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影响犯罪的原因

经济影响犯罪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13 05:04:13

㈠ 犯罪率上升与经济发展有关系

犯罪率上升以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过快,犯罪率就下降。反之经济力发展缓慢。犯罪率就会上升。

㈡ 导致各类经济犯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企业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名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一些预防经济犯罪的机制没有及时跟上,近几年来的刑事审判统计结果显示,经济犯罪正有越来越猖獗之势,波及社会各个领域。一批震动全国的大要案,如慕马案、陈希同案、胡长清案、成克杰案等都与经济犯罪密切相关。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引发的楼塌、桥垮以及特大火灾、爆炸等惨祸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首先,单位犯罪的现象将进一步增加。入世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由单一向复杂转化,从而使经济犯罪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变化。除了传统的自然人犯罪外,单位犯罪将会越来越多,诸如走私,生产伪劣产品;偷税等单位犯罪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其次,犯罪领域将进一步拓展。这一拓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新兴的经济犯罪领域发展。入世后,各种专业市场不断得到发展,各种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将不断出现,而其规范机制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建立或健全起来。在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高科技市场等不断兴起的新兴市场中,由于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极易成为各种犯罪分子投机的场所。二是向执法部门渗透。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大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权力与利益的结合点。入世后,随着大量的经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执法部门将越来越多地介入经济生活。一些法制观念淡薄、金钱欲望膨胀的执法人员,很容易被经济犯罪分子拉入贪污受贿罪的深渊。
第三,犯罪手段更为复杂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各类经济犯罪的手段更加隐蔽,更加狡猾,并向智能型、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经济犯罪领域在国际上已经并不鲜见,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贪污犯罪,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货币等。至于设立公司,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在入世后相对日趋自由的贸易环境中,很有可能大量出现。
第四,经济犯罪种类将不断增加。除走私、贪污、贿赂等原有的经济犯罪案件继续增加外,新类型的经济犯罪,如刺探、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业务秘密;窃取、出卖本企业的技术秘密;封锁市场,垄断价格;制作虚假广告,操纵股市行情从中牟取暴利等“新兴”经济犯罪类型,也会不断出现。
第五,经济犯罪的跨国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将大为增强。跨国性经济犯罪实质上是经济犯罪活动在地域上的扩展和延伸。犯罪要素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是国际性经济犯罪的主要特征。入世后,随着人员跨境流动的进一步方便,境外人员入境犯罪将逐步增多。同时,境内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盗运珍贵文物、盗窃、诈骗等经济犯罪为主的经济犯罪分子,作案后携带赃款赃物潜逃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案件也会不断增多。
第六,经济犯罪危害性将日趋严重化。集团化和跨国化的经济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将愈来愈严重。在金融和证券领域的经济犯罪,往往会导致银行破产,成千上万股民的损失,不仅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还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

㈢ 简述经济与犯罪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各种犯罪都明显增多有人提出经济增长同犯罪回具有同步增长的观答点,即 “同步论”,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表面现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不可解释的矛盾,所以应加以具体的和深层次的分析。

同步论在理论上的矛盾表现为,既然承认犯罪是综合原因导致的结果,那么单从经济上找增长原因,就陷入了单因素论巢臼,不能全面说明犯罪变化现象;

在实践上,新中国建立后,经济发展有三个最好的时期,前两个是1956年前后和1964年前后,而这两个时期犯罪率都不高,而且1956年是建国以来犯罪发生率最低的年度,犯罪率为0.29‰,1964年犯罪率是0.3‰。
第三个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时期犯罪率最高,1989年犯罪率是1.4‰,1991年是2.13‰。
以后立案标准调整, 提高了盗窃等财产犯罪立案的基数,促使犯罪统计数下降,但重大案件犯罪率却大幅度上升了,说明犯罪严重程度并未减轻。不仅如此,而且还更趋严重。可见经济增长并未表现出与犯罪同步增长的规律,这是我国。

㈣ 为什么说经济快速增长也会刺激犯罪率

犯罪与经济同步增长论是指现代犯罪原因研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刑事犯罪必然增加,并呈现出犯罪与经济同步增长的趋势。流行于现代西方社会。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里,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的一定发展,并没有带来犯罪率的下降,反而造成犯罪率的不断上升,由此,西方一些犯罪学者总结出一条“规律”,即认为犯罪率与社会经济同步增长。50年代以来,在历届联合国预防犯罪与罪犯处遇大会上,几乎都要讨论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问题。[1]
比较一致的观点有:(1)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时,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犯罪增加;(2)不能把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看成是犯罪的主要原因;(3)某些犯罪正是由于没有及时进行社会经济改革而引起的;(4)经济发展可以增强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机制;(5)只有规划不良的经济发展,或把经济发展当作社会主要目标,而忽略社会发展时,才会导致犯罪的增加;(6)不能以预防犯罪为借口而阻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也有的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迅速发展的经济会打破各种社会关系的平衡状态,削弱社会控制犯罪的传统机制,从而导致犯罪增加;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发展成就都有助于犯罪;犯罪已成为现代化方面最明显最重要的代价之一。我国学者自80年代中期以来,对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㈤ 你身边有哪些经济因素导致犯罪

