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一)抄手工工场时期
(二袭)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第二次产业革命之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一)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
(二)二战后的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地位相对下降,人工合成材料、高科技产品的地位相对上升。
(三)二战后的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
发达国家地位相对上升,美国地位相对下降
2. 简述四个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国抄际贸易中,个人和企业的动机及行为是和在国内贸易中相同的,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也使用同其他经济学分支一样的基本分析方法。
当一瓶西班牙生产的葡萄酒出现在伦敦的餐桌上,与一瓶新疆产的葡萄酒出现在上海的餐桌上,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二者之间没有很大的不同,但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这二者区别很大,因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涉及的都是独立国家。西班牙和英国都是主权国家,但新疆和上海都在中国。如果英国政府制定配额来限制进口,西班牙向英国的出口就会中断;如果西班牙的货币对英镑的汇率下降,那么英国消费者将会发现西班牙葡萄酒更便宜了。但这两件事在中国内部根本不可能发生。
可见: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所引发的问题构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乃至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对于国际贸易理论而言,贯穿这一主体的是三个重要问题: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贸易模式(pattern of trade)、贸易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
3. 一道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论述题(20)
个人看法:
从规模报酬递增理论来看,美国造的飞机多,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
从技术差距论来看,美国造飞机技术比较高,而日本处于模仿滞后阶段。
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看,美国造的飞机处于成长期,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目前只有英美法德俄等国具有制造大飞机的能力。
最后就是垄断优势理论,美国飞机在国际市场具有垄断优势,技术也是垄断,有规模经济,企业家才能,而且有获取廉价原料,劳动力和资金的渠道。这些都是日本不能比的。
4. 试伦论述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内程度的唯一尺度容,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二)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
(三)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进分工和交换,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最大利益。
(四)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认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的相对差异产生了比较成本的差异,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模式。
(五)保护贸易理论
从保护生产力的高度把贸易和国家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国家主义为基调的贸易保护理论,在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方面也更加客观实际。
5. 请推荐一本国际贸易教材
http://www.abook.cn/showproct.asp?id=2711
国际贸易
作者:李汉君\李艳
定价:¥33 元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高等院校国际贸易类教材系列
标准书号: 978-7-03-024978-4
图书介绍
.........................................................................................
本书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全书共分十三章,具体内容包括导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出口鼓励和出口管制措施、国际贸易体制、国际服务贸易、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完整、系统,观点准确、通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性强,富有时代气息。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本科、专科学生学习,也适合作为广大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
.........................................................................................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30年来,国际贸易学科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习国际贸易有助于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理论、通晓国际贸易政策和体制规则以及能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管理和研究的人才。
为适应培养新型经贸人才的需要,我们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国际贸易教材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国际贸易的教学实践,编写了本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学会运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本书共分十三章,其中一至五章讲述国际贸易理论,六至十三章讲述国际贸易政策。
本书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完整、系统
本书参阅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的国际贸易教材和研究文献,将国际贸易的理论及其新近的发展,按其理论地位和逻辑联系放置在教学内容体系中。全书覆盖了当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容。
(2)反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新理论、新观点层出不穷。本书在保证思想性、科学性的前提下,注重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新领域、新现象、新理论、新规则的介绍。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力求反映国内外学者运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实际贸易问题的最新动向,同时选取了国际贸易中与中国有关的文献或报道作为案例,引发读者联系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4)适用范围广
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方面,本书既可满足国际贸易基础教学的需要,又便于学有余力的读者了解更深入的内容。
(5)便于教学使用
每章有“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小结”、“案例”和“思考题”。
