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中国经济发展重要行业经济增

中国经济发展重要行业经济增

发布时间:2020-12-16 22:52:42

㈠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㈡ 在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一二三产业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第一产业:中国人口众多,要解决吃饭问题,必需优先发展农业。才能保证社会稳定,继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农业乃安身立命之本,社会稳定之源,不发展农业,富解决生活问题,其他问题都会随之诱发,继而动荡不安,难谋大国发展。
第二产业: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发展第三产业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促使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㈢ 为什么现在传统行业都不好做,中国的经济还在稳步增长

因为经济是动态向前发展的,传统行业由于生产技术,管理方式,消费需求,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而被市场经济淘汰,不能够用传统行业来简单替代整个中国经济的整体。

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一是靠出口,二是靠投资。
一般而言,技术、资源、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并且是三足鼎立,谁高了谁矮了,经济增长早晚都要出问题。
在中国恰恰这三者不能齐头而立,资源消耗过多,资本投入过多,导致产能过剩,唯有技术跟不上,成为矮子和短板,不可持续。眼下,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人们普遍认为是体制制约的结果。当然,不可否认有体制制约的因素,在某些方面,体制制约可能是主因,例如腐败,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腐败不仅增加经济成长的成本,而且破坏了竞争的公平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否定其它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尤其是技术落后形成的制约因素,更不能忽视。中国有的产业是两头在外,生产设备在外,市场在外,只有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廉价环境在内,也就是说,相关的核心技术我们并没有掌握,我们只拥有廉价的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不仅付出的代价太大,而且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造成的损失更加巨大。如光伏产业,在中国被作为高新科技产业来加以扶持,其实就是一个加工产业而已,生产设备是由欧洲进口,而欧洲进口中国光伏产品占欧洲市场的80%,尽管消耗了中国的资源,污染了中国的环境,奉献了廉价的劳动力,清洁了欧洲的环境,富了欧洲的设备制造商,满足了欧洲消费者的需求,但反过来欧洲不仅不领情,反而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导致中国的光伏产业走进了寒冬。现在,中国到处都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真正拥有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究竟有多少?不出问题,人们不知道这些开发区是在挂羊头卖狗肉,表面看起来,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很高,但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不出问题都很风光,一旦问题发生,全都露馅儿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恐怕不是个别现象,中国政府要切实加强管理,避免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出现。
现在,中国并不缺资本,但缺的是自主创新的技术,不能再搞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靠技术创新,靠资源的节约,靠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就是靠技术、资源和资本的三足鼎立,齐头而立。眼下突出的问题是技术创新不足,在三者之中属矮子,是短板,这就是导致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之一。

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三产业的增长】

主要依靠高投资和出口拉动。三驾马车之一的内需没有利用好。根据你的题目,是第二产业。主要通过农业补贴工业发展起来我国工业,所以现在又提出要工业反哺农业,又,产业发展不均衡,所以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所以开放30年以来,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

㈤ 中国经济十大支柱行业是什么

十大:有色金属产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船舶制造业、石油化工业、 房地产业、轻工业。
七大: 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生物育种、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
其中,七大新兴产业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的又一重大举措,因为几大部委的领衔介入,此后的政府大规模投资也被市场普遍期待,所以这也被认为是继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又一个大型产业投资计划。
与“4万亿”计划有本质不同的是,此次投资计划指向的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之前的‘4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是在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建设的角度,结合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而现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转向至新兴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从时间上来讲,也与明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国家发改委也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
在圈定七大产业的同时,还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并特别指出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不但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国家定调为不但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对此,赵刚表示,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引进来”是鼓励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希望引导其将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在合作中把握主导权,在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吸引外资;“走出去”则是希望国内企业在国外建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打造自主品牌,扩大市场。
此外,在扶持政策方面,会议要求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综合考察各战略性新兴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和未来产业政策的可能走向,节能环保可能是受产业规划的政策推动最强行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三网融合也将获得较大的推动。新材料、生物产业、高端制造业产业虽然也将受到显著的影响,但相对于其他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可能更多取决于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预计,未来十年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可望达到20%以上。
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就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现在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行业。
第二,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在当时就是新兴产业。现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对人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在这个方面,人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人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如我们的电影产业,我们有几十家电影厂,我们在不断地贴钱、不断地拨款。而美国,就一个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是赚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教育产业,我们一直也是不断拨款的,正是由于事业化的运作使得本来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没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没有把教育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这一块当作产业来运作,因而我们非但不能使教育产业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一个来源,反而使其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拨款、不断消耗宝贵财富的单位。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是在消耗社会的财富,而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使学校出现很多问题,脑体倒挂,使许多人上不了大学,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当前发展新兴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㈥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哪些行业

有色金属产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船舶制造业石油化工业房地产专业轻属工业正 大力发展四大支柱产业是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迫切任务 中共十四大提出90年代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即“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四项产业被确定为支柱产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提出来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1994年中国经济又取得新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为43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8%,主要经济部门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达到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经济发展重要行业经济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