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其基础是技术进步、制度变革和意识形态的调整。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2)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是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是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2.实现较快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量度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
(2)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现在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逐步赶上并最终超过它们。
第二,我国人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质量比较差。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较快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三,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也难以解决。
(3)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在于:
第一,资源条件比较有利。(可以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积累的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制度条件良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根本性条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第三,国际条件有利。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为我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2)我国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
第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第二,着重发展关键技术。
第三,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索洛增长模型的假设{①生产和供给方面:Y=F(K,L),劳动和资本可以平滑替代,规模报酬不变,稻田条件(公式),在生产函数两边同除以L——y=F(k,1)=f(k),所有符号均代表人均产量;需求方面:y=c+i,c=(1-s)y,y=(1-s)y+i,i=sy=s f(k)},资本存量的变化{△k=i-δk= s f(k)-δk},投资、折旧和资本存量的“稳态”(图3.4),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资本积累能提高产出水平,但是无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黄金律水平”{c*=f(k*)-δk*,条件:MPK=δ},一个经济肯定会自动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但并不会自动收敛到一个“黄金律水平”的稳定状态
在长期,一个经济的储蓄率决定其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产出水平。储蓄率越高,资本存量就越多,产出也越多。储蓄率的提高导致一个迅速增长的时期,但最终当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增长减缓。因此,虽然高储蓄率产生了稳定状态的高产出水平,但其本身不能造成持续的经济增长。
是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被称为黄金律水平。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律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事点上的消费。相反,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律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律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一代人的消费。
一个经济的人口增长率是决定生活水平的另一个长期因素。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均产出水平越
哈罗德-多马模型即“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arrod-Domar model),R.哈罗德和E.多马分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出现于1929-1931年大危机之后不久,但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理论,因为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
模型内涵
表示法一
G = S·V
G是经济增长率,S是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V是产出-资本比。
表示法二
ΔY/Y = s ×ΔY/ΔK
其中:Y——产出,ΔY——产出变化量,ΔY/Y——经济增长率;s——储蓄率;ΔK——资本存量K 的变化量。ΔY/ΔK——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投资)的使用效率。
在模型中假设:储蓄等于投资,而投资又等于资本存量K 的变化量ΔK。可见,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表示法三
ΔY/Y = I/Y ×1/k = s/k
其中:s——储蓄率,k——资本边际系数,等于I/Y(投资/产出),假设为常数。
模型结论
增长率随储蓄率增加而提高,随资本-产出比扩大而降低。
经济的增长路径是不稳定的。
模型结论的解释
在完全就业条件下的增长稳定性取决于“人口增长率”gN、“实际经济增长率”gA和“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之间的关系。
完全稳定增长的条件
完全稳定增长的条件:gA=gw=gN
此条件不能自发实现
若gA>gw,则实际资本-产出比低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进一步增加,实际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直至达到劳动供应的极限
若gA<gw,则实际资本-产出比高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降低,实际经济增长率降低,经济中出现失业
该模型的意义
该模型突出了发展援助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提高投资(储蓄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资本转移(发展援助)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发展援助通过技术转移降低资本系数(k),即提高资本生产率(1/k)来促进经济增长。
对该模型的批评评论
模型假设一: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模型假设二:该国对外国的资本转移(发展援助)具有足够的吸收能力
这两条假设在发展中国家常常不具备
资本系数k不是常数,而且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和景气来调控。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研究领域。是从英国经济
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的经济学家多马开始的。我们这里以哈罗德经
济增长模型为代表。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
理论基础上的。哈罗德在建立其增长模型时做了如下假设:
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
投资品。
储蓄倾向不变,所以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是相等的。
3.资本一劳动比率固定不变,因而资本产量比率也不变,即原
有资本的生产率必然等于新投入资本的生产率。
4.社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且两
种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5.技术状态既定,不存在技术进步。
哈罗德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
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一个变量是经济增长率,用G表示;第二个
变量是储蓄率,用s表示;第三个变量为资本一产出比率,用v表
示。数学表达式为:C,=s/v。从式中可以看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与
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成反比。
另外,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和自
然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就是社会实际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值得注意
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实际增长率不能用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来
