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通货膨胀国际贸易

通货膨胀国际贸易

发布时间:2021-01-10 19:08:57

『壹』 对外贸易与通货膨胀

笔者在((五)“金银”价值在哪里?)一文中已简要阐述了关于货币的性质和通货膨胀的一般性原理,

如:一国货币的总发行量要以该国实际保有的社会物质资料价值总量为基础,与其同等比例发行。以使“货币”这种“价值符号”能更合理的执行其“社会商品交换中介”的职能。如果货币发行量严重超出或不足其应有适当发行量,就可能导致“通胀”或“通缩”

需强调的是,笔者讲的只是“可能”可能导致通胀或通缩,就是说这种结果并不是必然的!下面我们就单独拿通胀来进行分析。

假如某社会有物质资料“粮食”十斤,那么该社会货币发行量就应以十元为比较合理(一元对一斤方便计算)。但是政府却实际发行了一百元货币量,那么实际上“一百元货币”所代表的“实体价值”依然只有“十斤粮食”,那么实际上就造成了,货币单位值(元)相对于物质资料粮食单位值(斤)的数字量的虚胀,由原本十元货币对十斤粮食,变为了一百元货币对十斤粮食,就是所谓“通货膨胀”。

但是,接下来笔者却要告诉大家,这里所说通胀并不是我们通常所面对的通胀。实际上,通胀是存在两个类型的。为了清楚表达,我们且称刚讲过的通胀为“数据型通胀”亦或“潜伏型通胀”。

大体分析了“数据型通胀”的基本特征后,接下来再讲另一种通胀,才是真正闯入我们生活的“生活型通胀”亦暂称“暴发型通胀”

那么“生活型通胀”又是怎样一种特征呢?

其实所谓生活型通胀,才是真实具体的通胀。我们一般老百姓,对其是有最切身体会的,既然是“生活型”通胀,就基本上可以推断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了。因为所谓生活型通胀具体就表现为我们日常所需的物质资料商品价格“普遍暴涨”(是普遍而不是个别,是暴涨而不是一般价格上扬),!相对而言,我们普通百姓手中有限的货币资本就会严重缩水贬值,导致我们入不敷出;导致我们生活陷入困境;导致我们对社会对政府出现不满情绪...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后,是否考虑过这种现象是如何引起的呢?

事实上,我们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就是将通胀诱因简单归之于政府过多发行纸质货币,并信奉“以金银做为流通货币”就不会导致通胀,这种观点很普遍;很正统;很官方;似乎还很真理...可偏偏它却是一种十足谬论和极度荒诞的逻辑!若不加以纠正,表面上是经济学家们愚误,实则是,普通人民百受其害!

笔者是一小人物,绝不敢挑战真理!当真有何异论出口,多缘于我所面对的并不是什么真理,充其量那只是种伪真理!

有关“金银价值”认定,笔者已有阐述,这里无需重赘,但又需强调:金.银与纸,亦或其它某种物相互间无论存在何种物质形态上的差别,一旦作为“商品中介物”存在,便都只不过是货币材质的一种而已!只不过金银作为一种天然造物,其存在历史已经和必将贯穿人类社会始终,其作为商品交换之物早已深深植根于普遍人类的头脑意识里。故,其在人类意识当中具有了某中不可抹杀的意像价值。同时,它也不会象纸币价值一样会随政府信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但无论怎样,也无法说明,金银货币会比纸质货币多出什么“价值维护”甚至“再造”功能...

其实,所谓通胀,真实的通胀只是一种社会物质资料价格普遍暴涨现象(是普遍而不是个别,是暴涨而不是一般价格上扬),这种现象根本上讲其实只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影响所形成的,亦或说它只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基本规律...

在这里有必要先专门阐述一下关于“供求关系”的概念!

