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疫情笼罩全球,车企是逃不过这关了吗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来看,虽然国内疫情状况基本处于稳定,但国外的情势却越发严重。国际汽车品牌也随之受到不少影响。
而在此之前,特斯拉曾与当地政府就其是否能豁免“就地避难”禁令进行了反复讨论。不过,胳膊最终还是拗不过大腿,商业发展不得不让步于国家政策。
写在最后
一场全球范围的疫情,向着低迷的汽车行业发起了挑战。致使全球汽车产业按下暂停键,很多汽车制造商可能需要重新规划产品投放时间和节奏。与此同时,很多车企都还未确定具体的复工时间,具体情况视疫情而定。所以,车企还将面临更多的未知可能,因此制造商该慎重考虑如何降低损失的同时,还应随时准备好应付突发状况。
据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CapitalMarkets)的数据显示,疫情对消费者需求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下降16%。
但好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复工复产,逐步恢复车辆生产,随之也缓解了原本汽车市场消费低迷的状况。因此,很多国内自主品牌试图抓住时机一展宏图。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全球疫情下,国内车企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这一蹶不振的车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今年降幅或至5%,疫情后车企更需拼硬实力
近日,中汽协汽车产销数据公布,2020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乘用车方面,今年1月产销预计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
对于1月销量下滑的原因,中汽协认为主要因素在于春节假期,今年1月有效工作日只有17天,比去年减少5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1月20日之后才开始产生影响,而那时已接近春节假期,疫情对1月车市影响有限。
疫情终将在短期内过去,当口罩摘去之时,新四化的转型之路依然是各大车企的主线,激烈的市场竞争将继续考验车企的技术实力储备。
不论2020年1月、一季度甚至全年销量如何,优胜劣汰的车市正在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甚至面临淘汰,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行优质资源整合和劣势资源替换,良币驱逐劣币,汽车市场整体发展状态良好,重回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疫情全球蔓延,汽车产业受影响,日本8家车企停产
自从过年以来,影响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最大的事件,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行业都因为这次疫情受到了冲击,打乱了自己的各种计划,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宣布破产。汽车作为重要的制造业产业之一,当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全球汽车行业都因为这次事件也进入停摆期,损失几乎不可预计。
国内老牌车企三菱也早已开启了医疗扶持,在3月的时候向长沙红十字会捐赠了2条口罩生产线。而广州一家企业采购了三菱电机,一条高效生产线就可以达到一分钟生产1000口罩的速度,堪称是“世界速度”。除此之外,三菱还捐出了一批车辆和物资,帮助医院可以对外输送物资人员。虽然汽车行业停摆,但有社会良心的车企仍然在用自身的技术和影响力,帮助这场疫情尽快过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❹ 疫情之下多家车企延期复工 或波及全球汽车供应链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还在不断的持续蔓延,至此确认人数已达数万人,疑似病例也升至近两万人。这样大规模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而毫无疑问,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汽车产业也遭受波及,蔓延的疫情加剧了连续两年下行的汽车产业的“寒冬”之境。
他表示:“目前我们需要等等看事情如何发展,如果根据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继续发酵,甚至直到3月,那么供应链将很可能中断”。据悉,目前博世在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武汉有两个工厂,共有约800名员工,截至目前还尚未有员工感染。
结语
对于抗击疫情而言,延期复工,的确是有效的遏制蔓延的做法,但对于车企本身而言,却有着不小的消极影响。车企延迟复工直接影响了当年产能,过长时间的复工同时也会打破车企的新产品节奏与计划,同时,产能的减少加上工作时间的缩减又对工人收入造成影响,而用工情况变化又会反作用于车厂生产。
汽车行业在经历了两年的持续下行后,好不容易在2019年年末出现了跌幅收窄的态势,只是谁也没能想到可能回暖的今年的第一个月,却又遭遇了疫情的冲击。因此,就如同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讲到的那样:“武汉疫情发生,将会导致整个湖北地区汽车生产与流通遭受冲击,从而影响全国的汽车产业”,2020全年,中国车市仍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❺ 面对疫情影响,车企应如何“自救”有位业界大佬发声了
车市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
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内肯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看影响不会太大。就汽车行业发展来看,疫情的爆发对已经步入存量市场的中国车市而言无疑意味着更艰巨的挑战,20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这对行业和车企都将会是一场硬仗。但临危之时,也可能有更大的机遇,我们抱定信心,逆风向上,比恐慌和担忧更有效。
需要强调的是,疫情当前,现在不是谈论经济损失、汽车行业损失的时候,目前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前几日,长城汽车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人民币500万元,尽绵薄之力,助力国家早日战胜疫情。我们也相信,强者恒强,长城汽车有能力应对此次挑战。
在营销层面,长城汽车最先考虑的,是全力配合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长城汽车将从各个方面向经销商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证团队、经销商体系的稳定。
对消费者的影响正负交织