计算,这是因为实际经济状况并不满足哈罗德的前提假设。比如储
蓄不等于投资。均衡增长率就是哈罗德提出的有保证的增长率。它
所对应的是合意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因此,在实现
均衡增长率的情况下,由于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且形
成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就各年情况而言,产量或收入
达到最大值时,社会上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自然增长率是在人
口和技术都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社会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34 北方经济·2oo6年第6期
哈罗德认为,当实际增长率和均衡增长率发生偏差时.会导致经济
短期波动。而当均衡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发生偏差时。则会导致经
济长期波动,而且一旦偏差发生,就有自我加强的趋势。因此要实
现实际增长率等于均衡增长率并等于自然增长率的长期均衡增长
几乎是不可能的,常被形象地称为“刃锋式”的经济增长
2. 经济增长通过什么来反应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版收入)权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
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3. 求高手 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率的经济因素分析 还有就是研究它的目的和意义。 求高手啊
国家的抄经济政策支持袭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如:大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房地产等都属于这种情况,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再有就是劳动力的偏宜,使中国成为加工基地,出口量特别大,这是经济增长的又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大力创新和技术开发转化为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经济调整增长的原因。
还有就是我们政府的指导思想,加快建设,如一个工程项目,设计二年完工,而我们一般会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我们的员工一年四季在努力的工作,很少有休假的,如建筑行业就没有休息日,8小时工作还要延长,那我们工作一年的时间,相当于外国工作二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比国外都要快,其实这也是经济发展初期的一个共同特点。
4. 经济增长三要素出现哪些问题
经济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其基础是技术进步、制度变革和意识形态的调整。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依)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贰)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是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是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贰.实现较快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依)量度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 (贰)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现在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逐步赶上并最终超过它们。 第二,我国人民现在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质量比较差。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才能较快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三,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也难以解决。 (三)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在于: 第一,资源条件比较有利。(可以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积累的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制度条件良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根本性条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第三,国际条件有利。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为我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依)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贰)我国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 第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第二,着重发展关键技术。 第三,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索洛增长模型的假设{①生产和供给方面:Y=F(K,L),劳动和资本可以平滑替代,规模报酬不变,稻田条件(公式),在生产函数两边同除以L——y=F(k,依)=f(k),所有符号均代表人均产量;需求方面:y=c+i,c=(依-s)y,y=(依-s)y+i,i=sy=s f(k)},资本存量的变化{△k=i-δk= s f(k)-δk},投资、折旧和资本存量的“稳态”(图三.四),储蓄率对稳态的影响,资本积累能提高产出水平,但是无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黄金律水平”{c*=f(k*)-δk*,条件:MPK=δ},一个经济肯定会自动收敛于一个稳定状态,但并不会自动收敛到一个“黄金律水平”的稳定状态 在长期,一个经济的储蓄率决定其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产出水平。储蓄率越高,资本存量就越多,产出也越多。储蓄率的提高导致一个迅速增长的时期,但最终当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增长减缓。因此,虽然高储蓄率产生了稳定状态的高产出水平,但其本身不能造成持续的经济增长。 是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被称为黄金律水平。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律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事点上的消费。相反,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律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律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一代人的消费。 一个经济的人口增长率是决定生活水平的另一个长期因素。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均产出水平越 哈罗德-多马模型即“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arrod-Domar model),R.哈罗德和E.多马分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出现于依9贰9-依9三依年大危机之后不久,但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理论,因为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 模型内涵 表示法一 G = S·V G是经济增长率,S是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V是产出-资本比。 表示法二 ΔY/Y = s ×ΔY/ΔK 其中:Y——产出,ΔY——产出变化量,ΔY/Y——经济增长率;s——储蓄率;ΔK——资本存量K 的变化量。ΔY/ΔK——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投资)的使用效率。 在模型中假设:储蓄等于投资,而投资又等于资本存量K 的变化量ΔK。可见,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 表示法三 ΔY/Y = I/Y ×依/k = s/k 其中:s——储蓄率,k——资本边际系数,等于I/Y(投资/产出),假设为常数。 模型结论 增长率随储蓄率增加而提高,随资本-产出比扩大而降低。 经济的增长路径是不稳定的。 模型结论的解释 在完全就业条件下的增长稳定性取决于“人口增长率”gN、“实际经济增长率”gA和“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之间的关系。 