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共产党十年探索时期有哪些成就
以前看过 袁腾飞的 {十年探索}
十分精彩·······
❷ 过渡时期和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史实
1949年10月-1956年12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个时专期是我国建国以来各项工属作搞得最好的时期之一。建国头七年,党的路线、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因而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顺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1956年底到1966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这十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过程,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十年,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还有发展,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发到支配全局的程度。
❸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取得了哪些经济建设成就
1. 建成大中型项目五来百多个,工农业自总产值增长近60%;
2.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3.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设起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到1965年,石油已经全部自给;
4.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十年中,农村用电量增长了近70倍;
5.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
6.尖端科技方面,成功试验了第一个原子弹,研制成功了结晶牛胰岛素;
7.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
❹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什么
曲折发展。有失误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总体上是前发展上升的。
❺ 十年探索时期政治思想领域左的错误是怎样逐步发展的
一、社会主义的改造是指1956年开始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二、启示:
1、启示我们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党和人民选择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正因为这样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社会主义政权日益巩固;
2,我国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决定的。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否则就会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3,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伟大、艰巨和长期的任务;
4、要转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要想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改革长期以来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新体制;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摆脱教条主义和脱离实际的思维模式,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步深化;
6、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和发展要求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构成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全过程。
三、社会主义改造内容
1、简介: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具体步骤: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商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此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我国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并迅速席卷全国。
❻ 十年探索时期,有哪些理论建树
十年探索是指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1956年—1966年。期间的主要理论建树为:
版1、毛泽东的权《论十大关系》。它是我党借鉴苏联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物,说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十分注重遵循客观发展规律,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达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
3、1960年提出的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纠正了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❼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是哪几年
1956年至196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
❽ 通过对十年探索时期和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学习,它们给我们的启示什么
通过对10年探索时期和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是落后的。
❾ 中国十年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是什么
1、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政府对土地使用和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大调整,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土地税收、产权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因此关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可以说一直都需要进行。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2014年11月11日获悉,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参与制定的土地改革总体方案已成形并提交审议,预计最快可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推出,并在2015年安排试点。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4、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
由于在合作化运动的后期已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5、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❿ 概述一五计划期间,十年探索期间,文革,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一五建设时期:到1957年,一五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六百个重要项目,“一五”计划建设项目主要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这些重要项目都主要在东北地区,究其原因是东北地区原有工业基础好,当时接受苏联的技术等方面的援助方便,所以集中于东北。结果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农业生产任务按计划完成。交通运输业成就很大,新建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使南北铁路贯通,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沟通了西藏和各地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当时还涌现了工业劳动模范王崇伦、赵梦桃;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等。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就: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设起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到1965年,石油已经全部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十年中,农村用电量增长了近70倍。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尖端科技方面,成功试验了第一个原子弹,研制成功了结晶牛胰岛素,并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
3、“文革”十年中,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5000亿元,但仍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湘黔铁路等。
4、改革开放之后的成就有: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近年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也打开了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也都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