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韩国为什么战争后经济可以快速发展
1)抓住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3)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劳动者素质。
2、从共性角度比较二战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方式。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工业大国的典型,其共性有: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造就经济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创造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3、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①面临的机遇:A、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道路;B、二战后,世界局势处于相对稳定时期。C、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发展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D、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面临的问题:A、人口多、基础差、各地发展不平衡,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B、长期的殖民统治,受西方列强控制较严重,易产生政治或经济的动荡;C、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大国的影响和制约;D、亚洲国家差异大,内部矛盾复杂。
③中国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4、从历史机遇、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德、美、韩经济发展原因: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美国则在原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稳定发展。韩国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并一跃实现了工业化。历史机遇:联邦德国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和马歇尔计划援助。美国则在战后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有利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韩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开始工业化进程。 经济发展战略:联邦德国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美国加强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发展高科技产业。韩国政府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发展密集型产业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实行不均衡发展。
Ⅱ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啊
第一阶段,战后经济的恢复与转轨时期(1945-1950年前后)。二战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得到迅速恢复,到1950年前后,整个西欧和日本经济已达到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美国等国家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济的转轨。其间美国的援助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中心的相对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0-1973年)。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产业结构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国经济的不平衡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主要经济力量相对均衡化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的时期(1973-1982年)。其原因是:“石油危机”的打击,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负面效应,科技革命转入低潮,等等。
第四阶段,经济低速增长和全面调整时期(1982-1992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欧美主要国家开始调整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改而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福利制度,从多方面刺激市场经济活力,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略有回升,通货膨胀也得到一定抑制。
第五阶段,冷战结束之后,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转变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引起经济增长方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新的变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职能进一步国际化,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Ⅲ 日本战后经济政治的发展
1、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2、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4、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5、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日本发展速度超过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Ⅳ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供给变化
一、模式特点:
1、财政方面日本大部分财权由中央所掌握
从原则上讲,各地方自治体负有自主经营财政的责任。行政上必需的支出,由各地区负担。但由于各地方不可能都具备与所需经费相适应的税收财源,而中央税收额通常要占税收总额的70%,所以中央通过“下拨地方税”、“让与地方税”及“国库支出款”等,把中央收入的大部分拨付给地方。
2、金融方面
日本银行的建立,始于1868年。1876年修改了国民银行条例,1881年建立了日本中央银行,同年又颁布了“日本银行条例”。因此,日本银行系统的发展及日本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有其悠久的历史。战后,日本重建了金融体系。日本现有两套金融,一套属于系统,另一套是在日本银行监督下的各类私营银行。
3、特点:
日本产业政策的成功是与日本独有的特点相联系的。日本间竞争的目标,不是寻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追逐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与维持。竞争结果,导致单位产品利润及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还必须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并积累经验,以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求得在竞争中获胜。生产经验的积累又形成了日本工人队伍的稳定(终身雇佣制)及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这两种制度促进了有经验工人对低级工人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也鼓励私营对青工的教育和训练进行。
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Ⅳ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
二战后日本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1、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
战后日本进行社会改革,通过解散财阀、不允许独自占有、劳动民主化等方式,进一步扫清生产过程中的障碍,在得到美国的帮助下,根据国际形势分析,美国为日本投入充足的资金来帮助日本经济发展,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在朝鲜战争背景下,日本大量加工军工产品,经济得到很大恢复。
2、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
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神武景气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经济低速增长阶段(1973-1990年)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原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日本受到很大冲击,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1974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从上一年的8%骤降至-1.2%。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开发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向耗能少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经过一段调整后,日本率先走出危机,但从此经济增速明显放缓,1975~1990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4.5%。
(5)战后经济发展之路txt扩展阅读:
二战时日本本土遭到轰炸,工厂、机械以及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遭到严重损毁,但人才和科技还在,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注入很快就能进行重建。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向日本注入巨额资金,并大量转移技术,使得日本很快恢复了生产。
日本在战后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革,涉及到土地、商业、社会等各个方面,日本基本确立了民主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日本也因此更好的融入了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使得日本的经济更加富有活力和动力。作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日本获得了美国的大力扶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不仅是世界经济强国、贸易大国,也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援助大国和债权大国,1987日本超越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Ⅵ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啊
第一阶段:站后经济的恢复与转归阶段(1945-1950年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破坏极为严重,但恢复迅速,到1950年前后,整个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已经达到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这期间美国的援助、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中心的相对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及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1950-1973年).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主要经济力量相对均衡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时期 (1973-1982年).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这些国家的经济不同程度地陷入停滞状态,同时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急剧上升。其原因是:石油危机的打击,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治的负面效应,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等等.
