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贸易公司的延伸

贸易公司的延伸

发布时间:2021-01-17 20:32:21

1. 上海延展贸易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延展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03月2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汽车配件、五金交电、家回用电答器、办公用品、通讯设备、日用百货的销售等。
法定代表人:黄丽莉
成立时间:2007-03-29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0400037317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兰路51弄12号202室

2. 为什么家庭之间的贸易延展到全球,是什么力量推动

家庭之间的贸易延展到全球是因为全球经济力量推动的。

3. 高端相机盈利模式是怎么样的

我国加工贸易呈现出产业链不断延伸、增值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但由于存在一些政策及制度障碍,这一趋势实现过程仍面临很多困难。本文在阐述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较短引起的国内增值率较低等诸多负效应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和增值率提高的相关对策。

加工贸易产业链体现了加工贸易企业通过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及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内供给,从单一企业加工向多企业的生产联合体深加工方向转变,逐步形成深度关联、相互配套的产业集群,进而不断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研发设计、加工生产、运输仓储、物流配送、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对国家来说,加工贸易留在国内的加工环节越多,产业链越长,国内增值率(以下简称"增值率")就越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有利。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加工贸易也逐渐呈现出产业链不断延伸、增值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但由于存在一些政策及制度障碍,这一趋势实现过程仍面临很多困难。
一、"微笑曲线"中的加工贸易产业链及增值率
在加工贸易产业链的环节分配中,可以用"微笑曲线"(如图1)加以分析。这个理论描述的是,在曲线左端(产业链上游)的知识产权开发企业,随着研发和设计的投入,产品增值收益逐渐上升;在曲线右端(产业链下游)的品牌销售企业,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产品增值收益也大幅上升;而弧底部分的成品装配和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则是"流汗多拿钱少",技术含量低、产品增值少,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我国绝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显然就是处于这个位置。
这个开口向上的曲线形状很像微笑的嘴形,因此被称为"微笑曲线"。加工贸易产业链上的"微笑曲线"就是"增值率(附加值)曲线",即通过新品开发、品牌创意、行销渠道、运筹能力提升工艺、制造、规模的增值水平,也就是要通过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渗透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由于处于"微笑曲线"的弧底,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增值率始终较低,而由外商控制的产业链上游及下游,其增值收益往往是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十余倍、甚至几百倍。例如,我国每出口一台DVD只售39美元,却要向外国公司平均支付19.7美元专利使用费,占成本70%的机芯、解码器等关键元器件还要依靠进口,出口产品上贴的又是外商持有的商标。这并不是一个特例,从一双鞋到一张光盘,从一件衬衫到一棵圣诞树,中国几乎所有加工贸易出口产品都在演绎着这样的分配故事。更为严峻的是,"微笑曲线"还在不断地变陡(如图2)。
我国加工贸易"微笑曲线"的弧底日益加深,反映的是我国劳动力与发达国家技术交换时的相对价格(即交易条件)正越来越处于不利境地,例如2001-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依次为56.8%、45%、47%、46%、52%,数据显示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上下波动、上升乏力。加工贸易产量的扩大并没有带来增值收益的增加,中国正在陷入加工贸易"微笑的贫困"的陷阱。2005年,在国际、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居前200位的商品中,出口呈量增价减的商品有近三分之一。
二、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及增值率面临的主要问题
198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16.7亿美元,到2005年增加到6905.1亿美元,增长了412.5倍,占全年进出口总额(14221.2亿美元)的48.6%。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方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较短、增值率较低,引起的相关负效应也十分突出。
(一)加工贸易国内配套能力不足,缺乏长期发展后劲
我国加工贸易生产能力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低端,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国内配套能力不足,仅有的一些配套产品,生产企业也多为外商投资企业。据调查,苏州地区加工贸易主要依靠台港加工装配业的转移,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已达1073亿美元,占全国的15.5%。但是,目前苏州地区加工贸易的主要优势更多体现在最终产品总量(值)上,如2005年苏州地区共出口笔记本电脑1597万台,货值109亿美元,贸易量约占全球的1/4,但这些装备全球的"苏州造"笔记本电脑几乎全是加工贸易贴牌组装生产,企业并不具备生产技术上的优势,研发设计、特殊材料、关键部件及产品销售均严重依赖外方。组装用零配件主要通过跨国集团内部采购和调拨,内资企业难以进入料件配套体系,加工贸易企业产业链自主延伸能力弱,利润掌控能力差,增值收益极低。实际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产业,大多存在类似问题。