本书编写工作的具体分工如下:李汉君编写第一、五章;李艳编写第二、七章;王鑫编写第三、八章;闵海艳编写第四、十二章;苗长青编写第六、十三章;王伟编写第九、十章;周普杰编写第十一章。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有关院校和许多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著述和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本书不断完善。
图书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特点 2
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三、学习国际贸易的意义和方法 4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6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6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7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12
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6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3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23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29
小结 33
案例 33
思考题 36
第二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37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38
一、产生背景 38
二、主要内容 39
三、评价 44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45
一、产生背景 45
二、主要内容 46
三、机会成本与国际贸易 48
四、评价 49
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 50
一、提出 50
二、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51
三、马歇尔的均衡价格决定论和提供曲线 53
四、评价 55
小结 55
案例 56
思考题 58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59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60
一、提出的背景 60
二、与要素禀赋理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61
三、基本假设条件 62
四、内容 62
五、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出的影响——雷布金斯基定理 64
六、评价 64
第二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65
一、“里昂惕夫之谜” 65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68
三、评价 70
小结 71
案例 72
思考题 73
第四章 保护贸易理论 74
第一节 重商主义 75
一、历史背景 75
二、基本思想内容 76
三、贸易政策 77
四、评价 78
第二节 保护关税理论 79
一、历史背景 79
二、主要内容 79
三、评价 80
第三节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 81
一、历史背景 81
二、主要内容 82
三、评价 84
第四节 超保护贸易理论 85
一、历史背景 85
二、主要内容 87
三、评价 88
第五节 中心-外围理论 89
一、历史背景 89
二、主要内容 90
三、评价 92
第六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93
一、历史背景 93
二、概念及产业选择标准 93
三、理论基础 94
四、举例说明 96
五、评价 97
小结 98
案例 99
思考题 101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102
第一节 新要素理论 103
一、主要内容 103
二、评价 105
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05
一、技术差距理论 106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08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110
一、产生和发展 110
二、产业内贸易及其理论解释 111
三、产品差异理论 113
四、规模经济理论 115
五、偏好相似理论 117
六、评价 118
第四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18
一、历史背景 118
二、创新机制 120
三、国家竞争优势及其决定因素 121
四、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125
五、政策含义 126
六、产业集聚论 127
七、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 127
八、评价 129
小结 130
案例 131
思考题 137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138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139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139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 140
三、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依据 141
四、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142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143
一、资本主义准备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143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144
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145
四、从二战结束至今的对外贸易政策 145
小结 148
案例 149
思考题 150
第七章 关税措施 151
第一节 关税概述 152
一、含义 152
二、特点 152
三、作用 153
第二节 关税的主要种类 154
一、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的流向分类 154
二、按照征收关税的目的分类 155
三、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 156
第三节 关税的征收 162
一、关税的征收方法 162
二、关税的征收依据 164
三、关税的征收程序 167
第四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 168
一、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 169
二、关税对大国的经济效应 171
第五节 关税水平与保护程度 174
一、关税水平 174
二、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 175
三、关税结构 177
小结 178
案例 178
思考题 183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184
第一节 非关税壁垒概述 185
一、含义 185
二、特点 185
三、作用 186
四、分类 188
第二节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189
一、进口配额制 189
二、自愿出口限制 191
三、进口许可证制 193
四、外汇管制和不合理的汇率 194
五、进口押金制 196
六、进口最低限价制 196
七、国内税 197
八、进出口的国家垄断 197
九、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198
十、海关程序 198
十一、劳工标准 199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 200
一、含义 200
二、主要表现 201
三、盛行的原因 202
四、影响 203
第四节 绿色壁垒 205
一、含义及成因 205
二、特征 206
三、表现形式 207
四、影响 211
第五节 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4
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4
