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一下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并做出简单预测。(急!))
第一,人均GDP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很低的位次上,我国仍然属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1998年,按汇率法计算,人均GDP750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3%,在低收入国家之列(低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GDP低于760美元),排在世界第149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DP3220美元,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l.9%,在中低收入国家之列(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人均4080美元),排在世界第129位。这一水平与印度尼西亚(人均GDP的汇率值为680美元,购买力平价值为2790美元)和玻利维亚(人均GDP的汇率值为1000美元,购买力平价值为2820美元)比较接近。
第二,社会物质财富远不够丰富,尚需要大量创造。人均能源消耗当量和人均电力消耗量可以集中反映社会财富的丰裕程度,也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1996年我国人均石油消耗当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684千克)的53.6%,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5346千克)的16.9%;人均电力消耗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2027千瓦时)的33.9%,高收入国家(人均8121千瓦时)的8.5%。
第三,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升级任务繁重。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1998年第一产业比重为1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仅为对%,低于世界平均30个百分点。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消费品制造业的份额为3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的份额为32.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消费品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发达的资本品制造业,且其比重明显高于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如1997年,在发达国家中,美国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48%,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9%,前者比后者高19个百分点;日本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50.3%,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4.l%,前者比后者高26.2个百分点;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1995年)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9.l%,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32.8%,前者比后者低3.7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为22.8%,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为51.8%,前者比后者低29个百分点。通过比较可见,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状况与发展中国家接近,而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第四,一半左右的劳动者在初级产业就业,劳动力需要大规模转移。在发达经济中,初级产业就业份额一般都低于10%,1998年美国为3.l%,日本为5.4%,而1997年中国为48.7%,与印度尼西亚水平(45.7%)相当。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居民依赖来自于初级产业的收入生活。
从三次产业就业比重来看,我国也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近。1998年我国基础设施、服务业和其他部门就业份额之和为37.5%,高于孟加拉国的水平(29.2%),与泰国的水平相近(3.6%),但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如印度尼西亚(43.0%)、埃及(5l.5%)、哥伦比亚(79.3%)、巴西(62.4%)等;更低于多数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美国(81.1%)、日本(72.9%)。
第五,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低,消费结构需要升级。人们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来判断消费结构层次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结构的层次越高;反之亦然。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44%,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3.4%,整体上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当在44%与53.4%之间,处于很低的层次上,与人均GDP小于或等于1000美元(PPP)的国家组别相当。在这个组别,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平均为48%。有人认为,由于城镇居民享受福利住房消费,按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测算的居民消费结构低估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比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比重。但实际上,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这种低估或高估的程度已经很小。
第六,尚有3400万农民和数以百万计的城镇居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收入分配关系有待改善。在同一种社会制度下,经济越发达,人均GDP水平越高,收入越均等。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普遍得到增长,但是,不同阶层的居民并没有平等地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繁荣。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居民的收人分配越来越不均等。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由1984年的0.30上升到1989年的0.35,并进而上升到1995年的0.415。另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24,1997年是0.425,1998年是0.456。另外,目前我国尚有3400万农村居民没有摆脱贫困,城市贫困阶层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必须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消除绝对贫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第七,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任务艰巨。199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尚未达到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2%),低于高收入国家78%的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第八,成人文盲率高,教育普及任务重。1995年,我国男性成人文盲率为10%,女性为27%,比较接近于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男性为12%,女性为27%),普及教育、消除文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第九,劳动资本比低,生产要素质量需要提高。1995年,我国劳动资本比仅为每个劳动者2200美元,不及美国人均115600美元的1/50,欧盟人均144200美元的1/60,日本人均281900美元的1/120,甚至低于印度尼西亚(人均4600美元)和菲律宾(人均对孤美元)的水平。不断增加资本积累,并用以装备劳动者,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第十,贸易结构不发达,国际竞争能力需要大力提高。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将发生由以出口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出口资本密集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目前,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较低;在进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处于不发达阶段。
另外,从产业的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处于不发达阶段。一般说来,贸易结构越发达,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反之亦然。目前,由于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对外贸易的较大比重(1998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56.9%),总量层次上的贸易结构难以反映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我们认为一般贸易进口结构和一般贸易出口结构能更好地反映贸易结构的发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1995年,在我国的一般贸易进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仪器仪表(18.6%),其他交通设备(12.9%),电子通讯设备(占12.0%),机械(l0.8%)和汽车(9.6%)。在一般贸易出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服装(14.2%),纺织业(13.4%),炼焦煤气(13.3%),木材加工和家具(11.5%)和皮革制品(11.3%)。这种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口依存度较大出口依存度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依存度较大进口依存度较低的格局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强,资本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弱。改善贸易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任务艰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善同 侯永志)
Ⅱ 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下扬州服装加工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对策建议!!(急!!!)
