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年开始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每个五年规划的起始时间是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1)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扩展阅读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原苏联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② 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创建的企业有哪些
辽宁省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辽宁有24项。包括:
1.鞍山钢铁公司(现为鞍山钢铁集团)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3.抚顺发电厂4.阜新发电厂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6.阜新新丘竖井7.阜新平安竖井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9.抚顺东露天矿10.抚顺老虎台煤矿11.抚顺西露天矿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14.抚顺石油二厂15.抚顺铝厂16.沈阳第一机床厂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18.沈阳风动工具厂19.沈阳电缆厂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21.杨家杖子钼矿22.一一二厂23.四一0厂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
为了与这24项重点工程配套,辽宁还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安东等地安排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730个。包括改建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冶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大连机床厂、沈阳化工厂、沈阳玻璃厂、大连玻璃厂等。
吉林省在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吉林省11项。5年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化肥厂、丰满发电厂等一批国家的骨干企业新建、扩建并投产,使吉林省工业跨跃到了一个新水平。
黑龙江省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有22项在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1.哈尔滨电机厂2.哈尔滨汽轮机厂3. 哈尔滨锅炉厂4. 哈尔滨轴承厂5.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原哈飞)6.哈尔滨东安机械厂7.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原哈尔滨101厂)8.哈尔滨量具刃具厂9.电碳厂10.电表仪器厂
其它地区:11.阿城继电器厂12.佳木斯造纸厂13.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14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15.鹤岗东山1号立井16.鹤岗兴安台洗煤厂17.鸡西城子河洗煤厂18.鸡西城子河9号立井19.鹤岗兴安台2号立井20.双鸭山洗煤厂21.友谊农场22.齐齐哈尔钢(北满特钢)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项在内蒙古,全部位于包头市,
1.包头钢铁公司(现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内蒙古第一机械厂(现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3.内蒙古第二机械厂(现为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4.包头第一热电厂5. 包头第二热电厂(现为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2华北地区
北京市
1.北京电子管厂2.北京战略火箭生产总厂3.金属结构厂
河南省
1.洛阳热电厂2.洛阳一拖公司(洛阳拖拉机厂)3.矿山机器厂(矿山机械厂)4.滚珠轴承厂(洛阳轴承厂)5.铜加工厂6.高速柴油机厂(原名河南柴油机厂)7.耐火材料厂(原洛阳耐火材料厂)8.黄河冶炼厂9.三门峡中国水电建设第11工程局或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10.焦作中马村立井11.郑州火车站12.平顶山2号立井13. 郑州人造金刚石厂。
河北省
1. 华北制药厂(现为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保定胶片厂3.保定化纤厂4.604造纸厂5.石家庄棉纺厂6.邯郸棉纺厂7.承德钢铁公司(现为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8. 峰峰马头(中央)洗煤厂峰峰通顺2号立井
山西省
苏联援建我国“156项”,就有11项在太原。
1.山西柴油机厂2.太原第二热电厂3.太原制药厂4.山西潞安洗煤厂5.大同鹅毛口立井6.大同市焦煤矿有限责任公司7.山西新华化工厂
湖南省
1.南方动力机械公司(原331厂)2.株洲电厂3.株洲硬质合金厂(原中南硬质合金厂)4.株洲洗煤厂5. 湖南岳阳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酃县电站
配套项目: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原田心机厂)、株洲车辆厂、株洲桥梁厂、株洲玻璃厂、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株洲火花塞厂、株洲选矿药剂厂、株洲塑料厂
湖北省
1.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钢铁联合企业)2.武汉重型机床厂3.武汉锅炉厂4.武昌造船厂5.武汉肉联
6.青山热电厂7.大冶有色金属公司8.武汉长江大桥9.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江西省
1.大吉山
2.西华山
3.岿美山三大钨矿
安徽省
1.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
4
云南省
1.开远电厂2.云南锡业公司3.东川矿务局4.会泽铅锌矿5.个旧电站
四川省
1.重庆发电厂2.锦江电机厂3 .新兴仪器厂4.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5 .成都发电厂6 .重庆肉类联合加工厂7 .红光电子管厂8. 国光电子管厂9.成都电机厂10.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原四川无线电厂)11.四川九洲应用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12.成都773厂13.狮子滩水电站
陕西省
1.西安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2. 西安立井3.西飞集团4.陕西开关整流器厂5.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名西安绝缘材料厂)6.西安电力电窗容器厂7.西安高压电瓷厂(前述4、5、6、7共4项)组成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8.西安热电站9.由苏联援建的西安发动机附件厂、飞机附件厂、宝鸡航空仪表厂、兴平航空电器厂(现西安航电有限公司)10、铜川玉石凹立井
甘肃省
