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台湾经济发展的优势

台湾经济发展的优势

发布时间:2020-12-18 07:55:11

1. 台湾省居世界第一的物产是______;台湾省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了______型的经济

台湾省居世界第一的物产是樟脑;台湾省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故答案为:樟脑;进口-加工-出口.

2. 台湾与香港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香港和台湾都有充满活力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拥有高效率的技术
和市场开发能力,企业管理水平高,资本流动十分灵活。八十年代中期,香港和台湾的经济
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升级换代的状态下,从资本输入经济逐步转向资本输出经济。在
市场经济力量的压力和推动下,香港需要充分地利用其远东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中心的地位,
来应付工业升级转移的要求。台湾则迫切地需要开拓新市场,同时转移生产基地,以应付劳动力价格上涨、地价抬高、货币升值、环保要求上升等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

香港的转口贸易一直是香港经济的关键部分,1995占贸易总额的83%。

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到96年,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已占90%。

3. 台湾经济发展的几个时期

1949年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5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迅速,增长率年均达各4.7%。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

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1957年高达71.5%,成为创汇主力。台湾当局又通过肥料换谷、强制收购等不等价交换方式,获取利润,把它转移到工业部门。

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形成了糖、茶、菠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

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

这个时期外资对台湾工业化和出口扩张起了重要作用,民间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台湾企业从日本进口生产资料,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台湾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从1963-1973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台湾GDP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

(四),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

自8O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工资也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此,台湾当局于1986中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

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也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中的23.7%,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199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

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成为净资本输出地区,累计至1995中,对外投资约300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

(3)台湾经济发展的优势扩展阅读:

(一)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二)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三)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4. 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经济发展有什么优势可以互补

这个2003就提出的规划,已有很多论证文章,都"讲的""描绘"非常棒,非常宏伟~
"以福建为主版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权,南与珠三角,北与长三角两个经济区相衔接,
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涵盖周边地区,为辐射集聚且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海西经济区的具体规划,福建省希望以厦门,福州,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带头,
发展福建省东北及西南两侧,推动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紧密连结的互动关系.
同时加强两岸三地联系,使之逐步形成外资,台商密集的经济区域.并藉由大型港湾及基设,
发展新型港口工业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海峡西岸城市的崛起."
....这些论证,还是以招商引资方式来带动福建省及周边的发展,这确是符合大陆的利益...
但这些都没考虑对台湾经济发展有何实质帮助,只是很空洞的"互利互惠"口号~
03到现在,大陆快速发展到整个上了好几台阶,这种计划完全可以自行实施,根本不需要台湾~

5. 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的经济结构

台湾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50多年来,通过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的发展轨迹,台湾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农业(包括农、牧、渔、林)

农业生产总值近 3,909 亿元,其中农产占 43.6% ,畜产占 33.2% ,渔产占 23% ,林产占 0.2% ( 「中华民国农业统计年报」, 2000 年 ) 。主要农产为稻米、甘蔗、槟榔、茶、玉蜀黍等。主要畜产为猪、鸡、鸡蛋、牛乳、鸭、鹅等,畜牧方式以栏牧为主。渔业可分为远洋、近海、沿岸渔业及养殖渔业四种,每年冬季的乌鱼汛,为典型的近海渔业,高雄前镇渔港则为远洋渔业的基地,主要渔产为鲔鱼、鲣鱼等,养殖渔业主要鱼类为虾、虱目鱼、吴郭鱼及石斑鱼等。主要针业林产为扁柏、红桧、肖楠等,主要阔叶林林产为乌心石、榉木、黄连木、泡桐等。

矿业

台湾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床分布极不规则,矿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然依面积比例而言,矿产可谓不少。但因各种产业发达,大部分矿产远不敷经建所需,仰赖输入。主要矿产为天然气、煤、大理石、蛇纹石和硫矿等,天然气分布于苗栗一带,煤田分布于北部,大理石分布于东部,蛇纹石分布于花莲一带,硫矿则产于北部大屯火山群。

工业

民国 88 年台湾出口金额达 1,216 亿美元,其中 98.4% 为工业产品,工业是台湾经济发展的主力。民国 40-50 年代偏重于轻工业,鼓励国外投资及拓展国外市场,利用台湾低廉工资之竞争优势,设立加工出口区。民国六十年代以来偏重于重化工业。民国 60 年代中期,大炼钢厂、大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及能源发电厂等四项重大建设完工后,已使台湾的工业发展,由轻工业进入重工业的阶段。民国 70 年代开始,政府积极推动发展技术层次高、附加价值大及耗用能源少之策略性工业,建立科学工业园区,发展高科技工业。至民国 79 年,策略性工业 ( 以电子信息及机械工业为主 ) 及高科技工业产品出口值占总出口值之比重已增为 40.2% 。以高科技电子工业而言,是半导体的国际代工重镇,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位于新竹科学园区,是世界“集成电路”主要生产国。

