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发布时间:2021-01-10 16:43:49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三者之间究竟有怎样关系

用什么话语才能打动女孩子心呢?大家能告诉偶吗?

㈡ 国际贸易地理是什么

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㈢ 国际物流地理

《1》我国的对外贸易有75%是在东亚进行的,对欧洲贸易量在8%左右,对美贸易量为15%。其次,我国来自海外的投资,很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华裔。
《2》天气、气候、寒潮、梅雨、台风、季风、土地、土地资源、水资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有色金属、风景旅游资源、大陆架、大陆坡、黑潮暖流、日潮、半日潮、大陆岛、冲积岛、海洋岛、人口、人口自然变动、年龄结构、人口密度、人口城镇化、南水北调工程、基本化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集约化、农业、国道、高速公路、旅游、旅游业、城市、文化、民族、巴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生态农业、土地利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景观、自然景观地域分异规律、热带雨林、季雨林、行政区、经济区、国土整治、首都经济圈、环渤海地区、土壤盐渍化、干燥度、大陆度、TYIS 战略 、隘管效应、绿洲农。
《3》积极推进体制、法规和石油市场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为政府调控和企业参与国际石油贸易提供制度和信息保障。近2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石油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为稳定其国内石油市场和保障安全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披露机制建成之后,政府可及时检测国内及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趋势,并对国内有关石油的信息公开和统一披露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还应该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建设,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交易信息的安全管理和信息的公开披露要建立一套制度,统一口径,以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
《4》 上海期货交易所自2000年1月开始酝酿钢材期货上市已有8年之久。
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中国上市钢材期货将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而我们面对的钢铁市场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同时,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这是市场的必然法则。近几年以来,钢材市场整体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是,每一次价格波动调整,让企业吃不透,摸不准,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风险。但是我国钢铁还是位居首例
《5.>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4年,在此之前,我国处于重化工业主导型的工业化初级阶段.
6.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的事物、新的课题。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后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我国工业领域高耗能、高污染状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必须逐步地稳定开展,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轰而上。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以积极态度来发展循环经济,决不能把发展循环经济当成一种时髦而停留在口头上。当务之急就是要以积极态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最大决心把能耗、原材料消耗降下来,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营模式。
7.深圳国际启动南京深水码头及物流项目 15 汕头港 地中海国际集装箱班轮开通 15 深圳机场成立合资维修公司 16 国航禄口...无锡市一位长期从事客运工作的资深业内人士称,"公路客运...对应增加南航每股收益约0.08元/股.

㈣ 国际贸易地理主要学什么对外贸重要吗

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㈤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你不是李典友的学生吧?

㈥ 国际贸易地理的几个问题~!急求~!

这几道题都有点难度耶....

一、世界石油贸易地理格局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石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血液,其的地理分布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贫富,需求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增加,对石油的战略也越来越敏感。
世界石油地理分布呈现了一些的特点:分布集中是最大特点。1.西亚的阿拉伯——波斯湾盆地。这一地区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等多个大储油国家,总储量达700多亿,约占全世界的60%。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储油区域。2.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盆地。石油的总储量约为57亿吨。3.俄罗斯的伏尔加——乌拉尔。石油的总储备约为54亿吨。4.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石油的总储量约为50亿吨。5.墨西哥的雷马乌——坎佩切。石油总储量约为50亿吨。6.美国的佩米安盆地。石油的总储量约为42亿吨。7.利比亚的锡尔特盆地。石油的总储量约为42亿吨。①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东半球多于西半球,过去以西半球为主(占80%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现的油田多集中在东半球,目前已占80%以上,②油气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过去欧美地区占80%,从50年代开始向亚非拉地区转移,1990年末已占80%以上。特别是波斯湾沿岸富集了2/3,享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
石油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国际间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不可否认,上个世纪海湾地区爆发的几次战争,石油是其背后的重要动因。石油危机对国民经济的打击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缩水”1/3,通货膨胀率从3.4%上升到12.2%,失业率从4.9%上升到8.5%;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则使美、英的GDP负增长率分别为0.2%和2.4%。在我国,由于前几次石油危机爆发时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因而影响不大。但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对石油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以现在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万美元,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4-0.5个百分点,石油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二、美国陆桥运输与OCP运输的特点及区别?
答:(1)MLB运输(陆桥运输)
MINI LAND BRIDGE,其运输方式是使用海上运输方式将集装箱货物先运至日本港口,再转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卸船后交由铁路运抵美国东岸港口、或加勒比海港口区域。我国出运到美国的集装箱货物,在使用小陆桥运输时可现将货物运至日本港口,再转运美国西海岸港口卸船后,交铁路运抵美国东海岸或加勒比海区域。
1. 小陆桥运输是完整的多式联运,由运输经营人签发全程联运提单,并收取全程运费,对全程运输承担责任。
2. 小陆桥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其提单制作应分别注明:卸船港:LONG BEACH ,交货地:MLB HOUSTON
3. 小陆桥运输下的到岸价集装箱货物,卖方(发货人)承担的责任、费用终止于最终交货地。
4. 小陆桥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运费计收应根据运输经营人在美注册的运价本收运费,原则上无任何形式的运费回扣,除非运输经营人与货主之间定有服务合同(SERVICE CONTRACT),即在一定时间内提供一定货运量后,货主可享有一个较低运价。
5. 在按服务合同收运费,而货物托运人是无船承运人时,小陆桥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应出具两套提单,一套是无船承运人签发给货主的HOUSE-B/L ,另一套则是船公司签发给无船承运人的MEMO-B/L,前者给货主用于结汇,后者供无船承运人在美国的代理凭其向船公司提货。