1.玉门石油管理局2.中国石油兰州炼化公司3.白银有色金属公司4.西固热电厂5.兰州机械厂(或兰州石油机械厂)6.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7.兰州合成橡胶厂8.兰州氮肥厂9.兰州热电站10.中科院近物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新疆医学院(现为新疆医科大学)2.乌鲁木齐热电站3.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原112厂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华山钨矿
一五计划期间共计完成项目964个,其中设立、建设企业、工厂462个。
③ 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苏联人民在联共(布)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劳内动。联共(布)党在1931年提出了“在改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党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学习技术,精通技术。全国掀起了学习新技术的热潮。
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新技术的广泛利用,1933年1月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以4年零3个月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产量达到1913年的2.7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计划初期的48%增加到70%。苏联首次建立起拖拉机、汽车、航空、化学和机床制造等工业部门。列宁提出的全国电气化计划要求已于1913年达到,全国发电站的总功率已超过200万千瓦,工业中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已占99.3%。在工业经济中,社会主义已经完全战胜资本主义。1932年,全国生产生铁610万吨,钢590万吨,而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的生铁产量为320万吨,钢为420万吨。苏联的钢铁产量已跃居当时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并建立起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
④ 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
1953—1957年,中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1953年5月1日,人们欢欣鼓舞地走过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一年,新中国胜利地完成了三年经济恢复;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年是执行“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周恩来说:“我们国家计划建设的规模一开始就是极其宏大的,摆在人民面前的任务光荣而巨大的。”
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寄托着几代中国人的渴望与梦想,那就是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中央党校教授范守信:“我们100年来,就是工业落后就挨打,所以毛泽东同志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共和国领导人就开始酝酿筹划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宏伟蓝图。1951年,“一五计划”便进入了编制设计阶段。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说:“进行全国范围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和文化建设,这毕竟是第一次,应该说是没有经验的。在当时的清况下,只能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设经验。”
1952年,周恩来、陈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来到莫斯科,中苏双方经过了长达9 个月的协商,最后确定了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
1955年,经过多方协商和反复修改的一五计划草案,提交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讨论,这个方案提出,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同时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大会审议通过了一五计划,并且认为它是全国人民为实现过渡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纲领。
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说:“从提出、酝酿、研究、制定、审查、通过,最后正式通过,经历了五个年头。”
中央党校教授范守信:“它不像后面我们有了成功的经验,前几年就制订好了(计划)到时候开始实行。它是一边计划,一边实行。当时它的目的就是通过五年建设,要在中国工业化的问题上,打一个初步的基础。”
‘一五计划’,掀起了工业化建设的高潮。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提前工。它是一五计划第一个建成投产的重要项目,从此新中国有了第一炉铁水,第一根无缝钢管。随后,武钢、包钢、一汽、长江大桥也开始施工并建成投产。一大批新达的工业部门、新的工业基地出现了。它改变了旧中国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工业布局严重失衡的状况,新中国的工业体系逐步形成,它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各项任务,中国从学习苏联起步,开始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的辉煌历程。
袁宝华说:“第一个五年计划能够顺利地完成,我看这个意义怎么样估计它都不为过,意义非常重大。”
迄今为止,我国共经历了九个五年计划建设。正在编制中的十五计划又将向人们描绘出中国21世纪的发展蓝图
⑤ 我国发展第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那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⑥ 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
有苏联的援助,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多是围绕苏联援助的几个大项目进行的,主要集中于重工业方面。
⑦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
一、时间:1953年到1957年
二、背景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三、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四、一化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建立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六、目的:为了贯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七、内容: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八、说明:我国的工业起点很低。
九、影响: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