(二)我国加工贸易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缺乏可持续的盈利空间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迅猛发展,包括纺织、服装、鞋、家具、机电产品等。近年来又在电子产品、IT领域异军突起,虽然新兴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但国内加工企业从事的也只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这一模式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但其盈利能力却很难持续。挑战来自于"谷贱伤农"效应,即具有国际比较成本优势的行业往往也是供给充足乃至过剩的行业,一般以"三低"(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维持竞争优势。尽管价格竞争力较强,但贸易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情况下,产品增值率会越来越低,还会因产品低价倾销嫌疑招致贸易制裁。,加工企业不掌握境外最终销售渠道,难以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与产品需求,造成新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丧失、导向模糊。在产业链上下环节的相向压缩下,加工企业被迫在优势环节上精工细作,或者干脆搞"拿来主义",自己不去研发,上游企业提供什么(样品)就生产什么,这种生产模式必然导致产业环节的边缘化,增值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因为没有最终销售渠道而掌握不了产品定价权,出口规模越大,也往往意味着买家下单规模越大,买家侃价能力越强,增值率也会越低。如此恶性循环,企业可以不断扩大产能规模,但产业链环节被固化,增值率空间被压缩。
(三)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很低,利润大量外流
在整个加工贸易的研发、设计、制造、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中,我国企业从事的往往是对零件或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和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在产业链中技术含量较低,从而导致增值率的提高不大。据统计,在来料加工中,目前我方企业仅能获得占出口总额5%左右的工料费收入,产品增值的大部分被外方获得;而在进料加工中,由于外方控制着原材料采购和制成品销售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转移价格等手段,使企业利润大量流失。例如,中国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仅得35美分,美国等外国公司所得则是20美元。
(四)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弱
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最突出的表现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必然导致大量进口原材料,这会给国内相关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冲击;而在"大进大出"模式中,由于外商控制着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环节,从而造成我国加工贸易的真正经营主体是外方而非我国国内经营方,因而使我国原有的产业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未得到充分释放。,目前许多加工贸易仍处在"一进一出、单一工序"型发展阶段,普遍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产品加工程度不深,对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的作用不显著。同时,外方为了长期保持技术优势和获取高额收益,往往采取滥用知识产权保护、挑动国内企业价格战等手段,阻碍或割裂国内产业链条的形成,延缓了加工贸易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三、影响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及增值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然而,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增值率提高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人力资本供给十分缺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资本要素可以高度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究竟能够做什么主要不是取决于金融(实物)资本的丰裕程度,而是取决于人力资本(体现为知识、技能的丰富而非人员数量的多寡)的差异,因为金融(实物)资本是可以引进的,而人口的流动却要受到移民的限制。因此,无论是根据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还是根据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原理,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些人力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可以在产业链中做增值率较高的高端部分,而像中国这样人力资本严重短缺的国家只能做产业链中增值率较低的低端部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很低,人力资本供给十分缺乏,能够大量供给的主要是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简单熟练劳动力(人力资源),因此缺乏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高端(上游的研发)和中端(上游的技术开发、设计及下游的营销)领域里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即便是在低端部分的中间加工制造环节,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也仅为日本的4.1%、美国的4.4%、德国的5.6%、韩国的9.8%,工业增值率仅为26%左右,而发达国家则为40%-50%。
(二)国内产品竞争优势不足
首先,国内产品质量不稳定。许多国内企业目前仍然存在着管理水平、生产技术落后的状况,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达到加工贸易企业的要求。其次,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使我国许多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很低。而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大多在开发、设计环节就确定了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这些开发、设计环节多在海外进行,而国外相关设计人员对我国国内产品了解甚少,所以多指定加工贸易企业采用国外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同时,许多国内产品存在着价格偏高、交货延误、运输缺乏保障等缺陷,因而削弱了其在加工贸易中的国内配套能力。