(2)OCP运输
OVERLAND COMMON POINT,含义是指使用两种运输方式,将卸至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货物通过铁路运抵美国内陆公共点,并享有优惠运价。
1. OCP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卖方(发货人)承担的责任、费用终止在美国西海岸港口,货物卸船后,由收货人委托中转商持正本提单向船公司提货,并负责运抵收货人指定地点。
2. 收货人在收到货物单证10天内,必须申请进口保税运输,以保证将货物最终运抵交货地。如不按时提出申请,货物即转至保税仓库,从而产生各项费用。避免这些费用支出的做法是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办理由铁路公司代办运输至内陆公共点的保税申请手续。
3. OCP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在买卖合同和信用证栏内应加注“OCP运输”字样,在签发提单时,其签发要求与买卖合同、信用证要求相符。
4. OCP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如使用某一船公司美国航线专用提单时,因该提单栏内只有“卸货港”、“最终交货地”两栏内容,在国内港口装船运往美国使用OCP运输方式而签发某一船公司专用提单时,目的港一栏内应注明“LOS ANGELES OCP”。
5. 凡运往内陆公共点的集装箱货物,应在卸船45天内由收货人向铁路提供证明,如陆上运输单证、转运单、海关转运申请单等。如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上述单证或证明,货主则失去铁路给予的优惠运价。
6. OCP运输不是真正的多式联运,尽管全程运输使用海陆两种运输方式,但海、陆运输区段各自签单,海、陆区段运费各自计收,海、陆区段的运输责任各自划分,因此不具备多式联运一张单证、统一责任的要求。

三、美国国际地位?
答:美国综合国力超强,它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保持其“一超”地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各大国与美国的力量对比将逐渐趋向相对均衡化,加上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而不断消耗它的资源和实力,美国不可能永远保持其一超地位。

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硬实力”将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第一,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最强,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美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将继续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第三,美国军力发展对经济和科技有促进作用。

从总体上预测,在21世纪头2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没有任何一个大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能够赶上美国,美国仍能保持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四、美国与法国的农业生产特征区别?
答: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1,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表现: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农业发达.
2,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发达的原因):首先美国农业属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这种农业的优点为:生产效率高,产量大;缺点为有时生产过剩.其次农业地区生产的专门化为美国农业的另一大特点,其优越性表现:
(1)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
(2)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3)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另外,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的划分也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如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乳,肉等产品的需求量大)

法国农业生产特点:
(1)中小农场和家庭劳动居主导地位 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法国农场数量逐年减少,1955农场数量是现在的两倍。
(2)土地租赁经营方式开始占优势地位 法国的土地经营方式有三种:租赁经营、土地所有者直接经营和分成制经营。
(3)专业化生产促进了农业商品率的提高 法国农业过去以自给性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面推行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也随之提高。法国农业专业化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在区域专业化方面,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将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牧生产合理布局,形成专业化的商品产区。
(4)农工商综合发展,形成多种类型的综合体 农工商综合体在法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类型有:生产综合体(包括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前综合体(包括能源、设备工业、生物工业、农业化学和其他工业、服务业);销售综合体和国际贸易综合体。农业成为农工商联合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农工商综合体拥有的人数占就业人口的1/4。

