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德国经济近十年发展

德国经济近十年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24 21:30:42

Ⅰ 德国统一快三十年了,各种合并之后的东西德经济仍然差距巨大

东德虽然和西德合并了,但是因为当时的东德和西德实行的政策不同,导致两方在政治经济上的差异巨大。东德在分裂后选择了苏联的社会主义,而西德则是选择资本主义,面对国情来说,当时的东德有点守旧,观念陈旧,而西德在分裂后则是吸取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努力发展经济。

这就拉大了双方的差距,即便后来的东德想要追上西德的脚步,但是中间因为隔了很长的时间,所以即便东德再怎么追,还是会和西德拉下差距。后来因为东德的社会主义发展艰难,才转而盯上了发展势头正猛的西德,至此,双方的矛盾便开始激化,直到民众的反抗,才有了后来柏林墙的倒塌,东西德的合并。

Ⅱ 德国政坛突现数十年未见变局

北京时间11月20日(星期一)凌晨,一条有关德国政坛的快讯震撼了欧洲:德国政府组阁谈判宣告破裂,德国总理默克尔陡然被置于无法组建新一届政府的境地。分析认为,德国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大选。

具体情况是由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与自民党、绿党组成联合政府的方案失败。

在德国大选结束近两个月后,马拉松式的组阁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

之所以要进行联合政府谈判,是因为,德国绿党(Greens)等新兴政党的崛起撼动了政坛格局,“大型政党都发现自己的选票份额不祥地缩水”,大型政党往往无法建立政治主张一致的联盟政府。

图:就在德国政坛跌宕之际,英国的《独立报》却急着发表文章说,默克尔要是离开,对英国的脱欧倒是一件很好的消息,暗讽默克尔对英国的脱欧谈判态度太过严苛,简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表面上看,组阁谈判破裂是德国各政党及政客之间的利益切割出现了问题,而实际上,这场异常艰难的组阁谈判投射了德国经济及社会的深层变化。德国耶拿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的哈特穆特·罗萨教授曾经分析说:

今年的德国大选,虽然默克尔赢得了胜利,但是右翼势力抬头,已是不争事实 。在德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时间挤压效应依然存在,人们的焦虑感十足。虽然德国挺过了金融危机,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德国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可是大家没有注意到,整个欧洲的制造业基础都在德国,或者说德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德国的一枝独秀,是以欧洲其他国家的糟糕表现为背景的。

随着难民危机的深化影响,时间焦虑在德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发酵,一些发展落后地区把很多社会问题归因于难民的到来,于是一部分选民把选票投向了右翼势力。德国的实例告诉我们,维持一个加速社会的稳定状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甚至这种状态是相当脆弱的,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能使社会秩序打破均衡,从而在政治生活中突出表现出来。

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0点38分更新:根据报道,默克尔最新表态称,相对于组建少数派政府,她宁愿重新举行大选。

Ⅲ 德国近几十年来的自然人口出生率

1.38 人(2012 年)
1.36人(2011年)
1.39人(2010年)
1.36人(2009年)
1.38人(2008年)
人口 80,767,000(2013年12月31日)
增长率 +0.28(2014年)
出生率 8.42出生/1,000人(2014年)
死亡率 11.29死亡/1,000人(2014年)
预期寿命 80.44岁(2014年)
–男性 78.15岁
–女性 82.86岁
生育率 1.43出生/女性(2014年)
婴儿死亡率 3.46死亡/1,000活产(2014年)

Ⅳ 战斗结束后,那时候德国经济近乎瘫痪,为何能在短短二十年内实现复兴

二战后,虽然德国变成一片废墟,但是,德国却能够浴火重生、涅槃再生迅速再次成为欧洲一大强国。这其中的原因可太多了,有来自德国内部的因素,也更有德国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便促进了德国的迅速恢复。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很快就开始了冷战。当时,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损伤严重,美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小队伍,便实施马歇尔计划,这给德国再一次带来了空前的恢复机会。再加上德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更是将德国的发展推到更高的层次上。

再到后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临,德国再一次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不仅与周边打好关系,更是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国家合作。

