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一、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讲的五个要点是一个整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生产关系方面);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的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的生产关系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最终目的的根本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就没有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作为最终目的,统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赋予它们以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意义,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个目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以往任何社会的最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本质的东西。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二、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邓小平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虽然没有提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但它作为既定的前提存在,其意思蕴涵其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看,就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因为只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才能有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和特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从本质上决定了社会主义应当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三、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上,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 就市场经济的共性而言,一是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二是市场经济具有分化性。 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因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公有制要求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这能从根本上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既兼顾效率与公平,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实施国家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对收入的宏观调控,这有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产生剥削和两极分化的现象,但它不会伤及社会主义的主体和本质,也不会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总体上促进生产,加快迈进共同富裕的步伐。 四、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马克思称之为:“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邓小平则概括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富裕。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富裕也就是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没有文化和精神生活并不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那种富裕。 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活的基础。为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克服这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对此,邓小平说:“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 同时也应看到,对物质生活来说,文化、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巨大的反作用,它对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此,任何时刻都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不能忽视以至否定精神文明的客观作用。 五、有先后分步骤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时、多次强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里“逐步”包括两层含义:(一)从社会历史发展纵向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积累过程,需要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二)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横断面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帮助和带动更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富裕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实现共同富裕,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和结果。为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必须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的相互关系,把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三者统一起来。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非同时富裕的过程。
② 先富怎样带动后富
让一部分人先富来起来,然后先自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美好的规划与愿景,初中政治课经常有讲到这个,其实先富,要做到带动后富,是需要大心脏的,首先你得会说且做,做项目,要做带头大哥,要明确大方向,掌握基础,实干,带动下面的人,热情的一起干,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要有大局观,以大局为重,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③ 中国的先富后富论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先富后复富论就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制再让先富的人带动另一部分人在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一开始就同时富裕这样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先让沿海城市富裕起来,就像现在的上海,大连,青岛等城市都已经比较先进然后在带动内陆城市的发展,比如成都,武汉等地虽然不是沿海城市,但是以实力都已均相等,你可以看到郑州三十年前水平再看看现在的郑州以成为一个较现代化的城市了这就是先富后富论的优越之处。
④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性
楼上说得有问题。
我认为这个趋势是必然的,虽然过程可能有些血腥有些少儿不宜,推专论属过程如下:
1.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有权的人,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通过贪污受贿等方式获得巨额资产。或是部分人通过行贿或其他非法途径,勾结有权的人,获得巨额资产。以上就是先富起来的人。(谁能说中国的有钱人和这条路无关?!只是程度轻重而已,否则就没法变成有钱人)
2. 另一部分不符合以上2点的人,逐渐被飞涨的物价、医疗、房子、教育及其他越来越贵的东东拖到身无分文,最后死掉。
既然第2条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第一条的人了,那么就全体富裕、共同富裕了呗!
当然,要是楼主是在做作业或准备写点官样文章,那么就看2楼的;若是想联系实际进行探讨,就看我的吧。
⑤ 先富带动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是这么个说法,先富的有示范带动效应,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是同等富裕。
当然,先富者,有外逃的,有为富不仁的。倡导先富帮后富。
⑥ 怎样理解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的根本目标.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个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在1992年,邓小平精辟地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把共同富裕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
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去追求,容不得出现一点先富后富、多富少富的差别.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其结果,只能是同步贫穷、同等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事实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要让那些通过自己勤劳努力而且有作为的人先富,先富必须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实现.在我国现阶段,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按劳分配和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结果.同样,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要让那些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起来.道理很简单,我国是一个大国,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
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企业和其他人向他们学习.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有能力帮助和扶持那些没有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们,使他们也尽快富起来.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就有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就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贫困地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⑦ 中国经济走的是先富带动后富的非均衡的发展模式这可有力地激发竞争而增长社会
必须要先富带后复富呀,没制有可能十多亿人一下子都平等的均衡的富起来。而且先富有带动示范作用,让人们看到富裕的样子,激发生活的动力。怕就怕先富的不仅不带动后富,还想尽办法垄断资源,阻断后富的可能。现在绝大多数外国都是这种情况,阶层十分固化,我国也逐渐有这个趋势。
⑧ 先富“如何”带动后富
从实践中,这个确实是一个中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发展经济学这个领域,有不少的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所有的部门都会发生财富、技能、工作能力的积累与上升,在所有部门都发生的现象,但是有不平衡变化发生,部门之间收入增加的速度并不相等。
但是,补偿性变化也在发生,先富裕的部门会拉动其他部门收入的增加,这就是滴漏效应。
1 人口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从相对落后的部门向相对发达的部门大规模的转移,这是通过人口转移发生的滴漏。
2 技术进步会开始对少数工业部门有力,技术进步开始会对非熟练劳动力不利,但是最终会扩散到所有的部门。
3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会促使具有金融资源和企业家能力的人抓住发展机会,并获得巨大的利润。这也会先造成一定的发展不平衡,但是最终会提高劳动力的工资。
综上,不平衡变化会先于补偿性变化发生,收入的差距会先拉大再缩小。
但是,这不等于说,就不需要政策的作用了。因为这种补偿性作用的发生需要很长的时间,并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现有的不平等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需要运用政策进行调整。巧妙的通过各种政策,利用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和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发展经济。
就中国来说,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增加劳动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同时,完善金融市场,使得财富的滴漏效应可以更好的、顺畅的传递下来。
⑨ 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势和劣势
这项政策抄是小平同志提出来袭的,现实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现富起来了,但我并每发现先富起来的部分人和地区有带动后来的人,我看到的多是那么多重复建设,道路、及各种建筑拆了又建,而穷地方则变化很小,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小平的一句口号使这种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口号是政府机提出来的,要实施也得靠政府的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