所谓供求---供给与需求,一般性观点会认为:这是一对分割对立的概念,实则不然!严格地讲,所谓“供求关系”只是一种建立在双方“无特权差异”基础上的“平等价值互换”关系。供给与需求只是同一个内容的两种基本形式而已,它们表现为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同一个市场主体既充当“供给方”角色同时也是“需求方”角色。因为他供给了某实际商品,而需求了对方同等价值的货币。反过来讲,作为一般性“需求方”,既充当了“需求方”角色同时也是“供给方”角色。因为他需求了某实际商品而供给了同等价值的货币。

所谓“供求关系”其实就是“商品”与“货币”的互换关系,实际只是某两种或多种同等价值商品在时间与空间上错位后的互换。(所谓通胀就是这种互换关系的失衡)

作为真实的通胀,是一种社会物质资料价格普遍暴涨现象,这种现象根本上讲,其实只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影响所形成的。政府多发货币也不过意图人为影响供求关系格局(通胀亦所谓货币政策之一种)。那么所谓的政府超经济总量多发货币行为真的会导致真实通胀吗?绝对不一定,虽然这绝对造成了意想空间上的数据型潜伏通胀,但却不一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通胀、暴发真通胀。

因为潜伏型通胀暴发为真通胀需要至少两个以上基本条件:

首先,社会物质商品总供给要处于实际萎缩与短缺状态。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不具备这项条件!任何国家所谓的生产过剩都是相对的。广大基层劳动人民的真实需求几乎从未真的满足过!

那么接下来第二个基本条件也很关键,那就是政府所多发的货币是否真的进入广大劳动人民的口袋,也就是说政府增发货币是否真正有效致力于提升广大有“需求”但没“需求能力”的普通人民的需求能力...如果仅仅是增发货币,而不论其去向,最种使其尽数流入原本需求就充分满足的富人手中,那么富人要么会把它储存起来,要么继续“投机倒把”,用这笔意外之财以财套财...尽管他们也可能增加某些消费,但其必定只是消费所谓高档行业(更多是嫖赌包等淫迷享受)。这少数富人的局部高消费,又对广泛商品领域有多大刺激呢?当增发货币仍然只是流入少数富人口袋,政府疲于增发行为,却难解消费不火之困惑...所积累下的更多是总货币流量与总商物质价值量对比而言的潜伏通胀,数据通胀,而不是即时现实的生活型通胀...尽管这埋下经济危机的种子...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会突然发现?所谓“数据型通胀”,原来只是中国人的“高储蓄率”问题!

尽管,社会总货币量远高于实际总物质价值量,处于数据型通胀状态之下,但那些多余的家伙却大多躲在富人的保险箱里,并没出来捣乱(影响消费品价格)!

由此断定,多发货币并不是真通胀的诱因!

真通胀只是社会总物质消费品相对短缺时期的物以稀为贵...

再来看,如果果真以金银做流通货币就不会通胀,我们岂不是可以忽略甚至放弃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一门心思去寻找挖掘金银吗?这很明显只是一种笑谈!实际上,货币终究是因其所代表的实体价值而有价值的,当人类生活消费品匮乏到极点时,任何材质的货币都难以阻止通胀的出现。

来做个假设: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洪灾中被同时困到一个孤岛上,他们需要耐心等待洪水退去,才可能继续生存下去。也许几天;也许十几天;也许更久...而此时,富人只带了大批金子;穷人只带了仅有的干粮。若干时刻后,两人都饿了,穷人掏出干粮开始咀嚼。而富人摸摸自己的金子,又望望周边的环境,才发现自己逃生时的携带选择是多么的愚蠢!但他还在打算用金子去买穷人的干粮...朋友们,请想一想,从人的本能出发,穷人会卖干粮给他吗?我想富人唯寄希望于穷人的慈善之心了!因为此时.此刻.此境.富人的金子已不具有任何价值。而只有尽可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或许,穷人心性善良,会分一些干粮给富人,与其共渡难关,但这绝不会是因为富人的金子,如果穷人真的自私,且具备起码算计之心,他不会分一粒干粮给富人,哪怕自己的干粮足够两个人维持到洪水退去...因为他可以不去管富人,由他饿死后,可以将他所有金子据为己有...当然这种假设我们可以设计多种结果,但每一种结果都不能否定金子在那种情况下已毫无价值的道理。

下面,再反过来假设:

有一天我们的社会到了绝对生产过剩地步...也就是当所有人的消费需求都充分满足以后还有剩余产品,(当然在一个广阔的社会空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现实出现的)届时政府发行更多货币,并公平派发到每个人手里,那么消费会增加吗?消费品价格会受刺激吗?

