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经济人物影响力排名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终身成就奖
▪ 郭鹤年
年度人物
▪ 梁稳根专 ▪ 马云 ▪ 杨元庆 ▪ 宁高属宁 ▪ 王健林
▪ 张维功 ▪ 胡问鸣 ▪ 宋志平 ▪ 郁亮 ▪ 关锡友
创新奖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
新锐奖
▪ 雷军
提名奖
▪ 鲁伟鼎 ▪ 周海江
2013的还没有出来
『贰』 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多大
方舆论在盛赞中国对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时,举的两个例子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带动了世界原材料及能源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价格上扬为原料及能源出口国带去了福音,但同时因为中国出口大量的廉价产品,又遏制了其它国家因原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便说,从2000 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翻了三倍,其增长幅度可以与20 世纪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时媲美。然而,这次石油价格的飞涨却没像往常那样引起通货膨胀的高涨及经济衰退。它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缘故。
《经济学家》在夸奖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做出的贡献,我们却应该看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风险,其中隐藏的危机。
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也就是讲进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很大。按汇率计算,2005 年第一季度的对外依存度达48%,是1990 年以来的最高值。对外依存度高,说明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与能源。2003 年,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等产品分别占消耗总量的35%、36%和47%,镍和天然橡胶更高达55%上。据专家估算,到2020 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
在世界原料与能源市场的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面临巨大危机。我们的出口市场是一个竞争力很强的市场,我们缺少定价能力,所以出口产品的价格很难随着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上涨而提高。而我们进口原料与能源都需要外汇,我们缺少报价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出口产品来维持平衡。在美国政府鼓励美元贬值,以减轻它的债务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出口更多的产品来换回的是有限的购买力,购买原料尤其是能源的能力却无法相应地增加。如果我们仍然不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我们将面临生产越多、实际收入越少的困境。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央政府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不仅是一种口号,它实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可持续性,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此外,中国经济也不能满足于当“世界工厂”。如果我们不培养自己的设计、创造能力,未来的经济增长也会大打折扣。当然,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也在不断增长,主要是因为我们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加快工业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这种情况表明,中国工业总体实力仍不够强大,先进技术装备仍依赖进口。当我们的制造实力越来越接近工业化国家时,它们的企业会把中国企业越来越当作对手,对中国企业转让技术会越来越困难,条件会越来越苛刻。美欧在与中国的商业谈判中不断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恰恰表明了它们的这种担心。与此同时,美日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未来可能会以各种借口限制中国向它们的出口。
虽然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但中国经济仍有一些固有的优势。比如,中国的市场潜力正在日益显露出来,中国已经可以利用消费者主导的优势,利用自己拥有的市场来提一些条件。外国企业要想占领中国市场必须付出一定的转让技术代价。而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必须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及原料的利用率,提倡原料的多次使用与循环利用。中国的市场大,如果大批改用新技术,就可能降低使用成本。如果形势逼迫我们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当然,中国还面临许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银行与金融体系还不那么健全,环境可能面临危机,等等。但正如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所说,中国现在的情况有点像19 世纪的美国,大众消费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问题激增。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历过那么多危机,中国也难免面临风险,但是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叁』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谁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最大
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2万亿元,而你列举的这四个城市经济量最大的也不过是上海的3万亿元,只占了中国经济总量的3.67%,因此仅仅一个3-4万亿元是无法影响全国的,或者说这几个特大城市中谁也无法单独影响82万亿元的中国经济,但如果排名前十位的大城市联合起来,那将对全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所以,中国经济是由无数个城市和农村构成的,经济基数太大了,相对之下个别城市的经济影响力都是有限的,实在不好说谁的影响力最大。
『肆』 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开始获得公认了吗
据报道,日前相关部门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获得公认,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企业给当地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就业机会。在海外受访者眼中,中国企业的进入与发展给当地带来了新的资金技术,并增加了就业机会。与2015年相比,认为中国企业影响当地企业和品牌发展的人群比例明显减少。
希望中国的影响力可以持续提升!