就这样,德国在二十年内不仅恢复过来,并且成功变回欧洲一大国。

Ⅳ 德国足球近十年规律

本文原作者是SOHU体育论坛的版主鲁登道夫,作为一部以回忆录文体写的德国十年兴衰史,绝对是值得德迷细细品味的一篇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味与德国一起走过这十年泪水与喜悦吧
《德国足球这10年的事儿》----序言
sssw(F 岁末年初,总让人对过去的一年充满无限回忆,回首2010年的德国足球,那是一段让人激动与疯狂,泪水与痛苦的记忆,从拜仁在欧冠的疯癫演义,到德国队在南非世界杯上的青春风暴,再到巴拉克的黯然陨落和小小穆的豆蔻年华,尽管德国足球没能笑到最后,但其强势的帝国复兴是世界足坛谁也无力阻挡的。
对于新世纪的第2个10年里,德国足球何去何从?是我们这一辈历经10年低谷的德迷所共同期盼和讨论的。当然,要想明白究竟是什么让德国足球焕发青春?究竟为何德国足球在10年低谷期间依旧能够获得1次世界杯亚军,2次世界季军,1次欧洲杯亚军的上佳成绩?或许在某些老一辈德迷的眼中,这些成绩根本和辉煌时代的德国足球相媲美,甚至一些保守的德迷认为这10年是德国足球的耻辱,更有偏执顽固的德迷为了昔日的辉煌,而特意否定,回避,丑化德国足球这10年艰辛的成绩和辛酸的成长!
因此,为了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德国足球,我们就不得不正视这低谷10年中德国足球的盛衰荣辱,只有看得清楚这段历史的德迷,才能真正体会到德国足球的真谛所在,以及看清楚德国足球未来的发展道路。 接下来,就由我这位从小就在祖父,父亲身体一起看德国足球长大的80后,试着为所有热爱德国的中国球迷解读下这10年中,德国足球所一路走的酸甜苦辣咸,就让我们把记忆穿梭在10年的记忆中,再次领略到什么叫德意志!!
或许,当你有耐性读完一个草根球迷写手眼中的德国足球这10年的话,将会从中发现,为何中国足球这10年的衰败在哪里。
敬请留意《德国足球这10年的事儿:第一部:历史发展的必然衰落》!〔道夫随笔〕

Ⅵ 季羡林在德国十年的故事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 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45年1O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土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被聘为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 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 70年代后期以来担任的学术回体职务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79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1980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1年)、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3年)、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4年)、中国作家学会理事(1985 年)、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 1985年)、中国亚非学会会长(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杂忆》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认为"这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人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即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O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8)东方文化研究一一从8O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O余种、8OO余册,预计15年完成;(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O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回答者:☆百变☆星空 - 助理 二级 5-16 17:02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土地是多么美丽。如哥廷根,“素以风景秀丽闻名全德。东面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绿草如茵。即使冬天下了雪,绿草埋在白雪下,依然翠绿如春……苍蝇、蚊子成了稀有动物。跳蚤、臭虫更是闻所未闻。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想一想,我国现在的"卫生城市",有哪一个能够做到这样。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学术氛围是多么浓厚。季老的老师们,如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等这些人个个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们的学风都是异常地认真、细致、谨严。他们写文章,都是再三斟酌,多方讨论,然后才发表”。季老选择的梵文课程,只有他一个学生,可是老师仍然认真严肃地讲课。在二战大轰炸中,季老还看到德国飞机制造之父、流体力学权威普兰特尔教授,居然在炮火弥漫中仔细观察一段短墙,在研究炸弹爆炸引起的气流是怎样摧毁短墙的,听到他在自言自语,“这真是难得的机会!我的流体力学试验室里无论如何也装配不起来的。”还有个地球物理学教授,当飞机轰炸,人们都往地下室跑的时候,他却急不可待从楼下往楼上跑,要观察实验室里无法看到的“全城震声冲天,动地山摇”的景象。德国学者们这种忠于科学、愿为科学而舍命的精神,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大学自由也是多么令人神往。“德国大学是绝对自由的。只要中学毕业,就可以愿意入哪个大学,就入哪个,不懂什么叫入学考试。入学以后,愿意入哪个系,就入哪个;愿意改系,随时可改;愿意选多少课,选什么课,悉听尊便;学文科的可以选医学、神学的课;也可以只选一门课,或者选十门八门。上课时,愿意上就上,不愿意上就走;迟到早退,完全自由。从来没有课堂考试”。“在德国,是教授说了算,什么院长、校长、部长都无权干预教授的决定。如果一个学生不想做论文,绝没有人强迫他。只要自己有钱,可以十年八年地念下去。” 如此的自由而又实事求是的学术生活,怎不令人神而往之。不过,德国大学的自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轻易混文凭。有个女学生的论文,被教授当面摔到地上;读书很用功的章用,也因为论文通不过而多读了几年。

