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的事例
2017年第4期
中共乌鲁复木齐市委党校制学报
试析新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内涵
李宁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历史、地理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等原因,新疆面临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严峻问题。新疆又是多民族、多宗教的民族区域聚居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这决定了新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内涵相较于其他兄弟省市自治区有其特殊性,而正确全面把握新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内涵是满足新疆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 新疆发展; 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充分;
分类号:F127
页码:42-46页数:5大小:10K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Urumqi Municipal Committee
2017年04期
ISSN:1671-508X
㈡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试作理论分析,并以三个实例进行具体阐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远意义
㈢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 区别 不要书本上原句 要分析 最好有例子 要详细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贯内彻落实科容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要三者统筹兼顾
㈣ 高中政治中 科学发展观中协调发展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谢谢!
就是既要发展经济又不影响当地的环境污染
㈤ 协同发展的协同发展的经典案例
地处钱塘江之滨的浙江万丰企业集团公司是一家集工业、贸易、服务、房地产回开发和学校教学于答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成员企业20多家。近几年来,随着万丰集团业务的蓬勃发展,人员队伍的日益壮大,对整个集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团高层一致认为,必须重视管理信息化,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升集团管理,以适应新的经济与竞争环境。经过对国内外知名厂商的考察和严格筛选,最终选择了泛微软件作为其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通过实施泛微ecology,万丰集团将建立一整套“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协同高效集团管理平台,将集团所管辖的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下属公司全部纳入统一的系统中进行管理,实现内部管理的有序性,各经营环节的可控性,实现对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完整、准确和高效,强化对下属企业业务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促进整个集团企业遵循整体的战略、政策、方针进行一致的运作,全面提高对企业的控制、监测和协调力度,以及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配置和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㈥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有哪些成就,别太多了,感谢
在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地区近年来内呈现出增长容较快、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其中,中西部地区发展加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接近或快于东部地区。
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状况、投融资环境、体制政策环境等都有明显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全国还形成了一批发展活力较强、经济聚集能力突出的重点地区,成为推动区域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核)。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继续发挥我国经济的引擎作用外,中西部地区也制定了促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蓄势待发重点地区的开发开放,正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中新的活跃力量。
㈦ 如何写促进全县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
网络文库很详细
㈧ 列举能体现共享 协调发展理念的典型事例
京藏高速 青藏铁路 西部大开发 取消农业税 少数民族学生降分录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各族平等执政和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㈨ 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实施那些重大战略有哪些事例表面中国真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西气东送,西电东输,南水北调,东西部地区干部对调培养及对口扶贫政策促进了专地区间经济的合作与属交融。
还有就是针对老少边穷地区,国家给予的特别扶持(项目、资金、地区产业发展等)及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
特别是近年建成通车的进藏铁路等就是最好的例子,铁路的修成通车,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
㈩ 以世界科学技术史的实例说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
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勇敢的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善待万物,就象善待我们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家园!人类渐渐从噩梦中觉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令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人类应如何对待大自然?人类该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处呢?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要思想。
建立生态环保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无数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因此,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家园毁于我们人类自己手中。人类啊,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节约一滴水,保护一棵小草。让天空依然明净,让河水依然清澈,让小草依然碧绿,让花朵依然鲜艳,让阳光依然灿烂,让地球依然生辉!
痛定思痛,我们应该选择一条理性发展的道路,呼唤绿色文明,呼唤科学的决策方式,呼唤科学的生产方式,呼唤科学的生活方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