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合肥的经济发展文章

合肥的经济发展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17 23:45:18

❶ 描写合肥的作文

地理位置是某地理事物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两方面。自然地理位置是相对于自然地理事物而言,例如经纬度位置、河口位置、沿海位置、山阴山阳等。经济地理位置是相对于经济以及其他人文地理事物而言的,例如,徐州位于两条铁路交叉口,上海位于长三角,日本位于东北亚等。当然,很多自然地理事物本身也具有经济地理方面的意义,这时候自然地理位置也是经济地理位置。比如前面说的河口位置,上海就位于长江口,长江口是自然地理位置,但是长江口又是水运的交通枢纽,此时自然的和经济的地理位置就是统一的了。
地理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方面自然事物本身有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比较缓慢;另一方面科技、交通、经济格局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则是经常的,这也会引起地理位置的变动。也就是说,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都是变化的。但是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动更为频繁,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更大。下面就以合肥为例,做个简要分析。
《水经注》里面记载“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就是说合肥因为位于施水和肥水这样两条河流的交合位置,故名合肥。施水就是今天的南淝河(南淝河入巢湖的河口,今天还叫施口),肥水据说是今天的北淝河。这个交合之处可能就位于今天董铺水库的西北面不远的地方。南淝河注入巢湖后入长江,属长江水系;北淝河向北经瓦埠湖入淮河,属淮河水系,所以合肥就处于沟通两大水系的水运枢纽的位置。史记中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就是说合肥是南北物产交汇的商业中心,据说是当时全国18个商业都市之一。
由此看来,自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常常给经济带来繁荣。但是到了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合肥在经济位置的重要性降低了,而军事地位却凸现了出来。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曹操麾下名将张辽在合肥以少胜多大败孙权。合肥是当时魏和吴两国交界之处,魏国控制了合肥就可以南下威胁东吴健康,吴国控制了合肥则可以北袭魏国许昌,合肥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军事上的枢纽。军事枢纽因为战事不断,经济必遭破坏,合肥在三国以后元气大伤。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战乱,大批中原居民南迁,带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导致江淮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其结果,南北淝河的水量不断减少,特别是北淝河的源头距离合肥越来越远。合肥“施合于肥”的位置已经名不副实,作为商业中心的交通条件不复存在。这就是合肥在三国以后再也没有恢复到汉代那样繁荣的原因。

❷ 谁有关于合肥近几年发展的文章啊速度求大神帮助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事重镇。“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7029.48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233.4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838.52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2.93平方公里,新增南岗镇面积91.95平方公里,新增烟墩乡面积106.78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4平方公里。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9.5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3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4.48万人,增长了8.11%;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0.14万人。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强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全市经济持续呈现“速度快、活力强、效益高”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纵向、横向比较态势良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步伐坚定有力,经济运行在结构优化调整中向着又好又快的目标纵深推进。过去的一年,是我市近10年来经济增长最快、各方收益增加最多的一年。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334.2亿元,比上年净增260.44亿元,占全省GDP增量的21.6%。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43亿元,增长58.9%;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15.19亿元,同比增长28.3%,为近10年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98亿元,增长28.4%;全年进出口总额为62.48亿美元,增长28.2%,比上年加快1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01亿美元,增长26.3%,加快4.3个百分点;进口19.48亿美元,增长32.6%。人均GDP为28125元,比上年增加4922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达到3853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86元,增长21.6%。突破两万元,达到2320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长15.1%。

❸ 合肥经济发展未来趋势

现在合肥在结合科学发展观以及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加大了北部发展,把
长丰专县
南部地区纳入合肥市属区共享同建,把北城区建成现代化生态城区.可以看出合肥不再一味向南发展了.我个人认为这是由于
南京都市圈
所带来的影响.南京都市圈将皖南地区甚至与合肥相连的
巢湖市
也纳入进去了,势必将影响合肥都市圈的发展.因此在最近最新规划的省会经济圈中将合肥三县,巢湖市区,庐江,舒城,六安市区,寿县和淮南市区纳入进来.南边只有巢湖市区和庐江,也就是说合肥的经济发展辐射应该往西和北延伸了.所以现在解除了抑制北部发展政策,加快长丰县的经济发展,远期j将辐射淮南市区和寿县.而在合肥北门建设最大的商业中心无疑成为辐射经济圈!
呵呵!而且合肥这几年加大了房地产的建设!呵呵!我在望江东路这边工作,绿地海顿公馆和瀛海大厦知道不?