扬州地处中部,是连接苏南与苏北的缓冲地带,人文氛围浓烈,经济氛围内相对滞后。当前国际贸易形式容虽然有所复苏,但改变特性明显。1,小单化;2,垂直化;。
扬州人力资源相较中部区域稍高,反之经济发达地区又比较底。所以在土地,人力资源,配套厂家、运输等方面还是占有一定优势。服装加工企业可以从内部管理入手,优化产能,降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其中空间还是很大的。从目前服装外贸形式来看,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逐渐有被后起第三世界国家替代的趋势,虽然他们还有很长时间要走,但是如果国内企业不积极转变那么路将越走越窄。国内服装外贸订单目前都趋向技术难度大的,附加值高的,可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花形、款式、面料等)的。日子都比较滋润。作为外贸企业,做好加工工厂的管理、采购、物料库存管理、成衣率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都要做精做细,形成机制。作为加工企业,很好的配合上游客户完成订单、积极反馈订单进展、把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压制在萌芽状态、突出服务意识、做到差异化。
Ⅲ 可以帮忙分析一下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吗
我们分析一下当前国际贸易的形成发展趋势吗?可以可以,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贸易
Ⅳ 分析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形势和面临的困境是怎样的
困难虽然不少,形势一片大好。
Ⅳ 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
国际贸易学专业就业率比较高,社会对于此类人才的需求变大。随着我国外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拥有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受企业的青睐。
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前景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国际贸易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4.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5. 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贸易函电;
6. 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相近专业:财政学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 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房地产经营与估计
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就业方向一:专业对外贸易人员
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薪酬水平:新人做外贸,在外企待遇在5000元/月左右。而外贸就业机会集中的温州、义乌等地,新人的待遇大概只能在3000元/月左右。当然,在拥有一定的客户开发能力后,贸易提成是一笔更大的收入来源。
就业方向二:市场/公关人员/行政/后勤
职业概况: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
薪酬水平:3000-4000元/月不等。
就业方向三:金融/保险/投资/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薪酬水平:职位薪酬差距较大,不少职位的基础工资很少,因为报酬完全建立在业绩的基础上,每做成一笔生意都可以得到提成。对于工资建立在业绩上的人员来讲,压力是巨大的。但同时,回报也是巨大的。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除了以上三大就业方向外,可选的职业还有很多。从北外网院每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从事贸易方向的学生比较多。而由于网络教育是受国家认可的,所以很多同学拿到毕业证后先报考公务员,然后在国家相关部门从事贸易方面的工作。
关注理由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近些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仍保持15%左右的增长,使人们对对外贸易行业的未来信心十足。
从宏观层面讲,国际经贸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从目前的情况看,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多,但专业素质强的人却比较少,甚至很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有关国贸的工作,因为他们并不具备从事国贸工作的实力。
从能力方面讲,学习国际经贸首先要具备语言(外语)能力,不懂外语,怎么走出国门与外国人沟通,那就更谈不上从事贸易工作了,所以许多院校较多采用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在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汉语、英语和一门第二外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复合专业。其次是沟通交流能力,贸易相关行业,常常涉及到谈判、协商,所以就需要一定的沟通、谈判技巧,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就不太适合,这也是许多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院校设有礼仪课程的原因。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性与实务类两种,进校前两年,学的基本上都是理论,而且基本上都是初级理论,多且杂,包括宏观、微观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原理,微积分,统计学,概率统计,国际经济学等。理论多、课程多,一度会让学生认为本专业针对性不强,但这些基本理论正是奠定该专业能力的基础。到了大三、大四,会增加一些实务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在这个阶段中,部分同学慢慢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会根据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是从事外贸交易工作,还是管理工作,从而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如阅读一些管理方面的书、营销方面的书,从中提升自己的营销与管理能力,又如一些知名人物传记,特别是与本行业相关的知名人士的从业经验,丰富自己的视野。
