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

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0-12-20 12:14:01

① 简略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关系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深刻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专使西方工业文明属崛起,而此时的中国依然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所以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烙上了深深地殖民化的印记。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近代化离不开西方的工业化,离不开当时的世界经济体系。

②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成因及趋势分析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掌握其阶段特征、成因及趋势,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认识。

一、阶段特征、成因及趋势分析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爆发至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半殖民地特征

1. 形式与关系: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前者对后者起防洪堤坝的作用,后者对前者有瓦解作用。

2. 成因: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 发展趋势及政治走向: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得满清王朝日益腐败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

第二阶段(洋务运动兴起至国民大革命失败):封建经济为主体,四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呈现出愈来愈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

1. 形式与关系: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压制后三者,而后三者瓦解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又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 成因:19世纪60年代,因洋务运动的开展而出现了洋务经济;稍后,在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透导下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外国列强、晚清王朝、北洋军阀无论怀着怎样的动机,它们都要保护自然经济。

3. 发展趋势及政治走向: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统治走向历史尽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和深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前进,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运动遭受挫折;洋务经济走向衰落,地主自救道路破产。

第三阶段(土地革命战争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占支配地位、五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结构

1. 形式与关系:封建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而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都对其有瓦解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但具有革命性与依赖性;新民主主义经济受中外反动经济的重大阻碍,但却是最革命、最进步的经济,它日益改变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2. 成因:中共在苏区、敌后区、解放区采取措施,发展经济而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始终控制着全国的政权,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又是它的经济基础。

3. 发展趋势及政治走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旧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完全走向末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外国列强和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二、基本认识

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成因及趋势来看,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根本保证。我们可以有如下基本认识:

第一,中国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到近代化,是与资本主义分不开的。因受外国入侵,中国近代化由此陷入困境。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但它入侵的本来目的是要变中国为殖民地,是要阻止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和实现工业化。所以,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

第二,民族独立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近代化从根本上是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近代中国有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物质救国等主张,都从发展资本主义入手实现近代化,结果行不通。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因此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独立和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事实证明,近代中国不可能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只有首先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才能谈得上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

③ 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

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1、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
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本原始积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模式是手工工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国际关系:早期殖民扩张。
思想:文艺复兴。
2、16——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模式依然是手工工场。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展开,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只是在少数国家确立,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之下。
国际关系:争夺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民族解放运动:中心在美洲(北美独立运动和拉美独立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政治构想。
3、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生产方式由手工向机器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向工厂转变;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统治地位。
国际关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思想:自由主义(亚当斯密)、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
4、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发展不平衡,呈现两种基本类型。
国际关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三对基本矛盾和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
民族解放运动:亚洲觉醒;
思想:列宁主义诞生。
5、1917——1929年:十月革命到二十年代的东西方世界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日本崛起为东亚霸主;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第一个社会主要国家苏联的建立和巩固;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峙与斗争。
6、1929——1945年: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苏联从1928年起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政治: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等国家保存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德日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凡——华体系解体;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结合。
7、1945年——20世纪70年代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时期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日德发展尤为突出;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继续完善发展,民主化和科学化趋势加强,但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日益加深;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冷战”;美苏争霸。
8、20世纪70年代初——现在: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时期
经济:1973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布雷顿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际关系:美苏争霸,互有攻守;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当前世界替时期。

④ 本人想研究历史的 各国经济发展,和近代经济发展,求高人指点,我怎么找答案

我觉得首先要对世界总体发展有个基本认识。
推荐《全球通史》 俄罗斯籍 美国人写的 名字忘了, 很长的名字。 写的很有意思,我一口气读完了。

关于近代, 哎 小弟也只了解点皮毛,最好能问下本专业的,我有个同学学的是 近代国际关系史 南开的。

书店这样的书很少,网上的书虽然多 但是很杂, 最好能去高校图书馆,里面这方面的事书很多,虽然不一定全。

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不是你看几本书就能理解的,看几本书我觉得最多有个大概的了解,而且看的书少,会被作者的思想影响,看得多,就会有思想碰撞,从而产生自己理解。这属于研究生研究的内容。

