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对宏观经济总需求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并称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
1、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2015年2月5日起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 2015年4月20日,央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2、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
3、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以来,在不同的时期曾经使用过不同的操作工具。在2003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当年第六号《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决定自4月29日起暂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购操作,此后将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招标发行央行票据。
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 operations)(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❷ 怎么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中央银行在金融以及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通常两种,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维持经济增长和稳定。财政政版策通过政府消费和收入权影响经济。中央银行控制利率,但是利率包括很多种,例如银行间利率,存款准备金,汇率,等来控制银根,当然主要只能是维稳和经济发展,具体网上很多,可以搜一堆。上面只是最基本的。
❸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
一是财政政策。当抄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此时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萧条,此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 二是货币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此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收紧银根,提高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收回货币,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萧条,此时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放松银根,降低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放出货币,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平衡。 一般在经济危机和萧条时,宜采用双松的政策,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相搭配;在经济过热时,宜采用双紧的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相搭配。
❹ 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
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措施。它是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
西方经济学认为,酌情使用的货币政策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存在大量失业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交替使用二者称为补偿性货币政策。通过酌情使用货币政策调整总需求(即总支出)的行动,通常也叫“经济微调”。
在经济衰退、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首先采取措施,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货币供给扩大,松动银根,容易得到贷款,而且使利息率降低;信贷放宽和利息率下降,刺激公私投资增加;投资上升,通过投资乘数作用,会大大提高就业水平与价格,增加收入。这样,就可以消除衰退,解决失业。在经济高涨、价格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首先采取措施,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准备金减少,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带来存款货币多倍收缩;货币供给减少,收缩银根,难以得到贷款,而且使利息率提高;信贷收缩和利息率上升,迫使公私投资减少;投资减少,通过投资乘数作用,会大大降低收入和价格,减少就业机会。这样,就可以消除和解决通货膨胀。
❺ 我想知道偏紧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偏紧的货来币政策可以源减少流动性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但是会导致经济的低迷;
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通过货币发行刺激经济复苏。我国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采用的就是这一方法。但是它却导致了今天的通货膨胀。
一般这些政策都不单用,会和财政政策搭配使用。
这样在调整经济时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❻ 分析一个大型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在一个大型的开放经济体之中,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对于回调节通货膨胀,刺答激消费以及促使资本回流非常重要。它在市场经济风险过大的时候可以进行加息缩表促使市场回归理性,也可以在经济疲软的时候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救市。
❼ 利用IS-LM模型分析(要求利用图形进行分析)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国民收入y和利率r
IS-LM模型: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内降低社会总需求容水平。即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时,中央银行通过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势头。
具体做法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政策的债券等。
货币减少,则利率上升,投资与消费减少,使得Y减少
❽ 用IS-LM模型分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实施是会使is曲线移动,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使之向右移动,反专之亦然;
而货币政策的实施属就会是lm曲线移动,积极的货币政策会使之右移,消极的会使之左移。
在一个以r为纵坐标,y为横坐标的图上,is曲线是向右下倾斜,而lm是向右上倾斜的,它们之间的交点就是均衡点。
积极的财政政策使is右移,利率和国民产出都提高了,这样对本国的经济状况是不够的,还要配之使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之达到刺激经济的效果。
❾ 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主要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
一般性的内货币政策有以下三容种:
1)存款准备金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率上缴存款准备金,通过直接对银行准备金的增加或减少可调节商业银行的借贷规模来调整经济的热度。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央行通过对不同期限和不同行业的票据给予不同利率的方式对经济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
3)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通过增加或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对市场的经营活动进行调控(调节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
货币政策主要就是调节市场货币注入量。通过限制货币的主力流出来调控经济
❿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政府调控经济的作用我们知道,市场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调专节经济.可是,当河流被污染属、山林被砍伐,当受教育者需要学校、出行者需要公路,当偏远贫困山区的人们生活困难,当失业下岗的人可能揭不开锅,市场就无法去应付,而且,"看不见的手"也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市场失灵时,就需要"看得见的手",即国家干预经济.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目标是使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衡.政府运用三大政策来调控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调节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作用.对外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汇率和关税的作用.当经济太冷时,政府就"踩油门",刺激消费、加大投资、增加出口,让经济回升;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就"踩刹车"限制消费、减少投资,把过热的经济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