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计算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计算

发布时间:2020-12-16 09:18:09

⑴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

中国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国力增强得很快,前景还是专很乐观的属。
我预计国家未来几年会这么干:
1
循序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引导群众有序的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加强都官员的监督,改变公共权力过分集中于政府。
2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的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在全世界排名几乎都是数一数二的,但量上去了,质还没有飞跃,国家会不断出台政策引导产业升级。
3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再不下大力气处理,社会将走向分裂。我想国家现在也算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了,也在加大投入,相信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会被遏制住。
4
控制通货膨胀,主要会有以下各方面措施,利率恐怕还会加一些,同时加速人民币将升值,调制外贸政策把顺差降下来。
编辑于 2011-06-09
查看全部3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倍市得_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
倍市得提供专业的客户体验管理系统服务,AI洞悉体验反馈,BI实时反馈数据,全渠道全场景收集客户体验数据,及时修复不良体验,增加用户粘性。

⑵ 我国经济现在的增长速度如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判断。他认为经济增长的速度确实偏快,存在着转为过热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毕井泉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同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判断。经济的过热和过冷,都是对经济发展总体现象的一个描述。其实质就是要看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不是平衡,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速度与过热和过冷挂钩。 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在存在的只是猪肉等个别商品供应不足,并没有出现全面的供应紧张,即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的局面。另外,作为总量关系的另一个反映,国内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现在有了明显改善,煤电油运等方面没有出现全面紧张的状况。 毕井泉指出,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目前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增速攀升也相对比较缓慢,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确实偏快,存在着转为过热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所以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定、完善和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

⑶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增长快、运行稳、质量高的良好发展格局,出现了GDP、工业、投资增速回落,货币信贷增长趋稳的“三落一稳”新态势,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必须看到,当前这种高位运行的经济能不能持续、要不要持续的问题已突出地摆在经济分析者及决策者面前。虽然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已成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但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增长仍有着大相径庭的不同意见。本文试就此谈点初步看法。

从历史角度看,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偏快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史看,无论是从哪种阶段因素分析,结论都是,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偏快。

首先,从改革开放以来28年的较长周期来看,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体制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得到较好释放,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平均的年增长率还没有超过10%,1979年-2005年GDP年均增长9.6%。

其次,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15年的长周期来看,经过治理整顿后的调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体制性因素和市场性特别是国际市场性因素的推动更加强劲,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但平均的经济增长率也没有超过10%。1990-2005年GDP年均增长9.7%。

再次,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七八年的中周期来看,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扩大国内需求,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以政府投资拉动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国民经济成功避免了衰退,速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1998-2005年GDP年均增长8.9%,不仅没有超过10%,而且在9%以下。

最后,从进入本世纪以来5年的短周期看,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外贸出口和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尽管近两年出现了偏快趋势,但平均增长率仍在10%以内,2001-2005年GDP年均增长9.5%。

而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0.3%,二季度增长11.3%,上半年增长10.9%,三季度10.4%,一至三季度增长10.7%,经济增长持续超过10%,明显偏快。

当前经济增速已经达到甚至超出潜在增长率的上限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

一是经济增长的规划或预期目标与实际经济条件允许的目标是有差别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和年度经济计划中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一般要低于计划者的预期指标。“十一五”规划目标是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2006年经济计划目标是8%左右。从各方面条件看,这样的目标显然是偏低的,主要是为了引导地方经济计划者合理确定当地的经济发展目标。一般来说,地方的计划目标是以国家的计划目标为标准,且大都高于国家提出的目标速度。如中央提出7%-8%,那么地方速度目标普遍高于7%-8%,地方汇总的速度就要高于7%-8%,可能要达到9%-10%。基于正确引导考虑,中央计划者就不得不适当压低国家的目标速度,7%-8%的经济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政策引导的意图,并不是计划者所认为的经济允许目标,更不是分析经济冷热与否的标准。所以,考虑到这个因素,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规划或计划所确定的7%-8%的经济增长目标,作为判断目前全国经济增长是否过热的标准,不能把7%-8%的速度视为经济增长的正常均线,不能说超出7%-8%的速度就是偏离了“十一五”规划和年度目标确定的正常轨道,甚至说经济过热。