(三)核心专利技术和自有品牌缺失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料显示,我国9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拥有商标的企业也仅有40%,国内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很多企业"有制造没创造,有知识没产权";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中,来自国外的申请占82%,且技术含量较高;来自国内的申请占18%,且技术含量较低。"82%∶18%"凸显加工贸易产业链上延路径困难重重。而一些拥有自有品牌的国内企业,在"借船"进入国际市场或陷入经营困境时,往往选择用优良的产能换取外商贴牌订单的"便捷"途径,此后自有品牌通常会被外商"冷藏",待国内企业站稳脚跟,再图启用自有品牌自主进入国际市场时,这才发现,当初外商品牌封杀的深谋远虑,老品牌早已被新市场遗忘,产业链的下伸路径已被封堵。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壁垒,产业链下游的商标控制,都使国内加工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增值率已成为外商特制的一双"小鞋",国内企业既无法"赤脚"进入国际市场,穿上"小鞋"又颤颤巍巍行路艰难。例如,高额的专利费和不断抬升的技术壁垒使我国的DVD、手机、数码相机等行业都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淹没在增值率急剧滑落的旋涡中,生死两茫茫。
(四)政策方面的制约
近年来,在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中,各个部门往往从本部门管理方便的角度出发,较多地关注了如何防止不法企业利用加工贸易政策"走私"、"骗退税",对于如何鼓励加工贸易延伸国内产业链、提高增值率,从而提高其对国民经济贡献这个根本的政策目标,却考虑得较少。
1、无差别政策促生无根产业。我国现行政策并未对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进行甄别,而是将简单工艺加工贸易和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加工贸易不加区别地给予优惠,没有很好地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精神,不利于我国的加工贸易向延伸产业链、提高增值率和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客观上也鼓励了外商通过"大进大出"、"快进快出"方式开展"短平快"的无根加工。
2、深加工结转存在效率障碍。因为存在着实物监管困难,导致利用国内采购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及提高增值率在理论上得到扶持,现实中却存在许多政策性及操作性约束。例如,我国目前深加工结转主要是手册对手册之间的结转,结转效率不高,尤其不太适用于所需零部件种类繁多、购销渠道复杂的加工贸易。
3、传统监管理念形成政策瓶颈。无论是高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产业链上研发设计、营销以及后续服务等环节的增值潜力最大,因此在国际分工中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然而我国传统监管理念认为,应以有形物质为监管对象,经营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当具备生产能力。在这看似合理的理论基础上制定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已严重不适应当前产业链环节外包化的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制约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例如,目前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成领军之势的IT、IC产业,其产业链上游的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产业、中下游的维修检测等业务需求旺盛,但现有限制性规定却断裂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键链接。
4、出口退税政策的逆向激励。在加工贸易领域,出口退税政策存在许多不协调、不配套的地方,使我国每年上千亿美元的配套产品出口机会因而错失。一是现行税制加重来料加工税负。来料加工企业在产品出口时只收取加工费,其国内采购不视为出口,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所以国内供应商没有积极性。二是部门间政策措施不协调。目前海关对出口到加工区、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加工贸易货物都视同实际出口予以核销,但税务部门只认同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予以退税,阻碍了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仓储、运输等国内相关产业环节的延伸,抑制了增值率的提升。而对于深加工结转业务,海关手册核销时视同实际出口,但税务部门则必须实际出口才予退税,客观上导致企业采取"境外(保税物流中心)一日游"方式,牺牲物流成本换取出口退税,增值收益被无端空耗。三是进口料件存在"超国民待遇"现象。加工贸易企业进口料件可以免缴关税、进口环节税,而国内采购料件只能享受部分退税(征17%,退13%)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原本会使用国产料件的企业也转而进口料件。四是研发投入不享受出口退税优惠。
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及增值率提高的对策选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可以考虑采取下列措施,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从整体上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充分发挥加工贸易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一)完善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制度环境
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链的延伸与制度成本和风险环境概率成正比,因此,在采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增值率提高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制度环境。
1、提高监管效率。为加快零部件、原材料在加工贸易产业链上的传递速度,压缩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周期,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必须大力提高我国有关部门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效率,实行多部门的联网监管。
