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2-28 01:00:05

① 沙特买中国无人机了吗

1、买过好来几次了
2、最近一次是今年源3月15日至18日,81岁的沙特国王萨勒曼
以下是新闻摘要:
沙特与中国CASA董事长签署《无人机制造合作协议》。
中国已在2014年向沙特出口了“翼龙-1”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成为沙特装备的第一款无人攻击机,并投入也门战事。而在2015年7月曝光的一张卫星照片显示,一架疑似中国制造的彩虹-4无人机出现在了沙特吉赞地区机场上。
在今年2月的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期间,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ALIT)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设立的沙特技术开发和投资公司TAQNIA签署协议,在沙特制造全系列彩虹无人机,并向中东地区推销。

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有哪些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专业公司主要有: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香港国际投资控股公司、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航天时代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中国四维测绘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新商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相关情况:

1、以大胆选拔具有事业心、责任感、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进班子、压担子为突破口,改进干部选拔方式,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择优选拔任用领导干部。

2、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和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建立起岗位工资为主体、薪酬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3、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机制创新为核心,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建立有利于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有效机制。

③ 亚太7号的中国航天发展

自1990年以来,中国航天已有种型号的长征火箭用于国际商业发射,为1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服务,先后进行了30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36颗卫星,提供了6次搭载服务,完成了2颗通信卫星的在轨交付,实现了商业卫星整星出口。中国航天不断通过发射和交付商业卫星,和平开发空间资源,利用航天科技成果造福民众生活,为全球经济繁荣服务。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持续跨越发展,航天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航天已经具备宇航系统集成能力,为用户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服务和产品。专门从事国际宇航贸易的长城公司已经从单一的发射服务承包商,发展成为按照客户需求提供火箭、卫星以及地面站建设等产业链服务的系统集成商。 亚太7号北京时间2012年3月31日18时2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亚太7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火箭升空约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进入近地点209公里、远地点50419公里、轨道倾角27.4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发射任务是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于2009年签署的发射服务合同实施。“亚太7号”卫星是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为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大功率广播通信卫星,卫星载有C波段和Ku波段转发器各28路,设计寿命超过16年。“亚太7号”卫星将接替在轨运行的“亚太2R”卫星,定点于东经76.5度赤道上空,可为亚洲、中东、非洲、澳大利亚、欧洲等提供电视传输和卫星通信服务,并为中国、中东、中亚、非洲等提供电视直播和跨洲际通信广播服务。
用于此次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是中国目前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本次卫星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59次航天飞行,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第50次飞行。

④ 中国航天的资料

简称CASC,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一家公司,详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基本介绍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航天信息中心
编辑:《中国航天》编辑部
中国刊号:CN11-3630/V
介绍中国航天科技的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和中国航天发展的广阔前景。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才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2简史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见“东方红”1号),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截至 1984年底,共发射了16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展进程
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中国12年科学发展规划,把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列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在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的领导下,于1956年 10月8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根据1957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新技术协定,1960年前,苏联曾对中国建立火箭导弹研究、试验机构和仿制苏制导弹提供援助。之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开始独立研制各类导弹和火箭。
1958年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根据同年5月毛泽东主席的提议把发射人造卫星列入科学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 581组”和上海机电设计院,以开展空间物理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此后,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开展了航天技术的规划工作和学术活动,着手建设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人造卫星跟踪测量技术。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火箭导弹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1965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方案建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分别负责卫星本体、运载火箭和地面观测、跟踪、遥控系统的研制工作。同年12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开始进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方案设计和各系统的研制。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把分散在各部门的卫星研究、设计、试制、试验机构统一组织起来,加速了各类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1970年5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领导。1982年5月,第七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航天工业部。与此同时,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测控中心和观测台、站陆续建成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体系。1970年中国研制成功第一枚运载火箭和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开始发射小型科学卫星。1975年研制成功两种大推力运载火箭,并开始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又称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1981年 9月20日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1984年4月,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的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中国先后发射三种探空火箭:①单级液体火箭,有效载荷重10公斤,飞行高度70公里;②两级探空火箭,第一级是固体火箭,第二级是液体
火箭,直径460毫米,有效载荷重60~150公斤,飞行高度60~200公里;③两级固体火箭,总重量330公斤,有效载荷重30公斤,飞行高度70公里(见“和平”号探空火箭、T-7探空火箭)。
中国充分利用弹道导弹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基础,成功地研制与使用了4种运载火箭:①“长征”1号三级火箭,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可将约30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近
地轨道;②“风暴”1 号两级液体火箭,可将约120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③“长征”2号两级液体火箭,可将约200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④“长征”3 号三级液体火箭,用于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近地轨道的大型航天器(见“长征”号运载火箭)。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功研制、发射的人造卫星主要有三种类型:科学和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型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先后共发射16颗。
其他设施
发射设备和地面测控设备
中国航天器发射场具有发射不同类型卫星的发射设施,并设有光测、遥测、雷达等跟踪测量设备。卫星地面观测网的控制中心和若干地面台、站,配备有中国研制的计算机以及遥测、遥控、跟踪、数据传输和通信设备,远洋跟踪测量船配备有对地球静止卫星入轨段测轨、测速等设备。