疫情的爆发对于中国经济和车市,肯定会造成一定冲击。短期来看,从汽车生产到产品营销、销售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长期和全局的趋势影响不大,我们国家已经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对消费者购车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影响是“正负交织”的。一方面,疫情将会使一部分消费者的收入、购买力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产品销售、交易时间减少,客观上降低了汽车销量。而另一方面,市场依旧存在刚性需求,在疫情得到管控之后,汽车市场可能有一次“释放压力”的过程,使销量得到增长。
同时,我们将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根据地域的不同,城市消费水平的不同,打造差异化营销。面对疫情严峻形势,长城汽车也已经加速开展线上销售服务的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目前国内互联网的优势条件和长城汽车数千家优质经销网络资源,将现有销售模式进行升级,以应对变化,着力争取后续的新购车用户。
在生产方面,长城汽车会严格遵守国家和各个省份下达的疫情防控通知要求执行。目前初步定于2月10日工厂复工,但这一时间还需根据疫情发展进行进一步考量。即使复工,长城汽车也会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同时,长城汽车也会做好上下游风险防范,提前与供应链相关企业及时沟通,确保正常上班后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力,并着力生产的进一步降本增效。
中国品牌走向全球还需硬核实力
世卫组织日前将此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对于企业而言,将让更多国家意识到疫情风险,进而做出减少贸易的决定,从而对车企的国际贸易产生一定影响。
但得益于汽车全产业链的体系和研、产、供、销的全球化布局,长城汽车已经拥有更高的抗压能力。在汽车出口方面,长城汽车已经成立应急小组,严格履行防控标准,提升自身风险预警能力。某种程度上,这次疫情也在考验着全球汽车产业对于中国的依赖,考验着中国品牌走向全球的硬核实力。
从对全球负责的角度来看,成为全球突发卫生事件之后,有利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得到控制,中国也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外部援助和支持,从而有利于国内尽早结束疫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❻ 虽说国内经济受疫情影响不容乐观,但奇瑞还是将销量目标定在100万辆,要求向吉利、长城等自主车企看齐。
虽说国内经济受疫情影响不容乐观,但奇瑞还是将销量目标定在100万辆,要求向吉利、长城等自主车企看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❼ 疫情对车企和汽车市场会有什么影响汽车价格或将进一步下降
在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而疫情对于车企和汽车市场的影响也是不少的,像是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大众、丰田等等的车企都向湖北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也让我们费非常的感动。当然,除了车企的捐款之外,这次疫情对车市的影响还有着很多很多。
这次的疫情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挑战,而在我们遇到挑战之时也应该积极的面对挑战迎接挑战。最后也希望疫情能够尽快的结束,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❽ 一天亏损4亿疫情对车企是机遇还是灾难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庚子年的春节在人们印象里更加深刻。时至今日,每天仍然可以看到不断攀升的病例,但灾情迟早会过去,人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但是今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可能不太好活。疫情对行业的冲击是无处不在的,相关报道也屡见不鲜,先是餐饮巨头西贝的资金流危机,后又传出了北京奔驰每天4亿的亏损。如此行情,不少车企开始另谋出路。
第二个阶段是复苏阶段,虽说众多专家无法预言疫情拐点,但是看着日渐减少的感染人数,我想复苏期不会远了,我们姑且把这个时间段定在3月底。
3月底消费复苏,所有汽车厂商要做的是“抢”和“加”,抢资源,百废待兴,加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可见度,用吸引力法则抢来消费者,另外要把疫情期间给经销商的减法变成加法,增加对经销商的支持,强化销售等等。
第三个阶段是平稳期,我们把这个节点定在后半年,经历了上半年的洗礼,所有市场也趋于平稳,怎么稳中求进才是车企要做的。
互联网看车能否长线发展
对于此,短期内我并不太看好,汽车并不像口红,依靠李佳琪一人就可以带动市场。在老百姓的固有印象中,汽车和房一样是个大件,在网上买怎么都不靠谱。
但是这并不代表互联网卖车行不通。
众所周知,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我这翻“大件”分析还是站在90后角度说的,未来零零后,一零后不见得会这么想,所以企业与经销商适当打起互联网销售这一警钟。
今年市场不佳,很多分析与企业都唱起了悲歌,但是我认为这是个良机,回想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的经济腾飞和现在何其相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❾ 应对后疫情经济 全球车企融资超万亿
彭博社近日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今年前四个月,全球主流汽车企业及零部件供应商共发行了约440亿美元的债券,并筹集到1110亿美元的贷款总额,折合人民币总额超过1万亿元,创下了该行业债券发行及筹集贷款的历史新高。
根据上述报告,美洲实施融资的汽车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均为最高,共计有32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展开融资,除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主机厂,还涵盖固特异、AutoZone等零部件企业,累计融资规模达500亿美元。其中通用汽车是美洲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最大的借款方,该公司共筹集了216亿美元的贷款,发行了55亿美元规模的债券。
戴姆勒集团是欧洲汽车产业的最大借款方,该公司从欧洲地区8家银行共新获137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并向公众发行33亿美元的公司债券,此外大众集团、宝马等主机厂,以及安波福、法雷奥、李尔等零部件企业,共筹集了470亿美元的贷款,并发行了190亿美元的公司债券。此外,欧洲车企还计划融资70亿美元。
亚洲车企中,融资规模最大的是丰田。仅4月,丰田汽车就从日本多家金融机构中筹集到116亿美元的贷款,与此同时,丰田汽车还计划发行278亿美元的公司债券。此外,斯巴鲁、三菱、爱信、电装等日本企业及双龙汽车等韩国企业共获得130亿美元的贷款。
对于上述融资情况,美股对冲基金分析师张恺向表示,从融资名单来看,欧洲车企和零部件公司受疫情影响大于亚洲车企。
