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宋代经济发展成就

宋代经济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0-12-17 21:42:04

『壹』 理学在宋代发展成就

古代的理学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理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新学、司马光(温公)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含张载的关学)为代表的理学四大派。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程颢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提出性即理的命题,把性说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陆九渊强调“反观”;王守仁则提出“致良知”说,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识路线 。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两大派别,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 、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或宋学。
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徽州为“程朱桑梓之邦”,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系徽州。且在新安的传播和影响尤为深,世称"新安理学"。理学的奠基人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者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歙县篁墩,故称其为"程朱阙里"。朱熹亦自称“新安朱熹”。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朱熹之父朱松,祖居歙县篁墩,曾在歙县城南紫阳山老子祠读书,入闽任政和县尉自署"紫阳书堂",后因被任武职,举家迁到婺源。他以“紫阳”名其居、朱熹亦题名其书房为"紫阳书房"。
学者因而称朱熹为"紫阳先生",称其学派为"紫阳学派"。朱熹从师李侗,接受程颐的思想观点,后加以发挥,建立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他融道家和禅学思想入儒学之中,使儒学蜕变出古代社会的又一经典理论--理学。他提出“天”、"气"、"格物致知"、"知行为一"等到一系列重要思想范畴。他认为"理"是至高和包罗一切的,故称"理学"。朱熹所说的"理",实际上指封建伦理纲常。而且认为"理"是永恒存在的,企图使封建伦理永恒化。他还认为理和气不能相离,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朱熹广收弟子,亲自讲学,门生遍布各地,有学术成就、政治建树者颇多,这使朱熹学派成为理学史上最有势力的学派。他是理学伯集大成者,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甚巨。朱熹曾三度回徽省亲,每次逗留数月,所以徽州从其学者甚众。学行最著的徽州弟子有歙县祝穆、吴昶,休宁程光、程永奇、汪莘、许文蔚,祁门谢琏等等。这些学生,讲学乡里,推崇理学,使徽州成为理学影响最深的地区。南宋理宗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推崇,追封死后的朱熹为太师、徽国公,亲自为歙县"紫阳书院"题额。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徽州正统的学术思想。
元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竭力推崇理学。定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徽州学者对程朱理学更是信奉不移,,“是以朱子之学虽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新安之士为然。”"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教,子弟不以为学",并在篁墩建"程朱三夫子祠"。当时,徽州"书院林立,以紫阳为大",紫阳书院被视为传播程朱理学之圣坛。清代曹振镛称:"自宋、元、明,迄今数百年,江以南之私淑文公,能于学校自表见者,必推我新安”故徽州被称为"理学之邦"。新安理学家,除朱熹及其门弟子外,还有休宁理学九贤,歙县钱时、曹泾、郑玉、唐仲实、姚琏、吴曰慎,祁门汪克宽,黟县李希士。新安理学的主要著作,有解释程来理学命题的《性理率训讲义》、《太极图书》、《近思录注》,有解释程朱理学命题的《四书发明》、《太极篡疏》、《礼记集成》、《六典撮要》等。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新安理学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新安理学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朱熹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促进了徽州读书好学风气,缙绅之家往往自编教材,由父兄率子弟诵读、理学家对理欲、心物、义理、天人等概念的意义、关系的追问和逻辑论证,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新安理学家恪守朱熹的义利之辨,强调"天理为义,人欲为利",颂扬"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思想,学子以之为书院之规,士夫以之为立身处事的教条,徽州商人"贾而好儒",以"仁义礼智信"这商业伦理。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也与朱熹的新安理学分不开。但是,理学的核心纲常伦理,新安理学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制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大批的"贞女烈妇"、"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这理学在程朱桑梓之邦结出的恶果。

