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2000—专2005人均寿命的属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C. 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会达到多少
今天刚出了2008中国经济的报告,gdp比上年增长8%回落三个百分点。怕是赶上德国。成世界第三了吧。
D.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报告简介
(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团稿皮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年2月25日
200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敬宴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塌差得新的进展。
(注:内容中本年均指2009年,上年、明年、去年均以2009年为基准)。

E. 2009年中国经济成就
在新世纪最困难一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统计公报》中列举的一笔笔数据、一张张图表,生动展示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力挽狂澜,在世界各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面对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不断丰富并完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正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全面反映了在较快扭转经济下滑、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同时,我国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粮食生产、民生改善、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进步。
一、一揽子计划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回升向好来之不易
《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这一速度超过年初8%的预期目标,远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首屈一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将下降0.8%。其中美国下降2.5%,欧元区下降3.9%,日本下降5.3%。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俄罗斯下降9.0%,印度增长5.6%,巴西下降0.4%。按照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7%估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8.7%,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大约0.6个百分点,直接减缓了世界经济衰退的幅度。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衰退的幅度会更大。
回头来看,2009年我国经济实现回升向好的成绩来之十分不易。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世界经济险象环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到2009年一季度,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GDP环比增速纷纷继续大幅下降,其中,美国GDP环比折年率下降6.4%,比2008年四季度多下降1.0个百分点;日本GDP环比下降3.2%,多下降0.2个百分点;欧盟下降2.4%,多下降0.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我国经济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由7.6%继续回落到6.2%,为连续第7个季度下滑,创造了1997年以来的季度最低增速。2009年1—2月份工业增速大幅回落到3.8%,2月份出口下降25.8%。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经营困难,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大幅下降37.3%,大批企业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的情况,大量农民工返乡回家,国内经济面临严重困难。
面对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国经济逐步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3月份,经济开始出现企稳迹象,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已经高于2008年四季度各月的增速。二季度工业生产实现9.1%的当季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7.9%,扭转了连续7个季度下滑态势。进入下半年,企稳回升势头不断增强,工业生产保持加快态势,三季度增长12.4%,接近2008年三季度的水平,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9.1%,几乎与2008年同期持平。四季度,回升势头进一步巩固,当季工业增长18%,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0.7%,实现了增长一季快于一季的好势头,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这是十分不容易的。
二、粮食连续六年增产,为经济回升向好和价格稳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产211万吨;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长的粮食增产周期。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别是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单产出现了下降,但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施强有力的惠农补粮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扩大3200多万亩,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中,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公斤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运用多种手段调控稳定主要农资价格;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三农”支出达7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对农民的各项补贴1230.8亿元,增加200多亿元。
面对2009年经济发展困难的形势,粮食的再度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粮食丰收增强了各方面的信心,对于经济的企稳向好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居民消费价格重要的组成部分,粮食的丰收稳定了粮食的价格,有利于稳定并抑制通货膨胀预期。
三、内需快速增长,是经济实现回升向好的关键
面对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外需的大幅萎缩,2009年我国的出口面临严重困难,出口增幅连续下降,要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内需必须发挥主要作用。《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3.3%,为198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际增长16.9%,为198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作为内需组成部分的投资和消费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内需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增长较快的领域。从投资看,全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13亿元,增长44.3%。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67.5%,道路运输业增长40.1%,城市公共交通业增长59.7%,水上运输业增长37.8%,水利管理业增长52.2%,环境管理业增长65.2%,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42.6%,均大大快于总体投资的增长速度。从消费看,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化妆品类增长16.9%,中西药品类增长21.7%,家具类增长35.5%,煤炭及制品类增长30.1%,棉麻类增长59.6%。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最引人瞩目,全年汽车类消费增长32.3%,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21.2、14.2和7.8个百分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全年销售汽车1364万辆,比上年增长46.2%。
初步测算,2009年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44.8%,有效弥补了外需的负贡献。在外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内需的快速增长保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