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的调研报告并没有列出我国汽车产业公司的融资情况。张恺认为,疫情将导致亚洲主要汽车企业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至少提高15%-20%,对于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可能会提高30%。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曾降低中国部分车企的信用等级及预期,该公司认为疫情将导致中国及全球主要市场的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拖欠率升至历史高点,并预计在未来六个月内,汽车制造商信用恶化会对资本市场带来额外的风险。
小编注意到,近日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自主品牌龙头企业吉利汽车均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加大融资力度。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影响,但车企仍需高度关注现金流,尤其是上游抗压能力较弱的零部件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❿ 疫情横扫大小车企 江铃救护车销售一枝独秀
遭遇疫情袭击,汽车行业集体受重创。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整体销量下滑超过40%,出现历史上最大跌幅,已公布业绩的24家A股上市整车企业无一幸免,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板块,营业收入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与此同时,24家整车企业中,19家净利润缩水,其中14家陷入净亏损,而赚钱最多的上汽集团,净利润也下滑86.42%至11.21亿元。经历过一场劫难之后,上市车企谁将最先康复?
大型集团相对抗跌
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和长安等六大汽车集团受疫情影响程度不一,虽然疫情对龙头车企上汽集团的冲击较为凸显,但由于根深蒂固,上汽集团第一季的销量、营收及净利润依然稳居上市车企榜首,并且是唯一一家营收超过千亿的车企。
上汽集团销量下跌幅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上汽集团规模大而波及的车型较多;另一方面上汽去年就出现下滑的态势,去年被称为“神车”的上汽通用五菱失速,通用因为换装三缸机也失去部分市场,而随着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也有更多的选择。因此,上汽集团第一季的营收及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不过,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以有效控制以及中央、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刺激汽车消费,上汽集团终端销量在4月率先转正,积极引领汽车行业整体复苏。上汽集团4月终端零售销量为43.3万辆,同比增长0.5%。面对车市回暖以及政策利好,在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上汽集团旗下九大品牌的超40款新车展开促销,正采取多重措施加快复苏的步伐。
一汽集团由于自主板块发力,销量逼近上汽集团,不过,一汽集团未整体上市,旗下上市子公司一汽轿车在今年第一季正处于资产重组当中,虽然营收相对稳定,但股价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一汽轿车已于2020年3月31日完成资产交割手续,完成重组,一汽轿车将变更为一汽解放。
同属六大汽车集团的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营收跌幅皆小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还能保持盈利。长安汽车今年第一季净利润为6.31亿元,仅次于上汽集团,其净利润增幅高达130.10%,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主要因公司产品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同时全资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放弃增资优先认购权,预计增加当期非经常性损益22亿元左右。目前,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正密集推出新车,这两家大型汽车集团的销量都在逐步复苏中。
东风集团处于湖北疫区受到最直接的影响,第一季销量排在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之后。东风集团在A股未整体上市,在A股上市的子公司是以商用车为主,各项下跌指标在汽车行业居中。
北汽集团没有出现大幅下滑,主要是有北京奔驰做支撑,不过,北汽集团也没有整体在A股上市,在A股上市的是子公司北汽蓝谷,受新能源汽车市场低迷影响,北汽蓝谷第一季营收、净利润以及股价都出现较大跌幅,一方面是疫情影响销量大幅下滑以及受补贴大幅退坡的影响,另一方面研发费用上涨,支出1.32亿元,同比增长88.69%,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业绩,净利润跌幅高达2142.76%。
明星民营车企迎难而变
作为明星民营车企,比亚迪与长城汽车的营收和净利润并没有逃脱下滑的命运。长城汽车是自主品牌三强之一,年销量已连续四年破百万,但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3.8亿元,同比下降43.9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下降184.08%。长城汽车在营业收入变动主要系报告期销量减少所致,今年1~3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15万辆,同比下降47.0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主要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集团产销量同比减少,以及受卢布汇率下跌影响,海外子公司尚未偿付的外币负债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产生汇兑损失所致。
而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因疫情及宏观经济下行对汽车行业整体市场需求冲击较大,该公司今年第一季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1~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192辆,同比下滑70%。受此影响,比亚迪今年第一季营业收入为196.79亿元,同比下降35.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84.98%。
面对疫情,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以及“不务正业”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制造商,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延长两年,疫情期间比亚迪股价不跌反涨。比亚迪预计二季度走出低谷、上半年净利增长超10%。
长城汽车也在灵活应对,加快新能源汽车以及海外市场的布局,其间股价也呈现上涨走势。随着复工复产以及国内汽车消费逐步恢复,长城汽车业绩有望逐季度复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