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是什么
十一五规划《纲要》描述了九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篇定量的指标一共有39个,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在第三章的专栏二,一共有22个指标。这22个指标非常有特点,反映经济增长的只有2个,反映经济结构的有4个,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的有8个,反映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的有8个。
指标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在这个指标体系中,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是两方面的指标。
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GDP年均要增长7.5%,这是一个反映产出的指标,就是经过5年的努力,综合实力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国民经济这块蛋糕能做多大。
第二方面的指标就是能源消耗和减排指标。这个指标反映了投入方面的情况,就是要衡量经济总量增长了,在资源和环境上付出了多大代价,代价是大还是小?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增长了,明天要为今天的增长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的增长就不是真实的增长,甚至可能是负增长。只有既考虑产出,又考虑投入,才能综合地看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把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是历次规划中的首次。所谓预期性指标,就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来实现。政府干什么呢?政府就是要创造一个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发挥得更好。
约束性指标,就是在预期性指标基础上,强化了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是政府必须实现、必须完成的指标种区分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定位,有利于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有利于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需要履行的职责,有利于规划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体系。对政府必须履行职责的领域,比如说能源消耗要降低、污染排放要减少、耕地保有量不能突破、社会保障覆盖率要提高等,属于政府职责的硬指标,必须进行考核,这样做可以避免盲目地追求GDP,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
⑵ 达州未来发展有什么特点
四川省政府批复了《达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为了方便市民了解达州城市发展前景,激发大家热爱达州、建设达州的热情,本网记者专程采访了《达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委托单位——达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伟,请他就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进行全方位解读。
2002版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达州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至2011年,达州市区的聚居人口约73万,用地规模达到了约5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了“一河两岸、五大组团”。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批准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成渝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四川省推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作、大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背景下,达州市也相应提出了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2002版达州城市总体规划由于编制时间较早,无法满足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拓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达州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修编城市总规迫在眉睫。
面对新情况、新变化对达州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达州市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设施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按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要求,紧紧围绕达州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坚持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主基调,坚持产业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文旅靓市的发展路径,奋力推进“七个加快”,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与用地布局,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空间、努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促进城市和城市产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达州城市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同时,立足长远、着眼宏观,努力构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运转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本次总规修编重点主要包括:准确把握城市定位,重新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和实施时序;优化城市功能与用地布局。拓展城市空间,调整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格局,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空间。充分挖掘山水资源潜力,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突出山地城市的景观、风貌与生态特色;完善城市支撑系统。构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置,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把达州建设成为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达州城市规划区范围:通川区全部,达县的南外、幺塘、新兴、经开区、河市、金垭、石板、百节、斌郎、江阳、亭子、大垭、大风与福善,以及宣汉的红岭、君塘、庙安、柏树与洋烈,面积约1189平方公里。
以西城为城市中心,以南城、老城为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西城、南城、河市、亭子等片区,优化改造老城。在用地评定基础上,达州城市发展方向采取“南延西扩东跨,适度向北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近、中期主要向西扩张莲花湖、复兴、双龙一带,并向南延伸至河市与铜钵河,适度向北发展张家坝、韩家坝和魏兴。规划远期城市主要向东跨越雷音铺发展,即亭子片区。
中心城区用地及人口规模:到2015年,达州城市建设用地为78.95平方公里,用地范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13.0平方公里,用地范围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45.84平方公里,用地范围控制在16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在2015年为100万,在2020年为130万,在2030年为160万。
达州市城镇化发展目标:2010-2015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42.7%,城镇人口290-300万人;2015-2020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8个百分点,2020年达到51.7%,城镇人口360-380万人;2020-2030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2030年达到68%,城镇人口470-500万人。
达州城市分为老城片区、西城片区、南城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市片区和亭子片区等六个功能区。
老城片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含张家坝、韩家坝),人口规模22万人。功能定位:城市商贸中心、区级行政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以传统商贸、文化娱乐、职业教育与居住为主的综合发展区。
西城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3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5万人。功能定位:全市中央商务区、行政文化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生产性服务基地,以行政管理、金融商务办公、总部经济、科技研发为主,配套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与居住的综合发展区。
南城片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含小河咀、三里坪、梨树坪),人口规模28万人。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与城市门户,以金融、商务办公、居住为主的综合发展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重点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
河市片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5万人。功能定位:能源化工产业区配套发展区,以会展、生活配套为主的综合发展区。规划搬迁河市机场至百节。
亭子片区:规划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万人。功能定位:未来达县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现代商贸、现代服务和现代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按照“一核、一圈、两翼、三轴”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打造中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三大经济增长极。