『贰』 宋朝取得了怎样的经济科学成就

经济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农业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至道二年(996年),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1]。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天下足”(指苏州和常州)之称。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2],糖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塘术的专著:王灼著《糖霜谱》[3]。
手工业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北宋时期金属矿藏达到 宋朝哥窑——米色釉贯耳瓶两百七十余处,较唐朝增加一百余处。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
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西北地方流行毛织业,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发达。到了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发达起来。
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的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其中钧瓷以神奇的窑变特色和每年36件的稀有产量而位居宋瓷之冠。
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甚至还有纸被、纸衣、纸甲等。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的国子监所刻的书被称为监本,而民间书坊所刻的书被称为坊本,士绅家庭自己刻印的书籍属于私刻系统。东京、临安、眉山、建阳、广都等都是当时的印刷业中心。当时坊刻书中以浙江最好,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福建的刻书以量取胜,称建本,其中尤以建阳麻沙镇最多,世称麻沙本。社会上流行刻书的风气。其中以临安国子监所刻的书品质最好。宋朝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做工考究、传世稀少、价值连城而闻名于后世。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隔水仓技术,经马可·波罗介绍,传入欧洲。宋朝的主要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区。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时期,全国每年造船达到三千三百余艘。到了南宋,由于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贸易日益发达,造船业发展更快。临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宁府,今南京)、平江府(苏州)、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成为新的造船中心。广州制造的大型海舶木兰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仗,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南宋时代还出现了车船、飞虎战船等新式战舰。
金融商业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太宗时期,每年铸币八十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已达六百余万贯。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真宗时期,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一种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使用,是为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仁宗后改归官办,并定期限额发行。徽宗时期,改交子名为钱引,并扩大流通领域。南宋于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改为官办“会子”,会子主要有东南会子(也叫行在会子),湖北会子和两淮会子。但是为防止铜钱北流,宋朝政府规定在与金交界处仍然只能使用铁钱。与交子不同,会子是以铜钱为本位的,面值有一贯(一千文)、两贯和三贯三种,后增印两百文、三百文与五百文小面额钞票。干道五年定为三年一界,每界发行一千万贯,以旧换新。
会子危机
会子第一界会子的发行额仅三百万贯。到干道四年仅七年的时间,发行额增加到七百万贯。之后固定在一千万贯。尽管会子的加印与隆兴北伐有关,但是由于作为本位的金属货币没有相应追加,币值 会子增长指数已经达到300%以上。到理宗淳祐六年,会子发行额增加六十五倍。会子虽与铜钱可自由兑换,但由于会子不断贬值,两者汇率也急遽走低。宁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会子同时流通后,会子之多犹如决堤之水,物价飞涨犹如脱缰野马,出现了会子挤兑铜钱的现象。嘉定二年,会子换界。政府规定新旧会子以一比二的比例兑换,同时严禁不按比例兑换会子,否则抄家,并鼓励打小报告互相揭发。这无异于宣布会子已经信用破产。但是这依然没能阻止拒收会子的风潮,会子也进一步贬值。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社会无论中下层都损失惨重。迫不得已,政府发还抄没的家产,并筹措一千四百万贯来回收旧会子。嘉定五年后危机才渐渐平息。从此之后,会子换界已无法正常进行。政府一旦发生财政危机,就会以滥印钞票饮鸩止渴。理宗亲政后,由于十六及十七界会子数量巨大,险些再度造成通货膨胀。端平入洛之后,会子与铜钱的汇率从端平初年暴跌廿五个百分点。十八界会子发行量更加大。米价涨到每斗三贯四百文,是孝宗年间的十一倍。淳祐七年,理宗颁诏,十七、十八界会子永远使用。希望借此来抑制物价上涨。但是两百文的十八界会子却连一双草鞋都买不到,会子已与废纸无异。景定五年,贾似道规定十七界会子须在一月之内全部换成十八界会子,并将会子改为“金银见钱关子”,宣布关子与会子的兑换比例为一比三。结果通货膨胀更恶性发作。