五、日本经贸特点及在亚太经济中的地位?
答: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府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同时在50年代实施审批制度,对引进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导,以避免重复引进,节约外汇。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外汇支付能力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松。日本引进技术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引进电力、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部门的传统成套设备和技术。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逐渐转向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又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为了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改造,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195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45亿美元,1960年就达到近85亿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亿美元,1970年跃升至近382亿美元。资本输出1970年累计达67.9亿美元。

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高积累的基础是高剥削率、高储蓄率和低福利。战后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低,而且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相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民众的家庭储蓄率(即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却是最高的,由家庭储蓄形成的投资约占社会投资总额的1/3。此外,政府也进行巨额投资,60年代政府投资占到国内投资总额的24%左右,70年代上升到约30%。私人投资和国家投资两者相加,使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1955年的17 030亿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 610亿日元,30年内增长50倍。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资本的投资效率也一直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剧增长的投资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地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大经济实力及其特殊的发展历史,使得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已经并将继续对亚太经济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在客观上促进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整个亚太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日本为早日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也使亚太经济的发展与合作面临着各种经济性及非经济性的障碍。

“还有一个就是那个五个国家什么资源东西的,日德法英意 ”这个我不懂你什么意思??抱歉不能帮你解答这道...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啦!

㈦ 《国际贸易地理》对国际物流有什么帮助

国际贸易中常说的地理方向问题常常指的是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专及进口货物和服务属的来源地。
而这个划分经常表示一个国家于国家之间的贸易经济联系程度。
而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本质上都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换
国际贸易主要是签订一些贸易方面的合同,由国际物流方面进行旅行合同。
在经过海关完成对外贸易。
因此我认为国际贸易地理客观上对国际物流没什么大的影响,这都是一种国际分工问题。
但主观而言,了解他还是对当今贸易的局势有所掌控对物流的发展也是蛮有潜力的

㈧ 国际贸易地理

此单运输来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自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㈨ 大学课程国际贸易运输地理是开卷还是闭卷呢.希望知道的说下

大学?这开不开全凭老师的一句话,老师愿意向教务处申请开卷,那就是开卷。我们就是闭卷考的!

㈩ 国际之间的往来贸易与各种地理学科有什么关系

要: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国际范围的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制约因素之一。 人类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大。本文论述了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潜力、环境质量及其他人文地理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地理位置的优劣不仅关系到该国对外贸易的便利程度,而且对于该国的贸易意识和贸易倾向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共有190 多个国家,其中有140多个国家为沿海国,其余为内陆国。由于海运是世界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因此与内陆国相比,沿海国占有明显的位置优势。如中纬度地区的岛国日本,气候适中、海运便利,这些成为其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其国土狭窄、山地丘陵为主地地形、极其贫乏的矿产资源,又是制约其工农业的不利因素,权衡利弊,日本人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制定了“教育、科技、贸易”这一立国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在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扬长避短,执行了一条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政策,利用其便利的海运,形成“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出口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使其“出口主导型”的经贸战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相反,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内陆山区,因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往往造成经贸的长期落后。如:横跨赤道的非洲大国扎伊尔和纬度偏高的亚洲国家蒙古,虽然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经济却长期落后;中亚五国地域辽阔,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因交通不畅,使经济难以发展。此外,沿海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贸易的意识较为强烈,而内陆国则较为淡漠。地球上有20多个内陆国家,除欧洲的8个属于发达国家外,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早期西方的海洋文明诞生于希腊,后转移至波罗的海沿岸,其本质是一种贸易文明。近代以来的英、法、西、葡、德、意、荷、美以及二次大战以后的日、澳、加、新等国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成为举世瞩目的贸易大国,除了一系列其他因素之外,由地理位置诱发的强烈的贸易意识和贸易倾向无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自然资源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所谓资源,内涵广泛,这里着重论述矿产资源对经贸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是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活跃贸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它具有非再生性质,且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其消耗量与日俱增。因此,矿产资源的赋存储量、规格品种、组合结构、品位状况、地理分布以及新矿产、新矿点的发现等,不仅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经贸活动,而且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国际分工、商品交往、货物流向、贸易格局和贸易运输等。

国际贸易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明显的影响。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域分工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间的竞争愈益激烈的今天,地理环境各因素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激烈和深刻。积极开展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的探索研究,对预测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变化和做好对外经援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际贸易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商品交换活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量的大小不仅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事关一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何国家间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仅直接制约着贸易产品的数量与种类,而且直接影响着对外贸易的成本与利润。就这个意义来讲,研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

1 自然地理与国际贸易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国际贸易运输地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