3空间技术
人造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238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5%以上。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22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载火箭
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4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45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188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9年8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76次发射成功。
航天器发射场
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
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航天测控
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载人航天
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神舟十号在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4空间应用
中国非常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
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卫星遥感
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卫星通信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卫星导航定位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的报警服务能力。

5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
中国航天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1.日地空间探测。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协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空间探测卫星,首次实现世界上对地球空间的六点同步联合探测,获得重要的探测数据。开展了月球和太阳系探测的预先研究。
2.微重力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多项实验研究,进行了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探索和高能空间天文观测,取得重要成果。
3.空间环境研究。开展了对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研究;在空间碎片的观测、减缓和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具备对空间环境试验性的预报能力。
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航天事业置于重要地位。根据上述两个规划纲要,中国政府制定了新的航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这一发展规划,国家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和发展航天领域的若干前沿技术,加快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6发展意义
自从前苏联在1957年将人类带入航天时代,随后的四十年间,人们目睹了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先实现人类的太空梦,美国的阿波罗工程六次拜访月宫的壮举,人类一次次地实现着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载人航天技术使得我们的活动空间从陆地、海洋拓展到了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我们终于可以亲自看到孕育人类的地球是怎样一个美丽的蓝色宝石。一项项的成就和辉煌曾经让我们拥有太多的振奋和憧憬,而一次次的失败和牺牲又让我们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和伤悲。高昂的代价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载人航天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冒险性,但是对于太空的向往和执着使我们从未停止过迈向宇宙的步伐,而这皆因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同样愿意为人类这一共同的主题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集中来说,在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1.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推进能力、环控生保技术、通信、遥感以及测试技术等诸多方面。它也能体现这个国家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没有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要想把人送进太空并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国赫赫有名的"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中国科技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特别是“神舟飞船”计划一旦获得成功,将如同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毫无疑问,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太空工厂”可以几乎像是在变魔术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无对流的条件下,制造出地球上难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关产品,可以想象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那么这次由太空技术引发的“新工业革命”最终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现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样将充满整个市场的各个角落。中国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
除了以上几点,载人航天事业的从分发展将标志着人类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将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类转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将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开发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来解决生活空间越来越拥挤的现状,特别对于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又将面临着更多新的考验和抉择。

7发展目标
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8任务
——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全面完成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
——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开展立体测图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并完善现有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等定量化应用的支撑设施,初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的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形成若干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在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广播等技术。继续发展和完善卫星通信广播的普遍服务功能,增加卫星通信领域的增值服务业务。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进程,扩大通信广播卫星及应用的产业规模。
——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发展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规范的、与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位置服务支撑系统、大众化应用系列终端,扩展应用领域和市场。
——研制并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设备的空间飞行验证,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研制并发射“育种”卫星,推进空间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的结合,扩大空间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应用。
四、发展政策与措施
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推动航天科技自主创新,促进航天活动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航天活动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主要政策与措施包括:
——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积极支持空间科学探索。
——集中力量实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前沿技术。集中优势力量,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实现航天科技的重点跨越。通过加强航天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若干前沿技术的超前研究,提高航天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
——加强空间应用,推进航天产业化进程。加强空间应用技术的开发,推进资源共享,扩大业务应用。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运载火箭为重点,积极构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加强空间技术的推广转移和二次开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重视航天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航天器、运载火箭研制、生产、试验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航天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和航天标准化工作。
——推进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航天科技工业改革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大型宇航企业。积极构建以航天科技企业和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航天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航天活动的科学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强化质量、效益观念,运用系统工程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研究制定航天活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航天产业政策,指导和规范各项航天活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营造有利于航天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政府认为,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都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的平等权利;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应有助于各国人民友好合作。
国际空间合作应遵循联合国《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的宣言》(《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9基本政策
中国政府在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中,采取以下基本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开展积极、务实的国际合作。
——支持联合国系统内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支持政府间或非政府间空间组织为促进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重视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空间合作,支持世界其他区域性空间合作。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合作,重视与发达国家的空间合作。
——鼓励和支持国内科研机构、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

