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疫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疫情作为外生冲击,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短期的影响,也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专产生一定冲击。
疫情发生及属其防控,不可避免带来了流动性受限,无疑会给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直接带来冲击,短期内也必然会对中国就业增长、消费增长、外商投资预期等产生影响,带来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行。
(1)疫情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扩展阅读:
而中国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目前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很多大的零售市场的大量商品来自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大量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等也都来自中国。
因此,人们会对疫情是否影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全球供应链会不会由此遭遇大的冲击和影响等问题高度关注。
其次,部分国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会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疫情冲击,全球人员、商品、技术等要素流动会放慢,全球交通、餐饮以及旅游业等服务业会受到影响,短期内全球国际贸易、供应链波动等下行预期增加。
B. 你认为疫情会对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微观经济
疫情对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就是各种经济活动减少,经济收入也减少,比如说很多部门都没有复工,所以影响很大的。
C. 如何看待疫情压力下中国经济的活力
疫情及防控工作的进展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将有何影响?就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
刘锋认为,如果能够通过严格措施使疫情拐点在一季度出现,则疫情进展对于全年经济的影响不必要过度悲观。应科学客观冷静应对内外复杂局面,立足市场化思维激发经济活力。宏观政策应当全力施为,果断降准降息。适度阶段性给中小企业减免税费。资本市场应着重引导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绪宣泄。
客观评估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
记者:您认为当前疫情对于经济活动有多大影响?
刘锋:疫情对于经济活动到底有多大影响,首先应该弄清两个关键因素:第一,疫情影响经济的作用机制;第二,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估疫情及全国防疫工作对于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从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机制看,主要是从防疫角度,各地主动(政府作为)或被动(居民部门自发)地限制并大量缩减经济社会活动,导致人流、物流与资金流的萎缩而带来需求紧缩。旅游、餐饮、娱乐、酒店、交通运输及零售等服务行业的终端需求显著减少;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减少,经由供应链传导,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投资与进出口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各类企业将面临显著增大的经营压力;进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势减少、失业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财政收支与信用扩张受阻;最终经济运行将因此而进一步放缓。
从疫情影响持续时间看,依据现有的疫病传播速度和广度、治疗效率与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并参考2003年SARS病毒传播及消亡的经验,预计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并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换言之,有较大概率是整个事件会持续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经济运行将受到疫情进展的显著影响,全年角度预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在0.5个百分点左右,估计2020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5.5%左右。考虑经济政策对冲效果之后,估计实际经济增长处于5.5%~6.0%的增速区间。
既不能轻视也无需恐慌
记者:那么,经济预期岂不是不容乐观?
刘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既不能轻视也无需恐慌。预计2020年的就业与居民收入情况也会面临显著压力,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估计高于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区间,对5.5%的控制线构成显著压力。但也应看到,上述经济影响并未使得经济增速和失业水平显著滑出合理区间,况且2019年四季度开始,由于各项政策措施得力,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阶段性反弹,属于短周期复苏态势,上游行业出现一定的被动库存回补也有利于对冲疫情带来需求弱化,因此总体上不必对2020年的经济增长过度悲观。
对于因防疫需要而推迟的春节后复工对经济的影响不必过于担忧。最迟2月10日前后,全国经济部门生产经营秩序将得到基本恢复。目前,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与上海等东南各省市已经要求非必要企业不早于2月9日(正月十六)24时复工。那么,可以预见之后全国(除湖北之外)的生产经营秩序将基本恢复。根据国家专家组钟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计,正月十五左右现有防疫措施会看到效果,那么整体上看3月开始全国生产经营将进入相对较好的状态。
D.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但是对中国的百姓影响很大没有收入,没有来源,就只能干靠!
E. 运用经济学知识,结合我国及江苏的经济形势,分析讨论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减缓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结合我国及江苏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经济手段主要是减税免费,法律手段主要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控。
F.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腾飞,今年的疫情对我国经济是否有影响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几代人的辛苦付出,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经济方面更是实现了腾飞,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而且我国的经济,正在连年保持着中高速的发展趋势,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直到目前,当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同时,我国率先走出了疫情的泥潭,经济也重新回归了中高速的增长趋势。
总的来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但是并没有触及到根本。事实证明,那两个多月严格的疫情防控办法也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民的生命安全永远在第一位。也正是因为当时严格的防控办法,我们才可以有现在无忧无虑的正常生活。
G. 受疫情影响我国的出口需求萎靡,怎样以内循环经济为主
简单的说内循环就是让国内的各种需求和各种供给之间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内部循环,甚至是要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有所稳步增长,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才能长期站稳脚跟,稳步快速的发展我国经济。
由于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于全球产业链冲击巨大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欧美疫情爆发导致的外部需求一度萎靡,直接让我国的出口需求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如何提振国内经济,以最小的代价度过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减少对于全球产业链的冲击,提速我国内循环发展经济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头等大事。
H. 运用西方经济学怎么看待我国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的政策,对家庭企业有什么影响
广义上来说,东方经济学普遍被认为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但实际上这两者也是属于西方经济学的范畴,而所谓的东方经济学目前尚未有成体系的概述和著作,所以是个形而上学的存在,以此为前提探讨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就是无意义的,因为根本不存在对应的东方经济学。
从现代科学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我国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的措施是典型的政府干预经济或政策主导经济,从大的方面来说,强力干预可以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证社会稳定,让企业和家庭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从小的方面来说,这其中肯定也有侵害个人或企业利益的事情发生,比如遭受重创的旅游业,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为了避免疫情扩散的必要措施,但旅游业、酒店餐饮、各种娱乐行业因此而蒙受的损失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I. 疫情过后对经济有影响吗
我国产业链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深度融合,这些国家疫情加剧将在短期显著冲击我国工业生产,“滞销”和“断供”的风险双重存在,部分地区出现“无工可复”的现象。从原料/元部件出口依赖来看,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增加值增值渠道。
在一般工业部门中,纺织服装、造纸与印刷产品、化学与医药产品、金属及其制品的工业原料出口占该部门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2%、16%、19%和20%,其中,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占各产业原料出口增加值的比重为39%、43%、37%和18%,对日本、韩国分别为17%、12%、12%和10%,合计分别为56%、55%、49%和28%。
在高端制造业中,电子产业、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最终产品产值中,进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19%、17%和18%,其中,从美国和欧盟进口占元部件进口增加值的比重为23%、25%、28%和39%,从日本和韩国进口比重为29%、21%、19%和18%,合计52%、46%、47%和57%。因此,若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降低原料/元部件供给,导致“断供”风险极大,直接冲击我国工业生产,其中,高端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赵忠秀,杨军,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