我本人看过关于朝鲜现状,朝鲜战争,苏联解体,美国南北战争的。

你可以顺着一战前的国际大事表研究。每个重大事件都看看专门的书籍。

⑤ 求有关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的书籍,

9月23日 15:07 以我的理解,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该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其次是考虑环保利益。内我国确实实施“可持续容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和人口素质提高、社会进步等因素相结合、协调,反对“杀鸡取卵”式的、不顾环境保护、引起环境恶化和生态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道路。
但是,必须同时看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并驾齐驱的。经济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除非发生外族大局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决不动摇的!
再者,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⑥ 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发展趋势,我认为要看你指的是什么,我认为有2种趋势1,经济是从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政治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但要注意的是,美国是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时期的,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⑦ (10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此过程中,欧美一些国家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

(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政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经济条件:率先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3分)
(2)飞机;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扫除了发展障碍,工业革命的成果,罗斯福新政,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战胜国等;推行马歇尔计划(3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2分)
(4)先进的社会制度,科技革命,对外进行殖民掠夺,重视教育等。(2分)

⑧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西欧和亚洲政治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

(1)欧洲经济: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各国经济内发展的不平容衡性加强,德国较快,英、法较慢。政治: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德、英、法向帝国主义过渡,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政党政治得以完善,国家机器加强。②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尖锐,逐步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2)亚洲经济:①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的场所。②主要国家中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但受阻碍,只有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完成工业革命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①除日本外,
主要国家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②亚洲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高潮,标志着亚洲的觉醒。③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3)根源:①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普遍确立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极大地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②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腐朽的封建制度
和西方的侵略严重阻碍了亚洲经济的发展,东西方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⑨ 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

世界近代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手工业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

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形态在16世纪成为一股显见的潮流,这个世纪出现的宗教改革,德国的农民战争,新航路的开辟、尼德兰革命、英圈地运动的扩大、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重商主义的兴起等现象,无一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和后果。

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还处在童年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还没有明显分开,基本上商业资本控制工业,两种类型的手工工场,即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都是由商人开办的(分散的手工工场是多数,集中的为数甚少)。商人作为早期的资产者,不仅控制着工业,而且其上层即大富翁还逐渐成为金融家,这就是金融资产阶级,也被称为大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主要是通过包税和放国债发迹并形成为一个阶层的)。他们是整个资产阶级当中的最富有、经济实力最雄厚的阶层。商业资本控制工业,金融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中雄踞首位,并不意味着工商业发展平平,少有起色;当时工商业的发展水平已相当可观,进出口贸易也相当发达,17、18世纪的商人们,尤其是组成海外贸易的商人们,奔波于世界各地扩张殖民,谋求霸占市场和原料场地。三次英荷战争,英法十年战争等国际战争,本质都是商业战争,争夺市场,达到如此激烈的地步,反过来也可证明工商业的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没有的高度,国内市场的容量已难以满足其需要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当时经济领域的大趋势,以圈地运动为例,说明英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瓦解过程。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被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所取代。

经营方式的改变: 建立资产阶级农场和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

阶级结构的变化: 新贵族的形成,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劳动力条件: 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政治: 那时的资本主义力量也同样处在童年时期,已建立起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才四个,其余国家和地区都还处在封建主义或封建主义之前的发展阶段,从力量对比来看,资本主义所占的分量实在是微乎其微,不过,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它的生命力是强劲的,它终将取代前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趋势是无法阻挡的.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基本上不外乎革命与改革两种方式,英、法等国是通过革命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但是多数国家走的是改革的道路,革命常常能显示出将封建统治一举击溃的威力,这是改革的方式难以比拟的,因为改革基本上是由具有明智头脑和长远眼光的原封建统治者进行的,由于不发生政权易手的斗争,就使得改革的方式有着演进、温和的特色,而且其措施都是首先从经济方面着手进行,一时间极少涉及政治方面。因此以改革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必定是个较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还会留下较浓厚的封建残余,但改革很少引发大的动荡,有利于保护生产力,这一阶段还没有通过改革完成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事例。

民族解放运动:当时的殖民主义者实行的统治政策并不完全相同,一种是偏重于把殖民地当作自己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一种是以抢劫掠夺财富为主。前者是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殖民者,如英、荷;后者是封建国家,以西、葡为代表,两者都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只是目的、手段有所不同.由于这种不同,就使殖民经济的后果有了区别.在英荷的殖民地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企业,而在西葡的殖民地,这种情况极为罕见。这就使得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的结局显而不同,在美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合众国,而拉美各国建立的是独裁性质的有浓厚特点的专制政权(考迪罗制)。尽管如此,推翻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仍然是进步现象,是民族运动的胜利。