四、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由降转升,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
2009年年初,由于经济大幅下滑,国家税收和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财政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企业利润也处在负增长区间。《统计公报》显示,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向好,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得到逐步改善。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从动态看,1—2月份下降37.3%,3—5月份下降16.2%,6—8月份增长6.9%,9—11月增长72.8%。财政收入也面临同样的形势。头4个月,财政收入月度增速均为负增长,1月份下降幅度高达17.1%,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8.3%。但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向好,财政收入增速自5月份由负转正后,呈明显加快趋势,8月、9月、11月的增速均在30%以上,正如《统计公报》所显示的,全年财政收入达到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的由负转正,增速逐步加快,既是经济回升向好的必然结果,又有助于增强社会公众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助于刺激增长内生动力的恢复。
五、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改善民生高度重视,而且把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在扩大内需的四万亿投资中,大约3700亿元用于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了7285亿元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支持民生发展。据财政部1—11月份数据,全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长1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2.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7%,环境保护支出增长38.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3.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4.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72.4%。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妥善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面达到10%的区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统计公报》中各项民生事业的数据均表现较好。就业方面,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新增加1102万人,是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第四年突破10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方面,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3元,实际增长8.5%,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2009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6.1万亿元,为1978年以来新高,同比增长19.7%。社会保障方面,到200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498万人、40061万人、12715万人、14861万人和10860万人,参保人数比上年末分别增加了1607万人、8239万人、316万人、1074万人和1606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达到4335万人和5580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69万人和63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4.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分别有2348万城市居民和475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上年增加13万和454万人。
六、科技成就斐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9年,我国在科技和社会事业方面继续向前推进。
在科技方面,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5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3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支持设立了20家创业投资基金。国家安排了639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全年成功发射卫星6次,特别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受控撞月,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是我国航天技术又一个里程碑。
在教育方面,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继续大幅增加,研究生继续扩招。中央为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这必将推动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在医疗卫生方面,深化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646亿元,累积受益4.9亿人次。资助1048万城镇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资助3690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在体育方面,全年运动健儿在30个项目中共获得142个世界冠军,11人3队22次创22项世界纪录,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数目比上年都有所增加。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共有7人9次创超5项世界纪录;12人3队21次创16项亚洲纪录;29人5队52次创39项全国纪录。
面对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面对已经走来的较为复杂的一年,我们有信心仍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因此,保持今年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十分重要。世界经济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都开始出现回升,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加大;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在逐步增强,投资和消费信心在不断提高。国内外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同时又出现了价格开始上升等新的情况。面对这种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F. 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回结构进一答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G. 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
下一本中国统计年鉴2009就知道了
中国统计年鉴网 Tongjinianjian(省略后缀,你懂得)
H. 2009国内社会重大事件
新中国喜迎60华诞 “祝福你,伟大的祖国!”当岁月的车轮驶入2009年,中国人民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实践梯次推进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继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局顺利之后,2009年学习实践活动将梯次推进。目前,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正在有序推进,并将在2009年2月底基本结束。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将分别在2009年3月和9月开始。 “两会”定调2009年工作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形势下,2009年全国“两会”将怎样全面部署2009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受到世界瞩目。在2009年3月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应对危机、科学发展”将成为代表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保增长”将成经济工作主旋律 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2009年国家将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 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历史性胜利,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苦难深重的百万农奴,西藏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各界爱国人士和驻藏人民解放军紧密团结,共同奋斗,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很大发展。