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说明国际贸易中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异同点。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一)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
有形贸易是"无形贸易"的对称,指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由于商口是可以看得见的有形实物,故商品的进出口被称为有形进出口,即有形贸易。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商品种类繁多,为便于统计,联合国秘书处于1950年起草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分别在1960年和1974年进行了修订。 在1974年的修订本里,把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商品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基他商品(9)。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
(二)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
无形贸易是"有形贸易"的对称,指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主要包括:(1)和商品进出口有关的一切从属费用的收支,如运输费、保险费、商品加工费、装卸费等;(2)和商品进出口无关的其他收支,如国际旅游费用、外交人员费用、侨民汇款、使用专利特许权的费用、国外投资汇回的股息和红利、公司或个人在国外服务的收支等。以上各项中的收入,称为"无形出口";以上各项中的支出,称为"无形进口"。
有形贸易因要结关,故其金额显示在一国的海关统计上;无形贸易不经过海关办理手续,其金额不反映在海关统计上,但显示在一国国际收支表上
② 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最大比重的是( )。 A.货物贸易 B.技术贸易 C.服务贸易 D.易货贸易
A货物贸易
③ 国际货物贸易最重要的法律是
其实,国际贸易基本上属于自由贸易,签订合同主要是双方意思自治,遵守当地法律而已。因为所谓的国际贸易公约约束力不大,就像要是在中国出现国际贸易纠纷,一般适用的是中国的法律。
真正要注意的是,除了金融贸易意外,任何商品都是需要海洋运输,或航空运输。这个时候,你就要研究透彻《海牙公约》了,这是一部规定双方运输过程中进出口税的缴纳,运输途中责任的承担,到达港口的存储等等一系列规则的总章。且在多国海牙公约是直接被引用的法律。中国的海洋法95%是照抄《海牙公约》的。
④ 国际贸易中主要贸易方式有哪些
一、包销
出口企业为了在别国推销自己的产品,不一定通过自己办销售店的办法,可以和国外的某家企业达成包销或独家经销(exclusive sale)协议,把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在某一地区的独家经营权利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对方,即包销商。
至于具体的买卖合同需要另行签订,但要受包销协议条款的约束。如果出口企业通过协议只是把某一种或某一类商品在某一地区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一家企业,并无排他性,则这家出口企业还可以把该经营权给予其他企业,这些企业就是一般经销商。
二、代理
出口企业也可以通过和国外企业达成代理协议,委托代理商在市场上招揽生意,或从事其他委托的事务。委托商对由此产生的权利与义务负责,代理商只收取约定的佣金。根据代理商职权范围大小,可分为独家代理和一般代理。
独家代理(sole agency)是指代理商在约定的地区和时期内拥有独家经营权,即委托商不得将该商品直接或间接地销售给代理区内的其他买主。而一般代理(agency)不享有这种独家经营权。
三、寄售
寄售(consignment)是指这样一种销售方式,出口企业和国外的代销商订立寄售协议,把货物运交代销商,代销商出售货物后,扣除协议规定的销售费及佣金后把钱交付给寄售商。
四、招标
招标(invitation to tender)是指招标单位需要采购商品或兴办某工程时,说明有关条件,邀请有兴趣的企业在指定期限内按照一定程序报价,即投标。然后由招标人开标与评标,选择最满意的投标人进行交易。这种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采用。
五、拍卖
拍卖(auction)是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在拍卖场以公开叫价的方法,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交易方式。不易标准化鲜活产品或艺术品、古董等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拍卖来完成的。
⑤ 进出口贸易实务练习的答案
1、 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最大比重的是(A)。
A、货物贸易 B、技术贸易
C、服务贸易 D、易货贸易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确定货物交易“国际性”的标准是(A)。
A、买卖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
B、买卖双方当事人具有不同国籍
C、订立合同行为完成于不同的国家
D、货物必须由一国运往另一国
3、在进出口贸易实际中,对当事人行为无强制性约束的规范
是(C)。
A、国内法 B、国际法
C、国际贸易惯例 D、国际条约
4、我国法律认可的进出口贸易合同形式是(B)。
A、口头形式合同 B、书面形式合同
C、行为形式合同 D、其他形式合同
5、进出口货物贸易可以不涉及的行业部门是(B)
A、海关 B、保险公司
C、运输公司总裁 D、商业部门
6、与我国进行进出口贸易关系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国际条约是(A)。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B、《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C、《跟单信用证统一通则》
D、《托收统一规则》
7、不属于国际货物买卖特点的是(D)。
A、一种涉外经济活动家 B、交易数额较大
C、交易过程较复杂性 D、符合法律规范
8、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研究的最基本内容是(D)。
A、贸易术语 B、合同条款
C、合同制定 D、合同履行
9、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研究的对象包括(BCD)。
A、国与国之间货物买卖的有关原理
B、实际业务过程所经历的环节
C、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
D、实际业务的操作方法和技能
E、国际分工原则
10、进出口贸易实务研究的内容包括(ABCD)。
A、贸易术语 B、合同条款
C、合同的商订和履行 D、贸易方式
⑥ 国际贸易包括哪些方面
国际贸易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1、按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统计标准国际贸易可分为:总贸易、专门贸易
3、按商品形态国际贸易可分为:有形贸易、无形贸易
4、按有无第三者参加国际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5、按参加国的多少国际贸易可分为:双边贸易、多边贸易
6、按清偿工具国际贸易可分为:现汇贸易、记帐贸易、易货贸易
7、按货物运输方式国际贸易可分为: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运贸易、邮购贸易
8、按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可分为:水平贸易、垂直贸易
9、按地区国际贸易可分为:南南贸易、南北贸易、北北贸易
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
⑦ 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1、较高的贸易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的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程度。其定量表现是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外贸依存度不仅表明一国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程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
