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的影响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3 16:56:28

❶ 凯恩斯主义的弊端是什么

1、凯恩斯主义只看到人的物质满足,而没有看到人的精神满足。

人既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既是个人化的,也是社会性的。而凯恩斯主义满足人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不断制造物质财富,来填补人多样性的需求,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就十分有限。

2、凯恩斯主义只看到了经济效率,而没有看到社会公平。

政府扩张政策的实施,若同时加上更加公平的分配政策,就可能减少贫富差距的拉大。但若在实行扩张政策的同时,强调分配的自由市场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受益最多的往往是大企业和强势团体以及富裕阶层,而穷人往往是受益最少的群体,这种情况往往是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3、凯恩斯主义只看到“节俭的悖论”,而没有看到“浪费的悖论”。

从局部和短期看,节俭固然可以减少需求,不利于刺激经济,但从长期和整体看,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4、凯恩斯主义治理经济危机的措施是只注重治标,而不注重治本。

治理经济危机,刺激需求是治标不治本,财富均衡才是治本。从历史上每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看,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财富不均衡。

5、凯恩斯主义只看到需求方面的重要性,而没有看到供给方面的重要性。

凯恩斯革命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萨伊定理的否定。萨伊定理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而凯恩斯认为需求是最重要的。

(1)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的影响扩展阅读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支柱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就是实际购买力需求。凯恩斯认为,经济萧条降临人间由于收入减少会导致购买力下降,人们对未来经济预期悲观也会导致降低消费。

这就是有效需求的核心逻辑,为了解决这一经济学难题,此时政府应该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说道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理论多么拗口,其实就是政府加大印钞解决所有问题。市场流动性充足后,改变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以达到经济繁荣假象。

❷ 在封闭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凯恩斯模型与古典模型的影响

1、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专变化,经济中的产量属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是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所以总供给曲线总是垂直的。
在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物价的变动,没有其他效果。凯恩斯模型正好相反。
2、凯恩斯交叉图构成IS曲线的基石,流动性偏好理论构成LM曲线的基石。IS-LM模型在不同的经济中表现并不一样。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利息率不变,而IS-LM假设价格不变,所以有一点的区别,但是都是对总需求的分析。
3、凯恩斯模型是对短期经济效应的分析;古典模型是对(超)长期经济的分析。

❸ 简述凯恩斯的三大心里法则和其经济政策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与投资: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人们新增收入中用于新增消费的的比重。此项比重递减,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增加不会比收入增加得快一些。人们把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作为财富存起来。因此,人们越富裕,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由于人们的消费跟不上收入的增长,就会有一部分产品卖不出去,社会生产无法保持平衡。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新增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新增利润。因此开始投资时,总是投资于资本回报比较高的项目,随后的投资,其回报率相对降低,以此往下,预期投资的汇报率就会下降。并且,投资者的心理很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这也会使投资者趋于消极,使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这样一来,投资需求不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衡。
3.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持有现金爱好。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因为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人们需要保留部分现金在手上;2.谨慎动机。为了应急,防止意外,人们也会留有部分现金;3.投机动机。即人们为了寻求更大的效益,也需要留有部分现金,以备随时可以调用。
在凯恩斯的逻辑里,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从而生产过剩,爆发危机。 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
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要求扩大政府职能。他在这里所说的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目的是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的是刺激投资。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不过,凯恩斯强调,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
在刺激消费需求方面,凯恩斯主张国家部分地通过税制,部分地通过限定利率;部分地通过其他手段对消费倾向施加导向性影响。凯恩斯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会影响消费和储蓄,所得税、资本利润税、遗产税等,都同消费和储蓄有关。如果政府有意识地把财政政策作为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工具,财政政策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就会更大。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认为,在长期中,利率的重大变动会影响消费倾向;在短期中,利率的变动对消费没有多大的直接影响,而只有间接的影响——利率变动使证券或其他资产增值或贬值,从而引起当前消费的增加或减少。
在刺激投资方面,凯恩斯一方面主张国家采取措施提高资本边际效率,以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张投资社会化,由国家直接组织投资。在凯恩斯看来,货币政策对刺激投资有一定作用。但是仅仅利用货币政策不足以达到最优投资率。因为资本边际效率的大幅度波动不是利率的有限波动所能抵消的。在政府不能直接控制国内利率和其他投资引诱的情况下,增加贸易顺差是政府增加国内投资的惟一的直接办法,也是政府降低国内利率、提高国内投资引诱的惟一的间接办法。但是,凯恩斯强调的是扩大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投资的控制。他的结论是,不能把提供当前投资的职责留在私人手中。国家能从长期观点并根据一般社会利益计算资本品的边际
效率,应更多地承担直接组织投资的责任,设法提高并补充投资引诱。凯恩斯主张实行“中央控制”,推行“投资社会化”,认为这是获得接近充分就业的惟一办法。不过,为了让资产阶级放心,凯恩斯特别声明,投资社会化并不是生产资料国有化,而是实行国家权威和私人主动性合作。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用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凯恩斯认为,在这些政策中,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认为财政赤字有益。在货币政策方面,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内价格稳定的观点,而是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尽管他在早期的著作中承认通货膨胀的危害性,可是在《通论》中却主张通过温和的通货膨胀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利润,压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把温和的通货膨胀看作是防止或缓和经济危机的手段。

❹ 凯恩斯对经济学的贡献

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经济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

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

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4)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的影响扩展阅读:

一、人物生平

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Tomline Prize)。

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

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13)作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

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

其间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率论》(ATreatise on Probability)为书名出版。

二、主导理论

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

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

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

阅读全文

与凯恩斯的经济政策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