一流的供应商。
法定代表人:孙静波
成立时间:1992-12-09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2000000007915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长春市南关区超达大路4158号202室、211室

Ⅲ 吉林省友谊进出口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吉林省友谊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04月0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进出口贸易(国家法律内、法规禁制品种除容外)等。
法定代表人:孙菊丽
成立时间:2005-06-01
注册资本:26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2000000001246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长春市朝阳区西安大路616号

Ⅳ 吉林省对外贸易结构特征

一)进出口结构不平衡

吉林省对外贸易额从增长态势上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但进出口的比例关系阶段性变化明显。从1985年至1992年出口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占进出口总值的70%以上。从1993年至1997年5年间进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使二者趋于基本平衡。而自1998年以来进口额比重开始超过出口, 2004年低谷时出口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仅为四分之一;2006年也只占37.9%。

在贸易平衡关系上,国际上还常用净出口比重(贸易差额与当年进出口总值相比)来判断,以±10%为警戒线,以内为基本平衡。以此标准衡量吉林省的贸易平衡状况。(见下图)

吉林省净出口比重变化图

从上图可见,吉林省净出口比重呈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波动状态。1985年—1992年是出口较大形成的不平衡,1993年—2002年,虽然经历了出口小于进口的变化,但净出口比重一直都在±10%的合理区间波动,表明吉林省对外贸易是基本稳定、健康发展的。从2003年至2006年由于进口额的增加,导致2004年净出口峰值超过警戒线近4倍,贸易失衡显现对经济增长产生持续负拉动作用。

(二)外贸商品结构趋于合理,但品种不丰富

总的看来,吉林省进出口的商品分类构成呈逐步优化、层次提高的趋势。出口商品构成中,1985年—1993年这一阶段一直是农产品占主导,工业品稳步增长趋势。1985年农产品占出口商品比重为81.2%;轻工、重工产品分别占12.4%和6.4%,而到1993年农、轻、重比重已变为53 %、31.9 %、15%,达到基本平衡。1994年开始工业品出口逐渐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到1997年三者比例是27.1%、41.4%和31.5%,工业制成品占到七成以上的份额。到2006年,吉林省主要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为21.1%和78.9%,出口商品结构更趋于合理。但主要集中在谷物、服装及汽车零配件方面,涉及品种欠丰富。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仍然较低,限制了对外贸易效益水平的提升。

(三)一般贸易主导,加工贸易较弱

2001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1.3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23亿美元,加工贸易仅4.5亿美元,其它贸易4.8亿美元,分别占73.5%、14.3%和12.2%的比重。在2006年的进出口贸易额中,上述三种贸易方式的比重是77.8%, 10.6%和11.6%,一般贸易微升,加工贸易降至最低。而且从历年的情况看,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一般贸易都占绝对主导地位。

综合近年来的发展看,由于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吉林省在对外贸易方式上始终是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导,加工贸易相对薄弱,制约了吉林省出口份额的增加和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展。

(四)对外贸易的市场依赖性强,存在产业风险隐患

从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看,吉林省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2001年吉林省与德国、日本、韩国三国的贸易总额为9.3亿美元、5.1亿美元和4.9亿美元,分别占29.7%、16.2%和15.7%,合计占全省贸易总额的61.6%(见下图)。从出口方向看,排在前4位的是韩国4.2亿美元、日本3.1亿美元、朝鲜1.4亿美元、马来西亚1.1亿美元,四国合计占三分之二的份额。

进口却是德国、日本占主导地位,进口9亿和1.8亿美元,二者合计占64.9%,达近三分之二的比重。

2001年主要贸易伙伴占吉林省进出口比重

2006年,外贸总额和进口额格局未变,德、日继续占据吉林省贸易伙伴领先的位置。

出口格局出现变化。吉林省对韩、美、俄、朝四国的出口比重均在12—14%之间,合计占吉林省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24.2%,四国几乎并驾齐驱,成为吉林省贸易伙伴的第二集团军。

总的看,吉林省的贸易市场虽有所扩展,但仍未摆脱相对集中、依赖性强的局面,存在潜在的产业风险。还需进一步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市场拓展的步伐。

(五)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质量和效益尚待提高

2001年,吉林省对外贸易额中,国企稍强,为16.4亿美元,外企次之,为14.3亿美元,分别占52.4%和45.7%,而其他类型企业仅占1.9%。出口额中,国企占67.9%、外企占29.3%,国企仍占主导地位。而在进口额中,外企占60.1%、国企仅占38.9%,外企占主导地位。

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情况逐步发生变化。2006年吉林省对外贸易额中,外企37.8亿美元,占47.8%,国企30亿美元,仅占34.1%。外企已取代国企成为吉林省外贸第一大户。出口方面,国企占33.1%,比外企28.6%的比重高出4.5个百分点,但已失去主导地位。进口方面,外企仍占近6成份额,高于国企2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私企对外贸易比重明显上升,占进出口总额比重2006年达到17.6%。其中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比重为37.2%,超过国企、外企跃居首位(见下图)。基本形成外贸出口的三足鼎立,对外贸易呈多元化发展的可喜之势。但尚需扩展贸易主体,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逐步形成“大经贸”格局。

另外,从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结构关系看,世界水平为1:4。我国从1985年的1:12.5到2000年的1:7,差距呈明显缩小之势。而吉林省服务贸易还基本属空白范畴。这也反映出吉林省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外向度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方面与世界乃至全国水平的较大差距,是吉林省外贸结构中最薄弱的一环。

吉林省对外贸易虽然在商品结构合理性、方式多样性和多元化方面有一定的改善和进步,但贸易方式单一、外资规模偏小、市场相对狭窄、资源依赖性强、市场分工层次较低和多元化发展欠缺等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必须摆脱内向型经济的制约,进一步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推动对外开放与经济外向度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潜力的释放和发挥。

阅读全文

与吉林省国际贸易利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