在季老的笔下,德国的人民是多么勤劳、善良、纯朴和正直。季老的老师们个个都对他和蔼可爱,老教授们对他可以说是视如己出般爱护。他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则是对他关怀备至,象自己的母亲一样。她每天给他准备晚饭,给他打扫房间、洗衣服、洗床单、准备洗澡水、擦皮鞋、铺叠被子。他在生活方面的所有需要,她一手包下来了。季老写到的“迈耶的一家”中,很长一段时间,伊姆加德小姐帮他为博士论文打字,往往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在“表的喜剧”里,从那位修表的老头和他的太太身上,更可见德国人民的正直和善良。

季羡林先生从1935年到1945年留学德国,在哥廷根大学演习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他在《留德十年》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忆述了那段特殊日子的艰辛学习和生活经历,见证了纳粹从猖獗到覆灭的过程。

我初到德国的时候,供应十足充裕,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知饥饿为何物。但是,法西斯头子侵略成性,他们早就扬言:“要大炮,不要奶油。”大概从1937年开始,逐渐实行了食品配给制度。最初限量的就是奶油,以后接着是肉类,最后是面包和土豆。到了1939年,希特勒悍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的腰带就一紧再紧了。口号得到了完满实现。

我们中国人本来吃肉不多,我们所谓“主食”实际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黄油从前我们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国人开始沉不住气的时候,我还优哉游哉,处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面包和土豆限量供应的时候,我才感到有点不妙了。面包少且不说,实质更可怕。完全不知道里面掺了什么东西。有人说是鱼粉,无从否认或证实。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制造气体。

时间到了1945年春末,战局急转直下。德国方面已经谈不到什么抵抗,只有招架之功,连还手之力也没有了。一天24小时,都是警报期。但是,从表面上看起来,老百姓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还是相当沉着的,只是显然有点麻木。

在无言中,他们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他们等待的事情果然到了。为了保存当时的真实情况,我干脆抄当时的两篇日记。

1945年4月7日

早晨起来,吃过早点,进城去,想买一个面包。走了几家面包店,都没有。后来终于在拥挤之余在一家买到了。天空里盘旋着英美的侦察机。吃过午饭,又来了警报,就出去向那Pilzkeller(培植蘑菇的山洞)跑……一直等到5点多,觉得不会再有什么事情了,才慢慢回家。刚坐下不久,就听到飞机声,赶快向楼下跑,终于跑到那Pilzkeller。仍然是一批批炸弹向城里丢。我们所怕的Grossangriff(大攻击)终于来了。好久以后,外面静下来。我们出来,看到西城车站一带大火,浓烟直升入天空。8点前回到家来。吃过晚饭,在黑暗里坐了半天,心里极度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终于还是带了东西,上山到那Pilzkeller去。