海外贸易
由于西夏阻隔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加上经济中心的南移,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先后在广州、临安府(杭州)、庆元府(明州,今宁波)、泉州、密州板桥镇、嘉兴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平江府(苏州)、温州、江阴军(今江阴)、嘉兴府(秀州)澉浦镇(今海盐)和嘉兴府(秀州)上海镇(今上海市区)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4]其中以广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朝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元丰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而各个外贸港口还在城市立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还专门制定了蕃商犯罪决罚条。现在广州和泉州城内仍然有许多藩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有: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欧亚地区五十八个国家[5]。宋朝出口货物包括丝绸、瓷器、糖、纺织品、茶叶、五金。进口货物包括象牙、珊瑚、玛瑙、珍珠、乳香、没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几百种商品。[6]宋朝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从北宋皇祐(1049年—1054年)的53万贯,治平( 1064年—1067年)63万贯, 到了南宋绍兴( 1131年—1162年)已达200万贯,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对宋代的繁荣起重要作用。
南宋时期,宋朝在与金和大理的交界处设立榷场来互通有无。宋朝出口药材、茶叶、棉花、犀角、象牙等,进口北珠、人参、毛皮、马匹等货物。民间也有大量的走私贸易。由于宋朝铜钱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而当时的朝鲜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货,改用宋钱。
衣食住行等习俗变化
衣:崇尚节俭——奢侈之风盛行。
食:北宋肉类以羊肉为多——南宋羊肉价格高,一般人吃不起。
住:百姓住房较为简陋,稍稍富裕点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结合。
行:牛车——骡子——乘轿。
南宋官员卫生间水准不输写字楼
闲翻《南宋馆阁录》,南宋官员的工作条件更是了得,秘书省还设有浴室呢:“国史日历所在道山堂之东,北一间为澡圊、过道。”注文进一步说明:“内设澡室并手巾、水盆,后为圊。仪鸾司掌洒扫,厕板不得污秽,净纸不得狼藉,水盆不得停滓,手巾不得积垢,平地不得湿烂。”
南宋以杭州为首都,江南湿热且水源丰富,因此社会上下都有爱洗澡的习惯,临安城里营利性的澡堂就很多,以至形成了独立的一个行业———“香水行”(《都城纪胜》)。至于私人在家中洗澡更是普遍而平常的事情,特别是夏天不停出汗,一天里至少要浴身一次。宋词中,美滋滋形容夏日“晚浴”后心身舒爽状态的妙句比比皆是。因此,官署中设澡堂也不过是社会普遍风气的反映,原不足怪。
更有意思的一点,在这里,是前为浴室、后为厕所(“圊”),方便之后洗手用的水盆、毛巾是安置在浴室里,官员们如厕之后,要到浴室里完成洗手的程序,如此的空间安排,居然与现代居室当中的卫生间在形式上非常接近啊!
专门配备水盆、手巾在厕所旁边的浴室里,也说明,当时的人,至少有教养阶层的人,有便后洗手的习惯———实际上这一习惯早在晋代就已确立。“净纸不得狼藉”更说明当时普遍地以纸来拭秽,而且,厕所里总是整齐地备有“净纸”供前来的人使用,这样的卫生观念搁到今天也不落后啊。管理规则也清楚而严格,要求“仪鸾司”的杂工随时维持“卫生间”的清洁,不许懈怠:浴室里,官员洗澡之后,地面上不得留有积水、泥污;厕所里,坑位两旁的木板不得残留屎尿秽迹;净纸被如厕人碰乱之后,也要随时重新码放整齐;当时,洗手会使用有去污效力的澡豆,因此,用过的水盆里就会有澡豆末的沉滓,必须立刻换为清水;擦手巾一旦弄脏,也要即刻更换。这简直赶上今日写字楼里的卫生管理了嘛! 科技两宋时期,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推动之下,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别的且不说,就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的三项—活字印刷、火 药、指南针—就是在两宋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讲到两宋科学技术时,人们还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梦溪笔谈》。如李约瑟博士把沈括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然而,在两宋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决不仅仅是三大发明,沈括及其《梦溪笔谈》。如数学方面,两宋时期可谓在中国古代以筹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传统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都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如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比西方早了近800年,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和一次同余式的解法要比西方早500余年,高次有限差分法要比西方早400余年等等。贾宪、秦九韶、杨辉等数学家,堪称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至于天文、物理、化学等等,两宋的成就也令人瞩目。