二是从目前经济发展的条件来看,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比我们原来普遍的估计要高1-2个百分点,即已经达到9%-10%这样的水平。从供给条件来看,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等瓶颈制约已较前些年大为缓解;从市场条件来看,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都比以前有更多的调节余地和空间;从生产要素来看,劳动者素质也大为提高,资金供应更加充裕,技术进步也在加快。更为本质的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进程加速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体制条件和微观基础的根本性变化,为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提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因而存在着实现比较快的经济增长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当然,究竟我国目前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具体是多少,或者说比过去高多少,也许需要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研究。但根据以上的因素分析,潜在经济增长率比过去认为的7%-8%要高,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就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即使按照调高的潜在增长率标准来衡量,也应该说是接近甚至是超出了潜在增长率的上限。将目前的经济增长状况定性为偏快,应该说是合适的。

从合理性角度看,当前的经济增速不是可持续的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不是可持续的,也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这里涉及到经济增长的短期风险和长期可持续性问题。笔者认为,经济增长是否合理,不仅要考虑到短期的风险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长期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可接受性。

从短期风险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似乎还没有带来太大的风险,总体上是健康的。宏观经济理论中,经济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最大风险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物价水平相对较低,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太明显。除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较快外,其他价格指数都比较低,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所以,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除出现了“三过”(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过多、外贸顺差过大)问题外,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从而好像并不存在太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和风险。

从长期可持续性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代价过大,既有资源的过度消耗,也有环境的过多破坏,还有污染的过快加重,更有发展成果分配的过分失衡。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也是整个社会难以接受的。

首先是资源消耗过多。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冶金、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我国2005年GDP相当于日本的49%,而能耗则是日本的3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每万元GDP取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5%,但重要资源消耗比重较大,石油消耗占世界消耗总量的7%多、原煤占30%以上、钢铁和氧化铝均占近30%、水泥占40%以上。

其次,生态环境恶化。一些地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乱征乱占耕地、滥采滥挖矿山,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常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目前全国水土流失和荒漠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30%左右;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

再次,污染状况严重。全国年废水排放总量近500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00多万吨。大量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2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已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健康。

最后,收入差距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由1988年的0.341上升到0.45左右。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城镇最高10%收入户与最低10%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8倍多,富者易富、贫者难富的现象开始显现。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每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总量的10%左右。这样一种外部负效应过大的经济增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合理的。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分析来看,当前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既是偏快的,也是不合理的。从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来说,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适当降低过高的经济增长率,防止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也许更为重要的是,改变和完善经济增长的机制,努力降低经济增长的外部负效应,使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也就是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既要快更要好,要在“好”字上下更大的功夫。

⑷ 讨论:GDP增长速度是怎么算出来的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

GDP =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存货增加
+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我国目前以生产法GDP为准。

由于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所以其计算是建立在专业统计及部门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的。在统计局内部,GDP核算的资料来源于统计局内部各专业司常规统计报表,全国普查资料,各种抽样调查资料。在统计局外部,则需要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等各相关部门的统计及财务资料。除此以外,对于未能纳入常规统计报表和不易取得的资料,还要到相关的系统、行业处搜集替代指标进行补算和估算。由此可见,GDP核算是一个各方面数据全方位相互印证、相互平衡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是一个国家在核算期内总活动成果的综合反映。

我国的官方统计机构负责GDP核算,实行分级核算,国家和地区各自核算本辖区范围内的数据。即,全国的GDP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地区GDP则由各省、市统计局负责核算。在这种体制下,各地区的GDP汇总之和与国家的GDP数据并不相等,这主要是资料来源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所有存在地区核算的国家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有的国家通过特定的核算程序和技术处理人为地使国家和地区数据汇总之和保持一致,而我国则未做进一步的要求,只是由国家对地区数据进行定期的评估。

