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有哪些方面

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有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0-12-16 21:46:01

Ⅰ 制度因素是什么样的因素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不仅是新制度经济回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且也被答国的改革实践所证实,“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题就较好地解读了制度在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制度一直被人们用来使其相互交往具有稳定性,并提供特定的激励框架,从而形成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组织。 制度的不完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制度创新的空间。制度创新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就在于一个高效率的制度,能够减少交易成本,缩小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使劳动、资本、技术等因素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调动经济的内在动力,实现经济增长。

Ⅱ 推动城市经济化体制发展改革的开启的因素有哪些

1、从本质上讲,解放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在不改变原有经济回制度的基础上,对经答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到市场经济,这是经济规律所客观要求的
3、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5、提高了综合国力
6、扩大了就业

Ⅲ 影响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有哪些

影响来国家经济实力的因素源:(1)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实力增强的前提。(2)资源。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3)技术。技术进步在经济实力的增强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经济实力的增强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Ⅳ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水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运行的稳定。国家历来重视农业问题,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扶持农业的发展。如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农业各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增加粮食供给,需要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资本因素
(一)我国农业资本现状分析资本的增加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我国农业资本的投放主体是各级政府和集体经济、农户。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这个过程是国家逐步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过程,也是国家对农业投资比重下降的过程,七十年代末为百分之五左右,直到九十年代末的不足百分之三,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的比例逐步萎缩。同时国家投入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被各级政府单位或个人截流,造成国家对农业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农村集体经济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规模和实力都有下降,全国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农业建设的比重也是逐年下降,有的地区甚至成为了空壳。实力较强的地方按照收益情况平衡各方面的投资情况,这样使农业经济更加降低,同时,由于收购的高成本与售出的低价格,使广大农民朋友逐渐失去了对农业的兴趣,甚至最后出现的放弃。这样导致了农业资本的显著下降。对于农业生产资料部门而言,他的生产资料主要有建筑工程和商品制造决定。建筑工程行业中,建设过程牵扯到土地资本,随着建设行业的日益鼎盛,所需的土地资源逐渐增多,导致生产用地不足,对农业资本产生一定的抨击。在商品制造过程中,与它有关的因素是原料成本、加工、营销等部分,原料的生产又与其它生产部门的生产相关联。现代商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注定了需要更多的生产原料来补给。这样对相对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而言,必然出现供不能满足求的现象,这样也会使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高出本身实际价值。
(二)农业资本收益效率低下的原因农民们由于缺乏知识和技术,很难有效地利用资本,或者根本无法利用资本,就是说根本没有资本。据统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足百分之四十,化肥使用约为百分之三十,水的利用率则低至不足百分之零点五这与我国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缓慢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为什么发达国家经济不增长而收入却在增长呢?这是因为发达国家人口少而且呈下降趋势。发达国家的收入总在增长,因为知识在增长,即使资本不增长,收入也在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却恰恰相反。 人口不断增加,知识,资本相对增长缓慢,这是导致运作效率低的一个中要原因。据统计,1979年至1994年农业生产增长不到三分之一,年均增长1.4%,同期从业人增长达约一半左右,年均增长2.7%。同样是相同的收入,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本——收入比率不同,发达国家农业的资本——收入比率高于制造业,我国则相反,因为我国人口稠密,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因此,制造业几乎成了我国的支柱产业。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会成为世界工厂的缘故。据专家估计,投入1元于农业科业,创产值77元;获利22元;均高于投资于轻工业和机械业。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而农业不论你化肥用的再多,再好,你总是需要那么大的土地,加上我国机械化程度低,自然生产率低下。因此,国家政策使农业资本投入缺乏。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总生产率就越高,所以,我国国家投资主要倾向与此,近年来,我国机关、党政、社会团体不断增加,以及历年的国家投资倾向证明此点。我国的农业资本如此缺乏,本来就更需要节约,但是的不尽人意的是我国资本浪费严重,如水资源上,农业用水总是铺张浪费,大水漫盖,不能形成良好的农业灌溉系统;灌溉部门以售水为利益目标,不能有效配合;水费较低,农民由节水实现的经济效益难以补偿高度用水的较高收入;人们节水意识淡薄;节水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不够;制定政策脱离实际等。都严重浪费了资本。
二、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知识因素
(一)投资教育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意义教育具有教育有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在当今社会教育是基础,能够更好的让人实现自3身价值,理念。拿教育跟农业资本做比较,两者虽然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收入,但是相对而言,前者更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改变生产组织,变革社会观念。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可以转化为变相的消费,这种消费可以让受教育者开阔眼界,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享受,深刻地理解事物,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教育代表了知识,在农业领域知识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像肥料的使用,转基因农产品的开发,及各种防止病虫害措施都离不开知识的影子。在昆明对转基因的无公害食品有很严格的要求。昆明宜良县农业局开展农业转基因产品标识检查,这就表示了政府的重视,从而体现了知识的重要性。