意识形态:这一时期的主潮流同样体现了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兴盛的客观规律,17世纪时启蒙运动从英荷兴起。18世纪更是被称为“启蒙时代”或“理性时代”,一大批法国的伟大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顶峰。

国际关系:这一阶段之中,发生了一场震撼全欧洲的国际战争——拿破仑战争。不管对拿破仑及其政权作出什么样的评价,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拿破仑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势力,他的对手反映的是各国封建王朝的意愿,至于英国,只要是将法国视为竞争对手。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即使是在资本主义力量最为强劲的欧洲,也还是封建势力更强大些,更不用说世界其他地区了。从资本主义本身的情况来看,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无力将封建制度彻底消除,资产阶级要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只有到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才能够实现。

第二阶段: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的历史实际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这两大事件的影响,从经济和政治上极大的加强了资本主义力量。尤其是工业革命,使有关国家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力量的加强,推动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革命,自由主义运动日趋强大;工业革命造成的新阶级——无产阶级从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工人运动使商品输出成为资本主义的生命线。资产阶级掀起了殖民扩张的狂潮,引发了民族运动的高涨。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三股交错存在的历史潮流。其中自由主义潮流是主流。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以及工业革命前老式资本主义体制的矛盾。

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在还处于封建统治下的国家里,其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已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里,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势力与工业革命前的旧体制作斗争;从国际范围看,则是推翻1815年维也纳会议炮制的反动秩序。

史实:19世纪20年代的西班牙革命,意大利革命和希腊独立革命,30年代法国的七月革命和七月革命影响下的比利时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英国则进行了一系列适应工业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如1832年第一次国会改革,1846年废除“谷物法”,40年代开始的自由贸易政策以及1867年第二次国会改革。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废好,德、意统一,法兰西第二帝国推行的新型经济政策,(这是工业革命得以完成的重要原因),1867年奥匈二元制帝国建立,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这一切都是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即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得以确立。资本主义确立,既包括上述一系列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还包括世界上的大片领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不少政治上独立、却在经济上被资本主义列强所左右的国家(如拉美),这样,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后果,真正的工人运动是从三大工人运动开始的。

史实:三大工人运动即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活动,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这一阶段的工人运动大体有如下的特点:

(1)自发性;(2)暴力多;(3)政治斗争为主。

出现这样一些特点,是当时的社会条件造成的.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除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之外,其余开展工业革命并出现了工人运动的国家。在政治上并未进行大的顺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变革,依然保持着以往传统的统治方式,有的国家(如德国)还是封建性质的.这些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社会立法,处理社会反抗运动时,以高压政策为主,即使是新型的工业资产阶级,也受到压制。资产阶级当然更不被当权者放在眼里,政治上没有权利,公民的选举权也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包括财产资格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工人很自然的认定,自己的悲惨遭遇是由于没有社会地位、缺乏政治权利造成的,一旦起来斗争,便将争取政治权利和选举权利的口号喊了出来,甚至要求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或者直接去争取政权.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多半是政治斗争。

同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仍然保留着以榨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的剥削方式,如延长工时、压低工资、增加劳动强度,雇佣童工、女工等手段,这也是劳动生产率相对不高的反映。这种非人的待遇,使工人胸中充满愤怒,一旦起来斗争,满腔怒火便爆发出来。这是工人运动多采取暴力斗争的原因。(巴黎公社革命典型的体现了上述特点)。

民族起义:最为突出的地区是在亚洲,即亚洲革命风暴。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寻求和扩大海外市场成了资本主义的当务之急,列强的殖民扩张基本上是将商品输出放在首位。在西方列强使被侵略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中,都把开辟通商口岸放在首位,正表明了这一时期殖民主义的特点。

亚洲革命风暴有其时代局限性所造成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造成其失败结局的原因。总的来说,这些斗争都是传统的中世纪反抗斗争的继续,缺乏近代的内容。

①有些运动仍带着改朝换代的封建性传统;