最终,正反两种假设后得出结论:当社会消费品极度缺乏时任何材质货币都会通胀;当社会消费品绝对过剩时,任何材质货币,无论发行多少,如何分配都不会形成通胀。

还如前面所述,形成通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

­一.社会物质商品总供给要处于实际萎缩与短缺状态。

二.政府所多发的货币真的进入广大劳动人民的口袋。

这是政府主观增发货币制造潜伏型通胀,可以暴发为现实生活型通胀的必备条件。只有真的有需求却困于收入过低未曾真的满足的人们才会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增加消费!但这种增加并非是无限的...

再做假设一:我原本每天吃一棵白菜就能满足正常需求,突然一天我的资本收入大增,可我会因此每天吃两棵白菜吗?当然不会!因为我的食量是一定的,充其量我会在白菜质量上有所挑剔...

假设二:我虽然每天吃一颗白菜,但实际上并不能满足正常需求,我是由于收入不多,所以省吃俭用,原本两棵白菜才能吃饱,可为节省开支,我就只吃一颗白菜,混半饱完事!假如我的收入突然大增,消费资本不再紧缺,我当然会考虑每天买两棵白菜把肚皮填饱。可是即便我收入继续增加,我也不会每天买三棵白菜的...因为那毫无意义!

前者,我是个消费充分满足状态下的富人!

后者,我是个消费一直未曾真正满足的穷人!

至此,将不难看出富人手中货币再增加也不太会增加消费。穷人手里货币增加,也仅限于补足原本不足的消费。由此进一步可以看出单纯增发货币并不能促使经济无限增长(所谓的消费增长)但相对而言,让穷人手中货币量增加对所谓经济增长有“一定”作用(穷转富会选择补足原本空缺的需求)而仅仅是富人更富(货币增加),对所谓经济增长却无明显作用!只会增加货币挤压.淤滞(拉高储蓄率)或者能投机市场更加活跃...

那么真正的经济增量来自哪里呢?请参见(一)社会生产的内延与外延性规律

补充:

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通货膨胀只是一般经济现象,真正影响普通人生活的是失衡,分配失衡,收入失衡,只因为政府增发的货币只流入部分人口袋,而他们会比原来增加消费.从而带动物价有所上涨,但这并不影响那些收到政府增发的货币的人的生活.据此道理,如果政府所增发货币能够公平派发到每个人手里.虽然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所有人的可支出货币也多了.两相抵消.除了政府多费些币纸外.还能消化相对过剩的产品,除此外与经济运行并无大的关系,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讲,现实政府不可能把货币按人头发的... 但我们只须知道,无论政府的货币政策是扩张型的还是收缩型的.最终收伤害的只是那些收入没保障的底层人民!收入没增长,消费没增加,只因别人增加消费拉高物价.自己却要被迫增加支出...这就是所谓通胀对社会的不利影响.那些收入增长远高于通胀的人.也高喊通胀影响自己生活,实在是无病呻吟...更让政府难以体察普通人们的艰难生活
转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a89c10100f4sn.html

『贰』 贸易逆差怎样引发通货膨胀

顺差会造成通货膨胀。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美元持续贬值,通过人民币低汇率传导、高国家外储而形成的。严峻的形势在于目前对各方对此并没有认识。宏观调控必须对症下药。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11.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

『叁』 为什么通货膨胀时,出口会减少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抄,国内市场的价格会上升,当汇率不波动时,出口商品的价格也会上升出口将受到限制。而提高利率是一种抑制通胀手段所以升高。

然而,进口货物的价格没有显著变化,相对价格下降导致对进口货物的需求增加,导致进口增加,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汇率下降,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抵消了短期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3)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扩展阅读:

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2)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

(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肆』 通货膨胀对进出口的影响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进出口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只会导致货币的版对内升值或者贬权值,不会导致对外的升值或者贬值

但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或紧缩会造成工资提高(成本高了),或失业率增加(工人少了).这样我们一些行业与国外比,比较优势就丧失了,就会对进出口造成影响

购买力平价
国外对中国汇率E=P我国价格/P国外价格
所以,通胀导致E上升,也就是人民币贬值;
如果E不变,我国通胀,那么简单地想
外国人买中国的商品花的钱多了,出口减少,同理进口增加
国际贸易恶化!

