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模式

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15 07:20:41

A. 古今中外,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相互影响,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图 (1)材料一中体现

(1)左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右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2分)
成因:中国农耕文明发达(或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雅典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2分)
(2)中国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2分)西方开辟新航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分)
(3)经济上工业革命;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2分)
(4)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2分)关系:经济发展为
政治建设提供基础,政治建设又会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互相影响)(1分)

B. 他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诸如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哲学……等等. 这句话是病句,错在哪儿呢 谢谢!

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等等”也表示内容的省略,显然二者在使用上重复,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C. 阅读下以材料(36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


小题1:目的:巩固秦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
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内加重徭役负担容,激化社会矛盾(3分)。
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
小题2: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重工业发展迅速,殖民体系形成,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发展。(4分)
小题3:1876年~1894年修建很少。1894年~1911发展较快。其中大多为帝国主义修建或控制 。(4分)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和完成,通过铁路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资源和市场的掠夺。(4分)
小题4:原因: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帝国主义凭借特权掀起了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高潮;清政府支持铁路修建;中国人对铁路修建认识的提高和爱国热情。詹天佑等铁路工程师的努力。(6分)
影响: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加强了国内各地区的交流;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6分)
小题5:要发展经济,应重视修路。(3分)

D. 四部古今中外重要的宪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宪法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的总任务,并把党所创建的基本制度和党所制定的基本方针和重要政策予以宪法化、条文化,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一部宪法除序言外,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4章106条。>>>

第二部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四个存在”、“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基本路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为理论指导,是一部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宪法。如把“文革”产物“四大”写进宪法第十三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种形式”。第二部宪法共4章30条。>>>

第三部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这部宪法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记载在序言中。这部宪法比1975年宪法有了重大变化,但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它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第三部宪法共4章60条。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对这部宪法进行了修改。>>>

第四部宪法:1980年下半年,在叶剑英委员长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修改,并经过全民讨论,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其根本特点是,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它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部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五个部分,共4章138条。

第四部宪法的几次修改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完善。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私营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国家对私营经济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对土地使用转让的问题作了补充规定。这是中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9处修改,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将“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修正案内容还涉及政协制度、县市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等。>>>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6处修改,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作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288.htm

E. 中外著名经济学家有哪些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个人简历:

1930年1月24日生于南京。1948年考取金陵大学文学院,因病于1950年正式入学,入学后转入经济系学习。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金陵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53年大学毕业,1954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55-1956年跟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著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学习,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他参加了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和于光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在这一期间,他的理论文章,如与林子力合写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论》等,特别是为于光远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写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被国外某些学者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

1976年以后,他进入了工作最紧张、成果最丰富的时期。1977年他较早对大寨“左”的口号和做法提出了公开的批评。他还参加了“按劳分配讨论会”的筹划和组织工作,在经济理论方面对极“左”思想发起了系统批判。从1979年开始,他把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面来。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想法。他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 为在中国开辟比较经济体制研究这个新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

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研究员,1984年7月访美归来。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某些简政放权的措施,使得地方封锁割据现象加重,而企业并未获得应有的自主权,于是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指出,为了保证经济改革能够平稳进行,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市场不太紧张,国家财政,物资后备比较宽裕的良好经济环境。此后,他针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以上观点,并提出对改革目标和实施步骤作出总体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1985年11月,他领导一个课题组对“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为题的报告中提出,中国正处在二元经济迅速向现代经济转化的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始终十分注意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十分注意社会资金的积累,恰当地把握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速度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1986年初,他参加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的工作。他有机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这一时期,他写的《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主要研究领域

理论经济学

比较制度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F.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

(1)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版南亚联系)的又权一条通道;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G. 古今中外的经济学家有哪些

