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二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都有什么

二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都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1-01-14 12:28:59

㈠ 什么是国际贸易当代二战后国际贸易的特征是什么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它是版各国(或地区)在国权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区别“对外贸易”概念的定义一种观点:有的专家认为从某种角度,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都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服务和要求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特征是:(1)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2)商品结构复杂化。
(3)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4)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5)市场竞争激烈化。

㈡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2)二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都有什么扩展阅读:

相关历史:

1、从形式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以直接出口货物为主,而二战后直接在外国投资成主流;

2、从内容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具有偶尔、单纯、片面的劳务输出或商品输出,贸易涉及的商品大都是工业成品和初级原料。二战后,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商品层次丰富,涵盖三大产业;

3、从组织上,工业革命时期缺乏国际贸易组织,出口大都业余偶然,很少有专门从事贸易转换的公司,分工不细。二战后,成立了WTO等协调各国贸易,制定贸易原则,而且跨国公司基本垄断国际贸易,分工很细;

4、从范围上,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贸易往往局限于殖民地和宗主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而且牵涉面窄(指民众)。二战后,全世界均受波及,没有哪个国家置身国际贸易之外;

5、从意识形态上,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较为盛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圈占殖民地;二战后,虽然一度出现冷战两大阵营的贸易互不往来,但基本实现自由贸易。

㈢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与工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原因何在

1、从形式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以直接出口货物为主,而二战后直接在外国投资成主流;
2、从内容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具有偶尔、单纯、片面的劳务输出或商品输出,贸易涉及的商品大都是工业成品和初级原料。二战后,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商品层次丰富,涵盖三大产业;
3、从组织上,工业革命时期缺乏国际贸易组织,出口大都业余偶然,很少有专门从事贸易转换的公司,分工不细。二战后,成立了WTO等协调各国贸易,制定贸易原则,而且跨国公司基本垄断国际贸易,分工很细;
4、从范围上,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贸易往往局限于殖民地和宗主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而且牵涉面窄(指民众)。二战后,全世界均受波及,没有哪个国家置身于国际贸易之外;
5、从意识形态上,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较为盛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圈占殖民地;二战后,虽然一度出现冷战两大阵营的贸易互不往来,但基本实现自由贸易。

呵呵,这估计是高中生提的问题,我已经大二啦,也不是学人文类的,难免疏忽,帮你分析一下吧,以后可要自己想喔,多角度一些。

原因:
1、生产力的进步,分工细化,导致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在满足本国之后有剩余出口;
2、科技不断进步,包括交通运输、冷冻技术、重型货轮等,为长途贸易提供必要条件;
3、两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殖民体系,成立了联合国和WTO,为各国自由竞争创造了条件;
4、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
......

呵呵,我暂时只能想这么多啦,你也参考一下别人的意见吧。

㈣ 国际贸易的几种主要理论是什么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A.汉密尔顿(H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种对某些产业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由于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因此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ent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说 (Essential Factor Proportion Theory),简称赫-俄原理(H-O Theory),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1879—1959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年)的学说。要素禀赋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除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的

内部化理论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跨国公司理论时提出和形成的理论观点,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倾向于将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

㈤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国际贸易的主要特征:

1,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很小,且呈下降趋势。版

2,出口依然以初级产权品为主,进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3,主要贸易对象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在上升。

4,制成品的出口集中在少数国家饿地区。

(5)二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都有什么扩展阅读: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

2、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生力量。

3、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4、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5、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6、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㈥ 二战后国际贸易书籍

你好
国际海上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中国国.
国际物流理论与实务[1]-北大.
国际结算案例评析_作者:高洁..
国际结算规则_作者:刘德标..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_作者:黎孝先..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黎孝先..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冯静]-北大..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杨频]-北大..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_作者:毛加强..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_作者:孟祥年..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_作者:崔玮..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程_作者:叶德万..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考试指南_作者:黎孝先..pdf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解惑500题_11845400..pdf下载

国际贸易形成与方法+之操作实务..pdf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桉例汇编..pdf下载
国际贸易结算实务[1]-北大..pdf下载

国际贸易结算实务与案例_作者:蒋先玲..pdf下载
国际贸易英文契约实务_作者:武振山..pdf下载

外来国际贸易的主流--加工贸易_作者:邵祥林..pdf下载
外贸业务实训教程..pdf下载

外贸业务综合实训_12209874..pdf下载
外贸单证实务..pdf下载
外贸法律实务:第2版_12412135..pdf下载

外贸运输操作实务_12165041..pdf下载
操作实务:国际贸易形成与方法..pdf下载

新编国际贸易实务教程_姚大伟1995..pdf下载
海关国际惯例..pdf下载
海关通关实务_作者:许可

㈦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急求

(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放在12章中介绍)战后初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社会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从个别国家来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始终是占世界第一位的进出口国家但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0年代起,德国、日本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变化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反映。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显地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大量新产品涌现并投入世界市场。第二,科技的进步,使原材料的使用更为经济有效,节约了原材料的使用,导致初级产品贸易的相对下降。第三,合成材料工业有了迅速发展,减少了天然原材料的使用率。第四,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制成品的出口量,减少了初级产品的出口量。第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鼓励国内农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农产品的自给率,减少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需要。第六,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实行工业化,大量进口资本货物,也增加了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量。第七,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更大,增加了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量。然而,造成在世界贸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不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从而出现了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日益下降的趋势。战后,制成品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机器设备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位日益重要。其主要原因是:(1)世界工业结构变化巨大,重工业不止不断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2)国际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机器设备专业化生产协作日益加强,使这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数量和比重大大增加。(3)国际贸易中的新产品绝大部分机器设备产品。(4)居民对汽车、家电等的需求增长。战后在初级产品贸易方面的一个特点是燃料的重要性明显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第二,1973年和1979年世界市场原油价格两次大幅度上涨,是石油在初级产品贸易中的比重在70年代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战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初级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发达国家所占比重则明显上升。军火贸易的不断扩大,是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中的一个突出现象。8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革命新高潮的兴起,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主要有:(1)世界制成品贸易呈进一步上升趋势,深加工、高附加价值产品的贸易增长更快。(2)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尖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3)能源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

㈧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与工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原因何在

1、从形式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以直接出口货物为主,而二战后直接在外国投资成主流;
2、从内容上,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贸易具有偶尔、单纯、片面的劳务输出或商品输出,贸易涉及的商品大都是工业成品和初级原料。二战后,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商品层次丰富,涵盖三大产业;
3、从组织上,工业革命时期缺乏国际贸易组织,出口大都业余偶然,很少有专门从事贸易转换的公司,分工不细。二战后,成立了WTO等协调各国贸易,制定贸易原则,而且跨国公司基本垄断国际贸易,分工很细;
4、从范围上,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贸易往往局限于殖民地和宗主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而且牵涉面窄(指民众)。二战后,全世界均受波及,没有哪个国家置身于国际贸易之外;
5、从意识形态上,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较为盛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圈占殖民地;二战后,虽然一度出现冷战两大阵营的贸易互不往来,但基本实现自由贸易。
呵呵,这估计是高中生提的问题,我已经大二啦,也不是学人文类的,难免疏忽,帮你分析一下吧,以后可要自己想喔,多角度一些。
原因:
1、生产力的进步,分工细化,导致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在满足本国之后有剩余出口;
2、科技不断进步,包括交通运输、冷冻技术、重型货轮等,为长途贸易提供必要条件;
3、两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殖民体系,成立了联合国和WTO,为各国自由竞争创造了条件;
4、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
......
呵呵,我暂时只能想这么多啦,你也参考一下别人的意见吧。

阅读全文

与二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都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