『伍』 通货膨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目前美国发行6000亿美元计划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会不会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经济问题都是见仁见智的,我的回答不一定能得见于别处,暂且谈论一点。版

1:通货膨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权?
你这个问题问得不明确,到底是本国通胀对本国国贸的影响还是国际通胀对本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看题设,你应该是在问后者。
我们先来分析,假如发生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很明显的影响就是:进口品价格升高,尤其是作为生产原材料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推高国内相关下游产品价格,导致国内通胀,这就是所谓的输入型通胀。
2:目前美国发行6000亿美元计划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
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外汇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货币,6000亿美元(这次实际上是美国为应对危机而第二次采取这种定量宽松政策,简称QE2)发行计划很可能导致美元贬值,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通胀。

==至于其他的OOXX麽,打字累啊老兄~

推荐你多上一下FT中文网,很好的网站,关于QE2也曾是热门话题,上面也很多~

『陆』 中国通货膨胀对进出口的影响

就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进出口行业的总体影响而言,升值将对我国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如纺织、鞋帽、家电和已实现国际化定价的行业产生负面冲击。但是,生产中的原材料和中 间产品均来自国外,产品也大部分销往国外,属于大进大出型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大致可相互抵消,所受影响不大。
持续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在时间跨入2007年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7年1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突破7.8000,港币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1,人民币汇率首次超过港币。这使得人们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学术界、企业家和老百姓都纷纷议论人民币升值将带来的具体影响,下面就从进出口企业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首先,我们这里讲的人民币升值是指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关于人民币的升值有两层含义,即人民币的对内升值和对外升值。所谓人民币对内的升值是指人民币货币购买力的增强。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就是国内物价水平的下降,而物价的下降体现在物价指数上如最常用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就会下降。从老百姓的角度说就是“钱更经花”。所谓人民币对外升值就是指人民币对外汇的汇率下降,在直接标价法下,也就是1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数量的减少。
其次,是关于汇率和汇率变动问题。汇率从专业角度来讲是两个国家货币相交换的价格。大家都知道,既然是价格,就应遵循价值规律,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所以,从汇率本质的要求来看,与其他价格一样,汇率会随着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上下波动。只是由于不同国家对汇率的变动采取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即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才从制度上使汇率的波动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采取了趋向固定的汇率制度,而美元、英镑、日圆等大多数主要结算货币则采取了相对大的汇率波动空间。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备受大众关注的主要原因。长期的固定汇率使得进出口企业、银行和百姓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没有思想和技术操作上的准备,当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成为事实后,才显得有些紧张、慌乱和不适应。而说到汇率的变动,当然就应该有上有下。
但是,到底汇率朝哪个方向变化则要受到一国甚至国际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如果仅从经济因素来讲,主要有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国内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人们心理的预期、外汇储备的情况等等。人民币汇率为何从1994年以来一直持续不断的升值,主要原因是之前在1994年1月1 日实行的外汇体制改革所进行的汇率并轨,使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即从1美元兑换5.7元人民币贬值为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所带来的我国贸易收支持续顺差,与外资流入持续增加作用下的国际收支顺差的压力形成的。国际收支顺差的概念简单地讲可以理解为我国外汇的供给大于外汇的需求,而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就应当使外汇汇率下降,也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即我们通常说的人民币的升值。
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1美元换得人民币的数量越来越少,那么对于出口商而言,同样出口1美元的商品,换回人民币的数量就会因汇率变动而减少。所以,出口商的利润则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进口商角度看,同样购买1美元的国外商品需要付出的人民币却在减少,即进口成本在下降,盈利就在增加。但是,由于行业不同、成本构成不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需要区别分析。
1.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是根本性的。纺织服装产品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第一把交椅。到2005年,纺织服装产品贸易顺差额仍然高于整个外贸顺差额。纺织行业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行业,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0%。但纺织品出口多数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利润率不高。据中国第一纺织网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2006年1-10月,我国纺织品内外销整体利润率为3.9%,如果推测成立,在人民币升值5%的情况下,纺织行业利润率将至少下降10%。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10%,那将对纺织企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种利润的下降势必会淘汰一些不适应变化的企业,迫使纺织企业加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品牌观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长远而言,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抓住中国经济目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利用积累的大量国际收支顺差,对纺织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不能不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
2.家电行业出口将遭受损失。中国家电产品因低成本而获得的相对比较优势,使中国已经成为家电巨头的重要生产基地。家电行业的销售市场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出口已经成为家电行业主要的需求来源。人民币升值对家电产品的出口形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使其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柒』 通货膨胀和膨货通胀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区别