统计显示,从1959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到近1600亿元,年均增加近5亿元,年均增长近12%。 地震灾区重建将有序推进 加快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已被列为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之一,未来两年将安排1万亿元投资,占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四分之一。 根据规划,2009年将基本完成灾区农村居民点规划,落实异地迁建农户的建房选址并解决过冬房问题;受灾农民全部住进永久性住房,完成农房重建总量的80%;完成50%的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 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澳门特区政府将举办系列庆祝活动。 澳门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全力支持下,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积极进取,澳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成功向前推进。根据澳门基本法,2009年将进行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和第四届立法会选举。 点领域改革更关注民生 2009年1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每年减轻企业负担约1200亿元,以鼓励企业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同日,酝酿多年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正式施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 与此同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改革也将在2009年研究推进。其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充分考虑各方意见,深化、细化、实化政策措施,适时开展试点。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90年前,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大幕,也为穿越世纪风云的青春史诗写下序篇。 五四运动开启的“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90年后已经汇成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注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使之发扬光大,没有任何力量和困难可以阻挡前进的步伐。 一批新法律将正式施行 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修改后的防震减灾法、专利法、消防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将在2009年内施行。人们将在每一部法律的实施中清晰看到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轨迹,聆听中国社会进步的足音。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国有资产法,标志着我国对企业国资管理有了最高层级法律的刚性约束与规范。同样将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后的防震减灾法,充分吸纳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经验,对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救援、震后恢复重建等内容作了修改、完善。
I. 求甘肃甘南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甘南藏族自治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录入者:jsz | 时间:2010-04-01 09:29:47 | 作者: | 来源: ]
[上一篇] [下一篇]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州委确定的“1522253”发展战略,抢抓国家和省上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全州国民经济在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测算,2009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57654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3099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4942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8506万元,增长16.1%。从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看,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3.1%,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5.7%,拉动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1.2%,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8472元,比上年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6.0:22.3:51.7,调整为24.8:23.4:51.8,第二、三产业比重上调了1.1和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1.2个百分点。
物价: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3.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0%。
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涨幅回落10.6个百分点。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3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14人,就业再就业培训62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5%,比控制目标低0.65个百分点。全年安排城镇零就业1721户,实现就业援助1721人。
二、农业
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099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业42498万元,增长3.6%;林业2528万元,增长9.5%;牧业97476万元,增长8.5%;渔业31万元,下降18.4%;农林牧渔服务业567万元,增长13.3%。
种植业: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103.33万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种植面积53.60万亩,下降5.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14万亩,增长1.9%。其中,油料21.46万亩,增长5.2%;药材9.26万亩,下降5.0%。青饲料播种面积17.59万亩,增长19.6%。粮经饲三元结构比由2008年的55.0:30.7:14.3,调整为51.9:31.1:17.0,粮食比例下调了3.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青饲料比例分别上调了0.4和2.7个百分点。
油料总产量20860吨,增长7.4%,亩产97公斤,增长2.1%。受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粮食总产量86762吨,下降3.4%,亩产162公斤,增长1.9%;药材总产量18535吨,下降2.8%,亩产200公斤,增长2.6%。
畜牧业:全州各类牲畜产仔140.35万头、只,产仔成活128.08万头、只,成活率91.26%,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成畜保活383.75万头、只,保活率96.56%,提高0.12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137.64万头、只,出栏率34.63%,提高3.51个百分点;商品畜118.06万头、只,商品率29.71%,提高3.07个百分点;各类牲畜总增113.39万头、只,总增率28.53%,提高2.17个百分点。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97.44万头、只,比年初增加0.0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133.68万头,增加0.17万头、匹;绵山羊存栏243.43万只,减少0.46万只;猪存栏20.33万头,增加0.30万头。
全州肉类总产量51525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牛肉24511吨,增长12.7%,羊肉16104吨,增长12.6%,猪肉10602吨,增长4.1%。全州牛奶产量80023吨,增长2.5%。绵羊毛产量2227吨,增长2.2%。