⑤ 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简称“长征国际”)是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并从事防务、反恐、防暴装备及技术进出口等业务的公司。
法定代表人:罗泽平
成立时间:2006-09-08
注册资本:3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5009897887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4号1号楼507号

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有哪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辖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10家专业公司、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以及若干直属单位。详见下图:

主要从事运载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空间站等宇航产品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发射服务。科研生产基地遍及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香港、深圳等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空间生物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大力开拓卫星及其地面运营、国际宇航商业服务、航天金融投资、软件与信息服务等航天服务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6)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其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第一任院长由钱学森同志兼任。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的承担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的专业研究院,主要承担着我国航天产品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任务,以及该领域内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和预先研究任务。

⑦ 中国的航天事迹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
2001年1月10日凌晨,版神舟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权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此外: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你是要我这样的吧!我都给你列出来了,你不用自己挑了!给我分啊

⑧ 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

各家公司好像都不怎么招人了,招的也不给解决户口问题,怕你刚解决户口就走了。
前者你进不去,后者还算可以,但也是很难进去了,关键是有人才行
前者待遇比后者要高,因为咱知道全市哪个行业挣钱的平均水平,航天系的没挑了

⑨ 中国对外军贸观察之四:中国有几家军贸公司

中国对外军贸观察之四:中国有几家军贸公司?

2008年1月国防科工委(现为国防科工局)国际合作司官员在“中美出口管制中的政企关系研讨会”上透露共有10家中国公司获得军品出口授权。那么这是哪十家公司?现在这十强的格局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十大金刚

2008年1月22日,人民网出现了这样一条题为“国防科工委:10家中国公司获得军品出口授权”消息。这条新闻中,国防科工委(现为国防科工局)国际合作司官员在16日举行的“中美出口管制中的政企关系研讨会”上透露,目前共有10家中国公司获得军品出口授权。新闻中透露,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新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中国京安进出口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新兴进出口总公司等10家公司拥有国家授予的军品出口资质。这应该是迄今为止,中国官方部门对中国武器出口企业最为详细的阐述。

而在2010年,中国武器出口企业的阵营有发生了变化。据中新社报道,当年3月31日,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31日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新闻透露,公司以“市场导向、合作共赢、创新发展”为经营理念,依托世界一流的航天科技科研与生产能力,主要从事防务装备出口,开展防务装备技术国际交流合作以及航天科技相关领域的项目投资、境外工程承包等业务。这意味着中国又增加了一家从事武器出口的企业。而在这一年,保利集团网站又宣布,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涉军业务并入集团下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増一减,表明当今中国武器出口企业的“十强”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
保利科技有限公司