(二)我国农村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中国现教育体制对各级教育提出了巨大要求,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更广泛的中学教育和相关的高等教育,还包括成人教育,从扫盲到农业推广。然而据统计,在农村有很大程度上仍存在严重的教育不足现象,高文盲率、高半文盲率比比皆是。农村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和浪费并存,教育投资效率低等等都是影响农村教育的严重问题。这就要求农村扫盲工作要卓有成效,要有可操作的计划、基本资金和有效的管理,并坚持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在经济迅速增长的社会里,对大学教育的需求迅速扩大,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已发挥作用,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正缓慢推进。然而,受过较高教育水平的人具有较高生产力是潜在的,要转化为生产力须有二个前提条件:1.较高生产力能给个人带来较高收入;2.存在竞争。这种态度和制度是互为因果的,政府应改革利益不均等分配,使农业人才在社会中有其相应的位置。农业经济的增长和教育息息相关,良好的教育能培养人们树立理想、有较完美的人格、好学不倦和具备相关的知识。农村教育应加强质量上的要求,中学教育也应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这样就可以保证毕业生的高质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
三、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人口资源
(一)我国人口数量剧增的原因分析解放前,我国估计婴儿死亡率约为五分之一,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而到了九十年代死亡率只占零点三个百分点,人的预期寿命为达到68.6岁。在人口众多的我国我国,人口每增长1%,为防止由于人口增长而导致的生活水平下降,就需要4%的国民收入的投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的传统保守,知识落后,计划生育遭到频频阻碍,知道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才真正严厉的起作用,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寿命突破七十岁,人口增长依然迅速,形势很严峻。
(二)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的关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正和国家医疗福利事业的发展,那些守老传统,生儿养老,多多生育开枝散叶的道德观,逐渐失去活力。人们对老了以后的担心逐渐减少,拿出更多的资本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和提高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因此,近年来我国人口素质不断增长,因此,对于农村劳动生产率来讲,人口增长对其有促进作用。而人们传统的道德向计算、方便和长远目标转移,最终是较高经济增长的结果。在农村实习过程中,就当地的农业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做个一个观察。现在的农业种植面积可以说在成一定趋势的递减,二人口情况则相反。当地的一位老大爷像我透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的大人小孩差不多谁是谁认识,而且就那么几个人,但现在这个人口数量与那时候比,多的不是一点半点啊。听到这些话,我就明白了,在农产品种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人口的呈几何时增长,无一不透漏了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农业技术等各方面的进步,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物质的需求。
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经济制度因素
(一)制度变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加速制度的变化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它的变化加大了人活动的自由度,减少税收,制定保护生产和经营的法律,增强社会、地区、职业的流动,加强政治参与能力,改善投入,加强教育等。制度的改变可以影响身边的大小企业,拿昆明的斗南花卉来说,就是因为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其有1999年成立以来的小规模,单一化逐步趋于完善,并加强与其他地方交流、合作,其公司商标已经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第一个花卉类“中国驰名商标”。现在花卉市场现每天约有20000余人次进场交易,日均上市鲜切花上百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500--1500万枝鲜花,日成交额600--1200万元,每天约有300-500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2008年,斗南花卉市场销售花卉种苗(球)8000余万株,鲜切花交易量突破41.2亿枝,交易额达29.9亿元;2009年,鲜切花交易量突破44.3亿枝,交易额达32.1亿元。促进合理的制度变化取决于制度本身和物质条件,其中对制度的理解尤为重要。现在许多地方存在严重的社会弊端,例如个别政府部门从自己收益出发,将许多额外负担加在农民头上,而农民由于经济地位低下,缺少统一组织,教育的不发达和地区的封闭性,使得政治目标有限,处在社会的从属地位,这样就更加剧了弊端的严重性。因此,制度的变化必须符合实际要求,着重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二)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业经济组织的完善农业经济的增长要求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业经济组织的完善,以及组织协调。政府通过市场的形式为农民们提供农产品的需求,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的信息,保障其运输销售,并通过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农产品的经营产生经济影响,使家庭经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业经济组织的性质可以是各级政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各种联合组织、以及合作组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给自足的经济还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依然处于从属地位,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在面对变幻莫测市场中,其服务依然是有限的。在同等程度上使每个人平均受益,如果有的收益比他人明显增多,或者收益归为主要人物,要让人们为保证经济增长而多做贡献是困难的。农民对待集体经济的利益态度取决于比较报酬,以及集体经济能为他们带来的利益。五、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无论是资本、知识、人口还是经济制度方面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很大一部分,同时也在一定方面体现国家整体水平的高低。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这要就要求我们在农业上必须集中精力,不断地创造来满足人们日子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所有的种种无一不在体现农业的重要性,因此,其经济的增长势在必行。当然,国内的各种行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像工业,建筑业等行业也有一定的提升。在本地,农业的增长影响着众多领域,像花卉、蔬菜、农作物等之类的弄产品都直接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昆明的农业经济增长在众多行业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要想加快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增长,就必须提高国民知识文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城镇下岗职工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必须坚决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就必须加大对农业扶持和资金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都需要大投入;必须提高土地等各方面的利用率。
引用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没有作者)
希望对您有用