『伍』 2020中国经济(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是哪十大
这个中国影响企业的老师的话,这个首先就是中国的淘宝还只是中国的拼多多,还只是中国的商场,还只是中国的一些其他的啊,总共的话最大的品牌的话目前就是阿里巴巴呀,拼多多还有就是腾讯呀。
『陆』 2019中国经济十大影响力企业家有孙鹏吗
2019年中国经济十大影响力题企业家。应该是没有顺鹏这个企业家的。
『柒』 求中国经济界知名人士介绍
张五常(Steven N.S. Cheu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张五常教授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起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张五常教授的理论主张往往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英文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英文1982)、《卖橘者言》(1984)等等。一方面,张五常教授在理论上下过苦功,“由浅入深、由深转复杂,再由复杂转深、再转浅,来来回回好几次”,已把价格理论咀嚼透烂。另一方面,张五常注重案例研究,大量时间用于现实问题的实践调查,多年砺炼,使他的学术素养和对现实问题的把握浑然一体。 钱颖一(Yingyi Qian)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钱颖一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4篇论文,仅仅2006年,钱教授就有3篇学术文章发表,说明钱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钱颖一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82年)、耶鲁大学运筹和管理科学硕士(198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 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未来所面临的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重多机遇与挑战,钱教授反对单一渐近式说法, 坚持渐进与激进并行的观点。 郎咸平(HP Lang, Larry)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堪称 林毅夫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林毅夫教授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林教授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他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息指标体系,才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邹恒甫(Zou Heng fu)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邹恒甫教授说过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教书,和学生在一起;第二就是很痛快地读书,主要是历史和哲学。1992年,邹恒甫博士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了国际数理金融和数理经济系两个班,开始了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试验。这两个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心向全球一流大学经济系输出很多中国经济学博士生,邹教授的行动赢得了经济学同行之间的佩服和尊重。邹恒甫对于教育所做的贡献,首先不愧于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本职。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本经济学英文期刊《经济学与金融年刊》,该刊成为国际经济学主流刊物之一。 吴敬琏(Wu Jing Lian)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吴敬琏教授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是一个睿智和良知兼备的中国学者,他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贵品格。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吴敬琏教授并没有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是他仍然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适时转变到整体改革战略,规划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路径,论证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张维迎(Zhang Wei Yi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可能是挨骂最多的经济学家,什么“资本家的乏走狗”,什么“屁股决定脑袋”,一时间学术争论和人身攻击的界限被彻底地模糊了,但是那些骂张维迎教授的人,至少有90%没有完整地读过张维迎的一篇文章。从1984年至今的20多年里,张教授张从事产权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是一贯的,长期的。张教授还应该算作是将“博弈论”(Game Theory)引入中国的开山之人,做了大量有关博弈论“传道授业”的工作。 李稻葵(Li, David D)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除了经济学业内人士, 知道李稻葵教授的人很少。“一个经济学者在公众空间,要以一种理性的形象出现,要用理性的话语讨论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经济学者的风范。”李教授发表评论的同时也定义了自己。李教授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经济学)学位。先后担任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陈志武(Chen Zhi Wu)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陈志武教授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华尔街对冲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经理,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陈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最近几年,陈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什么制度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金融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是陈博士研究关注的问题。 田国强(Tian Guo Qiang) 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 经济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 田国强教授无论是在国际经济学界还是在中国经济学界均名声远扬。然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赴美留学的孜孜学子,田国强的求学道路异常坎坷。田教授1980年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得该校数学硕士学位, 1987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得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他提出了一个在“非规范性”的经济环境中,即有限经济自由和不完全市场体系环境下的企业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经济制度环境得到适当的改变,社会才能有效地变换产权的所有制安排形式。田教授为德州A&M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很多人都不是国内前三的高校毕业的,看来大陆高考选择的并不是最
有学术天赋和学术野心的。另外天国强曾说,相对与日本学生,中国学生更加
IMPATIENT。没有学术毅力是做学问的大忌。
『捌』 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有多大
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至6.9%,继续位居世界前列。据世界银行估测,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左右,按此增速计算,2017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了15.3%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左右。
中国进口贸易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进口需求迅速扩大,为国际贸易繁荣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有效促进了世界经济再平衡。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1—2016年,中国进口货物和服务总额占全球进口市场的份额由8.4%提高到了9.7%,提高1.3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的进口份额下降了0.4个百分点。
2017年,中国进口继续稳健增长,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7年1—10月份,中国进口(按美元计)增速分别比美国、德国、日本和全球高10.4、8.1、7.6和6.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国进口增长对全球进口增长贡献率达17%,进口占全球份额提高到10.2%。
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国,2017年中国进口原油、铁矿砂、大豆等商品量刷新纪录,分别达4.2亿吨、10.75亿吨、955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10.1%、13.9%,进口均价分别上涨29.6%、28.6%、5%,对稳定大宗商品价格,拉动原材料出口国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为世界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
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玖』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占世界的比重持续提高,主要经济社会人均指标的位次不断前移,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2013-2016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2%,明显高于世界同期2.5%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经济体4.0%的平均水平。
(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拉动居全球首位。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7%,拉动世界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三)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提升。
自2010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计算,2016年,我国GDP为11.2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4.9%,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在经济体量上中国与欧美差距明显,若从市场价格角度考察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中国的占比从2000年的4%跃升至2016年的15%。亚洲(包括日本)的占比为31%,而美国和欧盟的占比之和为47%。
其次,在进口量上同样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中国在全球进口中的占比仅为12%,而亚洲的占比为36%。美国和欧盟(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的占比之和仍达31%。
世界最终需求的很大部分仍来自欧美等高收入经济体,而2015年中国消费(以市场价格计)大约是美国和欧盟总消费的三分之一。
最后,中国在全球经贸制度的设计中还相对较弱。事实上,相较于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中国在全球经贸规则制订中的影响力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