没有膨胀通货的说法

通货膨胀(英文 inflation)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

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通货膨胀的特点

①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的贬值程度就越大。纸币的贬值程度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是:纸币贬值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

②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高,物价上涨率也就越高,物价上涨率的计算公式是:物价上涨率=(-1)×100%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物价上涨率=(-1)×100%=100%。

通货膨胀的类型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

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④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类型一般出现在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开放型经济部门等途径在国际间传播。

⑤抑制性通货膨胀。在市场上存在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或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国家通过控制物价和商品定额配给的办法,强制性地抑制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这是一种实际上存在,但没有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捌』 通货膨胀为什么会产生贸易逆差

顺差会造成通货膨胀。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美元持续贬值,通过人民币低汇率传导、高国家外储而形成的。严峻的形势在于目前对各方对此并没有认识。宏观调控必须对症下药。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11.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的进一歩紧缺,例如,收缩投资使得房价越调越涨。再例如,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务院采取的不是防止投资增长,而是指令增加投资。实践已经证明,“两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住了经济增长过快,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根本没有效果。对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的持续上涨,我们都是眼睁睁的没有办法。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至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引起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宏观调控南辕北辙、没有对症下药。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
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4万亿美元。
如果这些外汇购买力仍然在企业和个人手中,实现这些购买力的方式只有进口,与国内当期的供需平衡没有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央行为实现保持较低汇价的调节目标,将这些外汇全部收购而成为国家外汇储备,原有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变成了人民币的储蓄存款,并形成对国内商品的潜在购买力,当国家的这些外汇储备并没有用于进口商品时,如果这种潜在购买力不老老实实地呆在银行,或者仅用于购买股票之类的投资,理论上对任何商品的购买行为都会引起总供需失衡。例如,对房地产的购买,就可以使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远远脱离本地供需均衡的价格而翻番地上涨。当然,因为生产周期、价格传导等时滞因素,以及供需总量的巨大,使得真正由此形成显性的通胀,产生一定的容度和一定的滞后期,这个容度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一些空间。
有二个变量对这个通胀容度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内需不足的程度,二是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
首先,内需不足是造成通货紧缩的因素,它可与通货膨胀因素相抵消。
由于我国当前仍存在较大的内需不足,因此使通货膨胀的容度增大了许多。例如,我国2003年外汇储备已达4030亿美元,虽然2004年、2005年每年以2000亿美元数额在增加,但这几年由于内需不足的程度也在增加,因此,CPI指数一直在3%-4%之间徘徊,并没有随着外储值的增加而比例增加。从2007年开始内需有所提升,通货膨胀的容度才开始变小。因此,内需不足是通胀容度的主要变量。
其次,股市对此笔资金的吸纳程度,会较大地影响到当期通货膨胀率。当股市对此资金的吸纳量大时,无疑使此笔资金不形成当期的社会需求,当股市对此笔资金的吸纳量小时,需求被释放,总供需缺口立即增大。此我们也可用2001年至2005年间股市实例来证明。这几年股市不振,可以看到这几年由外汇转换而来的人民币购买力主要涌向上海、北京的房地产。因此,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是通货膨胀容度的重要变量。
