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夏阁镇经济开发区有哪些厂在招聘
很多厂都在招聘,你去了就可以找到工作。
㈡ 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区概况
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1995年8月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位于巢湖市区东北部,管辖面积达6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0万余人,是第二届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之一。2004年经国务院核准保留的规模较大的省级开发区;2009年获批成为省级台湾工业园;同年4月获“第二届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荣誉称号;2011年8月划归合肥市直管,成为合肥四大开发区之一。“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合肥安全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实体企业单品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基地”、“最具潜力旅游度假目的地”、“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2015年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等荣誉称号,区内郁金香高地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
巢湖经济开发区地处合肥最东部,是省会经济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之一。目前全区管辖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温泉养生度假区10平方公里、高铁站区5平方公里,近期规划扩至100平方公里。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8%;规上工业总产值55.2亿元,增长38.5%,规上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3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15亿元,增长31.8%;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01亿元,增长17.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75亿元,增长24.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7亿元,增长54.2%。其中,工业投资40.3亿元,同比增长31.3%;技改投资15.4亿元,增长44.7%;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增长7%。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7亿元,同比增长15.9%;规上工业总产值72.2亿元,增长30.7%;规上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2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1亿元,增长58.5%;财政收入4.3亿元,增长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9亿元,增长1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2亿元,增长36.9%。其中,工业投资60.6亿元,增长55.4%;技改投资22.9亿元,增长52%;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17.8%。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合芜宁“金三角”腹地,地处合肥经济圈和皖江示范区中心,合巢芜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淮南铁路复线、在建的京福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商合杭高铁即将开工,合肥、南京国际机场和芜湖、南京外贸码头近在咫尺,构成了跨江入海的快速通道。
产业初具规模。2013年引进省外资金125.7亿元,同比增长37.14%,其中省外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05.68亿元,增长31.44%;实际利用外资7005万美元,增长32.44%。目前已有北大未名、上海圣三松、中国网库、广通汽车等境内外企业集团相继落户。
基础设施完善。2013年建设道路15条、安置房共66.9万平方米、公租房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4.8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有110KV变电所3座,日处理1万吨工业废水和4万吨生活污水的处理厂各一座,日供水能力5万吨,日供管道天然气8万立方米,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管网和10KV供电线路覆盖园区,满足各类投资需求。
转型升级加快。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2013年新增规上企业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创新型企业3家、优质小微企业18家、“双千工程”入库项目24个、限上批零企业5家、进出口企业2家;新增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1件,申报专利150余件,其中获批实用新型专利约80余件,发明专利2件;高新技术产品3个,科技型中小企业6个。
温泉资源开发。半汤自古被誉为“九福之地”,温泉水温40-62℃,日出水量2600吨。冷泉水温约20℃,日出水量近万吨。半汤温、冷双泉具有极珍贵的开发利用价值。2013年对温泉、冷泉资源实施保护和成分研究,减少地下水开采,涵养温泉水源,集中控制温泉水量达70%。同时,完成了龙泉路、汤山路6公里道路建设,完成20公里园区游园道路、300平方米涵养林管理用房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㈢ 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公务员工资待遇
一、基本工资:
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 3100元;正科级 3300元;副处级 3600元;正处级 4000元;副厅级 4400元;正厅级 5000元;副部级 5500元;正部级 6000元。
办事员三周年按科员对待;科员五年按副科级对待;副科级十周年按正科级对待;正科级十周年按副处级对待;副处级十周年按正处级对待;初次套改以累计年限对应的职务待遇确定基本工资。
二、工龄工资:
每年60元,以虚年计算,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三、奖励工资: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发,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继续发放。三年一调。
四、补助工资:
1、车补,随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基本工资÷5,逢一进十。
2、取暖补助,一年发放一次,标准=基本工资÷3,逢一进十。
3、出勤补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无顾不至每日扣发30元,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等0元。三年一调。
4、山区补助,农村和山区公务员享受山区补助,标准=基本工资÷10,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5、地区差别补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区差别工资。
除养老、医疗补助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公积金、独生子女费等一切现行补助全部废止。
五、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确定方法:
高中、技校、中专以办事员确定;大专以科员确定;本科以副科级确定;硕士以正科级确定。
六、退休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
退休生活费=退休前工资×80%。三年一调。
㈣ 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三瓜公社
三瓜公社是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设计理念,以“互联网+三农”为实施路径,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的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㈤ 2014年安徽省合肥巢湖经开区招商局招聘报名时间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报名时间:2014年3月12日-3月31日。
若各专业报名人版数少于5人,招聘单位权或可适当延长报名时间
详情可以登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查看2014年安徽省合肥巢湖经开区招商局招聘公告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㈥ 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
老兄,你可能搞错了.要么是合肥市经济开发区或者合肥市高新开发区;要么是“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是和巢湖并行的地级市之一。因而我估计您说的是“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你说的是合肥市滨湖新区。因为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一大半面积在巢湖市,一小半面积在合肥市。合肥在临近巢湖湖边的地方,搞了一个大型住宅新区,名叫“滨湖新区”。
㈦ 安徽巢湖的事业单位编制,如何调到合肥的国企需要通过什么部门办理什么手续有知道的吗
想都别想,
辞职倒是可以
㈧ 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的合肥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
1、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战略,我市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行业、工业反哺农业的主渠道。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广义的11个行业大类)实现总产值490.86亿元,增加值161.01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狭义的4个行业大类),实现总产值295.42亿元,增加值102.95亿元。
2、发展成就
(1)产业门类齐全
全市已形成了以伊利乳业、蒙牛现代牧业、黑牛食品等为龙头的乳业产业;以丰乐、隆平高科、荃银等为龙头的种子产业;以华泰、真心等为龙头的坚果炒货产业;以金润米业、安徽燕之坊、丰大集团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以顶绿、徽之皇、同泰、金绿等公司为龙头的蔬菜水果加工产业;以新希望、通威、大北农、华仁等企业为依托的饲料加工产业;以和诚、雨润、温氏、森淼等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截至2010年底,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50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05年的83家发展到30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55家、超5亿元15家、超10亿元7家。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统一、正大、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和威集团、雨润集团、黑牛集团、伊利乳业、温氏、新希望等一批大型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我市,提升了我市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我市已注册农产品品牌1200多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4个、省著名商标36个,省名牌产品17个。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近50家企业设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有1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QS体系认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15个,绿色食品认证104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2个。此外,通过发展产业专用技术装备,涌现出美亚光电、皖仪科技等一批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掌握了部分专用设备的高端核心技术。
(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品位、有魅力”的农业产业集中园区。肥东县食品工业园、长丰县双凤工业区农产品加工园和蜀山区种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取得进展,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方式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7个,基地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基本形成了优势农产品块状和带状基地生产格局。
3、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粗加工)达到70%;培育壮大粮油、畜禽、食品、烟草、蔬果、生物育种等九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粮油、畜禽、食品3个超200亿和烟草等超百亿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快速壮大。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超50亿元企业3-5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亿元以上企业100户,推动3-5个龙头企业上市。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力争龙头企业的加工装备和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粮食、畜禽产品加工装备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3个以上,省级以上名牌(省著名商标)突破100个;培育开发一批省级以上新产品。力争在休闲食品、畜禽加工业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产业集聚效益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率达70%以上,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到3-4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100亿元的县、区达到5个。
——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质量安全控制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龙头企业食品安全实现全程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