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航空的发展方向
[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讯] 2004年10月31日,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在珠海举行的“中国航空航天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讲话,全面阐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
张云川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把航空航天科技作为带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高技术之一,始终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之一。
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张云川指出,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中国航空工业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以支线飞机起步的发展规划,按照国际标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努力推进支线飞机形成支柱产品;适应社会对通用航空的需求和空管改革的需要,加快推进通用飞机、轻型民用直升机的产业化步伐,加快新机型、新技术开发;进一步扩大民用飞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鼓励企业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方向不断扩大国外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和风险承包业务,积极融入国际航空工业大循环;中国政府还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积极组织开展大型飞机工程的论证工作。
关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张云川强调,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形成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等应用卫星系列,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为依托,研制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音频/视频直播卫星。研制“无毒、无污染、高可靠、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继续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支持建立空间科学探测卫星系列和空间环境保障体系。中国政府将按计划完成世人瞩目的绕月探测工程,同时开展月球探测第二期、第三期工程论证。积极推进载人航天的后续工作。
在谈到国际合作与交流时,张云川指出,中国航空航天业取得的成就,是中国航空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国航空航天业开创新的辉煌,需要依靠中国航空航天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张云川表示,中国将始终奉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在遵守国家外交政策和已签署的国际条约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企业与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之间在航空航天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通过合作,彼此之间增进了了解,加强了联系,建立了友谊,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积极推动航空航天业的国际合作,为航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航空航天技术造福人类而做出不懈努力。(古新萍 李迁)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作主题报告。
来源: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
『贰』 什么要先发展航空
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泰森在他的《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中,就解释了为什么人类要去探索太空。
首先,就是要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如果要给宇宙写一封信,那地址栏就是: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本星系群、室女超团、可观测宇宙……人类只是宇宙中微弱的闪光。
如果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小到婴儿打翻一杯牛奶,大到国际冲突,地缘政治争端都只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
尼尔泰森说:“当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停止增长的那一天,我们就可能面临着倒退到幼童式观点的风险,即我们固执地以为宇宙仍然围绕着我们转。那将是人类的劫难”。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如果只在舒适区里获取知识,难免会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追求知识、追求未知,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其次,我认为,发展航天事业也是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小到电视信号,大到卫星云图、地震播报都离不开卫星讯号,这一切都得益于人类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离不开航天事业,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航天事业,人类的文明要倒退不知道多少年。
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发展航天事业,是永远提醒自己的渺小无知,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以自己为中心;也告诉自己,对未知事物永远充满热爱,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叁』 成长阶段航空经济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什么推动
成长阶段航空经济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航空运输推动。
运输航空业务:实行“一主两翼”发展战略。洛阳机场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巩固和扩大现有业务的规模,积极拓展新兴的产业领域,逐步打造以运输航空为主体,以飞行训练和通用航空为支撑的“一主两翼”产业格局。
『肆』 航空经济的发展航空经济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航空经济发展类型分析
综合而言,国外航空经济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城市综合体引领型航空经济。这种航空经济具有腹地经济属性和较强的辐射性,所依托的城市一般是综合性交通枢纽,所依托的机场客货流量较大,它的集聚效应明显,拥有航空运输服务、电子信息、高新材料、生物制药、金融等多种产业。这种城市综合体,典型的如爱尔兰香农自由区,德国法兰克福、日本中部机场城等。二是航空主导产业引领型航空经济。此种航空经济以航空主导产业(尤其是飞机制造业)为龙头,在机场周边形成完整的航空工业产业链,它是一种以制造业为主的航空经济发展模式。其代表是蒙特利尔和西雅图。三是地方特色引领型航空经济。此类航空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当地已有优势,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航空经济,比如,孟菲斯的物流型航空经济发展模式、迪拜的商务贸易型航空经济发展模式等。
(二)国外航空经济发展经验
国外航空经济区一般都遵循由航空枢纽向航空产业集聚区再向航空都市发展的规律。