二、对进口国的影响 215
三、对出口国的影响 215
小结 216
案例 216
思考题 221
第九章 出口鼓励和出口管制措施 222
第一节 鼓励出口措施 223
一、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223
二、倾销措施 226
三、出口补贴 228
四、价格支持 229
五、出口退税 229
六、组织和服务措施 230
七、经济特区措施 232
第二节 出口管制措施 235
一、出口管制的含义和目的 235
二、出口管制的商品 235
三、出口管制的形式 236
小结 237
案例 237
思考题 239
第十章 国际贸易体制 240
第一节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241
一、含义和特点 241
二、种类 243
三、国际商品协定和商品综合方案 244
第二节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 247
一、关贸总协定 247
二、“乌拉圭回合”与世贸组织的建立 250
三、世贸组织的宗旨、地位与职能 253
四、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254
第三节 世贸组织的法律体系和组织机构 257
一、法律体系 257
二、组织机构 260
第四节 中国与世贸组织 262
一、中国“复关”与“入世”谈判的历程 262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 263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264
四、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267
第五节 世贸组织的新发展 270
一、部长级会议 270
二、成立以来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272
小结 274
案例 275
思考题 278
第十一章 国际服务贸易 279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280
一、含义 280
二、分类 281
三、特点 283
四、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的关系 285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286
一、现状 286
二、迅速发展的原因 288
三、发展的趋势 290
第三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与服务业开放 292
一、主要内容 292
二、作用 295
第四节 服务外包 296
一、含义 296
二、特点及其作用 297
三、发展趋势 297
四、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297
小结 298
案例 299
思考题 302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303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304
一、含义和特征 304
二、形成与发展 305
三、二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308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309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含义 309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利益 309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311
一、扩大公司内部贸易 311
二、利用资本输出,垄断和争夺世界市场 311
三、实行限制性商业做法 311
四、建立公司战略联盟 312
五、各国跨国公司通过企业兼并,实行多种经营,增强竞争能力 312
六、跨国公司竞争手段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 312
第四节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13
一、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总额的增长 313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 313
三、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影响 313
四、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314
五、跨国公司促进了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315
六、跨国公司促进了东道国贸易的发展 315
七、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双重性 316
第五节 跨国公司理论 317
一、垄断优势理论 317
二、内部化理论 319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319
小结 321
案例 322
思考题 323
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325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326
一、含义 326
二、发展历程 326
三、形式 328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331
一、关税同盟理论 331
二、大市场理论 334
三、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 335
四、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336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 337
一、欧盟 337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341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43
四、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344
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51
一、对区域内部贸易的影响 351
二、对区域外部贸易的影响 353
第五节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354
小结 358
案例 358
思考题 363
主要参考文献 365
6.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多选题
1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2.
A、出口内商品容按离岸价格计算
D、进口商品按到岸价格计算
3. A、过境交付 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流动
4..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水平型国际分工
E、混合型国际分工
5.A.同是显示在该国国际收支表上
7.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题
1、因为是CIF条款,且卖方为货物投保了水渍险,那么货物在海上遭受暴风雨,海水涌入船舱内,致使部分化肥遭到浸泡,以及数日后,又发现部分化肥包装袋破损。这些损失显然是因为海水浸泡所致,且在水渍险承包范围内,所以,因由保险公司承担损失。
2、因为发盘规定B公司的答复必须在5月10日前到达中方,而实际接收的电报于5月11日才到达,而此时又恰缝该种货物国际市场价格暴涨,因此,完全有理由拒绝成交。但是,如果考虑到日后与该客户的合作,可以考虑适当提价,以便双方都有利可图。
3、开证行拒付货款有道理——因为是CIF条款,那么信用证一定有关于提单上显示“运费预付”字样的要求,而受益人提交的提单上没有该字样,那么显然不符合信用证的规定,所以遭开证行拒付。
4、因为合同规定索赔期限为货到目的港后30天,而A公司在货到半年后才提出索赔,显然已经超过了合同规定的索赔期限,所以遭到外商拒绝。
应该从本案例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行事,即应该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期限内验收货物,如有不符合合同约定事项,及时索赔。
5、(1)合同不成立——因为A公司先有还盘,后确认的发盘不正确,即“17日法国B公司当日复电:市场坚挺,价格不能减,仲裁条件可接受,速复。”这等于是新的发盘,也就是:“单价为850美元CFR中国上海,500公吨马口铁,履约中如有争议,在中国仲裁”。而A公司却回复“接受你16日发盘,信用证已由中国银行开出,请确认”。因为16日的发盘因为A公司的还盘而作废。所以,按16日发盘的合同不成立。
