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家说说湖南和福建,哪个省的经济将来更有发展前景
个人觉得是福建,不仅仅我是福建的。有一下几个原因:1、福建是有名的侨乡,具有很大的海外优势;2.福建处在沿海是沿海开放区,海洋优势是湖南无法比拟的,而且福建的海洋经济历史悠久,福建人敢于外闯的精神犹在;3.福建交通的改善。交通不便是福建发展的瓶颈,福建省内正在修建的多条交通干线将极大改善福建的交通状况,路好了,经济就能上去;4.中央大大力支持。台海关系的缓和,两岸经济的合作,福建更像是作为一个试验区给台湾民众看,海西经济区的大力建设,福建又将开始一轮新的经济发展机遇。海西必然是中国新崛起的经济区域,福建自然经济前景广阔。我在湖南郴州上大学,可以感受到湖南发展的迅猛,但是还是觉得福建更有势头。
② 湖南长沙的经济发展水平怎么样
发展水平在湖南来说还算可以!
希望采纳
③ 国家为什么不重视湖南省发展经济
国家并没有不重视湖南省发展经济。在2019年末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工业、投资、出口等指标逆势上扬,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要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就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要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新技术、新模式为传统企业赋能。
(3)湖南经济发展的现状扩展阅读:
保持“稳”的主基调,迸发“进”的新活力,湖南省经济呈现出“好”的总态势。产业更“新”,发展后劲更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成长,高端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智能+”赋能制造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有望突破6000家。
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逾6000亿元,同比增长11.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底色更“绿”,可持续性更强。绿色生产方式渐成潮流,成为企业、行业的自觉选择。
湖南传统铸造行业中,金龙智造有限公司演绎了一出井盖“变形记”。公司过去生产普通井盖,能耗高、附加值低;现在生产的井盖,既减少能耗降低成本,还增加了新功能:井盖既是水质环境的“监测站”,也是5G信号的“发射站”。依靠绿色转型,这家工厂近两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
④ 湖南省有哪几个城市经济发展比较靠前
湖南省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有省会长沙,其次是株洲、岳阳、衡阳、常德等。当然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以及益阳市也是在省内排名比较靠前的
⑤ 益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前景
益阳还不很富有,工业不发达,经济总量来说可能除了比湘西稍好点,远不如湖南其他的地市区,消费比较低,房价中等,这是普通老百姓的看法。
市长2007年做的政府报告引述:
(一)正确看待当前益阳经济发展的成绩,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各区县市、市直各有关部门都作了汇报,从全市总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个重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立市、开放活市战略,扎实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各项中心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呈现了发展加快、后发赶超的态势。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有的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3.91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同期前移1位;新型工业化21项考核指标中,有15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21亿元,同比增长55.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5%,增速居全省首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73亿元,增长15.9%;完成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增长65.72%;实现财政总收入12.95亿元,增长30.3%,增速居全省第3位。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49元,同比增长9.7%。二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批战略投资者相继落户益阳。目前在益阳有重大投资项目的央企有中国核电、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国昊华集团、中电投、中国五矿、中粮集团等6家,有境外上市公司19家,有国内500强企业12家。这些重大投资项目中,一批已经投产,一批正在建设,一批已经签订了投资合同。……
这些情况表明,益阳的发展是以新型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来实现的,是可持续的发展,发展的后劲会很强劲。这也证明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三届市委以来的决策和工作措施是正确的,益阳实现后发赶超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我们还要正视益阳发展的差距。我们目前仍处于低基数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小,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中排名180位左右;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要实现工业化任重道远;经济发展的环境不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短期内也将对我市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等等。……
⑥ 湖南经济怎么样
湖南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 2009年GDP达到12930.4亿元,比上年增长.6%,湖南在新的世纪再次进入全国前十,排名第十。(2009)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5510.3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增长14.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7.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933.0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4216.16亿元,增长13.3%。(2008) 外贸状况 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25.66亿美元,增长29.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4.10亿美元,增长29.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1.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 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1308.55亿元,增长1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7.02亿元,增长18.2%。实现税收收入486.27亿元,增长18.4%。上划中央“两税”470.79亿元,上划中央所得税120.73亿元,分别增长13.4%和18.9%。 湖南2009年财政收入1498.06亿 增长13.98%,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840.22亿元,增加117.5亿元,增长16.26%,上划中央“两税”536.48亿元,增长13.95%,上划中央所得税121.36亿元,增长0.49%。省本级完成财政收入449.05亿元,为预算的100.19%,增长7.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6亿元,增长2.66%。 外资利用状况 2007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世界500强已有40家在湘投资设立企业。 农业 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3.87亿元,比2006年增长4.6%。 工业 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3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5.97亿元,增长24.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862.88亿元,增长20.5%;重工业增加值1793.09亿元,增长26.4%,增幅继续高于轻工业。