Ⅳ 导致制度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不完全市场和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

1、不完全市场,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信息的不完全,回制度变迁不可能答总是完全按照初始设计的方向演进,往往一个偶然的事件就可能改变方向。

2、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人的行为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报酬递增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

在一个不存在报酬递增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世界,制度是无关紧要的;但如果存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时,制度则是重要的,自我强化机制就会起作用。

(5)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有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1、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

2、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

3、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研究成果卓著。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Ⅵ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基本国情和社会生产力

Ⅶ 经济发展决定因素

许多人认为,自然资源是世界经济可以增长多少的一个限制。如果世界回只有不可再生答的自然资源供给,人口,生活水平,生产的长期持续增长怎么实现呢?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技术的进步会提供避免这些限制的方法,如果我们比较今天的经济和过去的经济我们就会发现各种使用自然的方法在改进,如油耗少了,钻井术提高了,降低了浪费

50年的环保人士担心锡和铜的过度使用,那时锡用于做容器,铜是用来造电线,现在锡被塑料取代,而电话通常利用沙子中的硅生产光导纤维

至于环境问题:在GDP中没有被考虑的部分,那要看对环境治理所用的成本的大小了,环境污染大多是大量资源被开发所致!

自然资源的限制会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但是不会影响农业经济已劳动力为本的经济
包含智利劳动和体力劳动!
希望采纳

Ⅷ 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福利制度之一,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都应该建立。不过版它的发展状况如何,还是权要受到各国的国情的制约。具体说来,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是决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二是该国政府和政党的执政理念,是否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三是该国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众人拾材火焰高,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还需要人民群众都去维护它,在实际运用中促进它的发展。我目前就考虑有这样几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Ⅸ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其基础是技术进步、制度变革和意识形态的调整。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2)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是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是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2.实现较快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量度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

(2)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现在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逐步赶上并最终超过它们。

第二,我国人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质量比较差。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较快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三,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也难以解决。

(3)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在于:

第一,资源条件比较有利。(可以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积累的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制度条件良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根本性条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第三,国际条件有利。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为我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2)我国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

第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第二,着重发展关键技术。

第三,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索洛增长模型的假设{①生产和供给方面:Y=F(K,L),劳动和资本可以平滑替代,规模报酬不变,稻田条件(公式),在生产函数两边同除以L——y=F(k,1)=f(k),所有符号均代表人均产量;需求方面:y=c+i,c=(1-s)y,y=(1-s)y+i,i=sy=s f(k)},资本存量的变化{△k=i-δk= s f(k)-δk},投资、折旧和资本存量的“稳态”(图3.4),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资本积累能提高产出水平,但是无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黄金律水平”{c*=f(k*)-δk*,条件:MPK=δ},一个经济肯定会自动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但并不会自动收敛到一个“黄金律水平”的稳定状态
在长期,一个经济的储蓄率决定其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产出水平。储蓄率越高,资本存量就越多,产出也越多。储蓄率的提高导致一个迅速增长的时期,但最终当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增长减缓。因此,虽然高储蓄率产生了稳定状态的高产出水平,但其本身不能造成持续的经济增长。
是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被称为黄金律水平。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律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事点上的消费。相反,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律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律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一代人的消费。
一个经济的人口增长率是决定生活水平的另一个长期因素。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均产出水平越