❹ 求一篇关于合肥大建设大发展的文章

社会在发展,合肥也在变化。合肥是安徵的省会,我感到很自豪,下面就由我----这个合专肥人来介绍一下吧。属
合肥变美了。
以前的合肥道路很狭窄,只能人行通过,车子很难通过,可现在合肥建成了一条条宽阔的道路,路旁一片片嫩绿的小草向远处伸去,公园里的草地、鲜花给人们休息创造了好地方。
合肥变高了。
以前的合肥房子挨挨挤挤的,可现在一座座新建的小区出现了,房子不像以前那么挨挨挤挤的了;一幢幢写字楼拨地而起;一座座商场使人们感到生活快乐,购物方便。一座座星级酒店迎来了世界各国的朋友。长高的合肥给人们带来了幸福。
合肥变大了。
走出合肥的城区,往南边走,就到了有天鹅湖的政务新区,新的市政府大楼就在这里;再往东边走就到了在建的滨湖新区,一中,四十六中在今年九月一日已经迁到这里,有很多学生住进新学校,开始新的生活
我喜欢合肥的变化,你也喜欢吗?

❺ 畅谈合肥近几年来的发展作文

“媛媛,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永远也回不!”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在答家乡的事:我们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家乡‘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爷爷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❻ 合肥建设经济环境的变化作文(四年级)

黄昏下读夕阳,古人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今日却要说,“夕阳从这边看是夕阳从地球的另一边他则是日出”所有的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为何不去发现美的哪一处呢?忆儿时,那一个个天真的笑容,无忧无虑的欢笑闪烁在脑海中。而因为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荏苒,我已没有了儿时的纯真,小学的欢乐,初一的兴奋。初二迎来了一个忙碌的季节。每天学校——宿舍,宿舍——学校,两点一线。起床、睡觉、学习、吃饭,一天又一天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重演。慢慢的有点厌倦和烦躁,课外活动时,我只身倚在小亭下的柱子上沉思,湖水死了般的宁静,就算有风也吹不起一点漪澜。青蛙呱呱乱叫,就算心情好的人也会被他叫的心烦意乱。柳树低垂,像一个个年迈的老人,毫无生机。偶然的一个抬头,一缕夕阳照着了我的脸上,进入我的眼眸,直射进了我的心房。啊,这是多美的夕阳啊,没有了早晨的朝气,也没有了午后的热情,所有的东西在她的抚摸下魔术般的变了样,湛蓝的湖水像一面大镜子把蓝天白云倒映的更加美丽,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像乐队一样悦耳动听,一阵微风拂来柳树随风起舞,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我低下头静静的享受着这柔和的抚摸。流水、小亭、绿树,一起都是那么的和谐美丽,不知不觉我的心门已经打开,所有的厌倦、烦躁、郁闷全被这柔和的夕阳照的烟消云散,留给我的只有哪恬静和柔和。

❼ 合肥发展作文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文化、科教、医疗、交通等中心,它吸收了全省最好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经济发展早已经步入“快车道”。当下,合肥已经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为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加入长三角无疑使合肥走上更大的舞台;此外,2017年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一举奠定合肥在全国的科研地位。因此,未来五年,合肥经济依然有望实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全国排名也有望继续攀升。

在安徽持续推行的“强省会”战略下,未来五年合肥经济依然有望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跻身“万亿俱乐部”,全国排名有望挺进前20。2018年合肥GDP达到了7822.9亿元,位居全国第25。