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特色专业的高校包括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跨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既具有国际经贸理论基础,又具有市场推广能力的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主体突出”“两翼丰满”为特色,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突出、外语能力和实践能力强。
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口的专业包括到外贸行业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到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从事对外贸易管理工作,到一些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针对最后一种,一般需要深造,在理论水平上更上一层楼才可以。
可见,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方向广泛、就业前景光明,所以选择此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Ⅵ 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谈谈现阶段国际贸易的特征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该对此的看法并如何应
我们处在经济社会中,国际贸易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一方面出口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获取利润,另一方面进口本国不具优势或必须由进口来填补空缺的稀缺资源,以为国家长远发展和提高国民物质生活水平铺平道路。
近期来,我国面临十分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主要压力来自人民币的升值、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政策调整、各国贸易壁垒手段升级、宏观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出口企业自身对未来的预期不明朗。
一
我国1-3月份国际贸易数据变化观察(这里我们只选取变化额度较大的几种重点商品进行比较)
进口重点商品量值变化表
进口量减少较多的商品 与2010年1-3月累计同期相比变化率 进口量增加较多的商品 与2010年1-3月累计同期相比变化率
谷物及谷物粉 -29% 成品油 +27.7%
肥料 -25.1% 原木 +26.8%
聚酯切片 -28% 锯材 +56%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15.6% 木质胶合板 +47.7%
氧化铝 -56% 纸浆 +29.3%
废铝 -17.1% 钢坯及粗锻件 +19.7%
--------- 金属加工机床 +37.5%
--------- 汽车和汽车底盘 +31.8%
出口重点商品量值变化表
出口量减少较多的商品 与2010年1-3月累计同期相比变化率 出口量增加较多的商品 与2010年1-3月累计同期相比变化率
大米 -54.2% 焦炭及半焦炭 +802.6%
玉米 -78.8% 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 +25.1%
食糖 -55.8% 钢材 +20.7%
钢坯及粗锻件 -87.9%(3月份出口量为0) 未锻轧铝 +36.9%
--------------------- 集成电路 +22.4%
------------------------ 集装箱 +150%
(以上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网)
二
1. 对于进口产品
我们可以发现:(1)谷物及谷物粉和肥料的进口下降比例较大。
(2)聚酯切片进口下降比例较大。
(3)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氧化铝、废铝的进口下降比例较大。
(4)成品油进口上升比例较大。
(5)原木、锯材、木质胶合板、纸浆的进口上升比例较大。
(6)钢坯及粗锻件、金属加工机床、汽车及汽车底盘进口上升比例较大。
其中,(1)属于农业的范畴,与农业息息相关,其进口数量下降,这与本年年初对于通胀的预期有关。我国目前的通胀尚处于较高的位置,3月份国内CPI上涨 5.4%,而初级产业-农业-对于通胀的抵抗能力是很强的,导致农业板块受到追捧而间接使肥料生产受到益处,从而国内的农业板块在本年初得到良好发展,间接降低了对农业的进口需求。(2) (3)主要应用于机电产品的制造,其进口比例下降说明我国对于机电产品需求有下降的趋势。(4)属于消费品,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和汽车行业,为机械运行提供动力。其比例上升一方面受到国内油价上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制造业的“复兴”。(5)主要贡献于造纸及家具制造,其比例上升说明国内对家具等的消费需求上升。(6)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型机械的建造和汽车制造,其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可推测未来宏观经济的向好趋势。
2.对于出口产品
同样,对比数据,我们可以发现:(1)大米、玉米和食糖出口下降。
(2)钢坯及粗锻件出口比例下降。
(3)焦炭及半焦炭出口比例上升巨大。
(4)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出口比例上升。
(5)钢材出口比例上升。
(6)未锻轧铝出口比例上升。
(7)集成电路出口比例上升。
(8)集装箱出口比例上升。
其中,(1)属于基本生活资料,其出口下降说明国内对其需求增大,主要来自对通胀的预期。(2)国内重型机械建造、基础设施建设对其需求增大,降低出口。(3)主要应用于金属冶炼,其变化巨大,主要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十二五”要求逐步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所以对于冶炼燃料我国加大了出口。(4)受到国际形势(尤其是北非和中东政府危机)极其不稳定的影响,国外对于贵金属的需求加大,而我国国泰民安,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影响不大,所以其出口比例上升。(5)钢坯进口增多,钢材出口加大,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由粗放型向精细加工型转变。(6)说明国外对机电产品需求的增加。(7)集成电路出口增加是与国外对机电产品需求增加分不开的。(8)集装箱是用来运输货物的,尤其用于海上运输,这说明国际贸易有开始繁荣的迹象,世界经济走上复苏繁荣之路。
三
综合对比进出口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1我国对通胀预期加强。2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定。3国际贸易有繁荣趋势。4国际形势对贸易形势有巨大影响。
1.根据我国近期以来的经济数据,我国通胀尚处于较高位置,对于通胀持续仍有预期,但随着我国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国经济过热的现象将在近期被冷却,通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以抗通胀能力较强的农业产品出口将会上升,估计会在下半年出现。
