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唐宋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唐宋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0-12-22 17:36:13

⑴ 春秋战国 汉 唐宋元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

汉唐:经济发展,政治来稳定自,文化繁荣,疆域不断扩展,国力强盛
宋元:农牧文化逐渐融合,城市商业繁荣,文学艺术多彩,传统科技极盛,中外交流频繁
明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但皇权高度强化,国家日渐闭关自守,盛世繁华背后隐藏危机。汉唐风气还算开放,在世界地位不低;宋元火器使用,战乱混乱,经济发展;明清中国颓废的一塌糊涂,我都不想说

⑵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

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2、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3、劳动力成为商品
4、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

⑶ 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1.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并形成农业专业生产区域。
2.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空前繁荣
4.对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

⑷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繁荣的表现

第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点。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发展背景各不相同。明清时期各区域的发展轨迹与特点也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几个颇具特色的经济区。

1.高效农业与丝、棉纺织业并重的江南经济。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江南的发展主要是合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进一步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江南经济的特色之一;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丝、棉纺织业的发达是江南经济的又一特色;市场发育起步较早,以农副产品加工、集散为主的市镇密布;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其都市化程度远远走在全国前列。

2.以外贸为导向迅速崛起的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大体始于宋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到清代中叶已跃居全国先进之列。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初步形成,经商人口急剧增长,一个以外贸为导向,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经济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3.华北平原区。华北平原的冀鲁豫三省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这一地区屡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破坏,经济地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等项政策使华北平原经济重新崛起,清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和农村集市网的形成。

4.长江中上游地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以江西开发最早,从元末起江西开始向湖广移民。两湖地区的开发正是随着江西移民的大量涌入开始的,明代中叶形成第一次高潮,清代前期为第二次高潮,并进一步推进到四川盆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移民与开发过程相伴随;到清代前期已形成“江浙粮米历来仰给湖广,湖广又仰给于四川”的粮食供求格局。长江中上游地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输出区的确立,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地位,对于江南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清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清王朝建立之后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和治理。其中,经济效益较著者当属东北平原和台湾。经过近二百年的移民开发,到清代中叶东北和台湾的农业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新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商业等也有了初步发展,从而为以后更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第二,商品流通的发展。从明代到清代,全国商品流通的范围和规模均有大幅度的增长,流通格局也有很大的变化。商品流通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又一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流通范围的扩大。明代长时期禁海,长江航运也不甚发达,南北贸易以运河为主干,东西贸易主要局限于长江中下游。清代随着海禁的开放,华北平原、长江中上游诸省的经济发展,以及东北与台湾等新区的开发,沿海、沿江贸易都有大规模的发展。据《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估计,清代前期我国内河航运里程已达5万公里以上,沿海航线1万公里,基本已达到近代的规模。[2](P271)另一方面,随着清代国家版图的扩大和边贸的发展,新疆、蒙古与内地的贸易也有大规模的发展,山西商人开辟的从蒙古草原直抵俄罗斯的北疆陆路贸易线亦达万里之遥。

……
……

⑸ 列举宋唐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

唐代经济:
初期,社会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水平很低。在这种情况下,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较好地适应了小额商品交易的需要。
海外贸易开始兴盛,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为因应海上贸易的新形势,唐代还特别设置“市舶司”,用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海外贸易的数量,自此不断成长。
唐代的城市商品经济处于成长的胚芽时期。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都是一定地域内的商业中心。唐朝国内交通在当时世界上是十分发达的。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道路遍布全国。水路交通则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为主。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其中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一百六十六所。
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纸业和造船业:民间普及饲养桑蚕,开辟用竹造纸,制造人力脚踏轮船。越州越窑烧制出的秘色瓷是唐朝后期南方陶瓷业的杰出代表。

4、宋代经济:
城市商业繁荣。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北宋的都城汴梁城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呈现出了全面繁荣局面。到了南宋时期,当时的临安城在商业繁荣呈上来讲,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形成了三级市场网络体系。宋代的商业繁荣不但体现在城市,而且表现在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上,小贩、货郎走街窜巷,活跃了农村市场,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货币领域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最后,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重点:早市和夜市、最早纸币交子的流通,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5、元代经济:
农业方面 少数民族统治且不汉化 土地兼并的问题严重在此方面对经济无促进作用 主要是商业 色目人在元朝地位仅次于蒙古 元朝的大都,不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且是当时国际上著名的大都市,吸引了东西方很多国家的商队和使团。
因此受上述经济利益吸引 扬州泉州温州等外贸港口商业繁荣 再加之大运河的改修 元朝统治最远远达奥地利的影响 景德镇制瓷中心的出现 使得中国物产产品远销海内外 大概就这样了
6、明清时期经济特点:
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域分工趋势显见。
城乡商业繁荣,普通集市的广泛分布。
各地商帮活跃.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生产走向专业,分工明确,生产效率提高。

⑹ 春秋战国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

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形态大致经过了早期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古代农业按照原始农业(原始社会-商周)、传统农业(春秋战国--明清)分两大块。贰部分特点:
原始农业:
原始社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商周
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粟、稻、黍、稷、麦、桑、麻
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战国
铁犁
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
西汉
耦犁
二牛三人、一牛二人
耧车
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隋唐
曲辕犁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2、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一年一熟---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
3、水利灌溉:都江堰
------
-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4、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商周
集体劳作
土地国有
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
有利于提高工效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
封建土地私有制
铁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发展缓慢因为中国农业的特点: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两段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⑺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

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和部门都有所增多
唐宋时期,封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扩大,并突破时间限制,商人数量多,出现众多富商局贾

⑻ 将明清时期的经济图与唐宋时期的经济图进行比较,分析一下明清经济有哪些发展

亲,明清时期经济怎么也没唐宋时期好。不过应试答题就另当别论了
应试教育答法:1。市坊界版限被打破。经营不权受限
2.商帮团体出现
3资本主义萌芽
4地丁银,摊丁入亩等加速社会对货币需求。
5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非应试答法:应反驳此观点,明清时期经济不如唐宋发达
1经济封闭
2科学创新不够
3政府不支持
4统治者为少数民族,缺乏对经济管理的知识

⑼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域分工趋势显见。
2、城乡商业繁荣,普通集市的广泛分布。
3、各地商帮活跃。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
4、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慢慢减弱。

⑽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什么

1、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
②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④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众多。
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增长的原因
①生产力: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提高;

②生产关系:赋税制度的改革;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③政治: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鼓励生产;

④民众的辛勤劳作。

阅读全文

与唐宋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