1.以枢纽机场为支撑
世界各国的航空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均以发达的枢纽机场为支撑。如,新加坡就是通过把樟宜机场打造成东南亚的枢纽机场,扩大转口贸易来发展航空经济。荷兰则是通过把史基浦机场打造成世界级枢纽机场来发展航空经济。两国发展航空经济的模式基本相同。
2.以骨干立体交通网络为基础
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是航空经济发展的基础。世界各国的航空经济区,无论是以流量经济为主的孟菲斯还是以制造性经济为主的西雅图,都是将综合交通的便捷性作为发展基础的。孟菲斯有四通八达的货运航线,以各种交通手段连接地面交通网。西雅图拥有以航空制造为特色的航空经济,由于飞机总装基地要接收来自全球的零部件,所以它更是以海、陆、空运输高效联动为基础。
3.注重提高机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孟菲斯机场规定了比其他机场更晚的截件时间,并且提供高效的通关服务;法兰克福机场以其高效服务被国际民航组织评为最佳机场,从而吸引了诸多知名公司进驻。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及较高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是航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4.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
各国发展航空经济均注重从各自文化底蕴、独特资源出发。比如迪拜世界中心建设的是旅游休闲特色的航空经济,香港展现的是会展特色的航空经济,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突出的是商务总部特色的航空经济,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走的是零售特色的航空经济发展之路。
5.注重规划引导,提升发展内涵
各国在发展航空经济上均制定有完善的产业政策,对符合要求的投资项目和相关企业实行分层优惠,建立航空产业园区,并对高端人才引进进行鼓励,尤其是土地政策,既注重合理规划,又注重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伍』 发展航空经济能够促进消费结构转型提升消费层次正确吗
中西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多,航空经济的发展能突破资源分配的地域空间障碍,能够促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形成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
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然而,对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其重要抓手是如何利用中部的交通优势和西部市场腹地优势消除其资源配置的空间约束。各国实践表明,以航空枢纽机场为核心,正好能突破资源分配的地域空间障碍,吸引航空及相关产业的快速集聚。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引领现代产业基地和对外开放门户发展,扩大就业规模,吸引人口加快转移,培育形成航空城,实现航空运输与产业、城市发展、人口集聚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进而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强其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具体实践来看,基于创新理论学科长期的研究积淀和优势,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整合一流研究力量,必能产生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突破性理论成果与应用成果。我认为,在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方面,创新理论研究应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建立高效服务型政府为航空经济创新提供新动力。实验区建设承担着河南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等多重实验任务,应充分利用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分析河南在创新航空经济增长模式中的主要制度瓶颈和现实约束,设计有利于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宏观投资体制、产业组织体制、现代科技管理体制。
增强航空经济创新战略的引领性。中西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技术追赶和超越,关键是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创新战略转型。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性重点和阶段性目标,研究需要建立哪些机制、实施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实现中西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
此外,构建以提升航空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为重点的产业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中西部依托航空运输比较优势相关新兴产业集聚、重视中西部创新发展人文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也是亟须研究的方面。
和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性也更强。唯其充满挑战,才越需要开拓思路,以创新理论来引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面对,最终走出一条因地制宜、以开放和创新双轮驱动的转型发展之路。
『陆』 航空经济发展的布局具有什么特征
1、航空经济发展的布局具有( 圈层性)特征。
2、按照对航空运输和机场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航空经济的产业类型可以划分为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引致产业三大类;按照距机场距离的远近,航空经济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圈层特征,大体可以划分为空港区、紧临空港区、相临空港区和外围辐射区四个基础圈层;从时间特征来看,航空经济产业可以划分为运输经济阶段、产业集聚阶段和城市经济阶段。
『柒』 航空经济的前提
发展航空经济的核心在于“航空”二字,如何提高客运和货邮的吞吐量是关键。围绕着“客”和“货”,需要思考我们将要运输什么样的人和货物?人和货物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去?人和货物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就涉及到航权、航线、机场吞吐能力、机场集散能力、区域核心吸引物和区域比较优势等一系列基础条件,这些是发展航空都市区的一切先决条件和基石。对于一座机场而言,每项基础条件的发展并成熟都是重大考验。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发展航空经济并不具有普适性。不能认为每个拥有机场的城市或区域都有发展航空经济的可能,只有那些在区域中具有重要区位优势或紧邻大型城市的机场,才可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序的建设发展由理想变现实。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只有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围绕机场出现临空指向性经济这一特殊的经济模式。当机场所在区域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才能保证这一经济模式健康、稳定发展。从全球航空都市发展来看,大型、综合型航空都市基本位于全球性的都市经济圈和发达城市。发达的经济圈和城市具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机场周边能够较易形成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尤其是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产业集聚。这种强大的区域背景也是跨国企业、高端产业和高素质人才入驻的首选要素,是发展航空经济的重要支撑.