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6%;拖拉机3411台,增长26.1%。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606吨,下降0.05%。全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33万亩,增长1.8%,保证灌溉面积11.73万亩,增长1.6%。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24042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327万元,增长14.2%,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722万元,下降11.6%;股份制经济77272万元,增长18.1%;私营经济2333万元,下降8.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7715万元,增长1.1%。全部工业企业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为22:78,轻工业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降低3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企业黄金产量4076.8千克,比上年增长10.5%。发电量28.04亿千瓦时,增长50.8%。水泥61.31万吨,增长23.5%。鲜冻畜肉14173吨,增长66.5%。中成药50.1吨,增长43.1%。乳制品4631吨,下降18.9%。铁合金6249吨,下降70.3%。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13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利润总额(盈亏相抵)20682万元,增长20.5%;盈利企业实现盈利额30657万元,增长16.9%;税金总额12147万元,增长98.4%;亏损企业亏损额9975万元,增长10.1%,18户企业亏损,比上年增加6户,增长50%。
建筑业:全年建筑行业实现增加值109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392万元,比上年增长46.1%。其中:州、县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5146万元,增长45.2%。
按城乡划分: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8533万元,增长21.8%;农村完成164859万元,增长2.3倍。
按投资构成分:建筑工程完成投资481084万元,增长45.1%;安装工程完成投资43385万元,增长30.9%;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71601万元,增长33.3%。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1763万元,增长62.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66096万元,增长31.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15533万元,增长75.9%。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为7:59:34,第一、三产业投资比上升1和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降低6个百分点。
全州施工项目675个,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275个,增长67.7%,占施工项目个数的40.7%,提高9.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464个,增长41.9%,竣工项目386个,增长48.5%。全州当年新增固定资产398643万元,增长1.3倍。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州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918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交通运输:全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55万吨,增长18.4%,货物周转量103535万吨公里,增长4.2%;客运量2437万人,增长10.2%,旅客周转量101881万人公里,增长4.8%。
至年末,全州机动车年末保有量45384辆,比上年增加7676辆,增长20.4%。其中:营运车辆5355辆,增加478辆,增长9.8%;非营运车辆40029辆,增加7198辆,增长21.9%。在机动车保有量中,汽车保有量22543辆,增加4450辆,增长24.6%。
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735万元,比上年增长26.6%。年末固定及无线市话用户13.02万户,增加2.02万户,增长18.4%。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32万户,下降4.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06万户,增加11.19万户,增长56.3%。每百人拥有电话64.7部,增加19.7部,增长43.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4万户,增加0.97万户,增长1.7倍。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8%,其中:国内游客151.89万人次,增长91.1%;海外游客3.11万人次,增长5.1倍。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增长1.2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87亿元,增长1.1倍;外汇收入0.23亿美元,增长41.7倍。
六、国内贸易
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从销售地区看:市的零售额为75815万元,增长16.5%;县的零售额60645万元,增长19.0%;县以下的零售额30053万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5739万元,增长13.4%;住宿餐饮业38164万元,增长27.1%;其他业2610万元,增长39.7%。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9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7%。其中:出口总额376万美元,下降91.0%,进口总额18万美元,增长3.5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州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4573万元(年快报数),比上年增加8255万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30104万元,增长10.0%。其中:增值税3782万元,增长79.3%;营业税6308万元,下降0.4%;企业所得税1615万元,增长4.5%;个人所得税538万元,增长18.2%。全州财政总支出620367万元,比上年多支174125万元,增长39.0%,一般预算支出607823万元,多支168568万元,增长38.4%。
金融: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1712万元,增长34.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7226万元,增长3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1674万元,增长30.2%。各项贷款余额为517363万元,增长49.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2886万元,增长84.6%,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7290万元,增长2.6倍,商业贷款6662万元,下降6.7%,农业贷款114951万元,增长86.4%;中长期贷款余额324477万元,增长34.1%。
保险:全年保险费收入63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财产险收入3937万元,增长19.0%;寿险收入1979万元,增长49.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404万元,增长3.9%。全年赔付额2470万元,下降41.4%。其中:财产险赔付1978万元,下降14.9%;寿险给付307万元,下降82.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185万元,增长1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10所。其中:小学546所,在小学中,寄宿制小学137所,占小学的25.1%;普通中学51所,在普通中学中,寄宿制中学48所,占普通中学的94.1%;职业中学9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幼儿园14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42739人,增加1761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90589人,在小学在校学生中,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54500人,占小学在校学生的60.2%;初中35423人,高中12188人,职业中学2120人,中等专业学校2419人。在园幼儿473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5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藏族儿童入学率97.97%。初中学龄少年毛入学率96.87%,提高0.04个百分点。全州有6个县市实现“两基”目标,实现“两基”的人口覆盖率为88%。青壮年人口文盲率下降到6.0%。
全州录取到普通高校的考生2692人,录取率70.2%。其中:本科录取1004人,专科录取882人,高职录取806人,分别占普通高校录取人数的37.3%、32.8%和29.9%。初中中专录取的考生为1321人。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校学生7098人,增长15.9%。招生2335人,其中:本科478人。毕业1245人。
