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呈现什么特点
7月13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今日介绍2018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内经济平稳运行,推动我国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9%。其中,出口7.51万亿元,增长4.9%;进口6.61万亿元,增长11.5%;贸易顺差9013.2亿元,收窄26.7%。
❷ 中国进出口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进出口贸易体系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贸易回体制的答不断深化.在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使进出口贸易体系的合理制定显得更加重要.本次研究中,采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月度数据序列,运用R/S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得到了相关的Hurst指数.相关的结论表明,我国进出贸易的市场存在着长期记忆性和分形的特征,对应的分数维数结果分别是1.1792和1.5785,以上分析所得为今后新的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新的并且极为重要的启示.
❸ 国际贸易的特点
1.国际贸易是一项具有涉外性质的商业活动
2.国际贸易环境错综复杂,变化多端
3.国际贸易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
4.国际贸易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大
5.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异常激烈
❹ 简述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进出口的特征
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主要是设备和原材料及一些外国核心技术的产品!不过区域性比较强,比如我国对非洲国家几乎是全方位的出口和原材料的进口。对欧美日主要出口生活用品和加工制成品进口设备和核心零部件
❺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①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 ②隋唐时期,水、陆并进。 ③两宋时期,陆地商路中断,海外贸易发达。辽、夏、金政权将岁币西运。 ④元朝时期,水、陆两条商路并进。 ⑤明朝,海运发达,远达东非和红海。 ⑥清初,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
目的:①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或者宣扬国威为主。例如郑和下西洋。 ②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例如丝绸之路。③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
特点: ①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
拓展资料: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思想,包含了中国从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典籍中关于对外贸易的看法和主张。
从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典籍中关于对外贸易的看法和主张。古代对外贸易在先秦时期主要指诸侯国间的贸易;秦统一中国以后,指对中国境外的陆路与海上贸易,以及境内各民族(如汉与匈奴)间的贸易。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对外贸易在社会产品中所占的份额很小,人们一般对外贸很不重视。特别在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以后,中国已成为泱泱大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于周围国家,自然容易产生中国“百产丰盈,无物不有”的优越感,把对外贸易看成无足轻重之事。
诚然,在封建时代商品货币经济比较发达的王朝,也有一些思想家主张开放对外贸易,但多强调由官府控制,直到封建社会的后期,才有人主张开放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上贸易。
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北丝绸之路”,可以说是中国对外贸易兴起的重要标志。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市。当时的对外贸易通道已是四通八达,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外,在西南有更早的“永昌道”,取道缅甸、印度半岛,与中亚大陆的古老商道相交会,称为“西南丝绸之路”。
往东北朝鲜半岛有“乐浪道”,不仅运往朝鲜半岛的货物行经此道,转口日本的商品也由此道转运南行,被称为“东北丝绸之路”。两汉时,中国国际贸易业务是当时世界上走得最远的。《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可见,中国当时国际贸易能力之强大。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采用“朝贡”方式,外国来的商品称为“贡”或“献”,中方交换出的商品则叫“赐”或“赏”。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等价的官方贸易行为,中国的“赐”远远大于海外的“贡”。如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带有军事、政治目的,事实上却是一次大规模的对外经贸活动。
❻ 中国国际贸易策略的特征
谨供参考:
中国需要主动对国际贸易策略进行调整
参与世界分工和世界贸易是发展中国家经回济发展成答功的必由之路。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发展取得的成就,在世界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我国与美国一起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在世界话语权提高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不容置疑,对外开放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既不能由于当前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失去历史地、客观地评价这个伟大进程的前提,也不能不论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仍然固守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发展模式和政策体系上。这是关系到国家整体利益... ...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5007134.html
❼ 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是什么
商务部4月30日发布了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报告指出,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我国进出口仍处于正常范围,对外贸易运行总体良好。同时,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趋紧,不确定因素还在进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是首要因素
“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的变化将是今年我国出口形势所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在媒体发布会上说。
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美国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
2007年,欧盟、美国、日本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据刘海泉介绍,目前美国占我国直接出口额的17.5%,算上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对美国出口仍要占到我国出口额的五分之一以上。从世界贸易结构看,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那么欧盟、日本的经济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4.1%调降至3.7%,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今年将回落至0.5%,欧元区和日本回落到1.4%。
我国成为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承担者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进口成本,构成通胀压力。同时,也将使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继续增加。通常情况下,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竞争激烈制约,工业制成品价格涨幅远远落后于初级产品,靠提价转移原材料成本上升会越来越困难。
“作为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成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承担者,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将受到挤压,盈利水平将下降,经营压力增加。”报告说。
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原油、成品油、铁矿石、大豆、食用植物油的进口价格分别增长了66%、60.6%、80.6%、77%和69.3%。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说,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小企业的利润不断下滑,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压力非常大。他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
目前国内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
报告称,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1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比去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
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
报告指出,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❽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1、新贸易壁垒影响愈益严重
2、中国已进入贸易磨擦高发期
3、追求贸易顺差的观念亟待改变
4、中国外贸战略期待转向
❾ 中国外贸进出口变化与特点
貌内金很口贸国闭的如外很危融,
,内机多
品出致今国机力国多好因导比司,多倒劳为便国降机始融金宜金
中貌
貌是其禁前尤止的动外年的
危美公差前往比国很融比外外危后在中产,外需下开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