(2)A公司的失误在于复电错误,即回电应该是:“接受17日复电”即可。这样就以“单价为850美元CFR中国上海,500公吨马口铁,履约中如有争议,在中国仲裁”合同成交。所以,业务人员看到国际市场价格暴涨,沉不住气,乱了方寸,或者是对于发盘的概念理解不透,不知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以致错过了绝好的成交机会。
6、这些装运条款不可接受,因为a)条款限定了具体的装船日期,这个不可能做到;b)条款限定船公司,而是否有指定船公司走天津新港到伦敦的航线,需要经过查询方可知道,所以,该条款接受与否待定;既然是自天津新港指伦敦,那么,c)条款是否矛盾?所以,这些条款不能够接受。
7、合同不成立——因为美方的复电对发盘做了修改,因此构成还盘,而我方对此未予答复确认,所以合同不成立。
8、如果保单的受益人是我方,那么外商的要求合理;如果保单的受益人是外商,那么就不太合理,因为,应该由保单的受益人向保险公司索赔才是正根儿。
9、开证行的拒付没有道理——因为信用证是独立于合同之外的、单独的单据买卖,即开证行是凭受益人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付款,与实际货物无关。所以,开证行的拒付理由不当,即开证行不能够因货物的品质为由拒付货款。
8. 请用英语描述国际贸易理论有哪些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ies】
【国际贸易的各种理论】
【Adam Smith's model】Adam Smith displays trade taking place on the basis of countries exercising absolute advantage over one another.
【Ricardian model】The Ricardian model focuses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which arises e to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 or natural resources. The Ricardian model does not directly consider factor endowments, such as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labor and capital within a country.
【Heckscher–Ohlin model】In the early 1900s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as developed by two Swedish economists, Eli Heckscher and Bertil Ohlin. This theory has subsequently been known as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H–O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H–O model are that countries will proce and export goods that require resources (factors) which are relatively abundant and import goods that require resources which are in relative short supply.
【New Trade Theory】New Trade Theory tries to explain empirical elements of trade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based models above have difficulty with. These include the fact that most trade is between countries with similar factor endowment and proctivity levels, and the large amount of multinational proction (i.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at exists.
Gravity model:The Gravity model of trade presents a mor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ading patterns. The gravity model, in its basic form, predicts trade based on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i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ountries' economic sizes. The model mimics the Newtonian law of gravity which also considers distance and physical size between two objects. The model has been proven to be empirically strong through econometric analysis.
【Ricardia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odern development)】The Ricardian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became a basic constituent of neoclassical trade theory. Any undergraate course in trade theory includes a presentation of Ricardo's example of a two-commodity, two-country model. A common representation of this model is made using an Edgeworth Box.
【Neo-Ricardian trade theory】The merit of neo-Ricardian trade theory is that input goods are explicitly included. This is in accordance with Sraffa's idea that any commodity is a proct made by means of commodities. The limitation of their theory is that the analysis is restricted to small-country cases.
【Ricardo-Sraffa trade theory】Economist John S. Chipman observed in his survey that McKenzie stumbled upon the questions of intermediate procts and postulated that "introction of trade in intermediate proct necessitates a fundamental alteration in classical analysis".It took many years until Shiozawa succeeded in removing this deficiency.The Ricardian trade theory was now constructed in a form to include intermediate input trade for the most general case of many countries and many goods. Chipman called this the Ricardo-Sraffa trade theory.
【International proction fragmentation trade theory】In his chapter entitled Li & Fung, Ltd.: An agent of global proction (2001), Cheng used Li & Fung Ltd as a case study in the international proction fragmentation trade theory through which proc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allocated a specialized slice or segment of the value chain of the global proction. Allocation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echnical feasi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keep the lowest final price possible for each pr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