我国的GDP核算始于1985年,是统计改革开放的产物。在此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使用的一直是MPS体系,即源于前苏联计划经济的物质平衡表体系。1985-1992年间逐步向SNA过渡,即向联合国推荐的源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核算体系过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中市场化成分的不断增强,计划成分的不断削弱, SNA核算体系越来越适合中国国民核算工作的需要。因此,自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不再并列提供MPS核算资料,而是彻底转向SNA体系。国民经济主要总量指标的核算由MPS转向SNA的过渡期至此宣告结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已经完成了一整套包括GDP核算在内的立足于中国国情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工作,并配套出版了《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编制与计算方法系列丛书》,全面概括了我国核算领域在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上的有关问题。目前GDP核算工作正在此基础上对服务业,不变价,不可观测经济等较薄弱环节做进一步地完善。有关GDP核算的其他信息可通过中国统计信息网www.stats.gov.cn国民经济核算司主页进行查阅。

GDP的作用根据用户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根据需求的近似性,我们可以将用户大致分为三大类。政府用户、专家用户和其他一般公众用户。对于政府用户来讲,GDP核算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规模和健康性,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比如,宏观决策者将根据GDP运行的总量、态势和轨迹来预计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并制订相应的控制目标,采取必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干预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⑸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1949-1951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年均14.5%;1952年至1978年年均国民生产总回值增长率是6.1%,工农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5%;1979年至2012年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9.9%。194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是27美元。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24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92美元。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956美元,人均国民收入838美元。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6250美元(按照今年年底的最终修订数字估算),人均国民收入5675美元。

⑹ 如何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回标。 定义:一定答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注: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一统计的期限;最终产品区分于中间产品;劳务也是一种服务性产品。市场价值就是该年度的货币价值。 经济增长率是末期国民生产总值与基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 以末期现行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名义经济增长率。 以不变价格(即基期价格)计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长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 在量度经济增长时,一般都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

⑺ 1987到2017我国经济年增长速率是多少

中国历年经济增长率

先说文革之后的(1977—-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 11.4%

再说建国以来至文革末期的(1950—-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
1949年 466亿元(1948年没数据,所以不知道增长率) 1950 23.4% 1951 19% 1952 73.8%(比49年)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 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1966 17.3% 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1976 1.7%

1953年-2006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历年gdp增长率比较
2007-06-24 16:54
2006年中国大陆gdp为 26847 亿美元,人均gdp为 2042 美元,
2006年台湾gdp为 3660 亿美元,人均gdp为 15886 美元,

2006年中国大陆gdp是台湾的 7.3 倍
2006年台湾人均gdp是中国大陆人均gdp的7.8倍

其二,他指出在1820-1952年期间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中国由于技术落后、内乱和外国列强入侵,人均gdp反而从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从1/3下降到1/20

其三,他指出中国在1952-1978年期间实行了新的国家治理模式,经济增长明显加速,gdp增长了3倍;不过人均收入只增长了80%,年增长率只有 2.3%,慢于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屡屡发生的政治运动和种种体制缺陷导致了生产率下降。而1978年以来的30年改革时期中国经历了高速增长,在世 界gdp中的份额从5%增长到15%,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增长接近3%,人均收入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他指出中国在改革期间的经济表现相当卓越。他所总结了8条原因:1)农业改革先行;2)保持了国家完整统一;3)海 外华人的投资;4)起点低的后发优势;5)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6)防止了俄罗斯那样的恶性通胀;7)没有像俄罗斯那样通过大规模廉价出售国有资 产、创造超级富豪的方法来推进私有化,而是让非国有企业发展来自然取代国有企业;8)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⑻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最快的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
潇潇回答的也帅
不过客观的说
这20多年来 中国确实是世界上回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答
我上农村长大的 身有体会
十几年前 我们这有一万块钱 就算万元户 很了不起
现在.有十万 也没什么看头
要知道文革时期中国人均收入和现在比不是10倍8倍的、、

⑼ 是计算5年以来我国经济系数的平均增长速度

用2012年的数除以2007年的数,再开五次方即可
算式是【5√(14609/6081.2)-1】*100%≈19.2%

⑽ 如何计算GDP年均增长速度

年度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比较简单,就是后一年的经济指标(如GDP或人均GDP)减去前一年版的经济指权标再除以前一年的经济指标,如果我们用百分 数来表示的话还要再乘上百分百,比如我国2003年的GDP是61687.9亿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以下同),而2004年的GDP是 67548.2亿元,因此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就是0.095,用百分数来表示就是9.5%。

阅读全文

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计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