“一核”:指达州主城区
“一圈”:指以达州主城区为中心,大竹、宣汉、开江城区构成的半小时经济圈
“两翼”:指渠县、万源市城区
“三轴”:指沿达渝、达陕高速路发展轴,沿达万、达巴高速路发展轴,沿南大梁高速路发展轴。
北部经济区: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限制发展污染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
中部经济区:重点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煤炭、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咨询、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南部经济区:大力发展机械电子、苎麻纺织、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同时规划将福善、龙潭、樊哙、大竹河、旧院、石桥、普安、石桥铺、土溪和清河打造成10个旅游型城镇;
将白沙、普光、南坝、胡家、三汇、临巴、琅琊、麻柳、渡市、石梯、石河、庙坝、团坝、柏林、任市、讲治16个打造成工贸型城镇;打造以集市贸易为主的农贸型城镇53个。
以建设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奠定达州在全国“五纵五横”骨干网络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优势地位,形成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成渝地区北大门。
铁路交通:加快建设高效、大运力的进出达州的铁路通道,把铁路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达州至巴中铁路,规划建设达州至重庆、西安、万州、成都城际铁路。
公路交通:着力构建“一纵四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加速构建“五纵七横”次级干线公路,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加强境内干线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县乡公路等级。一是高等级公路:建成达陕、达万、达巴、南大梁、达州至营山、通江至万源高速公路,实现达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高速公路大通道全部贯通。同时,为强化达州中心城市环城快速交通联系及其与市域五个二级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规划建设完善“一环五射”的快速公路网络。二是次级干线公路:规划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市域“五纵七横”次级干线公路网络。三是枢纽站场:建成国家运输枢纽客货站场9个,县级客货站场22个,构建跨区域的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合,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紧密衔接的全国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
水运交通:大力实施渠江梯级开发,加快渠江航道升级改造,将渠江航道等级升为三级,州河航道等级升为四级道;加强达州、渠县等港口建设,力争将达州港建成年运输能力1200万吨港口。
航空交通:适时搬迁达州河市机场至达县的百节镇,并开通更多航线。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采用自由式与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结构形式组织城市道路系统,形成以“三横五纵加一环”的城市快速路及片区联系性干路为主框架的城市道路交通骨架系统。
“三横”:北横,西起外环路复兴北枢纽,经莲花湖片区后穿凤凰山与210国道相接后借道210国道南行并向西过州河大桥与巴达高速盘石出入口入城通道相接;中横,西起外环路碑儿梁枢纽向东经马踏洞上跨达州火车站后接金南大道至火车东站;南横,由外环路幺塘枢纽向东接工业大道并在木瓜铺东穿雷音铺后至亭子火车站。
“五纵”:中纵线,北起莲花湖接金龙大道南延过化工园区后跨州河并沿城堵山侧至河市南至新达州铁路货站;西一纵,北起小河嘴州河大桥经通川路、朝阳路及新西河路至新达州铁路货站后与环城快速路相交;西二纵,北起外环路复兴枢纽向南经碑儿梁、幺塘、李家湾后与中纵线相接;东一纵,北起韩家坝与新达宣公路衔接并经张家坝后过明月江经南坝、杨柳垭、经开区后向南与外环快速路相交并与现状国道210线相接;东二纵,北接达万高速盘石入城线向南沿亭子西侧南延,串接亭子片区与主城区联系的两条快速通道。
“一环”:指外环快速路,北起达巴高速魏兴出入口沿凤凰山西侧南下至复兴并沿铁山东麓向南至河市郑家坪后过州河并沿铜钵河北侧向东至徐家冲,并穿雷音铺后至亭子片区南缘,再向东可与达巴高带相接。通过外环快速路将渝达陕、巴达万及达营高速连接起来。
⑶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什么
第一、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期间的核心产业政策主线。预计会落在两个方面: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数字经济是未来十年产业升级的主图景;
第二、“十四五”期间,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新主线。以“全面促进消费”为主着力点。“全面促进消费”主要是供给创造需求,而非从需求端入手;
第三、“十四五”期间,对“绿色发展”理念浓墨重彩,“能源革命”是产业升级三大着力点之一。“绿色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和应有之义,环保政策走向制度化;
第四、“十四五”期间,产业升级的核心目标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交通强国、能源革命、数字化发展作为三大突破点。方向有三个:制造业升级、高质量供给、数字经济发展;
第五、“十四五”期间,世界主要经济体份额占比承继“东升西渐”态势,中国对美国赶超态势更明显。会议公报体现出更加强调国防、军队建设,强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军费相关支出或有大规模增长;
在此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可能挖掘的五条主线包括:(1)绿色发展理念之下的新能源等;(2)数字经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爆发式增长;(3)医药、旅游等养老、幸福产业;(4)农业产业化、土地改革加速;(5)依托大都市群、大都市圈,更加集聚的区域发展思路下,传统基建精准补短板。
⑷ 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哪个概念大
经济社会发展所指概念范围相对较小 。
社会经济发展,是指除经济外,还包内括文教卫生容、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而经济社会发展,其战略目标更突出了经济目标即经济目标带来的生活效果,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⑸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社会发展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自
因为发展生产及一切经济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瞒住人们容易争执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为主的阶段,这个阶段生产水平低,劳动产品少,只是初步解决需求。
我国的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进步,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得到发扬,人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⑹ 什么叫“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
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经济发展,是指除经济外,还包括文教卫生、社会福利、养老院、社会保障等
等方面的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所指范围比较小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⑺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长10.4%,不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9.7%高出0.7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不仅快,年度之间波幅也比较小.人均国民总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地区、城乡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城乡经济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趋向协调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3、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持续大幅增加,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财政收入在四年内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我们办了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一些大事,重点加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大了对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企业利润连续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长,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调动了企业的发展积极性。
4、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供给能力大幅提高.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稳产增产。
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
6、对外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7、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
8、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同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⑻ 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哪个概念大
经租罩济社会发展。弊稿闹
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大的概念实质是一回事。回敬没不过,社会经济答有狭义方面的概念,专指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所以,用“经济社会发展”外延没有这方面限制,概念更大。
⑼ 四川万源市怎么样经济发达吗求大神帮助
还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