2.2011年正处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的任务是扩大内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根据国家政策,我国产业结构会作出调整,相应的,我国的贸易形势将发生较大变化,例如,随着高污染产业的改造,我国金属粗锻件的出口会减少,进口增加,转向附加值高而污染少耗能低的中间加工环节,出口成品或半成品。
3.从1-3月份的贸易数据看,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重型机械建造、国外对机电产品和集装箱的需求加大趋势,可推测世界经济正在开始复苏繁荣,我国在将来的时间里进出口额会加大。
4.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尤其北非国家政府危机、“基地”头目宾*拉登被击毙),造成国际人民对世界格局有不同预期,所以对基本生活资料和贵金属的需求发生变化,造成国际贸易构成及形势变化。
近期来,国内市场一直被“出口退税下调说”所笼罩,而且有传言出口退税将下调5%,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达770.51亿美元,出口退税约785亿元,上下浮动一个百分点,就关乎纺织行业约52亿元的利润。况且,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一直在出口退税的保护伞下生存,一旦传言成为现实,国内纺织服装等出口企业将倒闭一大批。
结语: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贸易形势将呈现向好趋势;其次,进出口结构的变化受到国内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我国产业结构会作出相应调整,贸易结构也会随之调整;再次,国际贸易形势也会随世界格局的转变作出相应调整。
Ⅶ 分析国际贸易支付形式的优缺点
一、国际贸易支付工具
在国际贸易中,作为支付工具的主要有货币和票据。
(一)货币
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可作为计价、结算和支付的手段。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的情形,却不多见。因为以货币清偿国际债权债务,不仅涉及到直接运送大量现金所引起的各种危险和不便,而且产生资金周转的缓慢。所以,现代国际贸易的结算,以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的情形,可说是例外。
(二)票据
票据(bills)是指以支付一定金额为标的,而依票据法发行的,可以转让流通的证券(transferable and negotiable instrument),即指汇票、本票及支票而言。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一般都使用一定的票据作为支付工具,透过银行进行非现金的结算。票据固然具有代替现金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作用,但它本身毕竟不是货币。票据与法定货币的主要区别在于票据所凭借的是发票人、承兑人或背书人的私人信用,它不具有法定货币的强制通用效力。因此,当债务人以法定货币清偿债务时,在法律上称为法偿(legal tender),债权人必须予以接受。但如债务人拟以票据清偿债务时,则必须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或在契约中予以规定,否则债权人可拒绝接受。以下就有关票据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一简要的介绍。
(三)票据法及其统一运动
票据法属于商事法的一种,由于各国商事习惯不同,各自制定的票据法存在着一些分歧和差异。这对国际间流通的票据的解释势必产生冲突,从而阻碍在国际上的流通,因而有制定统一票据法的必要性。
制定一些有关票据的统一公约。经过长期的酝酿准备,终于在1930年代初期通过了四项关于票据的日内瓦公约,即:1>1930年统一汇票暨本票法公约、2>1930年解决汇票暨本票法律抵触事项公约、3>1931年统一支票法公约、4>1931年解决支票法律抵触事项公约。
Ⅷ 矿产品总体进出口形势分析
“十五”期间我国矿产品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从2001年的966.47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074.95亿美元,增加218.2%,占全国贸易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19.0%增加到2005年的21.6%。其中,矿产品进口额占全国进口额的比重从23.2%增加到29.0%,矿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保持在15.0%左右。
2.1.1 矿产品贸易逆差逐年增加
2005年全国矿产品进口额达1916.21亿美元,出口额为1158.75亿美元,贸易逆差757.46亿美元。而2001年我国矿产品贸易逆差只有164.45亿美元。5年间贸易逆差增加了3.6倍。比较而言,1990年我国还是矿产品净出口国,当年初级矿产品贸易顺差达32.90亿美元,矿产品和相关原材料合计顺差为7.60亿美元。
2.1.2 初级矿产品进口额比重加大
2001~2005年我国初级矿产品出口贸易额从54.88亿美元增加到102.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0%;但进口贸易额从167.09亿美元增加到772.95亿美元,年均增长46.7%。初级矿产品的进口额比例呈现增长趋势,而出口额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2.1.3 大宗矿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长
2001~2005年,大宗短缺矿产品进口量持续增长。原油从6000万吨增加到1.27亿吨,年均增长20.5%;铁矿石由0.92亿吨增加到2.75亿吨,年均增长31.4%;铜精矿由223.54万吨增加到405.87万吨,年均增长16.1%。
2.1.4 主要短缺矿产品消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当前我国主要短缺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2005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比上年有所降低,为43%;而钾盐、铜、铁矿石的消费对外依存度同比有增加趋势,分别为79%、74%和57%。
2.1.5 能源及其产品的出口额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从2001~2005年矿产品出口结构变化趋势看,石油及其产品和煤炭及其产品出口额占全部矿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钢铁及其制品的比重增加;有色金属及其制品、非金属矿产及其制品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2005年矿产品出口结构是:钢铁及其制品占29.4%(2001年为20.6%),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占19.8%(2001年为19.5%),非金属矿物及其制品占10.6%(2001年为10.5%),石油及其产品8.5%(2001年为9.7%),煤炭及其产品5.9%(2001年为9.0%),其他矿产品25.8%(2001年为30.7%)。