科技:年内,州、县市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培训宣传活动。全州共培训农牧村党员干部2160人次,农牧村青年技术骨干3940人次,农牧民群众56000人次。对20个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了成果鉴定,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9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0项,省内领先水平的1项。全年共推荐6项科技成果参加全省科技进步奖评选,其中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受理专利申请1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演出1214场,比上年增加300场,观众52.5万人次;其中:深入农牧村演出231场,农村观众16.9万人次。全州群艺(文化)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综合档案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31.68万册。全州建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20个农牧民书屋。
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4.37%和89.45%,分别比上年提高4.19和4.20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3058户,增长1.2%。
全年出版发行藏汉两文报纸294.04万份,增长24.0%。其中:藏文报28.84万份,汉文报265.2。
卫生:年末全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12个。其中:医院 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乡镇卫生院100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009张。其中:医院1400张,卫生院369张,妇幼保健机构114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29人。其中:执业医师930人,执业助理医师432人,注册护士634人,药剂人员96人,检验人员228人。全州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5人,增加4.5人。
体育:全州以“喜迎建国60周年”和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以“弘扬奥运精神,推动全民健身”为主体的甘肃临潭·冶力关2009中国拔河公开赛暨洮州拔河节。共有蒙古、中国澳门、香港等11支团体27支代表队、200名运动员参加了4个级别的比赛,甘肃临潭建华水泥公司分别获得了男子600公斤级第二名、男子640公斤级第一名。授予临潭县为“全国拔河之乡”。各县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全州100所中小学校的5.60万学生开展了田径达标通讯赛。全州14个晨练点有10.31万人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临潭县政府、甘南州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选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体育彩票销售额709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为68.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3‰,比上年上升0.65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5.61‰,上升0.3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48‰,降低0.32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全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2元,比上年增加1012元,增长13.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01元,增加252元,增长12.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4%,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0%,降低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州职工年平均工资23851元,增长18.1%。
社会保障:年末全州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1万人,增长11.0%,覆盖率为9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59万人,增长13.2%,覆盖率为95%。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40 万人,增长2.9%,参保率为89.1%。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12万人,增长1.3%,覆盖率为98%。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0.83万人,增长16.9%,覆盖率为97.3%,其中:参保农民工0.31万人,增长34.5%。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0.73万人,参保率为96%。农牧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229人,参保率为91.4%。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2.06亿元,增长83.9%。支出各项社会保险费1.38亿元。
全州8个县(市)全面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农牧民群众52.19万人,增长3.1%,参合率9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基金总额5283万元,增长17.5%,基金累计支出5035万元,增长25.8%,受益参合患者29.75万人次,增长3.5%。
全年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38万人,增长13.8%,发放低保金6815万元,增长17.3%。农牧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15.17万人,增长22.0%,发放低保金9466万元,增长33.1%。五保户供养人数0.45万人,增长19.4%,支出资金677万元,增长49.1%。
民政部门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全年城市医疗救助2.55万人,增长0.4%,救助资金累计支出282万元,下降19.0%。农牧村医疗救助15.47万人,下降5.1%,救助资金累计支出1043万元,增长25.1%。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能源消耗和自然灾害
资源环境:州府所在地合作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83.3%。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方面,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为0.17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为0.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为0.006毫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1.9[db(A)];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为64.2[db(A)]。以上指标值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全州有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区5个。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全年造林面积20.2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3.54万亩,增长21.2%。零星(四旁)植树182.49万株,减少3.06万株,下降1.6%。封山育林面积110.77万亩,增长8.7%。
安全生产:全年全州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7起,比上年增长7.4%。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5人,降低4.4%。受伤72人,增长5.9%。直接经济损失385万元,增长69.6%。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7起,下降30.0%,死亡8人,下降27.3%。道路交通事故66起,上升10.0%,死亡57人,上升1.8%,受伤70人,上升6.1%。火灾14起,上升27.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1人,减少0.5人,降低31.3%。万车死亡人数为12.6人,减少2.3人,降低15.4%。
能源消耗:初步统计,全州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 5.16%。单位GDP电耗降低8.7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8.44%。
自然灾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7.25万亩,减少1.21万亩,下降6.6%。其中:成灾面积14.54万亩,减少0.08万亩,下降0.6%。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二、三产业增加值数据与全州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进行了衔接。
3、公报中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
4、人口数据为人口变动调查数。
5、能源消耗数据尚未经省上有关部门评估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