哈罗德-多马模型即“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arrod-Domar model),R.哈罗德和E.多马分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出现于1929-1931年大危机之后不久,但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理论,因为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

模型内涵
表示法一
G = S·V

G是经济增长率,S是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V是产出-资本比。

表示法二
ΔY/Y = s ×ΔY/ΔK

其中:Y——产出,ΔY——产出变化量,ΔY/Y——经济增长率;s——储蓄率;ΔK——资本存量K 的变化量。ΔY/ΔK——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投资)的使用效率。

在模型中假设:储蓄等于投资,而投资又等于资本存量K 的变化量ΔK。可见,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表示法三
ΔY/Y = I/Y ×1/k = s/k

其中:s——储蓄率,k——资本边际系数,等于I/Y(投资/产出),假设为常数。

模型结论
增长率随储蓄率增加而提高,随资本-产出比扩大而降低。
经济的增长路径是不稳定的。
模型结论的解释
在完全就业条件下的增长稳定性取决于“人口增长率”gN、“实际经济增长率”gA和“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之间的关系。

完全稳定增长的条件
完全稳定增长的条件:gA=gw=gN

此条件不能自发实现
若gA>gw,则实际资本-产出比低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进一步增加,实际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直至达到劳动供应的极限
若gA<gw,则实际资本-产出比高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降低,实际经济增长率降低,经济中出现失业
该模型的意义
该模型突出了发展援助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提高投资(储蓄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资本转移(发展援助)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发展援助通过技术转移降低资本系数(k),即提高资本生产率(1/k)来促进经济增长。
对该模型的批评评论
模型假设一: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模型假设二:该国对外国的资本转移(发展援助)具有足够的吸收能力
这两条假设在发展中国家常常不具备
资本系数k不是常数,而且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和景气来调控。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研究领域。是从英国经济
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的经济学家多马开始的。我们这里以哈罗德经
济增长模型为代表。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
理论基础上的。哈罗德在建立其增长模型时做了如下假设:
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
投资品。
储蓄倾向不变,所以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是相等的。
3.资本一劳动比率固定不变,因而资本产量比率也不变,即原
有资本的生产率必然等于新投入资本的生产率。
4.社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且两
种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5.技术状态既定,不存在技术进步。
哈罗德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
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一个变量是经济增长率,用G表示;第二个
变量是储蓄率,用s表示;第三个变量为资本一产出比率,用v表
示。数学表达式为:C,=s/v。从式中可以看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与
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成反比。
另外,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和自
然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就是社会实际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值得注意
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实际增长率不能用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来
计算,这是因为实际经济状况并不满足哈罗德的前提假设。比如储
蓄不等于投资。均衡增长率就是哈罗德提出的有保证的增长率。它
所对应的是合意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因此,在实现
均衡增长率的情况下,由于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且形
成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就各年情况而言,产量或收入
达到最大值时,社会上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自然增长率是在人
口和技术都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社会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34 北方经济·2oo6年第6期
哈罗德认为,当实际增长率和均衡增长率发生偏差时.会导致经济
短期波动。而当均衡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发生偏差时。则会导致经
济长期波动,而且一旦偏差发生,就有自我加强的趋势。因此要实
现实际增长率等于均衡增长率并等于自然增长率的长期均衡增长
几乎是不可能的,常被形象地称为“刃锋式”的经济增长

Ⅹ 简要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是GDP或来
人均GDP的增加。这个源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1)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1)制度,它是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最适于经济增长的是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是一个制度体系,包括了多种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增加。资源包括资本和劳动。劳动增加包括劳动力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劳动力数量增加分三个来源,一是人口增加,二是就业率提高,三是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力质量提高是指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提高。经济增长中的资本主要是指物质资本,包括设备、厂房、存货等。在经济增长中,一般规律是人均资本量提高。
(3)技术进步。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有哪些方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