Ⅸ 分析我国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我国贸易企业的形势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内产品在国内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容势,致使附加值较低的低端产品失去国外市场。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对中国质地价廉的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一些中国产品加收较高的反倾销反补贴税,相关产品的生厂商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此外,许多外贸企业为了竞争压低价格,好多企业都是依靠着出口退税来赚取利润。。。
前两年中国经济还不可一世,现在呢?貌似一直在降GDP目标,为什么呢?值得深思啊。
Ⅹ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下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从其他地区的情况看,虽然半导体产业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幅度不大,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仍是所谓的“旧经济”产品。德国电子工业就预计说,2003年德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增幅可望达到9%,明年形势可能更好,其中半导体行业所占份额最大。但带动增长的发动机仍是汽车工业。
从2003年第一季度17个主要国家的出口情况看,传统贸易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仍维持了高增长的势头,其中,汽车同比增长17.1%,钢铁增长27.4%,化学品增长21.7%,都远远高于IT相关产品9.8%的增长率。
7.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渐成潮流
所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指一国同另一国 ( 地区 ) 或多国集团就取消或降低各种贸易和投资限制而洽签的协定。近年来,在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举步不前的同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硕果累累,渐成潮流。据世贸组织统计,到2002年底,全球累计共签署了25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约九成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成为一些贸易大国的重要选择,它们纷纷加大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力度,甚至在东亚和拉美等地区显现出竞争局面。2003年上半年,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相继与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从目前的情况看,
美国正在与韩国、斯里兰卡、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打算以同新加坡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为范本,加速与东盟其他成员国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或即将启动的谈判对象还有摩洛哥、中美洲5国以及南部非洲关税联盟的5个成员国。2003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建立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日本已开始与韩国及泰国、菲律宾等国正式协商自由贸易协定,准备与墨西哥、智利洽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还有同美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动向。
从以上的分析看,2003年上半年的国际贸易复苏步伐没有预想的快。目前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大多对2003年全球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 相继调低了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但对下半年的走势普遍持乐观态度。如果2003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能如人所愿的话,预计,2003年的国际贸易增长率可能超过3%。
二 2004年国际贸易形势展望
预计2004年的国际贸易形势要好于2003年,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界经济的前景可望得到改善并恢复景气。
这是因为战争的速战速决和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降, 有助于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重新恢复;全球固定资本投资已经开始回升;通货膨胀处于较低水平 , 各国继续采取了刺激性货币政策;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尚好, 主要国家将继续进行结构性改革;亚洲新兴经济体已经从SARS疫情所导致的增长放缓中回升等。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18日表示,伊拉克战争速战速决,股市更加看好,再加之企业信心提升及欧美利率较低,都导致世界经济前景会更加美好。并预估2004年全球经济将进一步扩张至4.1%。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国际贸易增长提供了保障。
第二,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南南贸易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南南贸易也逐年增加,并且这种趋势有望持续下去,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三,“旧经济”产品的贸易将与“新经济”产品贸易同步增长,成为贸易增长的“双引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消费信心的恢复以及消费能力的增加,人们对汽车和钢铁等传统贸易品的热情会“不减当年”。同时,对电脑等新贸易品的热情也会逐渐升温。债信评等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 9月22日表示,经过三年的不景气,全球电信设备生产商最恶劣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过去。
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9月17日表示,8月份北美制造商接获的芯片制造设备订单较上月温和增长。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生产商美国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9月9日表示,由于对其半导体产品的市场需求转强,该公司第三季营收将位于先前预估区间的高端。北美一直是全球新经济的排头兵,其新经济的复苏必将带动全球贸易的增加。
第四,国际旅游服务业有望进一步回升。如果SARS能够被有效控制的话,如果中东形势能够相对稳定的话,那么,2003年受战争和疾病影响的旅游服务业将获得加快的发展,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