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有什么关系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逐渐形版成的为该地区或该行业所普遍认权知、适用的商业做法或贸易习惯,作为确立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则对适用的当事人有约束力。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规章)。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不晓得能不能帮到你,但是一般来说惯例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习惯,属于在道德上面的约束,法律就更加严谨了,业务和责任都是受到保护的。
『贰』 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主要有哪些啊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根据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某些通用的习惯做法而制定的规则。虽然不是法律,不具有普遍的法律拘束力。
但按各国的法律,在国际贸易中都允许当事人有选择适用国际贸易惯例的自由,一旦当事人在合同中采用了某项惯例,它对双方当事人就具有法律拘束力。
有些国家的法律还规定,法院有权按照有关的贸易惯例来解释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在国际贸易中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商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2)国际贸易惯例是法律么扩展阅读:
发展趋势
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叁』 国际贸易惯例和合同性质有什么关系
国际贸易惯例和合同性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国际贸易惯例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不具有约束性。国际贸易惯例本身不是法律,它的适用完全以双方当事人的自主意愿为基础,对双方不具有强制性。买卖双方可以决定采用或不采用某种术语,或有权在合同中作出与某项惯例不符的规定,做任意修改。只要合同有效成立,双方均要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一旦发生争议,法院和仲裁机构也会维护合同的有效性.
2)国际贸易惯例对于所适用的合同具有强制约束力。如果贸易双方都同意采用某种惯例来约束该项交易,并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时,那么这项约定的惯例就对合同产生了强制性。如果贸易双方在合同中对所采用惯例的术语内容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那么在合同执行中发生争议时,受理该争议案的司法和仲裁机构往往会应用该惯例进行判决或裁决.
所以,国际贸易惯例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对国际贸易实践的指导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中,适当采用这些惯例,有利于促进外贸业务的开展,同时也说明,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国际贸易惯例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或减少贸易争端。即使发生了争议,引用惯例、争取有利地位,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也是十分重要的。
『肆』 国际贸易事惯例、国内法、国际条约三者的优先关系
国际贸易也就是国际民商事交易,我国是民商合一的体制,民法通则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简单的说,就是,国际条约>我国法律>国际惯例.
另外,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相关法规变化较大,所以还要注意别拿已经失效的法规来说事.
『伍』 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
1、惯例本身不是法律,对当事人不具有强制性或法律约束力。
2、惯例的采纳与适用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础(买卖双方在合同中做出某些与惯例不符的规定,只要合同有效成立,双方都要遵照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一旦发生争议,法院和仲裁机构也要维护合同的有效性)。
国际贸易惯例使用: 当买卖双方发生争议时,如果:1、合同的规定与惯例矛盾,则法院或仲裁机构以合同的规定为准。2、合同的规定与惯例不抵触,则法院或仲裁机构以国际惯例的规定为准。3、合同中明确规定采用某种惯例,则这种惯例就有其强制性。
『陆』 国际贸易惯例对买卖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吗为什么
没有法律约束率, 但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回交易双方答都采用某项国际贸易惯例来约束该项交易,则这项约定的惯例就具有了强制性:另一方面,如果合同中即未排除,又未注明使用某项惯例,在合同履行中产生争议,受理该争议的司法机构或者仲裁机关也往往会采用某一国际惯例来进行判决或者裁决,而这种裁决或是判决一般具有法律强制性。由此可见,国际贸易惯例对国际贸易的指导作用很大。
『柒』 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国际贸易惯例是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逐渐形成的为该地区或该行业所普遍认知、适用的商业做法或贸易习惯,作为确立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则对适用的当事人有约束力。
国际贸易惯例是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动并且国际通用的准则。双方有争执,国际贸易中第一判决人是国际贸易仲裁机构,并且优先按照惯例判决。
法律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一种强制性条款,存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第一判决人是正规交易合同规定的买方或者卖方当地的法院。
『捌』 了解国际贸易法律与国际惯例有何意义
1、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大。(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复杂。
了解国际贸易法律,可以事先规避风险,在与他国或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就算不处于优势地位,但也不会过于被动。因此,一方面能为企业减少损失,赚取最大利润,另外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多赚外汇。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德国,德国与不同国家进行贸易,而且贸易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但是它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反倾销国家。而不是像中国、日本一样,老被反倾销、反补贴,轻则是赔钱,重则是一个行业的毁灭性打击。
2、国际惯例惯例本身不是法律,对当事人不具有强制性或法律约束力。惯例的采纳与适用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础(买卖双方在合同中做出某些与惯例不符的规定,只要合同有效成立,双方都要遵照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一旦发生争议,法院和仲裁机构也要维护合同的有效性)。但是如果能充分了解,在实务中也能趋利避害。
『玖』 国际贸易条约,国际贸易惯例和国内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惯例、国内法、国际条约三者的关系各有互补性,是不相违背的。如有违背也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说明。
就一般情况的话而言,首先要尊从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在不违背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才能缔结国际条约,而国际贸易管理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不是明确的法律条约,没有绝对的相关约束性,是可以在贸易进行变通和修改的。
具体需注意:
(1)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简单的说,就是:国际贸易条约>国内法>国际惯例,其中注意,国内法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保留的条款如有规定,则需遵从国内法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