2、由低汇率价格传导是通货膨胀的外部因素
低汇率会在二个方向同时起作用,一是因为汇价低,表现为人民币商品、资产对外资来说特别便宜。因此引发外资不管是对能出口的商品,还是对不能出口的房地产,以及各种企业资产、证券资产都疯狂购买。而进口商品、国外资产对人民币来说都显会得特别贵,顺差会越来越大。而且入超的外汇很难使用出去,这样越积越多的外汇由国家兜着,使上述第一题中所指的通货膨胀越来越强。二是因为出口的汇价低,进口的汇价高,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与欧元的汇差越来越大,表现为原材料进口价格越来越高。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持续贬值,还造成时滞上的汇差。这二种汇差叠加进一步增高了原材料进口成本。高成本的原材料进口必然传导到下游产品的全面涨价。从总供需的角度考察,由于低汇价,产生的汇价差使得进口商品的量少于出口商品的量,这个减少量与总量的比率就是引发通货膨胀的比率。这是一种通过汇价传导的通货膨胀。
通过上述客观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清楚,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不是因为发展速度的高低快慢引起,也不是由于国内消费能力太盛,生产能力不足引起,而是由于低汇率造成国际对中国产品的消费能力太盛,由于进口高成本推高物价而必然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与顺差外汇由央行转换为国内的人民币购买力后所造成的总供需缺口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这二个通胀因素的叠加。虽然内需不足可以抵消部份通胀,以及股市吸纳了大部份的过剩的流动性,但是美元的持续贬值,造成了我入超的纸外汇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是价值损失却越来越大,这些最终都会通过通货膨胀显现出来。
二、当前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引发国内全面通胀的因素是严重存在的:
1、美元持续贬值战,国内经济所能容纳的通货膨胀容量已经被打破。虽然我们可以通过高速发展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以降低通货膨胀的比值,但是,美元持续贬值不见得有底线。赔了夫人还折兵的仍然是我们。
2、股市对过剩流动性吸纳的能力正在下降。学者、外资投行、媒体有一股唱衰中国股市的力量,虽然人数少,影响很大。如果与不正确的股市调控配合,就会造成股市的大起大落,一个对多数人没有赚钱效应的股市,就不能充分吸纳过剩的储蓄资金,潜在的通胀很容易转化为现实通胀。
3、不正确的宏观调控将会加剧通胀。必须认清本次通胀的本质是美元通货膨胀通过人民币盯住美元而引进的。如果从防止经济增长偏快,或投资过热方向防通胀,只能宜得其反,通胀必然加剧。相反,经济增速加大,反而有利于缓解通胀。
4、国家外汇储备的不正确运用也会增加通胀风险。国家不是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在于供需总量平衡协调发展。国家外汇储备越多,表示国内的供需缺口越大。国家经营外汇投资如果不是为了战略目标,仅因为营利,一方面可能会容忍更大的外储增速,另一方面可能会因为外汇投资的账面利益而维护错误的汇率政策。不管从那个方面看,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都将是得不偿失的。
三、防止通胀的几点措施
为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我认为以下几点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要正视本轮美元贬值战前因后果,重新考虑汇率应对策略。为应对美元贬值战,人民币也不是仅有升值一策,在适当放开汇率波动空间后,还可以采用(运用财政手段)调低币值的方法供选择(详见蔡定创《人民币国际货币目标改革和宏观调控的第三种思路》
其次,要降低国家的纸外汇储备。通过提高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扩大内需,减少双顺差;重定招商引资政策,收紧外资在国内的资产收购及一般性投资,收紧外资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投机活动。继续严控资本项下外汇投机资金的进出。
第三,继续选择性的扩大投资的政策。为防通胀而人为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反而加剧通胀,有选择性的加大经济增速是缓解由外储引起的供需缺口的最好办法。因此,行业投资、重大项目继续有保有压政策,对老百姓重要消费商品、紧缺领域,运用政策支持扩大投资,如农产品、房地产等方面。
第四,建设好并能正确调控好股市。一定要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力度,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保证股市的平稳发展,使股市能成为良好的投资资金与消费资金的储水池,较好地吸纳当前过剩的流动性。
第五,因通胀已使部份工薪阶层生活水平下降,保证工薪阶层工资的增速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高于通胀水平,使社会不因通胀产生恐慌也是治理通胀的必要措施。

『玖』 通货膨胀和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

通货膨胀时,进口商品价格上调,利润增大,出口商品利润所得相对减少。提升内进口,抑制出口。
如果容产生贸易不平衡,在一段时间内会通过汇率,关税等手段修正贸易平衡。贬值汇率,刺激出口,抑制进口。
楼主搞错了一件事,汇率贬值是一种手段,是被操控的。不是因为通货膨胀导致的。

『拾』 通货膨胀对进出口的影响

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有利于国外商品进口,不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

阅读全文

与通货膨胀国际贸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