首先,单位犯 罪的现象将进一步增加。入世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由单一向复 杂转 化,从而使经 济 犯 罪的主体呈 现多 元化的变化。
其次,犯 罪 领域 将进一步拓 展。这一拓 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新兴的经 济 犯 罪领域发展。二是向执 法 部 门渗 透。工 商、税 务、海 关等行 政 执 法 部 门大都处于经 济体 制转 轨时期权 力与利 益的结 合点。
第三,犯 罪手 段更为复 杂 化、多 样 化和现代化。各类 经 济 犯 罪的手段更加隐 蔽,更加狡 猾,并向智 能型、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四,经 济 犯 罪种类将不断增加。除走 私、贪 污、贿 赂等原有的经 济 犯 罪案件继续增加外,新类型的经 济 犯 罪,如刺 探、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业务秘 密;窃 取、出 卖本企业的技术 秘 密;封 锁市场,垄 断价 格;制作 虚 假广 告,操 纵股市行情从中牟 取 暴利等“新兴”经 济 犯 罪类型,也会不断出现。
第五,经 济 犯 罪的跨国化和集团化的趋 势将大为增强。跨国性 经 济 犯 罪实质上是经 济 犯 罪活动在地域上的扩展和延伸
第六,经 济 犯 罪v危 害 性将日 趋 严 重化。集团化和跨国化的经 济 犯 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 害 结 果将 愈 来 愈 严 重。

㈥ 经济犯罪的产生原因

1、痕迹说:我国社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脱胎出来,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政治文化意识方面还保留着旧社会的痕迹,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经济犯罪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说 法的缺陷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外去寻找内在原因,违反辨证唯物 论。
2、源流说:分为犯罪源的原因和犯罪流的原因。源是指私有 制社会中导致了犯罪规律,是犯罪的根本原因;流是指新社会脱胎于旧社会后必有遗留因素导致犯罪发生,经济犯罪的流是由源引起 的。其弱点是新社会代替了旧社会,旧社会已经绝源,缘何不能断 流。
3、阶级斗争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退出了历史舞台,剥削阶级不能作为统一的阶级,但作为一般反派力量在一定范围发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犯罪的根源。这种学说也有失偏颇,因为诚然阶级斗争长期存在,但它已不是主要矛盾,与犯罪并不具有直接联系。
4、现行社会制度导致论:它摆脱了传统犯罪束缚,认为某一类犯罪人心理结构中潜在因素,过分不正当的经济动机和利益要求,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原有矛盾剧烈变革,刺激一部分人心理结构、提供了外化竿济犯罪。贫困、商品经济因素、政治改革的进程中,现行制度不完善导致经济犯罪、禁而不止、愈演愈烈。
5、商品经济决定论:认为有商品和货币存在,就有商品经济的消极因素存在,经济犯罪社会渗透到商品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过程中,如在商品经济运行领域中通过职务行为非法攫取经济利益(如贪污、贿赂,私分等),此外也有谋取不法经济利益的行为,如挪用、侵占等,所以经济犯罪是商品经济的附产品。
6、商品经济否定论:认为商品经济与犯罪并无必然联系,因 为商品经济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进行等价交换原则,用等量的劳力 表明每个人承担等量劳动,以此为交换前提,只能在这种前提下是 有平等的交换原因,违反这个原则是对商品经济的否定。
7、综合反映论:认为经济犯罪现存社会各种现象的综合反映, 包括:(1)经济犯罪的阶级原因是剥削阶级残余势力存在;(2)经济犯罪的经济原因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犯 罪产生的心然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仍有其固有的核心,正是经济犯罪产生的土壤,同时商品经济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弊端也 是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3)经济犯罪的社会原因、官僚主义存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真空的漏洞、管理工作的混乱、缺乏监督、没 有配套的法律,(4)犯罪人自我的思想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或超前消费等。

㈦ 当前我国经济犯罪的产生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要求的是更高水平的社会的全面发展,此时,集权体制这个落专后经济基础的产物就不可避属免的成为了社会进步的障碍。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国政治与经济双重集中的体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经济发展在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同时却加深了相对贫困,造成了生产相对过剩,经济难以持续发展。贫富悬殊还造成了“低收入,低价格,低质量”的三低恶性循环,社会制造了大量的价廉质劣的产品,造成人力物力环境资源的巨大浪费。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双重集中形成了公司化的政府和部门化的公司,前者以各种税费的方式直接占有社会财富,后者以垄断性经营的方式间接地占有社会财富,在权力保护下,它们总是趋向于超额攫取社会财富,社会在这两种力量的压榨下产生了“勤劳而不富裕”的疲惫感,抑制了社会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活力。不仅如此,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集中使集权体制的力量更为强大,更容易扭曲市场机制,对市场公平的破坏更加厉害。当通过对权力的投机就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时,通过创新创造财富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而通过各种恶劣手段迅速捞取财富也就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㈧ 经济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我国经济犯罪发案数量居高不下,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危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以版下4个方面:
1.经济犯罪权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经济犯罪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
3.经济犯罪严重冲击国家经济发展,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4.经济犯罪滋生腐败,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㈨ 犯罪社会原因的经济因素

经济方面的某些不良因素,诱发了青少年犯罪一是指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多元化分配方式所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引起人们利益关系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又会助长一些人以非法手段猎取财富,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导致违法犯罪。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期,自我控制力差,容易被激发违法犯罪。
二是商品经济中的某些消极因素,诱发一些人的投机心理和冒险心理,为追求个人、集团、单位的非法利益,而不顾人格,不择手段,进而走向犯罪。
三是指在改革中管理上出现了某些漏洞和真空,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这个机会,投机获取非法所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中有部分就是青少年。

阅读全文

与经济影响犯罪的原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