1945年4月8日

Keller里非常冷,围了毯子,坐在那里,只是睡不着。我心里很奇怪,为什么有这样许多人在里面,而且接二连三地往里挤。后来听说,党部已经布告,妇孺都要离开哥廷根。我心里一惊,当然更不会再睡着了。好歹盼到天明,仓促回家吃了点东西,往Keller里搬了一批书,又回去。远处炮声响得厉害。Keller里已经乱成一团。有的说,德国军队要守哥城;有的说,哥城预备投降。蓦地城里响起了五分钟长的警笛,我心里又一惊,自己的命运同哥城的命运,就要在短期内决定了,炮声也觉得挨近了。Keller前面仓皇跑着德国打散的军队。隔了好久,外面忽然静下来。有的人出去看,已经看到美国坦克车。里面更乱了,谁都不敢出来,怕美国兵开枪。结果我同一位德国太太出来,找到一个美国兵,告诉他这情形。回去通知大家,才陆续出来。我心里很高兴,自己不能制止自己了,跑到一个坦克车前面,同美国兵聊起来。我忘记了这还是战争状态,炮口对着我。回到家已经3点了。……不久以纲带了太太同小孩子来。他们的房子被美国兵占据了。同他们谈了谈,心里乱成一团,又快乐,又兴奋,说不出应该怎么样。哥廷根就这样被解放了

Ⅶ 德国日本两国经济名列世界前茅,几十年来为何至今无法超越美国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过“本世纪,美国将继续领导全球一百年”;这不是奥巴马口出狂言,而是美国确实有这个实力,就全球眼下而言,短期内没有任何一国可以超越美国这个超级大国!

此外,人口数量和能源也决定一个国家综合起来强弱。

也许很多人会讲,日本拥有人口数量超过一亿,德国总人数数量也超过8000万,对此美国3亿人口数量,差距也不是很多,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几倍差距,人口数量也决定创造力多少,自然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有一定影响。

资源被称为“现代工业血液”,对现在工业有至关重要作用,美国虽然是个能源消耗大国,但美国本土自身相对来讲,不缺乏资源,而且美国长期从海外进口能源,本土资源多年来很少开发。

对比,日本是一个典型岛国,各种资源都需要依赖海外进口,德国资源来讲,相对日本是丰富,但德国石油方面,一直是石油贫乏国,这一点从二战就可以证明!

美国成为如今超级大国,除了他自身得天独厚地理优势,广袤国土和强大工业生产潜力外,和美国自身默默无闻一百多年积累也有关,就全球而言,短期内尚无他国可以超越美国。

Ⅷ 分析联邦德国1951到1990五十年经济增长原因、急、

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战后初期的马歇尔计划增加了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战后德国人不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并在很短时间里在经济上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出了冤冤相报的怪圈,并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1951年4月,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至此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它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法德关系的改善和德国经济的发展。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进行社会政治改革。战后,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建立民主化的国家,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并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形势。 7、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他们的辛勤劳动。1950年联邦德国的在校大学生为10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学生,到1970年增加到41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学生。此外,联邦德国还非常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由于教育和训练,联邦德国就业的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极大地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腾飞。

Ⅸ 为什么德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从战败国到发展到欧盟领袖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和欧盟领袖地位的确立其实是两个问题。我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教育。诚如1870年普法战争时毛奇元帅的话语“战争的成败早在德国的小学课堂上就已决定了”。作为欧洲近现代思想的中心,日耳曼人很注重教育,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经普及了12年义务教育,在战后更是将义务教育的年限扩大到16年,是当时国际上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 当然,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因素是经济因素,如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扶植等等。到19世纪60年代末,德国经济已然超过英法等老牌强国,成为欧洲的Number 1。 至于欧盟的领袖地位要比其经济地位的确立晚得多,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两德统一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才确立起来的。也就是1990年10月以后。 欧盟的建立是以法国为主导的,既有传统的“欧洲均势”思想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为了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下求得生存、发展。从1951年的欧洲煤钢联营,到1958年的经济共同体、原子能联营,再到最后1967年的欧洲共同体,也就是欧盟的正式确立,都是戴高乐和阿登纳的积极推动与影响下进行的。我认为最值得称赞的不仅是两位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更主要的是德法这对“冤家”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从此,欧洲在德法的引领下,逐渐摆脱了冷战的束缚,更为欧洲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发起国,法国当仁不让的成为欧盟最早的领袖。德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受两德分裂所累,政治上的话语权较法国小得多。直到90年两德重新统一,德国用经济起飞和政治统一完成了世界大国的蜕变,从此以其日耳曼民族特有的气质走在了欧洲的前面。

阅读全文

与德国经济近十年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