完全稳定增长的条件 完全稳定增长的条件:gA=gw=gN 此条件不能自发实现 若gA>gw,则实际资本-产出比低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进一步增加,实际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直至达到劳动供应的极限 若gA<gw,则实际资本-产出比高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降低,实际经济增长率降低,经济中出现失业 该模型的意义 该模型突出了发展援助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提高投资(储蓄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资本转移(发展援助)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发展援助通过技术转移降低资本系数(k),即提高资本生产率(依/k)来促进经济增长。 对该模型的批评评论 模型假设一: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模型假设二:该国对外国的资本转移(发展援助)具有足够的吸收能力 这两条假设在发展中国家常常不具备 资本系数k不是常数,而且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和景气来调控。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研究领域。是从英国经济 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的经济学家多马开始的。我们这里以哈罗德经 济增长模型为代表。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是建立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 理论基础上的。哈罗德在建立其增长模型时做了如下假设: 依.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 投资品。 储蓄倾向不变,所以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是相等的。 三.资本一劳动比率固定不变,因而资本产量比率也不变,即原 有资本的生产率必然等于新投入资本的生产率。 四.社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且两 种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5.技术状态既定,不存在技术进步。 哈罗德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 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一个变量是经济增长率,用G表示;第二个 变量是储蓄率,用s表示;第三个变量为资本一产出比率,用v表 示。数学表达式为:C,=s/v。从式中可以看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与 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成反比。 另外,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和自 然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就是社会实际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值得注意 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实际增长率不能用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来 计算,这是因为实际经济状况并不满足哈罗德的前提假设。比如储 蓄不等于投资。均衡增长率就是哈罗德提出的有保证的增长率。它 所对应的是合意的储蓄率和合意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因此,在实现 均衡增长率的情况下,由于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且形 成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就各年情况而言,产量或收入 达到最大值时,社会上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自然增长率是在人 口和技术都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社会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三四 北方经济·贰oo陆年第陆期 哈罗德认为,当实际增长率和均衡增长率发生偏差时.会导致经济 短期波动。而当均衡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发生偏差时。则会导致经 济长期波动,而且一旦偏差发生,就有自我加强的趋势。因此要实 现实际增长率等于均衡增长率并等于自然增长率的长期均衡增长 几乎是不可能的,常被形象地称为“刃锋式”的经济增
5. (宏观经济学)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有什么区别到底哪些是外生因素哪些是内生因素
说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
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增长的可能。
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
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突破在于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在引进技术创新、专业化分工和人力资本之后,内生增长理论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索洛模型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改变资本一产出比率为常数的假定,发展了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但索洛仍然没将技术进步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模型,这是一个重大缺陷,因为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现实中一个明显的事实。
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通常不被政策因素所左右,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外生变量是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供参考。
6. 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谢谢请速回答!
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
( 1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 2 )科学技术内进步容
( 3 )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 1 )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 2 )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 3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口政策等。
7. 理论上,宏观经济增长有哪些必要因素
经济增长取决于三个要素:资本存量、劳动力、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就是投资减去版折旧,这三个要素共同促权进了经济的增长。古典的索洛模型将投资和劳动力作为外因变量,认为投资和劳动力投入只能短暂促进经济增长,而技术进步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在索洛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因增长模型进一步发展了索洛模型,将投资作为内因变量,得出投资和技术进步都是经济增长的内因,共同决定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另外,关于劳动力,并非劳动力投入越大越好,当人口增长率在上升时,虽然意味着劳动投入增加,虽然国家总产出在增加,但如果投资增长率小于人口增长率,则人均产出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也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更穷了。所以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率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有其理论支持的。要增加人均产出,就要使投资增长率比人口增长率更快的增长。
8.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是经济和文化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经济因素对人口机械增长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随着科学文学水平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下降,现代社会里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其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平均婚龄也会相应推延;二是科学文化水平愈发达,人们的生理知识、育儿知识、保健知识就愈丰富,促成婴儿死亡率降低;三是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愈高,就愈加注意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将子女培养成具有更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人。
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它使得因各种疾病致死的死亡率下降,从而降低人口死亡率,延长人口平均寿命;其次,它对控制生育和实行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