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有什么不同
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
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本国产品的国内竞争力而排斥竞争。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
❷ 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原有的一般特征可以归结为: 1.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学说与15—17世纪资本主义准备时期的资本积累相适应,通过奖出限进以保持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代表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实现工业化的要求;19世纪后期到二战之前发达国家产生的超贸易保护主义,是与垄断资本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输出过剩产能、转嫁经济危机相适应的;而二战后发源于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以GATT/WTO为主导的国际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维持经济均势的产物,是在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不断改变着自身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2.特定的政策目标。旧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对某些幼弱产业或部门实行保护措施来促进这些产业或部门迅速成长、最终撤销保护、走向自由竞争的理论或思潮,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不保护,因此,旧贸易保护主义不改变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总趋向;而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发达国家为保住昔日的经济优势地位,通过广泛实行保护措施来维持其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理论或思潮,同二战前的超贸易保护主义一样,目的不是培养新的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其政策行为影响到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总趋向。 3.广泛的保护对象。旧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工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传统货物与农产品(行情、资讯、评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纺织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 4.体系化的保护措施。旧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采用关税壁垒,但GAlT/WTO体制下,经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各国平均关税由1948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4%左右,关税保护作用日益减少,因而新贸易保护主义将政策手段转向以非关税为主,并使之体系化,主要表现:一是强化非关税措施的使用。根据原GATT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非关税壁垒即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800多项增至8大类75种3000多项;二是通过立法使非关税措施法制化。如美国1974年的《贸易改革法》首次确认例外条款、反倾销、反补贴条款的法律地位;三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奖出限进,但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的消极防御转向向国外市场的积极进攻,并形成了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与国家信贷担保到建立出口加工区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制度。 5.歧视性的政策取向。随着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在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区域外则实行歧视性的保护贸易政策,如欧盟不仅通过关税同盟与共同的农业政策对外筑起贸易壁垒,而且将这种区域保护范围扩大到联系国(如对46个发展中国家实行优惠的洛美特惠税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标志着美国由片面的全球自由贸易退到强调“互惠”的区域自由贸易的立场上;一些发达国家对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抱有陈见,在贸易纠纷的处理中蓄意背离GATT/WTO的无歧视原则,实行双重标准。 总的来说,新贸易保护主义以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借助国内立法与国际磋商协调,形成了多边贸易体制下政府对贸易活动干预的特有形式。
❸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企业如何规避和应对贸易保护?
要有效防范和应对贸易保护,就必须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既抓眼前,更抓长远,既发挥企业的作用,也发挥政府的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出现的愈来愈多的贸易纠纷与争端。
◆从企业讲
对于企业如何规避和应对贸易摩擦,相关人士指出:“从企业来讲,首先自觉抵制低价出口行为,不能一味争占市场而不计后果。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跳出低价竞争的圈子,这是规避反倾销壁垒的关键。企业在应诉时,一定要聘请专业律师,按照相关国的要求,如实准备调查问卷和申请问卷的答复,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并且严格按相关国反倾销程序的时间表提交问卷答复。
◆从政府讲
从政府来讲,要想法设法地帮助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及时与企业沟通,传达有关反倾销案件的进展情况,分享有关规避及应对反贸易壁垒的经验。”“企业一旦涉案,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应诉。”相关人士称,应诉企业至少可获得平均反倾销税率,而且只要企业能够提供充分的数据,证实自己的产品不存在倾销,或是没有对某一国家的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损害性威胁”[详细]
◆多方努力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重围
◆面对反倾销:开拓新的外需市场
◆ 应对“贸易保护”需加快产业升级
目前,针对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行为,我国政府和企业也迅速行动,一方面,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以及欧美国家的法律,积极应对;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反制措施,对相关国家出口我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警告相关国家。但是,这一切都是治标之举,而非治本之策。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能力,还是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详细]
