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当前中国处于哪个经济周期阶段
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其实就是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周期阶段。版但是
,在实践中要区分周期的四个权阶段或转折点
,是极其困难的。本文从两个层次考察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首先是产出缺口理论、总需求—总供给
(AD—AS)模型这两种工具的综合分析
;其次分析了价格指数这一重要宏观经济变量。通过这些工具和变量的分析
,本文的最后结论是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转机
,出现了复苏的明显迹象
,但并未真正走出低谷或萧条
【参考文献】
共(1)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1
条
1
陈乐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新特征
[J];财政研究;
2000年03期
【引证文献】
共(1)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1
条
1
国涓;
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
[J];财经问题研究;
2003年04期
⑵ 调查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情况,判断中国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那个阶段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内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容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目前正处于顶峰后期,尚未进入衰退期。
⑶ 中国经济五年一个周期,每逢8萧条,每逢2繁荣。这是市场失灵的哪种表现
这个理论并不科学,没有数据证明我国的经济周期是5年。市场失灵可以分为四大类。
⑷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一个阶段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内张与经济紧缩容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目前正处于顶峰后期,尚未进入衰退期。
⑸ 目前,我国经济属于经济周期的什么阶段为什么
我自己感觉是处于一个稳步调整的阶段,并且正在不断储能,2020年极有可能是个非专常关键的点。
因为当前体量属是世界第二,这个规模是很大的,但是当中还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存在,例如:楼市有泡沫危险、经济发展所依赖的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严重等等,因此密集出台了许多调整的规定措施,并且鼓励创新创业,给予大力支持。当整个结构调整到符合未来信息化时代提出的要求时,那么各行业也将能迎来一个爆发期。
⑹ 分析2019年的中国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一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中周期上升阶段,尚未见顶。
经济中周期受企业设备投资主导,大体上有10年左右的周期波动,往往与金融条件、企业盈利、技术更新等因素密切相关。
⑺ 现在中国经济周期属于哪一个周期
现在中国经济应该是属于一个衰退时期,经济开始下滑,对于债券、股票、大宗商品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详细情况如下:
⑻ 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是否呈现周期性波动
严格的说不是周期,而是波动。因为每一轮涨跌的时间跨度并不一致。但也可以近似的认为是周期吧,经济学家都这么称呼的。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经济从年度经济增长率的角度来考察,经历了十轮高低起伏的波动。
1950、1951、1952年,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由此也开始进入经济的波动历程。到2009年,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10轮。2010年,进入了新一轮即第11轮波动。
第一轮波动:1953—1957年。 1953年是“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当时没有经验,向苏联学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很大,经济增长速度很高(G D P增长率达15.6%),立即遇到供给面的三大“瓶颈”制约:一、生产资料供给紧张;二、工业消 费品的供给紧张;三、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供给紧张。由此,经济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1954年、1955年经济增长减速。1956年经济增长再次加速(G D P增长率达15%),再次受到三大“瓶颈”制约,1957年又不得不减速。 第二轮波动:1958—1962年。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以“快”为中心的“大跃进”,使经济增长率一下子冲高到21.3%的顶峰。超高速的经济过热增长,伤害了整个经济发展的机体,打乱了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比例的严重失调,又遇到生产资料、工业消费品、粮食这三大“瓶颈”制约。由此引起全面短缺,高速增长难以为继。随后,1960年、1961年和1962年的三年,经济增长率大幅下落,均为负增长。这第二个周期,是一个典型的“大起大落”,形成一个深深的“大峡谷”。对此中央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第三轮波动:1963—1968年。 调整之后,1964年经济增长又出现18%左右的高峰。60年代初,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中苏关系破裂,国防建设进入前期高潮。1966年5、6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随后,1967年、1968年又陷入低谷,出现负增长。
第四轮波动:1969—1972年。 国防建设进入后期高潮。标志性事件如1969年3月中苏边境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70年,经济增长再次冲高到19%左右。1972年又回落下来。
第五轮波动:1973—1976年。 随后,进入“文化大革命”的后期。1973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1974年又掉下来(1974年1月,批林批孔),1975年略有回升(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1976年又掉下来,为负增长。1976年初,反击“右倾翻案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第六轮波动:1977—1981年。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之后,全国上下“大干快上”的热情很高。1978年G D P增长率上升到11%以上,有些“过热”。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1979年、1980年、198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大调整。
第七轮波动:1982—1986年。 1984年,在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推动下,G D P增长率上升到15%左右。为治理“过热”,1986年经济增长率又回调。
第八轮波动:1987—1990年。 1987年、1988年,经济增长率又上到11%以上。同时,物价(居民消费价格)上升到18.8%。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物价上涨的第2个高峰。随后,治理整顿,G D P增长率回调到1989年的4 .1%和1990年的3%左右。
第九轮波动:1991—1999年。 1991年,经济回升。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又快又好”。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然而,由于当时改革开放才十来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根本转型,原有体制下的投资饥渴、片面追求速度的弊端还没有被克服。经济增长很快冲到14 .2%的高峰,出现经济过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一再强调:“更好地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贯彻好、落实好,确保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充分调动、保护、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又快又好”思想指导下,1993年下半年至1996年,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既大幅度地降低了物价涨幅(物价在1994年上升到24 .1%),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随后,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克服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1999年是第九轮经济周期的谷底年份,经济增长率为7.6%。
第十轮波动:2000—2009年。 从2000年起,进入第十个周期,到2007年,经济增长率连续8年处于8%以上至14%的上升通道内。2008年和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国际国内四重调整的叠加,即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后的调整与国内经济周期性的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周期性衰退和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迅猛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世界范围大调整相叠加。2008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9.6%。2009年,回落至9.2%。
2010年,GDP增长率回升到10.3%,高于2009年,从而进入新一轮即第十一轮经济轮波动。
⑼ 中国经济现在处于经济周期哪个阶段
中国经济新常态属于经济周期中探底的阶段。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2015年我国专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属,预测GDP增速放缓至7%,建议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从短期指标看,中国正处于新常态经济周期探底过程,整体经济仍处于低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