《英才》杂志在2013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中,保利集团董事长陈洪生承认,现在保利的前身---保利科技有限公司(Poly Technology Inc),当初就是为了解决军队装备进出口的需要而在1984年成立的一个窗口公司,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批准,由当时的总参装备部和中信公司联合出资成立。而在保利集团网站中,则介绍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是拥有武器装备综合进出口权的大型防务公司,产品涉及陆、海、空、天、警、反恐等装备。此外,保利科技一直致力于中国军队和世界上友好国家装备的现代化,积极参与对外军工产品的研发,广泛从事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的进出口,提供武器装备和技术及全寿命服务保障,成为众多国家防务和安全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而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简称电科国际CETC),根据新闻报道可知其成立于2002年。该公司在电子和信息系统集成领域致力于满足国内外客户的各类需求。从军事技术角度上说,军用电子技术以及各类电子传感器,已经成为军队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代表产品是指挥控制系统、雷达、电子战等装备。例如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网站表示该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向国际市场提供指挥控制系统顶层设计、生产、集成与执行能力的公司,已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数十套指挥与控制系统,另外还向国外提供导弹控制雷达、武器定位雷达。
另据国际在线网站报道,2011年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在伊斯兰堡总统府为中电科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闫立金颁发“卓越之星”总统勋章。新闻显示闫立金曾在巴基斯坦工作过20多年,从2005年起担任电科国际总裁。对于闫立金的获奖,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评价说,“电科国际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以及中巴文化交流等做出了卓越贡献。闫总被授予总统勋章表明了巴政府及人民对闫总工作的认可和肯定”。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则是中外知名度极高的防务产品出口公司。因为其对外出售的红箭-8反坦克武器系统、MBT-3000主战坦克、PLZ45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等装备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此外北方工业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出口到美国的一系列轻武器也有很出色的口碑。2010年,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曾经在著名的《兵器知识》杂志上刊登一则广告,纪念其成立30周年。广告上显示该公司“服务于国家国防建设,不断开发高新技术防务产品,积极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军贸产业链,在国际市场显示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雄厚实力。”从该公司的网站上,我们也发现其防务产品线涵盖坦克装甲车辆、压制兵器、制导武器、弹药、机载武器系统、舰炮等方面。
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英文简称CSTC)网站介绍该公司创建于1982年,是经国家授权从事军用舰艇及其舰载系统出口的国际贸易公司,其产品范围从潜艇、水面舰艇和辅助船只到武器和传感器系统。已经出口了十几种类型的战舰和辅助船,包括护卫艇、潜艇、导弹艇、鱼雷艇、高速攻击水翼艇、巡逻艇、轻型反潜护卫艇、登陆舰和补给船,及多型渡河设备。
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CATIC)网站,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前身为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1979年1月21日,国务院根据“改革开放,政企分离”的原则,正式批准中国航空工业部成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的前身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专门负责中国航空产品外贸工作业务。2008年11月6日,由中航一集团与中航二集团合并而成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也随之正式变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全资拥有并管理的专职负责航空产品进出口的子公司,以从事国家防务所需要的航空技术和产品进出口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型国有企业。
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CEIEC)网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1980年4月,其防务系统集成业务主要涉及防务电子装备的进出口。CEIEC具有国家防御系统的设计、集成和建设等能力。2009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依托CEIEC成立的“中国电子国际工程研究院”,集综合产品验证、大型系统项目集成联试、关键软件与核心设备研发生产、海外高技术人员培训于一身,在防务电子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和集成领域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CEIEC三十年来努力开发、设计并制造了雷达、通讯系统等多种军用电子产品,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新兴进出口总公司
根据其官方网站,中国新兴进出口总公司(Xinxing Corp)于1984年成立,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是中国政府唯一授权专营军需品和后勤装备生产及出口的国有大型军品贸易公司。公司员工18万人,下属生产企业有服装厂、鞋厂、装具厂、防弹衣厂等54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服装、鞋、背包、雨衣、帐篷、防弹衣、防弹头盔、伪装网、防暴服等。中国新兴进出口总公司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开展军需品及后勤装备产品等往来业务,年出口军需品及后勤装备产品在3亿美元左右。与非洲40多个国家开展了业务往来,年出口军需品及后勤装备产品在1亿美元左右。
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简称“长征国际” ALIT)是由中国政府批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直属子公司,成立并从事防务、反恐、防暴装备及技术进出口等业务的公司。其装备出口包括FN-6、FN-16肩射防空导弹;LY-60D车载防空导弹、FT系列精确制导炸弹、WS系列远程火箭炮、CH系列无人机等装备。

除了这八家军贸公司以外,还有两家没有官方网站,公开的资料也很稀少,显得更加神秘。

⑩ 沙特购买的是什么类型的无人机

日前,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主席图尔基·阿勒沙特亲王内与中国航天科技容集团董事长签署《无人机制造合作协议》。此前媒体报道,今年2月阿布扎比防务展期间,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ALIT)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设立的沙特技术开发和投资公司TAQNIA签署协议,在沙特制造全系列彩虹无人机,并向中东地区推销。

阅读全文

与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