2、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
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在恶化,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贸易收支在长期内都不同程度地恶化着我国的贸易条。
3、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不强
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低。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把发展强大的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
(7)货物贸易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扩展阅读:
中国货物贸易问题的解决
1、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我国对外贸易管理逐渐转向以法律手段为基础,经济调节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外贸法制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
2、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制定了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使法制手段在对外贸易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经济调节手段,是指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调节经济利益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施加影响的间接调控方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方式,应以经济杆杠为主要手段。为此,我国在外贸管理中要不断强化经济调控手段,充分运用汇率、税收、进出口信贷、价格等来调节进出口活动。 行政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凭借其职权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组织、监督、调节。它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4、它可以修正市场自发机制的缺陷,有效地维护对外贸易秩序。 因此,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也要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根据国际贸易规范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手段主要有,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对设立外贸企业的管理。
5、对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对出口商品商标的协调管理、对利用普惠制的管理、对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的管理、海关管理、外汇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等。
⑧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什么特点
7月13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今日介绍2018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内经济平稳运行,推动我国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9%。其中,出口7.51万亿元,增长4.9%;进口6.61万亿元,增长11.5%;贸易顺差9013.2亿元,收窄26.7%。
⑨ 国际贸易中,商品作价方法有哪些
为了正确掌握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除应遵循上述作价原则外,还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1.要考虑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在国际市场上,一般都贯彻按质论价的原则,即好货好价,次货次价,品质的优劣,档次的高低,包装装潢的好坏,式样的新旧,商标,品牌的知名度,都影响商品的价格。
2.要考虑运输距离
国际货物买卖,一般都要通过长途运输。运输距离的远近,影响运费和保险费的开支,从而影响商品的价格。因此,确定商品价格时,必须核算运输成本,做好比价工作,以体现地区差价。
3.要考虑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不同,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费用的风险有别,在确定进出口商品价格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例如,同一运输距离内成交的同一商品,按CIF投机倒把成交同按Exship条件成交,其价格应当不同。
4.要考虑季节性需求的变化
在国际市场上,某些节令性商品,如赶在节令前到货,抢行应市,即能卖上好价。过了节令的商品,其售价往往很低,甚至以低于成本的“跳楼价”出售。因此,应充分利用季节性需求的变化,切实掌握好季节性差价,争取按对我有利的价格成交。
5.要考虑成交数量
按国际贸易的习惯做法,成交量的大小影响价格。即成交量大时,在价格上应给予适当优惠,或者采用数量折扣的办法;反之,如成交量过少,甚至低于起订量时,也可以适当提高出售价格。那种不论成交量多少,都采取同一个价格成交的做法是不当的,我们应当掌握好数量方面的差价。
6.要考虑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支付条件是否有利和汇率变动风险的大小,都影响商品的价格。例如,同一商品在其它交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取预付货款和凭信用证付款方式下,其价格应当有所区别。同时,确定商品价格时,一般应争取采用对自身有利的货币成交,如采用不利的货币成交时,应当把汇率变动的风险考虑到货价中去,即适当提高出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
此外,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和消费者的爱好与否等因素,对确定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权衡得失,然后确定适当的价格。
⑩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多少万亿元
5月8日)公布: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9.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势头。
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 黄颂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今年以来与其贸易增速高于我国总体进出口水平。
民营企业继续发力 同比增长12.4%
海关统计显示,前4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12.4%,高于进出口总体增速3.5个百分点。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52万亿元,增长12.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8.6%,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6万亿元,增长9.6%,占出口总值的46.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1.26万亿元,增长17.6%,占进口总值的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