第四阶段 :经济低速增长和全面调整时期(1982-1992年).棉队严峻的经济形势,欧美主要国家开始调整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改而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福利制度,从多方面刺激市场经济活力.
第五阶段:冷战结束后(1992年至今),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转变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引起经济增长方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Ⅶ 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原因
主要因为美国的扶持与日本自身的全面发展战略。具体原因如下:
1、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强大,实现其自身的霸权战略,由最初想占领日本,并且扶植日本发展,从而辐射整个亚洲,所以那个时候日本就作为了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并且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美国认识到日本的经济文化的恢复有助于自己在亚洲势力的扩张。
2、二战之后日本制定了相对全面的发展战略,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重视科学与教育,国内的企业也制定出符合国家国情的发展策略,日本人独有的民族心理帮助他们在二战之后短时间内将日本的经济迅速的崛起。
(7)战后经济发展之路txt扩展阅读:
一、日本经济发展历程:从“成功”向“失落”的转折
1. 明治维新后的崛起阶段(1868-1945年)
2. 战后经济复兴及高速增长阶段(1946-1985年)
3. 泡沫膨胀及后泡沫经济阶段(1986年至今)
二、当前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与前景展望
1. 长期失落导致经济疲态尽显
2. 经济前景展望及“安倍经济学”评价
三、日本经济从成功陷入失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 政策层面看,出现了一系列决策失误
2. 制度层面看,日本式经济体制出现“制度疲劳”
3. 供给层面看,老龄少子化加剧,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四、全面看待日本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1. 无论是国家还是国民富裕程度仍在全球名列前茅
2. 经济增速虽低,但发展“质量”较高
3. 社会稳定程度较高
4. 城市化与基础设施水平世界领先
5. 国民素质、医疗社保等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Ⅷ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状况
目前,在日本经济的缓慢恢复过程当中,依然是明朗因素和阴暗因素并存专。随着库存调整取属得进展,企业生产成为带动景气恢复的主要动力,民间设备投资特别是信息技术投资出现改善迹象,个人消费心理好转,预计日本经济将继续缓慢恢复。但是,高失业率和企业破产高居不下等不透明因素依然存在,消费增长困难,经济结构改革进展缓慢,财政结构改革压力日渐紧迫,日本经济尚未完全走上以内需为主导的自主恢复轨道。
注:日本财政年度从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Ⅸ 南韩为什么战后经济发展那么快
1、南韩的成功,是从战后1945年以来,就奉行经济自由主义,搞自由企业、搞私营,南韩经济内进步这容么快,是与此有关的。
2、同时政府就对银行有操纵、控制权,政府要银行投资给谁、利率多少等。一般政府把利率定得很低,集中投给政府认为重要的产业,有很强的产业政策。
正是产业政策的作用,才使到韩国有今天的繁荣。通过政府控制,一些利率很低的资本给了一些大财团。而这些大财团,正是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大宇、三星、现代等大财团如果没有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能发展起家电、轿车等产业吗?汽车工业,恰恰正是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才能发展起来的。
Ⅹ 日本的战后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动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峙的国际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原因,日本企业因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军需订单,从而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
二、出于抑制日本并与苏联对抗的考虑,美国一直以其核力量和海军、陆军保护日本本土和海上航道。这意味着,日本得以将大量经费从高额国防开支中转移出来,为其工业和技术发展提供更多资源。
三、晚至经济早已“起飞”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年均国防开支仅116亿美元,而同一时期法国、英国、西德为210至240亿美元,美国更高达2390亿美元。按人均计算,1983年每个日本居民只需为防务支付98美元,而英国人为439美元,美国人为1023美元。
(10)战后经济发展之路txt扩展阅读:
日本战后70年的经济增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成长,70年代前半期到90年代前半期的稳定成长,以及90年代之后股票等泡沫崩溃的“失去的20年”,日本陷入被称为通货紧缩的低速增长。
而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起点是1956年。当时已超过了战前的经济规模,日本政府的经济白皮书中也记录到“已经不是战后”。冰箱、洗衣机和黑白电视这“三件神器”销量惊人,丰富的劳动力对生产和流通构成支撑。
在经济迅猛增长的背后,扭曲也出现扩大。大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增发国债,日本政府的债务出现膨胀。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经常陷入负增长。经济刺激的资金和债务不断增长,远远超过税收收入,加剧了财政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