『叁』 宋朝科技上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指南针:指南针的制造技术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有了指南针,远洋航行才成了可能。

2、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是文明发展的必要前提。

3、大炮:使人类战争史进入到热兵器时代,炮身铁铸造,射生铁铸造的球型爆炸炮弹,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4、钻探深井技术: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5、纸币: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1023年的成都,欧洲使用的纸币是1661年由瑞典银行发行的,不过那时发行纸币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

6、水密舱壁:宋代的战船已普遍采用水密舱壁技术,提高了不沉性。可以保护船只,免得进水而沉没,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南海一号的发现,证明了中国是最早发明这项技术的国家。

(3)宋代经济发展成就扩展阅读:

宋朝(960年—1279年)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宋朝。

四大发明的集中时间虽然都在宋朝,但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却不发生在宋朝,如四大发明之中的印刷术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铅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世界各地居民的识字率才开始攀升,而中国也在1833年引入此类铅字活字印刷术,并取代传统的印刷术。

宋朝有部分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世界的伊斯兰黄金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促进了人类的艺术、农业、经济、工业、法律、文学、航海、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各方面的发展,并对这些方面实施改革创新。

而原始的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在这地方出现,伊斯兰世界发展出市场经济及商家资本主义的雏形,一些人称之为“伊斯兰资本主义”,产于巨大影响。在海上贸易方面,阿拉伯人垄断了整个印度洋、东南亚市场,如南宋掌控泉州海上贸易大族蒲氏为阿拉伯后裔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宋朝科技

『肆』 列举宋代经济发展现象中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

解析来: 宋代煤的开采量源居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铁的产量相当于 18 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瓷器制作精美,畅销世界;北宋前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伍』 跪求高中历史关于宋代所有知识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成就

一、经济:1、精抄耕细作技术成熟,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西北得到发展。2、制瓷业享誉世界,涌现一批名瑶(五大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瑶)。3、商业繁荣,打破市坊界限;商业交换品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出现;世界上最早钱币交子出现并推广;海外贸易发达。
二、政治:(兵)军事上:收精兵,充实禁军;(权)行政上:派文官、设通判,地方政权分州县,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财)财政:(制钱谷)地方赋税留一部分开支,其余归中央。
三、文化:形成了宋明理学。

『陆』 宋代词风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由于宋代封建文化的高涨,妇女知书能文的渐多,词的传统风格又有专利于抒写“闺情”属,因此宋代还出现了一些女词人。生在南渡前后的李清照,既在词里描写她深闺孤独无依的生活,同时还抒发她南渡以后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在两宋词家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北宋的城市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唐代的长安、洛阳,住宅区的坊巷和市区分开,黄昏后坊门锁闭,禁止夜行,市区交易也只能在白天进行。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早就有繁盛的夜市,坊和市的界限也被突破了。当时洛阳、扬州和南宋的杭州、成都等大城市,情况也相类似。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和娱乐的需要,在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杭州等大都市里出现了一些群众游艺场性质的“瓦肆”或“瓦子”,经常演出说话、说唱、杂剧、院本等艺术,使两宋时期的话本小说、说唱诸宫调和戏曲,继承唐代通俗文学的发展,取得更重要的成就。

『柒』 宋朝主要成就是什么

1、商业发展:大城市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市界限,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市内有回娱乐场所“答瓦子”;保护和垄断本行业商业利益的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城市发展: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3、文学发展:创造了宋词。
4、科技发展:中国四大发明中就有三样是出自宋朝。宋朝的农业工具也在此时达到了鼎盛,比盛唐时期的农业产量要高出好几倍,使宋朝丰衣足食。

『捌』 宋朝以前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宋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1、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

2、指南针、火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广泛应用在航海业和军事上。

3、北宋沈括若有《梦溪笔谈》一书,记述了不少古代科技成就。

(8)宋代经济发展成就扩展阅读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造纸术

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重庆、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渝川地区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甚至还有纸被、纸衣、纸甲等。

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的国子监所刻的书被称为监本,而民间书坊所刻的书被称为坊本,士绅家庭自己刻印的书籍属于私刻系统。东京、临安、眉山、建阳、广都等都是当时的印刷业中心。

当时坊刻书中以浙江最好,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福建的刻书以量取胜,称建本,其中尤以建阳麻沙镇最多,世称麻沙本。社会上流行刻书的风气。其中以临安国子监所刻的书品质最好。宋朝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做工考究、传世稀少、价值连城而闻名于后世。