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在安徽推行的“强省会”战略下,依托装备制造和高科技产业,合肥这些年来经济强势崛起:2006年合肥GDP赶超太原;2008年赶超南昌和昆明;2014年赶超石家庄;2015年赶超长春……在全国省会城市当中排名不断的攀升。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文化、科教、医疗、交通等中心,可谓是举全省之力来建设,它吸收了全省最好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经济发展早已经步入“快车道”。当下,合肥已经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为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加入长三角无疑使合肥走上更大的舞台;此外,2017年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一举奠定合肥在全国的科研地位。因此,未来五年,合肥经济依然有望实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全国排名也有望继续攀升。

按照目标,未来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另外,在创新、产业、城市、对外开放、乡村建设、环保、文化、民生等方面都有最新消息,我们一起来看。

合肥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高标准规划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

1、高标准规划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滨湖科学城,全面提升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能力。

2、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科学装置集群,高水平建成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人工智能等交叉前沿研究平台,推动中科大先研院等创新平台形成示范效应。

3、在量子信息、核聚变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生命科学等领域形成一批引领性、颠覆性技术。以全球视野招才引智,引进培养集聚一大批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4、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构建最优创新生态圈。

5、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国家级产业创新核心区、全国重要教育科研区。

❽ 关于合肥变化的作文

一转眼的时间,新中国的成立早已过去了多年。现在的家乡一扫过去穷苦的面貌,换来了一副崭新面孔。人们也来了个大翻身。家乡大变了。
家乡经济发达了,美丽富饶了。
家乡的北面原来的荒田孤地变成了一座座工厂,这工厂使我们发家致富,开始幸福的生活。再北面一条清澈的运河从一间间高大又整洁的农家洋房间穿过,一艘艘轮船运送着南来北往的货物。两岸更是绿草如茵,鸟语花香。
东边原有一片破楼房和一个大垃圾堆,已被夷为了平地。一座又一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如雨后的春笋,又如夜空繁星点点。高21层的世贸大厦矗立于中央。它富丽堂皇,外面一层层闪光的玻璃向四周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了家乡富有的标志。周围轻纺城汽车城、公交总站、超市、百货商店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给家乡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南边是县城,横穿的329国道把地面分成两块。一边是县城,一边是农村。农村正渐渐地向着现代化建设大踏步地前进着。
西面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发电厂,一度度的电从这里送到每家户,送到厂矿企业,送到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家乡道路也变了,变得平坦、宽阔、整洁了。原来泥泞不堪的路,一转眼变成了宽阔的大道。沿着104国道往北就是沪杭甬四车道高速公路,直达渐北各地。南边329国道直通滨海工业区和杭州。
家乡的人富有了。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可以看到人们穿着时髦:男人们穿的是西装西裤皮鞋丝袜,女孩子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时尚衣服、牛仔裤、高跟鞋。孩子们也不例外,头戴鸭舌帽,满身衣裤崭新崭新。
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美丽,爱她的富饶!