贸易

台湾属于海岛型经济,资源较贫乏,端赖国际贸易有无,早期靠农产品(茶、糖、樟脑及米、糖)外销,民国 55 年以后,工业产品的输出已占首位,工业产品由轻工业到重工业、高科技产品,台湾科技产业扬名国际,赚取大量外汇。台湾的对外贸易在民国 60 年以后转为出超,以民国 88 年台湾国际贸易为例,出口额为 121,591 百万美元,进口额 110,690 百万美元,出超 10,901 百万美元。台湾国际贸易主要出口地区为美国、香港 ( 包括两岸的转口贸易 ) 、日本。主要进口地区为日本、美国、中国大陆 (2002) 年,进口总额以农工原料、资本设备及消费品为主。

4、文化艺术

台湾的文化艺术

台湾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湾文化。台湾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国大陆移民,而此地人民甚为注重传统文化的保存,同时逐渐发展出新的文化,在这里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国文化,也可以欣赏到荷兰、日本所留下的历史古迹。

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别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

此外,除了可在台湾看到由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所承袭的中国传统建筑外(如板桥林家花园),中国的庙宇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其中鹿港的龙山寺、天后宫以及北港朝天宫等,都是台湾最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重要的岁时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等;而松柏岭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妈祖进香、北港妈祖出巡、台北迎城隍、东港王船祭、二结王公过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湾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动。

丰年祭、祖灵祭、狩猎祭、图腾、蛇纹……,台湾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也为台湾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

另外,台湾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外,也发展出属于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歌仔戏是结合台湾各种地方戏曲小调、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布袋戏近来更结合声光特效,广受年轻人喜爱。

台湾的电影与表演团体,近年来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次展现出中国传统与台湾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 台湾的地理位置的对于发展经济优势

优势:

  1.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2.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发展。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

  3.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Taiwan)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7. 台湾经济发展比大陆好到底是什么原因

台湾经济很烂啊
亚洲四小龙垫底
体量小
以前的优势产业也不行了
尤其是微电子产业要面对韩国的竞争
还要面对大陆政府扶持的电子行业的竞争(大陆是亏本也要上!)
还有美帝高通
英伟达。。的竞争
mtk估计要完蛋。。。。
台湾的那点产业未来被上下挤压,没有希望
2013年前三季度台湾gdp初值22426.61亿元人民币,本币同比实际增长1.9%
今年台湾省的经济总量要被大荷兰省超了吧。人均会被苏州无锡和深圳超,未来5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应该会全面超越。
台湾人自己都急了!
机场捷运50km修了二十几年还没通,核四停停废废多花了2000多亿新台币。
民粹盛行,政府没决心,议会效率低,全世界都不愿意去台湾投资了。
唯一想去台湾投资的大陆,还被拒之门外,鬼岛之名已经是名副其实了。
台湾的经济结构比新加坡和韩国已经落后了,想当年台湾是四小龙的排头兵
以台湾决策层的垃圾和制度的缺陷,台湾经济继续停滞毫无悬念
未来台湾的出路,作为中国沿海的旅游休闲省份,类似海南那样还是可以的

8. 台湾靠什么把经济发展起来的

台湾省是依靠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为集成电路出口和电脑零件出口。

大力鼓励厂商投资集成电路、电脑等高新技术产业,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今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8)台湾经济发展的优势扩展阅读:

国民党政府迁台初期采取适度干涉的计划经济制度,加上美国的经济援助,得以重建面临困局的台湾经济。农业方面支持小农生产与资本农业双轨并置,实行土地改革政策增加农业生产。工业方面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扶植以纺织业为主的民营企业。

1950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当局为吸引外资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由出口带动生产,使台湾成为美、日的加工基地,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1970年代在蒋经国推动“十大建设”下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

1980年代后陆续放宽进出口与投资限制。目前当局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生物科技、绿色能源、文化创意、精致农业六大新兴产业和十大服务业。

9. 去过台湾的你,如何评价台湾的经济发展

三流城市,不值得夸奖

10. 台湾和大陆相比,其经济发展优势是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吗

技术还出不多,资金总量显然他不占优势

阅读全文

与台湾经济发展的优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