优势产业增长加快,实现增加值200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加快4.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29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 国内贸易 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5%。 旅游业 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73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接待入境旅游者120.57万人次,增长24.2%;旅游外汇收入6.42亿美元,增长27.5%。接待国内旅游者10766.9万人次,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681.54亿元,增长24.7%。 劳动就业 2005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801.8万人,同比增加54.7万人,增长1.5%。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789.88万人,基本稳定在上年的水平;城镇从业人员1011.92万人,增长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 2004年,全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2.3亿元,共有21.2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全省建设饮水解困工程2171个,帮助24.67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30.45万个;完成141所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帮助1.18万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支柱产业 湖南的工业门类齐全,已初步形成以冶金、机械、电子、食品、能源、建材等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体系。 [编辑本段]农业资源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全省国土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74万亩,丘岗山地2.56亿亩,河湖水面2043万亩。全省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岳阳是著名的淡水鱼类产地,产量全省第一。 特种动植物种类较多,森林资源充裕,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宜农荒地总量在全国居第11位,种子植物资源约占全国1/7,人均水资源是全国人均的1.5倍。 湖南无论是从气候、生物、土壤、水等自然资源来说,还是从农村劳动力等社会经济资源来说,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省。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193.61亿元,增长4.1%;畜牧业产值1045.24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78.51亿元,增长8.0%;林业产值144.10亿元,增长9.1%。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5295.85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种植面积155.74千公顷,增长14.8%;甘蔗种植面积 21.73千公顷,增长8.8%;油料种植面积926.55千公顷,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085.42千公顷,增长3.8%。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粮食总产量2910.1万吨,比上年增长0.3%;烟叶19.58万吨,减少9.0%;出栏肉猪7955.60万头,增长3.3%;出栏牛227.35万头,增长3.2%;出栏羊873.52万头,增长1.2%;出笼家禽6.41亿羽,增长6.1%;水产品产量199.65万吨,增长5.5%。 湖南的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全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1位,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全国第3位。著名土特产有黄花、湘莲、生姜、冬菇、苡米、辣椒等。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宁乡猪、宾湖水牛、湘西黄牛、湘东黑山羊、武冈铜鹅、临武鸭、浏阳三黄鸡、桃源凤凰鸡等,最为著名。湖南水产品生产的天然条件较好,鱼类资源共160种,其中青鱼、草鱼、鲤鱼、鳙鱼、鲢鱼、鲫鱼、鳊鱼等4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不仅产量高,而且味道美。还有名贵的鲥鱼、银鱼、鳗鲡、黄鳝、甲鱼等,尤富有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大的水生植物有莲、菱、席草、蒲草和芦苇等。 总之,湖南在只占全国3.2%的耕地上产出了占全国6%的粮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猪肉、8%的淡水产品,不仅为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为确保全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湖南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它的跨世纪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正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
⑦ 湖南永州经济发展怎么样
湖南省内经济最差的市级单位之一。
1、地缘政治:永州地处湖南省西南角落,地理上的老少边穷,政策上的死角。放眼全国而言,湖南省相对于东部沿海亦属于落后地区,至今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城市,因而缺乏吸引力导致大量人才及劳动力流向珠三、长三。为改变这一局面,省内必将开启以长沙为中心的单核模式优先发展长沙及周边,集全省资源力量做大做强长沙,以提高长沙对全省的向心力。永州地处西南死角,相对于湘西的国家政策扶持,政策资源上没任何优势,更不用提长株潭了。
2、铁路交通:五岭山脉,这座千百年来为永州人遮风挡雨、躲避战乱的天然屏障,如今却成为阻隔永州交通及经济发展永远的痛。因它的存在,目前永州南下广深,不得不绕道衡阳郴州,相对于京广沿线的衡阳株洲等城市铁路交通的便捷,永州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要知道一条京广线对沿线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远非10条洛湛线所能比的!单单指望一条通往比湖南还穷的广西的湘桂线,没有未来。怀邵衡修通后,隔壁难兄难弟邵阳的铁路的区位优势都比永州强(怀化有沪昆,张家界、常德今后有渝长夏高铁,无论沪昆还是渝长夏作用都大过湘桂)。少了京广线,永州注定了只能做衡阳的小弟,基本没有任何出头的可能,衡阳目前都没发展起来,更别提永州了。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湘南三市之一的永州,少了京广线,产业转移的春风更多刮向了郴州衡阳,他们吃的是肉,永州只能是吃人家剩下的残羹冷炙。论坛经常看到有爱乡人士呼吁永广铁路,是的永州确实需要一条南下的铁路,但客观地说,在西有贵广、东有京广两条大动脉的夹击下,指望着国家目前再花大力气打通五岭修一条永广铁路毫不现实,30年内没有任何可能。
⑧ 湖南益阳的经济发展如何
经济现状比较差、基础设施不齐全。不过位置还是比较好,如果传说3+5城市计划能够内快速实施的话,这里容将会有长株潭+常德+益阳城际高铁,现目前的长益高速也进行了升级。相信益阳经济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毕竟交通是决定任何一个区域发展的前提设施、你懂的……
⑨ 湖南经济发展最好的地级市是哪个
毫无疑问,当然是省会长沙,湖南经济的格局是一超多强!“一超”就是指长沙,多强值的是GDP大于3000元的地级市,分别是岳阳、常德、衡阳、株洲!
其他城市,例如郴州、湘潭,GDP在2000亿-3000亿之间,潜力还是有的,但是与以上城市的发展还有一定距离。
⑩ 湖南省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困难有哪些
投资拉动的后劲不足。一是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欠缺。1-8月,全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25.9%,而全国平均在50%以上。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比均居中部六省末位。二是新增贷款指标限制了后续投资发展。湖南省2013年新增贷款计划指标到9月底只剩200亿元,仅剩全年计划的10%。部分银行已用完全年额度,只收不贷。三是受国家不动产登记政策影响,市民观望情绪比较高,投资性购房受到限制,房地产投资不温不火。四是始于2008年的高速建设高潮已经接近尾声,集中进入通车扫尾阶段,大多是续建项目,新增项目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