A 艾伦·格林斯潘 阿马蒂亚·森 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瑟·塞西尔·庇古 B 保罗·萨缪尔森 巴曙松 C 克莱夫·格兰杰 大卫·李嘉图 弗里兹·马克卢普 曹·国正 D 道格拉斯·诺斯 丹尼尔·麦克法登 丹尼尔·卡纳曼 戴尔·乔根森 E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F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芬恩·基德兰德 樊纲 G 纲纳·缪达尔 经济学家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H 赫伯特·西蒙 华西里·列昂惕夫 哈里·马科维茨 J 简·丁伯根 佳林·库普曼斯 加里·贝克尔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约翰·海萨尼 詹姆斯·莫里斯 詹姆斯·赫克曼 约翰·冯·诺伊曼 雅各布·马尔沙克 江林 K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L 劳伦斯·克莱因 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索洛 罗纳德·哈里·科斯 拉格纳·弗里希 罗伯特·约翰·奥曼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经济学家罗拉尔·德布鲁 约翰·理查得·尼古拉斯·斯通 莱因哈德·泽尔腾 里昂·瓦尔拉斯 路德维希·冯·密塞斯 郎咸平 林毅夫 赖伟民 M 米尔顿·弗里德曼 莫里斯·阿莱斯 默顿·米勒 迈伦·斯科尔斯 迈克尔·斯宾塞 N 纳索·威廉·西尼尔 厉以宁 O 奥斯卡·莫根施特恩 P 保罗·克鲁格曼 Q 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 乔治·阿克尔洛夫 R 罗伯特·福格尔 小罗伯特·卢卡斯 罗伯特·默顿 罗伯特·恩格尔 S 桑福德·格罗斯曼 水野温氏 T 特里夫·哈维默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V 弗农·史密斯 W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威廉·阿瑟·刘易斯 威廉·夏普 威廉·维克瑞 威廉·配弟 魏杰 X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西奥多·舒尔茨 谢国忠

H.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便利。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

(制1)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矛盾。(3分)
(2)发展概况:航运业迅速发展;汽船运输超过帆船运输,逐渐占据主导;(2分)
原因:世界市场的扩大;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分)[来源:学科网ZXXK]
(3)原因: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清政府支持铁路修建;中国人对铁路修建认识的提高和爱国热情。(3分)
影响:加速中国工业化;推动国内各地区的交流;加快自然经济的解体;(3分)
(4)变化:外国控制路权到路权国有; 集中于东部到形成全国范围的铁路系统;铁路运输迅速发展。(3分)
原因:政府注重发展铁路事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科技的发展;独立自主(3分)
(5)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社会稳定,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I. 经济类书籍包括哪些比如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类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方面

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看,如果你有兴趣在哪方面太多
历史:,二十五史是历史的官方的,非官方的,据估计,一般人无法忍受神秘的。
文学明朝那些事儿“在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可以采取一看:金庸拍摄的雪连天白鹿,笑倚书神侠碧鸳,入门级的,里面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相当的“降龙十八掌”,从书的变迁,许多官方或非官方的历史事件,但英雄的很多。
其次,四大名著,这些书作为一个人的成就,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第一道关口,看人物和故事,第二次可能被关注,例如诗歌啊,策略等。
唐,宋杂剧:简单的唐诗三百首,宋三百公园三百年,多少明白点,你可以看到一些古代诗人,如纳兰漱玉词一样,也有一些诗诗好,如沧浪区公园诗歌,诗歌人间词话等为
思维:这是最核心的东西,但太深奥,一般人还真不明白,就个人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或秦旧宅的哲学家的著作。韩非子,认为日战争的艺术,道德经,墨子,荀子类,这是中国传统的来源,后来的经典之作,新儒学王阳明传习录,顾炎武天记录
个人杂项:在荣的文章林语堂闲情偶寄好,更复杂的,有什么
专业书籍:这也是很多,但外行人根本不明白,不知情者职业学校和不能阅读,写作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上不相同,很多你不明白,天工,袁野,黄帝,本草纲目(医学上可以冻结,哦,很多人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如本草纲目现在好多了错误版本的,而不是原来的)
:书筏,如在画筌,叫你如何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看一下。开始</启蒙书籍:如果传统文化的基础非常差,这方面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历史典故,我们必须了解足够的历史典故,你可以阅读古代文学。
三字经,百家姓千三字经,弟子规例,健全的法律启蒙(示教平仄对立,写诗的)
个人建议,你可以看看启蒙读物 - 金庸 - 韩长赋元曲明,清,唐,宋小说四大名著 - - 历史书籍 - 早期著作中
不可能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应该是知道的