❾ 合肥的发展的作文。

地理位置是某地理事物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两方面。自然地理位置是相对于自然地理事物而言,例如经纬度位置、河口位置、沿海位置、山阴山阳等。经济地理位置是相对于经济以及其他人文地理事物而言的,例如,徐州位于两条铁路交叉口,上海位于长三角,日本位于东北亚等。当然,很多自然地理事物本身也具有经济地理方面的意义,这时候自然地理位置也是经济地理位置。比如前面说的河口位置,上海就位于长江口,长江口是自然地理位置,但是长江口又是水运的交通枢纽,此时自然的和经济的地理位置就是统一的了。
地理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方面自然事物本身有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比较缓慢;另一方面科技、交通、经济格局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则是经常的,这也会引起地理位置的变动。也就是说,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都是变化的。但是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动更为频繁,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更大。下面就以合肥为例,做个简要分析。
《水经注》里面记载“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就是说合肥因为位于施水和肥水这样两条河流的交合位置,故名合肥。施水就是今天的南淝河(南淝河入巢湖的河口,今天还叫施口),肥水据说是今天的北淝河。这个交合之处可能就位于今天董铺水库的西北面不远的地方。南淝河注入巢湖后入长江,属长江水系;北淝河向北经瓦埠湖入淮河,属淮河水系,所以合肥就处于沟通两大水系的水运枢纽的位置。史记中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就是说合肥是南北物产交汇的商业中心,据说是当时全国18个商业都市之一。
由此看来,自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常常给经济带来繁荣。但是到了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合肥在经济位置的重要性降低了,而军事地位却凸现了出来。看过三国的都知道“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曹操麾下名将张辽在合肥以少胜多大败孙权。合肥是当时魏和吴两国交界之处,魏国控制了合肥就可以南下威胁东吴健康,吴国控制了合肥则可以北袭魏国许昌,合肥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军事上的枢纽。军事枢纽因为战事不断,经济必遭破坏,合肥在三国以后元气大伤。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战乱,大批中原居民南迁,带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导致江淮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其结果,南北淝河的水量不断减少,特别是北淝河的源头距离合肥越来越远。合肥“施合于肥”的位置已经名不副实,作为商业中心的交通条件不复存在。这就是合肥在三国以后再也没有恢复到汉代那样繁荣的原因。
到了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海洋运输越来越重要,沿海的位置凸显了出来。澳门、广州、上海等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开始,海洋运输靠帆船,后来则靠轮船。帆船的吃水浅,轮船的吃水深,对港口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明清时期,澳门曾经是远东第一大港,是欧洲和中国贸易的中心。但是轮船出现后,澳门港口海水太浅,不能满足轮船停靠的需要,所以澳门的地位便被香港取代。在海洋运输的时代,因为不靠海也不靠长江,轮船也无法在淝河通行,所以合肥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
近代陆上交通的巨大变革是铁路取代了马车。铁轮因为速度快,运量大,往往成为一个国家的交通干线,铁路枢纽常常成为商业中心,带动经济的繁荣。郑州、株洲等城市就是这样形成的。合肥在这个时期运气依然不好,经过的合肥的铁路不仅少,而且不是国家干线铁路。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合肥给人的感觉就是闭塞,交通不便。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干线铁路。所谓干线铁路是链接大的城市或者大经济区之间的铁路线,例如京沪线因为链接北京和上海两个最大城市成为干线铁路;京广线因为链接京津塘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成为干线铁路。而合肥呢?只有一条淮南铁路线经过,后来又增加了合九铁路,都是支线铁路,所以合肥的交通地理条件并没有根本改变。
21世纪,合肥正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合肥的交通地理位置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家规划的高铁建设将彻底改变合肥的交通面貌。合肥位于建设中的京福高铁和沪蓉高铁的交汇处,合肥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铁道部规划的全国40个铁路交通枢纽之一。除了铁路以外,合肥还启动了合肥港的建设,建成后相当于把合肥搬到了长江之滨。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系南北,合肥的交通可谓四通八达。
其次,中国经济格局的调整,也使合肥的经济地理位置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后很长时间,沿海是经济发展的中心,沿海和内地的差距越拉越大。但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沿海经济遭受重创,沿海的企业纷纷内迁,合肥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正如谢国忠所说,“明天的太阳将从安徽升起”。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在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和成都等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区域,这使经过合肥的东西铁路的重要性提高了。京福铁路虽然不是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高铁干线,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海西经济圈必然崛起,京福铁路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因此,合肥将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经济增长核心。
最后,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现代航空等交通技术的不断进步,沿海地区的优势正在降低;内陆地区的因为更靠近人口分布的重心,地位越来越重要。合肥就是最靠近中国人口重心的省会城市。
综上所述,同一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会带来城市的兴衰。交通枢纽、人口重心、产业布局的调整等多种优势条件集于一身的合肥,将迎来长期的高速发展。也许,这将会改写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

阅读全文

与合肥的经济发展文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