『捌』 从经济发展的逻辑上讲航空经济的出现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达到了一定水平是啥啥
从经济发展的逻辑上讲,航空经济的出现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达到了一定高的水平,弊病已经由地上的行驶到海上,最后能够霸占到空中所有的领域都能够发展经济,说明经济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地位,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推进了经济的发展。
『玖』 发展航空经济有利于拉动欠发达地区的法展对吗
1、没错,航空经济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航空核心类产业,指直接利用机场专资源,主要属聚集的是航空运输和航空制造产业链上的企业;第二类是航空关联类产业,指对航空运输方式高度依赖,主要聚集的是高时效、高附加值型产业以及知识、信息、技术、资金密集型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第三类是航空引致类产业,指由航空核心类产业、航空关联类产业所引发的客流、货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聚集形成各类辅助、配套和支持型服务产业。
2、当经济发达地区利用大机场资源,依托腹地强大的经济支撑力来发展航空经济时,具有成本和人力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地区正吸引着一批批依托航空物流而集聚的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光学材料等产业。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之下,原本处于经济版图中发展“洼地”、缺少技术和资金的中西部地区,通过发展航空经济,直接面对国际市场,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加速经济发展,逐步变成发展“高地”。
『拾』 航空经济的航空经济的演变
在航空经济概念的演变和提出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航空港经济、临空经济和航空经济等几个阶段。还先后出现了航天经济、临空港经济、低空经济和临空产业等相近、相似、相混的概念。这些都反映出人们对航空经济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探索的演进过程。
现有的航空经济概念从来源上分为三类:一是来自政府部门,二是来自高校,三是来自企业。现有的典型定义列举如下。
概念1:2012年3月“两会冶期间,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航空经济是以民用航空业为核心和依托形成的经济发展形态,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航空核心类产业,指直接利用机场资源,主要聚集的是航空运输和航空制造产业链上的企业;第二类是航空关联类产业,指对航空运输方式高度依赖,主要聚集的是高时效、高附加值型产业以及知识、信息、技术、资金密集型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第三类是航空引致类产业,指由航空核心类产业、航空关联类产业所引发的客流、货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资源,聚集形成各类辅助、配套和支持型服务产业。
概念2:2013年5月,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2013中国民航发展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航空经济是指依托航空运输方式而形成的新型经济形态,具有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和高时效性的特征。刘雪妮和姚津津认为航空经济的核心是民航产业链,并具有三大特征:技术密集、国际化和开放性。
概念3: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概念4:航空经济是从产业角度对经济发展特征的把握,指的是以民用航空业为战略依托形成的经济发展形态。它在逻辑上并列于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在基本内容上,航空经济由以民用航空业为核心的航空活动引起的经济联系构成,包括直接或间接依赖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而进行的生产制造业和服务性产业活动,这些经济联系和产业活动形成的经济集合便构成了航空经济的内容,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范围上,航空经济的核心层包括客货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与管理、空中交通管理、飞机维修、航空油料供应、航空销售代理等,其上下游主要包括飞机和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航空金融租赁、空港产业园、航空物流和航空旅游等。而航空经济的辐射范围,可以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航空经济的整个产业链条中,民用航空业是主导产业。在主要特征上,航空经济是现代经济、服务经济和绿色经济。
概念5:航空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放大市场接近效应,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现代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出发点,突破路径依赖和区域收敛壁垒,通过产生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不断引致大型机场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并与周边城市及机场形成经济发展走廊,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形成以这些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而新型的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