J. 古今中外,物价从多个侧面牵动着历史与社会。概括桑弘羊平抑物

桑弘羊为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主张发展工商业,不仅解决抗击匈奴的严重的财政困难,而又不过多地增加民众的负担。他制定、修订、执行和实施的一些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汉朝亦因此得以将抗御匈奴的战争进行到底,汉武帝恢弘的“文治武功”,也得以实现。其施行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措施,被后世当作成功范例。晋、魏、隋、唐以来,皆沿而用之。纵观其改革思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利归于上” 的盐铁酒专卖思想巩固和加强了中央财力和地位;

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纷冶铁煮盐,积蓄雄厚的经济力量,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于西汉皇朝都是十分不利的。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御史大夫张汤秉承武帝旨意,提出了“笼天下盐铁”的建议。武帝当即采纳,任用熟悉盐铁业务的孔仅、东郭咸阳为大农丞,主管全国盐铁事务。元狩六年(公元前l17年),孔仅、东郭咸阳提出了实行盐铁官营的具体方案,规定:食盐的生产“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这就是说,招募盐户煮盐,费用自理,由官府供给煮盐用盆;煮成后, 由官府按所值给价。至于铁器的生产,则规定在产铁地区设立铁官,就地冶铸:不产铁的郡国设立小铁官,利用收集废铁冶铸。食盐和铁器一律由官府统一销售,禁止私卖私铸,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即违犯规定者将施以重刑,并没收生产工具。方案制定后,孔仅、东郭咸阳在实施过程中以权谋私利而被罢官。于是在元封元年(公元前l1O年),桑弘羊被任为搜粟都尉代领大农令事,直接管理盐铁。

桑弘羊到任后,立即派人到各郡国进行整理,清除积弊,并扩大盐铁官营的建置,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是当时经济改革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成果。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实行“酒榷”即酒类专卖。其法类似盐铁官营,由私家作坊酿造,由官府统一销售。实行之后,也起了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

(二)“平万物而便百姓”的均输平准思想体现了财政对市场的间接干预:

为了制止豪商大贾们利用贱买贵卖、囤积居奇来操纵物价,牟取暴利,并借此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在桑弘羊主管全国财政的时期,武帝采纳他的建议,实行了均输和平准。

均输的设置,始于元鼎二年(公元前l15年)桑弘羊任大农中丞时,先在一些地区试行。由于行之有效,元封元年(公元前1lO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在中枢设立均输令,属于大农令,在各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管理均输事宜。所谓均输,就是调剂物资运输。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 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就是说,令各郡国把应当缴纳的贡赋都按照当地市价,缴纳当地出产的土特产,由各地均输官组织运输工具(其中~部分是由政府工官所制的运输工具),根据物资供需情况,或是运往京师,或是运往缺乏该项物资的地区出售。过去各地缴纳贡赋都是自备车辆或是雇商人的车辆运往京师,往往运费高于所运物资的价格:而且由于各种物资都集中京师,供过于求,而有的地方缺乏该项物资,却是供不应求,商人乘机牟取暴利。设置均输以后,既减少了人民远道贡赋的负担, 以免商人从中渔利;又可使朝廷得以控制运输和贸易,从而增加了财政收入。后来又令远方各郡县“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作为贡赋, 由官府就地出卖,既免运输之劳,又可调剂当地物价。

所谓平准,就是平抑物价。过去商人经常抬高物价,特别是元鼎二年开始试行均输以后,由于政府各部门以及各地均输官争购物资,富商大贾更是乘机抬高物价,引起物价暴涨,影响政府的财政和人民的生活。元封元年(前i10年),为了平抑物价,桑弘羊建议“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 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日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这就是说,在京师设立平抑物价的机构,它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和车辆等器物,都由大农供应。由大农所属诸官把全国各地输纳的货物集中起来,作为资金,物价上涨时卖出,物价下跌时买入,使富商大贾无法牟取暴利,以稳定物价。

实行均输、平准的结果,不仅打击了富商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活动,有利于稳定物价,安定人民生活;同时也开辟了财源,为西汉朝廷增加了巨额的财政收入。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实行均输、平准之后,朝廷仓库储存的粟帛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郡)余谷,诸均输帛五百万匹。”

(三)统一货币的思想起到了稳定经济次序、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作用

汉初以来,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其结果,造成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到了武帝时代,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一些诸侯王和豪商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