◆应对贸易摩擦要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对于可能到来的更多贸易摩擦,我国应采取“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的做法。针对贸易摩擦,要在世贸组织规则下寻求解决争端,特别是诉诸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成立专家组对对方的贸易救济措施进行审查,同时也可以通过双边磋商机制谋求解决,例如通过两国间的高层互访以及经济对话等形式。[详细]
◆“四体联动”突破贸易保护重围
◆用心创新才能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大棒
❹ 贸易有限公司是什么意思
贸易就是物流,商品的周转,总的来说贸易有限公司就是以店铺为中心的有关货物销售与周转的有限责任公司。
真正的贸易公司就是根据市场规则,收集市场的需求与供应,做出比较合理的分配。可以资源配置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中通过资源配置获的商业利用与商业信誉。我国对外商独资公司的注册资金是按我国公司法、有关行业要求及注册资金与投资比例来定的。
贸易公司一般指从事货物和劳务交易的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购买、销售和其他如进行营业活动,也可以用经纪人或代理商身份从事活动。但贸易公司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从事业务活动,其职能都只是开发票。
从国际税收方面看,跨国纳税人在国际避税地建立贸易公司是逃避国际税收的又一条途径。跨国纳税人通过建立贸易公司避税的典型模式是: 甲国的产品生产公司把产品销售给建立在避税地的乙国贸易公司,然后再由乙国贸易公司把产品转售给丙国客户,并从中留下一部分利润,从而逃避本应在甲国应负担的一部分所得税。
❺ 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关系:贸易保护主义会伴随经济危机而出现,经济危机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原因之一。
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这是一个经济专业术语,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现实情况:
(1)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断实施贸易保护。
(2)保护的手段时而透明、极端化(关税、政治、军事等手段),时而隐蔽化(各种非关税壁垒)。
(3)新的保护手段不断应势而生(各种技术和绿色壁垒)。
(4)整体保护增强(更多贸易组织会不断出现)。
❻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政府如何做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英国首相布朗所表示的,现在不是从全球化转向保护主义的时候。诉诸保护主义手段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金融危机。各国应团结一致,加强合作。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也同样认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
实际上,作为我们的国家政府已经在尽力履行一个发展中大国的社会责任。我国商务部出台的2009年“1号文件”,放宽限制进口技术的审批权,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并发放进口许可证。此举将加快地方企业进口国外技术,由于程序简化及效率提高,将会更快形成进口贸易额。同时,2009年年初,中国还组织采购团赴欧洲采购需要的设备、商品和技术。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候,中国这样做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其次,熟练运用WTO规则 ,中国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限制中国出口增长不是暂时的现象,而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克服这些非贸易壁垒,中国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把进出口营销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国际规则保护自己。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能否得到应得的公正待遇,还要靠熟悉和巧妙地运用WTO规则。如果不熟悉规则,一方面不懂得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触犯规则,那首先得到的也许不是实惠,而是被诉讼、被处罚。中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特别是有涉外业务的贸易部门与法律部门,都应该熟知WTO规则,捍卫自己企业的经济利益。另外,在开放经济中应当将行业协会信息协调优势同政府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国家优势相结合,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2009年年初,由中国向欧盟发起的反倾销保卫紧固件产业就是首次利用WTO规则对国外的贸易救济措施进行反制裁的一个案件。 再次,扩大内需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核心策略。在第104届广交会上,很多参展商深切感受到大宗外销订单比往届大幅减少。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企业开始采取“出口转内销”的策略,期望能借国内市场渡过难关。而企业能否迅速调整生产方向,由出口转向内销将是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重要出路。
由于消费层次和习惯有别,中国的出口和内销商品长期以来在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消费能力的增强,这些差异正在逐渐抹平。拥有绝对实力,尤其是技术实力的出口型企业转战内需并不困难,但并不是所有出口企业的转型都如此顺畅。一方面外销产品需要根据市场要求转型,另一方面国内市场某些行业的不规范和竞争的惨烈,也使他们顾虑重重。从前100%的外销企业,从事内销存在很多困难,一是品牌,二是渠道。同时对国内市场的运营模式很不熟悉,收账款是很大的问题。“出口转内销”对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外贸企业转向内需市场,还需多方政策和措施配合。
针对市场的变化,中国出口大省广东已经采取行动。2008年6月,广东省质量技监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对出口转内销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对企业从标准、计量、质量管理方面进行重点帮扶,为外向型企业转向内源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进入2009年,为响应目前“出口转内销”的外贸应对战略,海关总署或将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工贸易企业在出口产品转为内销时,可以实行“先内销后集中补税”的新政。这将大大降低国内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先补税后销售”带来的资金压力.另外,抓住机遇实施海外并购 和利用税收手段引导产业升级 等都是不错的手段.相信我们的政府会有自己的方式的.
