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试论述外部经济影响(外在性)如何导致资源配置适当
外部经济影响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数专据量出现差异。这一点可以由属私人成本加以说明。如果一项经济产生负的外部经济影响,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反之在存在正的外部经济影响的条件下,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在存在负的外部经济影响的情况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数量。 厂商随其他经济单位产生正的外部经济影响,那么,社会的边际成本低于私人的边际成本,从而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的最优产量。
㈡ 什么叫外部影响(外部性)【关于经济学的简答题】
“外部性”或“外部影响”定义:在市场经济中,当某市场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而又不能使市场主体自身得到相应的补偿或给予其他社会成员赔偿的时候,就会产生“外部性”或“外部影响”。
外部性通常有两种情况:
①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受益,而他自己却又不能由此得到补偿,那么这种行为所导致的外部结果就是“正外部性”,亦称“外部经济”。例如,某个公司支付巨额费用对自己的雇员进行了长期的技术培训后,受训的雇员却“跳槽”到其他单位而又不付给公司任何费用或只付给较低的费用。在此情况下,公司雇员的行为显然会使为培训雇员而支付了巨额费用的公司遭受经济损失,但却给其他公司或社会带来好处。这表明,为培训雇员支付了巨额费用的公司所获得的私人收益一定会小于公司外部的社会收益,而由公司承担的私人成本则会高于公司外部的社会成本,此即为正外部性,亦称外部经济。
②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的利益受损,而又并不为此进行相应的赔偿,那么这种活动所导致的外部影响就是“负外部性”,亦称“外部不经济”。例如,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污水,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又不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或只付出很小的代价,这时,企业所获得的私人收益就会高于社会收益,而私人成本则会低于社会成本,于是就会产生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
不仅厂商的生产活动会产生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也会产生正的外部影响或负的外部影响。前者被称为生产的外部性,后者被称为消费的外部性。
(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会对资源配置产生什么影响呢?
①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
②外部不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并给其他经济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帕累托标准未能实现。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产权不清晰有关,而对产权的明确界定,市场机制通常是无能为力的。显然,市场机制在外部性面前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市场失灵就是难免的。
㈢ 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选A准没错
㈣ 在微观经济学中机会成本/外部性/激励的名词解释分别是什么拜托各位了 3Q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内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容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既实的一种成本。它是指1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 激励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㈤ 论述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
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由于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
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
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
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
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
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成本。
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
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
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
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例:张三、李四同住一宿舍,张三喜欢安静,而李四喜欢听音乐,虽然,李四的行为对张三造
成了外部不经济,方案一:假定了张三忍受,或者李四不听音乐,他们都无法忍受,假设损失是100 元。
方案二:李四购买耳机,价格为10元,根据科斯定理,假如学校规定张三有权享受安静,他可以向学校
有关部门的报告,要求李四不干扰他,这时,李四为了能继续听音乐,只好花10元购买耳机。
进一步,最初权利的规定对最终结果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规定,李四有权听音乐,那
么张三在不堪忍受噪音的情况下,要么忍受,要么与李四谈判,如果张三是理性的,他会选择花费10元
钱给李四买一个耳机。
科思定理在解决外部经济影响问题上的政策含义是: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
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市场谈判可以解决问题。
其局限性是科思定理的隐含条件限制了科思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首先,谈判必须是公并且无
成本的(交易成本=0)其次,外部性影响有关当事人只能是少数几个人。
㈥ 外在不经济名词解释
外来部性可以分为正外源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正外部经济效应)和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负外部经济效应)。
外部不经济是指生产或消费给其他人造成损失而其他人却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例如,钢铁厂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
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个人边际成本(MCP)<社会边际成本(MCS)。这时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㈦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总供给曲线函数即宏观生产函数又称为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量产出之部的关系.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边际消费函数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又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边际消费倾向 (课文中有提到消费函数也称为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寻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IS曲线说明市场均衡的条件.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总产出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反之增加;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息率水平过低,从面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谨慎动机或称防预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右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存货投资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进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菲尔普斯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用物价上涨率替代货币工资增长率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也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货币需求 货币创造乘数又称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这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出"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总需求 最终产品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托宾q理论 补偿性财政政策 周期性失业 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投资乘数 LM曲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总供给曲线 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率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倾销 同一价格定律 实际汇率 比较优势
㈧ 什么叫外部经济影响
外部影响:指一抄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㈨ 经济学中正的外部影响是什么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版和其他权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力的外部性;
(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后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谁会得最大福利。外部性理论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的程度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的办法:(1)使用税收和津贴;(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3)规定财产权。
——经济和考研——团队,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追问,谢谢~~
㈩ 财政学,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2政府收费3外部性4市场经济5外债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回同需要而进行的财答政资金的支付。
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按世界银行有关文件的说法,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
外债,国家向外国商民或政府的借债,属于国债的一部分;一般不包括个人或私商向外商所借的债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