2、完善两区功能。推动各类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和政策叠加。充分发挥保税区仓储功能,将保税区仓库交货的产品赋予出口退税资格;尽快在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在两区内扶持建立区域性配送中心和采购中心;打破加工贸易研发、维修等产业遇到的政策瓶颈,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两区实际吸引力。
3、强化职业培养。政府和企业应逐步建立一套有利于技术工人成长的机制,教育部门要加大力度,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税务部门要给予企业劳动培训成本免税优惠,以尽快扭转国内低级白领过剩和技术工人短缺的状况,努力营造一支能够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技工队伍。
4、明确产业方向。结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国际产业发展方向,调整、细化加工贸易的产业指导目录、商品及企业分类目录,取消对从事简单加工贸易的企业的部分优惠,鼓励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化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由"三低"化向高加工度化的演变和升级。
5、实现技术跨越。逐步建立适应加工贸易发展的科研开发网络体系,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从根本上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还应通过市场竞争培育中国品牌,加快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市场空间较大的重点行业的发展;培育市场潜力较大、产品增值率较高的新兴行业,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二)提高加工贸易料件的国产化率
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出发,加工贸易企业仍然希望通过料件的国产化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而要提高国产料件的配套型出口,可从以下几方面调整有关政策:
1、确定科学产业政策。长期以来,国内上游产业(包括机械、电子、化工等基础产业)生产发展的滞后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而国家的价格、投资、税收、贷款等政策几乎都是向下游最终产品产业倾斜。因此,不从根本上扭转制造业的低端化趋势,就难以实现加工贸易料件的进口替代。
2、打通相关政策瓶颈。积极研究解决不适应鼓励加工贸易产品国产化率的政策措施,尽快解决加工贸易企业的深加工结转和使用国产原材料及零部件退税问题,对采用国产化料件替代进口料件的加工贸易可予以减免部分税收,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的积极性。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使国内企业生产的材料和零件在质量、规格和成本等方面适应加工贸易出口的要求,国家应提供资金扶植国内企业开发、试制新产品或者向用户提供试用品;鼓励建立民间的"风险融资"机制,通过减免税优惠,鼓励企业间成立"风险基金",投资具有较高风险的新产品开发和试制项目。
4、建立供求信息网络。国家应实行扶植政策,针对加工贸易可选择的替代产品建立国产料件供求信息库和信息网络,对产品的质量标准、规格、价格、供应渠道等及时公布;同时应通过多种渠道在海外为本国料件生产企业进行宣传展览。
(三)鼓励内资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配套合作
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表明,以内资企业为主体的供应商群体是加工贸易避免"飞地效应"、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推动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入加工贸易配套体系。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所得税优惠。凡为加工贸易提供配套(包括信息、科技投入等各种服务)达到本企业销售额一定比重(如30%或40%)的内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可给予减免或返还。
2、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建立内资企业为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加工配套情况的通报、考核制度,这主要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政策导向,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有其发挥作用的有效空间。
3、创造公平规范环境。切实解决内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缺少融资能力、缺少国际市场资讯和人才、缺少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缺少技术和产品更新能力等具体困难。在这方面,政府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创造规范的投资环境,比优惠政策竞争更重要。
(四)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新加坡在利用加工贸易实现国内工业化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引进了加工贸易,当时新加坡曾对要不要发展制造业提出许多疑问,后来经过摸索新加坡寻找出利用、发展加工贸易实现工业化的一条途径。当时新加坡拥有港口优势和靠近印尼、马来西亚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利用这些优势可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为此,新加坡人在中间加工领域大做文章,使加工贸易由两头大、中间小状态逐步演变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让外来产业逐步转变为植根于本地的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增值率,新加坡的经济由此获得巨大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的梦想,实现了强国富民的目标。上述经验值得我国深入研究和借鉴。当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与小国不同的特点。那种靠几个跨国公司就可以实现经济实质性发展的经验并不能完全照搬到我国来,我们也要有选择地加以学习吸收。http://udmoz.cn/search.aspx?key=%B8%DF%B6%CB%CF%E0%BB%FA%D3%AF%C0%FB%C4%A3%CA%BD%CA%C7%D4%F5