②一些起义打着宗教的旗号;

③所有的运动都没有提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纲领;

④运动的领导者都是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

指出这些特点,决不是贬低亚洲革命风暴的意义,那些反抗者及其领袖们,仍是名垂史册的英雄.这些特点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其根源是那时亚洲各国除日本之外还没有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这说明民族运动有一个从旧类型向新类型演变的过程,并不因为发生在近代史时期便都是一个模式。

意识形态:第一阶段的启蒙运动将“天赋人权”当作主题,几乎完全是针对封建专制与特权的,突出反封建的主题。进入蒸汽时代以后,机器生产将商品输出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由竞争的学说随之兴盛起来。同时要求进行政治上的改革,以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也提上了历史日程.反映到意识形态上,自由主义思潮也就增添了新内容,即不仅要反对特权和封建传统,而且要将自由主义当作管理经济和治理国家的导向性理论。

还有一股是社会主义思潮,工人运动兴起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此外还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各类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等.科学共产主义诞生后,也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能取得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指导地位,只有一些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学说,如威廉,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等,他们建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生命力的估计上有误差,未能预计到大工业的发展,生命力的迅猛提高,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为增强。所以在半个世纪以后,恩格斯非常实事求是地宣告,原来的估计是不对的,“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巴黎公社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巴黎公社的失败早已注定。即便不犯任何错误,也必然要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当时处在两次工业革命之间,小生产还占绝对优势,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远没有进入成熟阶段,无产阶级夺权的时机并不成熟,这次革命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击了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击了经济基础的演变而爆发的。而是由于第二帝国晚期的腐败和普法战争的失败,以及“国防政府”的无能,激发了巴黎人民的义愤而引起的。

国际关系: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甚至爆发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就是典型代表。

第三阶段:电气化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已演变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经济上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垄断组织作为组织经营的手段,政治上以民主代议制为主要政治体制,实行政党政治,公民参与,自由竞选,可以说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基本定型.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变本加厉,将整个世界瓜分完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最终确立。

社会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在特点上出现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有组织的斗争增多了,其次是合法性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装斗争几乎不现,最后是经济斗争已多过政治斗争。(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劳动保护,工伤赔偿等)这主要是西欧、北美的情况.东欧的俄国另当别论,那里盛行专制主义,既没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自由,也不允许随意罢工,更不用说抗议和反对政府了,因而那里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只能以秘密的地下斗争方式开展,走武装起义道路。西欧、北美工人运动出现这些特点,是社会环境与条件的变化造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大大发展,工人的生活状况也大为改善,工资提高的速度明显超过了物价上涨的速度。根据人之常情,人们生活上能够维持温饱,必需的方面还差强人意,那么谁还肯甘冒死亡、坐牢的危险去进行斗争呢?历史上的武装起义、暴动,都是“逼上梁山”的结果.政治上,各国的政治改革使男公民基本上获得了普选权,集会结社和出版报刊的权利也已获得.第二国际曾在法、德、英、瑞士等国开过多次代表大会,从未受到官方的禁止和侵扰,既然当年奋力争取的政治权利已基本获得,且以成为工人运动正在运用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斗争目标自然就更多地集中到了经济要求方面。

民族主义:这一阶段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旧式民族运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同时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诞生,通常是无产阶级诞生在资产阶级之前,因为先行设厂的外资企业所雇佣的工人都是当地人。

民族资本主义是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及落后国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生事物。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民族运动的旗手,提出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奋斗纲领和口号,这就改变了民族运动的性质,其突出事件是亚洲的觉醒和古巴、墨西哥的资产阶级革命。

体现新型特点的民族运动,常常有个从改良到革命的发展过程,印度国大党温和派19世纪末领导的运动,以及20世纪初国大党激进派以提拉克为首进行的斗争,就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中国近代史上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更是由改良转变为革命的典型表现。

意识形态:同样,由于环境与条件的改变,社会主义思潮也有了一些变化,主张以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学说兴起并流传开来,这就是修正主义学说。另外还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哲学领域中的民众的权力意志哲学和超人哲学,体现帝国主义争霸的背景)。

国际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终于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⑩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政治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版政权不断巩权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需要市场和原料,所以开始向全世界进行侵略扩张。落后的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过度到帝国主义,全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与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