文帝时,著名政论家贾谊曾建议禁止私铸,未蒙采纳。元狩四年(公元前l19年),在张汤的建议下和桑弘羊等的筹划下,为了“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西汉朝廷开始改革币制,发行新币。所发行的新币,一种是用白鹿皮制成的皮币,价值四十万钱,规定诸侯王觐见天子时必须用它作为献礼,实际上是强迫诸侯王捐献;另一种用银和锡的合金铸成的白金币,大者值三千钱,中者值五百钱,小者值二百钱;还新铸三铢钱,以代替过去的半两钱。规定:凡是私铸金钱者都处以死刑。但是,由于白金币比值太高,私铸者甚多;三铢钱虽发行,而旧钱未收回,币制仍然很紊乱。后来又废白金,改铸赤仄钱。不久又因赤仄钱轻而贱,人民不愿使用,宣布作废。虽有禁铸规定, 由于盗铸犯法的人多达数十万人,诛不胜诛,也无法实行。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采取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彻底进行整顿:“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三官钱,亦称上林钱,后世称为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等,规格相同,质量较好,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从而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金钱的流弊,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从此以后,全国货币统由政府铸造,币制归于统一。

(四)首次以财产为税基的“算缗、告缗”思想广开财政收入之源

在御史大夫张汤的建议下和桑弘羊等的具体筹划下,西汉朝廷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9年)颁布了算缗告缗令。

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这既是为解决财政困难的燃眉之急,也有打击豪商的用意。“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蹄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于是,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这时,桑弘羊正“以计算用事侍中”,算缗、告缗这项政策与其不无关系。算缗、告缗令的内容,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诸贾人末作(工商业主)、贳贷(高利贷者)、买居邑稽诸物(囤积居奇者)及商以取利者(一般商人),虽无市籍(不论有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每家估计财产多少呈报政府),率缗(“丝也,以贯钱”)钱二千而一算(二千钱抽税一算,一算一百二十钱),诸作有租及铸(一般小工业者),率缗钱四千一算(四千钱抽税一百二十钱);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除了官吏和乡官三老以及北边骑士外),轺者以一算(一般人有轺车者每辆抽税一百二十钱),商贾人轺车二算(商人加倍,每辆轺车抽税二百四十钱),船五丈以上一算(五丈以上船只,每只抽税一百二十钱);匿不自占(隐瞒不报),占不悉(呈报不实),戍边一岁(罚戍边一年),没入缗钱(没收财产),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赏给揭发者以没收财产之半);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禁止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家属占有土地)以便民,敢犯令,没入田僮(违令者,没收其田宅奴婢)。”由上可见,算缗、告缗的主要矛头是指向拥有大量资财、广占田宅奴婢的豪商大贾,这就是张汤所说的“锄豪强并兼之家”。

算缗令颁布之后,豪商大贾们强烈反对,“富豪皆争匿财”,对这项政令采取了抵制态度;只有以经营牧羊业起家的洛阳人卜式“愿输家之半”献与政府作充实边防之用。武帝以卜式为表现好的榜样,加以表扬和奖励,“以风百姓(商贾)”,然而“天子既下缗钱令而尊卜式,百姓终莫能分财助县官”。武帝乃采用告缗手段。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武帝派遣杨可主持告缗事;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重申告缗令 这时,任大农中丞的桑弘羊想是卖了力的。在告缗令贯彻实行之后,“中家(中等以上商人)大抵皆遇告”,由当时以严酷著称的御史中丞杜周负责审理全国告缗案件。凡是遇告的人很少有得到平反的。实行算缗、告缗的结果:“得民财产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豪商大贾受到沉重的打击,而西汉朝廷由此获得了一笔巨款收入。

实行告缗之后,西汉朝廷以所没收的商贾田地假与关东地区受水旱之灾而四处流亡的流民从事耕种;还把朝廷掌握的一部分园池苑囿租与贫民,解决了一部分流民和贫民的耕地问题。还招募各地流民、贫民迁往西北沼边各郡,并令戍边的兵士进行屯田,一时之间, 民屯、军屯布满边野,对开发边疆、巩固边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
参考文献
↑ 1.0 1.1 1.2 余婧瑶,徐绯斐.桑弘羊经济思想与经济改革述评(A).兰台世界:下旬.2013,8:135~136
↑ 丁婷玉.论桑弘羊的财政思想(A).财税金融.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9:3~4

与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