4. 我为什么说,叙利亚争端是中美贸易战的延伸

叙利亚问题的根本就两个,一是:叙利亚姓俄,属于俄罗斯的传统政治辖内地,也是俄罗斯在容中东的政治延伸,动叙利亚跟动俄罗斯没有本质区别,但后果,就比动俄罗斯本土要小得多。二是:叙利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红海海峡过了苏伊士就到地中海,再过去就是叙利亚了,而一带一路海上部分,恰是经由红海到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进欧洲。土耳其近几年和欧洲走得很近,与中国关系也在升温,抽叙利亚一顿,那就是杀鸡给土耳其看;而海域方面,杜鲁门航母编队现位于叙利亚周边海域,若有必要完全可以扩大游曳范围,封锁苏伊士出海口。而倘若苏伊士运河受阻,一带一路要么绕道非洲好望角,要么就只能北上北冰洋了。所以中国这两年提出一带一路之后,美国老是在叙利亚问题上做文章,那是因为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所以打叙利亚,政治上来说,无非就是秀秀肌肉,告诉相关国家该怎么站队。我国军事远洋乃至常规海外驻扎能力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处处受人欺负不是没有理由的,大力发展海军力量更不是钱多烧的。得不到这些位置的控制权,我们的一带一路,就是纸上谈兵。

这世界,是靠拳头说话的!