『玖』 宋代音乐发展的成就

市民音乐的勃兴是宋代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宋代的农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商品流通空前活跃,出现了许多大都市。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有十几个,至宋代已激增至四十余个。汴梁、成都等一些城市成了国内的商贸中心,沿海一带的泉州、杭州、广州等大都市则成了国际贸易中心。这些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娱乐场所,汇集了大批的专业艺人,推动了音乐在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使市民阶层逐渐扩大,并形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昔日供达官贵人享乐的音乐,如今主要为市民所欣赏。音乐走出宫廷,繁荣于民间,由贵族化逐渐趋于平民化。音乐观众的改变,促使音乐的形式也产生了变化,为适合市民阶层的品位,唐代的大型歌舞不再流行,而说唱、戏曲等多种民间音乐艺术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是综合艺术戏曲的产生,使中国音乐的主流从此由唐以前的歌舞音乐转为宋以后的戏曲音乐,所以有人称宋代是中国音乐的一个转折期。
宋元时期,词曲演唱、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崛起,宣告了远古至隋唐间以歌舞音乐为中心的历史的结束,而以说唱、戏曲表演为主流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开始在乐坛上闪烁着独特光芒。宋朝建立之后,一时全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状态。又由于经济的发展,全国出现了一些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城市。此外,如成都、临安 (今杭州)、广州、泉州等也都是人口众多、商业发达的城市。公元1127年,宋朝被北方的金朝逼迫,迁都临安,此后至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之前,历史上称它为南宋。南宋偏安江左,经济继续发展,临安等地的商业日益兴盛。这种社会状况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北宋也设立了教坊。据记载,教坊初分为四部,但内容不详,可能是指坐部、法曲部、鼓笛部 (立部)和龟兹部而言;后又以艺人职务分为13部,包括筚篥部、大鼓部、拍板色、笛色、琵琶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等,规模远不及唐代。南宋迁都临安之后,有时设置教坊,有时撤消,朝廷有事则临时招集市上艺人表演。 自北宋起,搜集整理民间音乐的事业已经从官府艺人手里转移到民间艺人手里。无论是在汴京或临安,民间艺人已经自动组成了自己的团体,有了固定的表演场所,叫做“瓦子”或“瓦肆”。这一方面说明,城市里有这样的需要,光官府艺人已不能应付;另一方面也说明,民间音乐艺术的成就和内容,民间艺人的造诣和数量,都足以适应这样的需要了。民间艺人生活在群众当中,自然能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及时汲取人民创造的音乐。他们非常活跃,不像官府艺人那样受到种种限制。为了谋生或爱好, 民间艺人要设法经常开展音乐活动,并以师徒或血缘关系传授技艺,以保持和提高创作和表演的能力。 南宋出现了载歌载舞的戏剧,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流行于城市和乡村,随时随地吸收民间的歌曲。这样,民间歌曲的发掘、整理和传播又增加了许多机会。
词盛行于晚唐五代,而大盛于两宋。由于新乐曲不断地增加,而旧乐曲有的消失了,有的经过发展变化,又获得了新的生命,所以宋代的词调增加了很多。但民间曲词保留下来的很少,大量的作品出于文人之手。南宋初年有流行的一首“吴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账,几家飘散在他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诗人杨万里在长江乘船夜航,听到舟人唱歌。他记载: 有云:“张哥哥,李哥哥,大家着力齐一拖。”又云:“一休休,二休休,月子弯弯照九州。”其声凄婉,一唱众和。 诗人受了启发,写成《竹枝词》七首。其中一首说:“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此诗第二句也应当是舟人的歌词。“月子弯弯”这首民歌,直至解放以前仍然在各地传唱。不知在宋代用什么曲调唱,杨万里听到的是“其声凄婉,一唱众和”。 宋词的乐谱流传下来的不多。南宋初年,词人姜夔不但擅长填词,而且擅长作曲。他的词作有17首的乐谱(工尺谱)传下来(其中14首乐谱是他的自度曲),由杨荫浏译为现代乐谱后,我们就听到了宋词的旋律。 金元时期的“散曲”是对杂剧而言,分为两种:小令,配合“只曲”(单曲);套数,配合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只曲所组成的套曲。散曲和杂剧都继承了一些词调。

『拾』 中国宋代经济和科技有什么引领世界的成就

科技
天文,抄苏颂与韩公廉的水运仪象台,沈括把“二十四节气”于农历完美结合

指南针应用于北宋航海,南宋时将指南针与方位盘结合,形成"罗盘"。
后来传入西方给"麦哲伦"与"哥伦布"作大探险...

印刷术,"活字印刷",由平民毕升发明。

火药则是发展出"管状金属火枪","藉火药爆炸力发射弹丸,是现代大炮的前身。
这些随蒙古西征纷纷传入欧洲,对欧洲后来的社会都产生极大影响

数学,穿档定珠算盘已普遍使用
经济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江南地区圩田,耕作,出现高转筒车,改造曲辕犁,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打破了市坊制度

阅读全文

与宋代经济发展成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