❼ 贸易保护主义基本政策是什么
1.绿色壁垒。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排放、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工业发达国家以生态环保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对本国市场和工业形成保护,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
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使其难有作为。
3.贸易管理及其他。贸易管理是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是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政策主张上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特别是反倾销措施,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是新贸易保护主义者极力主张的政策手段之一。此外,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灰色区域、限制性援助或边境税调整等措施也都有很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❽ 贸易保护主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大神们帮帮忙
《经济通通讯社13日专讯》利丰(21.850,-0.600,-2.673%,股吧)(00494)董事总经理冯国纶于股东会后表示,目前仍然关注环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问题,虽然在早前G20峰会上,各国均表明不会采取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但在欧美政府花费大量纳税人金钱以拯救当地企业,令不少经济议题变成政治议题,故不排除未来仍有保护主义措施出现。 冯氏又指,虽然各国政府不希望当地有更多企业倒闭破产,银行亦积极借贷,但在目前困难经营环境下,难确保不会再有客户或其他企业倒闭。但他强调,现时旗下客户并无拖数问题,因利丰对应收帐更为严谨,客户亦怕拖数会惹来倒闭差测。 至于利丰未来会否再裁员时,他表示,由去年初至去年底,该公司一直保持3000名员工数目,而因生意额减少而裁减的员工数目少于100名。(mh) 2009年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陆续启动,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的海啸波及中国。在就业大军中,长期以来引人关注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冬天也感到了些许寒意。已经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发现,在已经开始的校园招聘会上,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年多,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 “牛人”也发愁 一些专业受金融海啸影响 有报道称,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将接近600万。与经济增速的放缓相反,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增加了些许就业压力。 在国内各大高等院校的校园BBS上,金融危机波及今年就业形势的话题和跟帖登上了近期的热点排行。一些金融、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毕业生一改这两年的春风得意也表达了无奈和感慨。 国内知名网站腾讯网近日发起了对大学生求职预期的调查,在2万多条的回复中,本科生期望月薪1000至2000元的比比皆是。在“说起今年找工作,我的感受”这一项中,“难”、“烦”、“不逢时”、“无奈”等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 毕业生提前应对:“考研”或“考公” 中国人民大学的孟庆锋本来瞄准了一家外国企业准备参加招聘,按照往年惯例,这家企业最迟应该在11月中旬开始在他们学校的宣讲。而今年,企业的网站还没有公布招聘计划。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加深了他的紧张,他告诉记者,原本报了名而不准备去考的公务员考试现在他也在昼夜备战,只为在金融危机的“冬天”到来时,为自己多谋求一条出路。 孟庆锋还说,有远见的同学都在今年考研报名的时候报考了研究生。当时就听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继续深造是理性选择,但身边的人谁也没有意识到金融危机会如此迅速地在全球波及,大家只能拿公务员考试挽救一下。尽管当“炮灰”的可能性十分大,但是谁也不愿意错过一个能“过冬”的机会。 2009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将于11月30日举行公共科目笔试。目前,确认参加考试的人数已经达到77.5万,他们要去竞争13566个工作岗位。 理性选择 就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三个月前,东北师范大学的焦旭峰还对导师建议他去西部工作想不通,如今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他开始觉得自己当初听从导师的建议直面就业完全正确他说,在结束了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之后,他曾经幻想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应该像那段日子一样精彩。但是现实给他的答复很直接,那就是选好自己的职业,走好自己的路现在他已经准备好在明年毕业之后到宁夏工作,“到那些需要我发挥能力的地方去工作没什么不好,其实年轻人是棋子也是金子,发不发光,在哪发光还得全看自己。在上海读完大学的郝爱丽在面对留沪困难的窘境时果断选择了到东北地区的一个普通地级市就业。工作半年后,她感慨道,其实相对于沿海大城市来说,内地二级城市生活起来更舒服。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在东北师范大学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陈冬玲认为,有许多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于毕业生心中,比如公务员与国企依然意味着是“铁饭碗”,事业单位计划内招聘也是“稳定工作”,而其实找到工作后,许多人都会觉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大学生选择各种方式应对无可厚非。历年来国家机关和各级事业单位都会吸收一大批应届毕业生,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机会到这些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可以努力争取,趁机考研或继续深造也是可选道路“对就业环境准确判断的前提是保持理性,毕业生要意识到找工作的过程有可能很困难,理想中的单位也不一定那么理想、收入也不一定很高,关键是哪里能够给自己提供锻炼机会的岗位。选择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要充分树立信心,这点非常重要。”陈冬玲说。(记者:曹霁阳 刘景洋)
❾ 贸易保护主义给企业带来什么弊端
:①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专决议,大大降属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②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③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