5. 国际经济合作的章节目录

目录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论1 第一节国际经济合作概述1 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的 基本理论依据11 第三节国际经济合作的 基本方式20 本章小结23 本章关键词23 思考题23 案例分析题23 本章延展书目25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26 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概述26 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33 第三节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 方式35 第四节我国利用外国直接 投资的发展概况43 第五节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的发展概况50 本章小结54 本章关键词55 思考题55 案例分析题55 本章延展书目58 第三章国际间接投资59 第一节国际间接投资概述59 第二节国际债券投资62 第三节国际股票投资69 第四节国际投资基金74 本章小结81 本章关键词81 思考题81 案例分析题81 本章延展书目83 第四章国际BOT投资84 第一节国际BOT投资概述84 第二节国际BOT方式的运作过程 及涉及的主要当事人88 第三节国际BOT项目的 风险及其管理93 第四节BOT项目在国外的 应用97 第五节国际BOT项目融资在 我国的发展和运用103 本章小结104 本章关键词104 思考题104 案例分析题105 本章延展书目106 第五章国际技术合作107 第一节国际技术转让概述107 第二节国际技术转让方式115 第三节国际技术转让价格 与合同118 第四节我国的技术转让与 知识产权保护128 本章小结137 本章关键词137 思考题137 案例分析题138 第六章国际服务合作143 第一节国际服务合作概述143 第二节我国参与国际服务 合作的状况149 第三节国际劳务合作156 本章小结164 本章关键词164 思考题164 案例分析题165 本章延展书目169 第七章国际工程承包170 第一节国际工程承包概述170 第二节国际招标与投标179 第三节国际工程承包合同197 本章小结207 本章关键词208 思考题208 案例分析题208 本章延展书目210 第八章国际信贷合作211 第一节国际信贷的基本 知识211 第二节政府贷款218 第三节世界银行贷款227 第四节出口信贷238 本章小结251 本章关键词251 思考题251 案例分析题252 本章延展书目254 第九章国际发展援助255 第一节国际发展援助的 基本概况255 第二节国际发展援助的 方式及实施程序263 第三节国际发展援助与 中国266 本章小结273 本章关键词274 思考题274 案例分析题274 本章延展书目277 第十章国际租赁合作278 第一节国际租赁概述278 第二节国际租赁的主要方式283 第三节国际租赁的程序与 合同288 第四节国际租赁的租金291 本章小结296 本章关键词296 思考题296 案例分析题297 本章延展书目303 参考文献304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利益21 第一节国际分工21 第二节国际贸易利益27 复习思考题37 延展阅读书目37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8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39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47 复习思考题57 延展阅读书目58 第四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59 第一节赫克歇尔—俄林理论59 第二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 解释75 复习思考题82 延展阅读书目83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84 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产生的背景85 第二节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86 第三节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88 第四节产业内贸易理论95 第五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02 复习思考题109 延展阅读书目110 第六章贸易保护理论111 第一节贸易保护理论的演进111 第二节李斯特的幼稚 产业保护论113 第三节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117 第四节普雷维什的“中心— 外围”理论120 第五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123 第六节主张贸易保护的 其他论点128 复习思考题131 延展阅读书目132政策篇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135 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135 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 演变140 第三节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 政策143 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对外 贸易政策146 第五节我国对外贸易政策149 复习思考题153 延展阅读书目154 第八章关税措施155 第一节关税概述156 第二节关税的种类158 第三节关税的征收166 第四节关税的经济效应172 第五节关税的名义保护率 和有效保护率179 第六节我国的关税制度183 复习思考题186 延展阅读书目187 第九章非关税措施188 第一节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作用与分类188 第二节数量限制措施193 第三节技术性贸易壁垒198 第四节环境贸易壁垒207 第五节其他非关税壁垒214 第六节我国的非关税措施215 复习思考题217 延展阅读书目218 第十章促进出口与出口管制219 第一节促进出口措施219 第二节经济特区措施228 第三节出口管制措施232 第四节我国的促进出口与 出口管制234 复习思考题239 延展阅读书目240 第十一章世界贸易组织241 第一节世界贸易组织概述242 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 机制251 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 原则与规则257 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 “多哈回合”谈判263 第五节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66 复习思考题268 延展阅读书目269运行篇 第十二章国际货物贸易273 第一节国际货物贸易概述274 第二节世界市场价格278 第三节国际货物贸易条件284 第四节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286 复习思考题290 延展阅读书目290 第十三章国际服务贸易292 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概述293 第二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298 第三节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302 复习思考题311 延展阅读书目312 第十四章跨国公司313 第一节跨国公司概述313 第二节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 的竞争318 第三节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 中的作用326 第四节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329 复习思考题333 延展阅读书目333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334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及发展原因334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 形式及理论337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实践341 第四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影响348 第五节我国与区域经济一 体化353 复习思考题357 延展阅读书目357 参考文献358

6. 贸易广场到临川匹才都大道延伸段以东怎么走

14分钟 约6公里 | 5个红绿灯 | 畅通
途经:大公路、赣东大道

抚州贸易广场

无名道路
288米

文昌大道
4.6公里

大公路
558米

赣东大道
603米

抚州市临川区赣东大道

阅读全文

与贸易公司的延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