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展望2018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面临以下几大挑战:
1、汇率升值与出口。IMF预测18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3.6%升至3.7%,全球复苏有望延续,但仍远不及全球金融危机以前5%以上的经济增速,意味着这一轮全球经济是温和复苏而非强复苏,而世贸组织预测的17/18年全球贸易增速均不超过5%。在这样的背景下,汇率的变化会对出口有比较大的影响。16年人民币汇率贬值7%,对17年出口的回升有重要贡献。但17年人民币升值了6%,18年的出口还能不能继续高增?
2、利率上升与内需。而从内需来看,利率是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变量,而且是领先变量。本轮利率下降始于14年,而14年的经济还在继续下滑,到15年下半年经济才出现改善的迹象。而17年全年各类利率均出现了显著的上升,其中10年期国债利率从3%升至3.9%,5年期AAA级企业债利率从4%升至5.4%,房贷利率从4.5%升至5%以上,企业一般贷款利率从5.4%升至6%左右。本轮利率的回升始于16年下半年,在利率持续大幅上升2年以后,18年的内需还能不能保持平稳?
3、房地产与投资。虽然17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但是分类来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变化不大,而17年地产投资增速有明显改善。从结构来看,受益于棚改货币化安置,17年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超预期,而地产投资的主体也在三四线城市。但由于利率的持续上升,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在17年4季度开始明显降温,那么18年的房地产销售和投资能否保持坚挺?
4、房地产与消费。17年全年消费增速保持平稳,但其中房地产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7年上半年消费增速明显高于下半年,源于上半年全国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长17%,从而拉动了家电、家具、装潢等地产相关消费的高增;但到了下半年全国地产销售增速基本归零,地产相关三大消费增速也出现大幅下滑。而房地产影响消费的另一渠道是财富效应,受益于17年三四线城市房价的大涨,相关消费也明显提升。但从70城房价走势看,11月房价同比涨幅已经降至5.4%,远低于7月的9.1%和16年的10.5%,如果18年房价不涨了,对消费会有什么影响?
5、商品价格与企业盈利。2017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明显回升,在需求侧主要归功于外需和房地产,在供给侧主要归功于去产能。展望2018年,钢铁、煤炭等行业的5年去产能目标有望提前完成;而在需求方面,利率上升和汇率升值将对内外需形成挑战,总需求将重新面临回落压力,供需的边际变化意味着商品价格涨幅将趋缓甚至下降,这将对工业企业盈利形成挑战。
6、加减杠杆与传统工业经济。而所有这些经济挑战的背后,核心的变化在于经济到底是要加杠杆还是去杠杆。虽然过去几年供给侧改革改善了商品价格,但经济的企稳回升还是要归功于总需求,而这背后依然是依靠出口、地产、基建这些传统需求在拉动,依赖于13%左右的社会融资增速、20%左右的居民信贷增速和35%左右的信托贷款增速。
㈡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我国经济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就是经济过于单一,支柱产业就那么几个,房地产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尖端科技少之又少!
㈢ 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中国经济怎样才能走出“刺激-调控-再刺激-再调控”的怪圈,我认为从现实来说,会比较难,但再难也要走出这个圈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要改变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很多方式和方法,正如“治大国如烹小鲜”,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做,要沉得住气,要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用市场的方式做市场经济的调控,而不是说就用简单的行政方式,行政的方式往往效果能更立竿见影,但是这不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方式。所以要走出这个怪圈,政府、市场、参与者,一定要有自己的边界,如果没有划分好边界,要走出这个怪圈就比较难。
㈣ 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哪些未来经济发展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主要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长。
主要面临的就是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
㈤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㈥ 分析我国目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
一是外需严重萎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
二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内还比较困难。
三是容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实现全年粮食丰收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尽管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好于预期,但就业人数增速和工资水平增幅均有明显下降,主要农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四是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五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同时仍有一批往届毕业生还没就业;尽管返城农民工绝大多数找到了工作,但工作不稳定的情况较为普遍。
六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
㈦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应对措施和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问题,能否做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实力,才能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㈧ 请列举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项挑战
第一个挑战来自于经济速度。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由高速转入中高速。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增长动力的转化。
第三个挑战来自于传统产业的收缩。
㈨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面临的机遇。
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国面临的挑战:
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