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13 15:18:41

⑴ 南水北调经济效应我们成功了吗

已经成功了,现在还在运行阶段,还需要几年以后,才能全部达到目标

⑵ 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对沿线经济起什么作用

有利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形地理条件的允许
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⑶ 南水北调工程历时多少年花掉多少RMB对北方的经济影响

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复局为:分别制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国大陆地势形成三个阶梯。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答案补充
2002年至2010年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近期阶段,总调水规模约200亿立方米;2011年至2030年为中期阶段,调水规模约增加168亿立方米,累计达到368亿立方米左右;2031年至2050年为远期阶段,年总调水规模约增加80亿立方米,累计达到448亿立方米左右

⑷ 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地和调入地经济发展均有巨大促进作用,这句话为何错误

只是对调入地有好处,对调出地是会影响其用水的,而且对当地地质安全照成一定影响,虽然工程投资会很大但不是用于当地人民

⑸ 南水北调对北方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水资源的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潜力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关键的基础性约束条件之一。改善水资源时空分配状况,对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西北和华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增长潜力,促进这一地区在更广范围内、更深层次上、更多领域内与全国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北方干旱缺水,仅靠该地区本身无法调剂解决的情况下,更大范围内进行水资源调配,即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平原水资源危机,为开发西北部干旱地区创造条件,更好更充分地综合利用我国的水土资源。

功能及意义南水北调工程除了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外,它将全面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对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能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促进潜在生产能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华北地区是我国比较发达的地区,“京津塘首都经济圈”是我国东部地区三大经济增长重心之一,经济发展极具优势。区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和铁矿、有色金属、石膏等矿产资源。同时,该地区是全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综合运输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但由于水资源的短缺,目前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组合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增加华北地区水资源供给,有利于华北地区潜在优势的发挥。

⑹ 什么是"南水北调工程",并说出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内容介绍: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因其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该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对。
南水北调工程意义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经济,生态。
以下是各自内容介绍: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⑺ 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⑻ 分析南水北调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缓解北复方地区缺水
“南水制北调的重要意义,首先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冯旭松介绍,2002年南水北调规划区人口4.38亿人,直接受益人口1.1亿人,是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15%。

⑼ 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论述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地和调入地的可能影响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及其以南流域的径流量占全国的!"#以上,耕地面积却不到全国的$"#。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区的面积占全国的%"#,耕地占$%#,人口占&’#,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更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但目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急待解决。而南水北调工程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措施。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从)"世纪%"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形成了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和华

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据对通天河、雅

砻江、大渡河引水方案的规划研究,&条河流年最大可调水量约为)""亿+&,其中从长江上游通天河调水(""亿+&、从长江支流雅砻江调水约%"亿+&、从大渡河调水%"亿+&。初步考虑,供水范围为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和山西六省区;引水方式为自流和提水两种。无论采取哪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左右的高坝和开挖("",+以上的长隧洞。

(*(*(雅砻江引水线

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黄河

支流恰给弄。枢纽坝高(-%+,线路全为隧洞,全长

(&(,+。(*(*)

通天河引水线

此方案系与雅砻江引水联合开发,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枢纽坝高&")+,线路全为隧洞,全长

)!.,+,其中同加到雅砻江(%!,+、雅砻江到黄河(&(,+。(*(*&

大渡河引水线

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枢纽坝高).’+,线路全长&",+,

其中隧洞长)!*%,+。泵站抽水扬程$%!+,年用电量-(亿,/・0。

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1%"""+,是

我国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地震烈度大多在!"#度,

局部$"%度。在此高寒地区建造&’’(左右的高坝和开凿埋深数百米、长达)’’*(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施工环境困难。因此,还须加深前期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这些难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近期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

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远景考虑从长江三峡水库或以下长江干流引水,增加北调水量。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在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条件下,在&’&’年发展水平及汉江中下游适当作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中线工程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亿(-,一般枯水平年(保证率#./)可调水量约)’’亿(-。中线工程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中西部,供水区总面积).+.万*(&。因引汉江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中线工程可缓解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两市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亿(-,农业增加供水

-’亿(-,将大大改善用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条件,

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将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

北上,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亿(-,即使在特枯年也超过!’’’亿(-。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规划考虑了东线工程合理的最终规模,以&’&’年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规划规模和在&’世纪内把水调到华北的第一期工程规模。各个时期相应的调水量见表)。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两侧、胶东地区部分城

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亿(-,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

!!+.!亿(-,农业用水#!+#!亿(-。东线工程实施

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表!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不同规模和水平年调水量

"调水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调水工程水量平衡的生态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调水量的大小是由水资源供需

量计算来确定的。但从环境与生态的角度看,调入区的调水规模必须适宜,在缺水区增加水量并非愈多愈好。生态平衡与水量平衡之间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水量平衡要素(如降水、蒸发、地表水与地下水等)是重要的生态物理因子。跨流域调水工程会引起水量平衡要素和它们对比关系的变化,最终将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如何控制水量平衡要素及其对比关系变化的适宜程度?这个问题可以从地理学的观点提出指标来解决。水量平衡要素间的对比关系构成了水量平衡的结构。自然地带性规律的理论研究表明,自然地带的划分可采用辐射干燥指数!"#$%(!"为净太阳辐射,$为蒸发潜热,%为降水量)作为指标。实际上,!"#$%是蒸发能力与降水量之比,因为在热量平衡方程中,!"#$代表了蒸发能力的上限值%&’即

%&(!"#$())

由于地表产生径流的条件因地貌、土壤等地理条件而异,为了排除这种差别,把辐射干燥指数中的降水量要素%减去地表径流量!),可以得到区域湿润度*+的表达式。

你可以在豆丁文科http://www.docin.com/p-378137569.html和网络文库http://wenku..com/link?url=搜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⑽ 南水北调的影响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与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