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潜江这几年发展的好吗
一片浮夸的景象。就那个样吧。反正老百姓是没看到什么好处。工资低,物价高,都爱面子,很虚荣。走到哪都是打牌的。城建方面也不行,哎。没一点规化。
Ⅱ 湖北~潜江的经济发展状况
在飞速发展
工业园开了五六个
开始开发卤盐了
小龙虾产业也是风风火火
最重要的是华中家具产业园上马了
文化产业也起来了。曹禺文化开始叫响了
Ⅲ 潜江怎么样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距武汉142公里,西离宜昌158公里。1988年撤县设市,1994年被列为省直管市,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唯一的“中国明星市”,1993——1995年连续3年被评为省十强县市,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人。潜江是我国十大油田之一——江汉油田所在地,享有“水乡油城”的美誉。 潜江市境属典型的平原湖区,境内无山,地势平坦,河湖密布,素称“水乡泽国”。经过数十年水利建设,全市旱涝保收的农田面积85万亩,成为国家确定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猪、 速生丰产林和水产品基地,主要农副产品在全省均占有一定地位。潜江林业尤其发达,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成为联合国在我国的十个县级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之一。全市现拥有林木4000多万株, 森林覆盖率为15.3%,先后向全国18个省(市)输送“活化石”水杉苗木8300余万株,被誉为水杉的第二故乡。村镇、道路、河渠,处处绿荫成片,一派水乡园林景象。 潜江地下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卤水和岩盐。现已探明地下蕴藏石油2亿吨,天然气9700亿立方米。地下大盐湖岩盐储量7900亿吨,是我国盐都自贡市的3倍,另有卤水227亿立方米,卤水中含有锂、铯、铷、溴、钾、碘、硼、硅、锶、镍、锰等18种稀有微量元素,可广泛运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其矿化度均超过国家开采标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潜江正在成为我省新兴的化工城市。沿汉江展开的以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医药化工为主的15里化工长廊建设已初具规模。江汉油田不仅连续10多年稳产100万吨原油,而且是全国重要的石油机械制造基地和石油科研基地。 湖北省荆江化工总厂烧碱工程已于1994年建成投产,6万吨尿素工程、5万吨石油催化裂解工程已于1996年建成投产。潜江轻工、食品等行业比较发达,幸福集团公司闻名遐迩,“园林青”系列酒享誉省内外。具有民族风情的一系列真丝挂毯俏销海内外。目前,全市拥有工业企业400多家,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纺织、轻工、食品为骨干的工业体系。 潜江交通十分便利,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一个半小时可抵达省会武汉。市内公路密布,通车里程超过1500公里。实现乡乡村村通汽车,达到了市境内任何地方都可以在1小时内上高速公路的国际先进水平。流经城区北面的汉江常年通航,建有泽口、红庙两个100万吨港口,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其中泽口港口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境内河渠湖泊相通,内河航运方便快捷。 潜江城市规划控制区311.25平方公里,是由园林、泽口、广华三个组团组成的具有水乡特色的星座城市,现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城区主要街道60多条,通车主次干道458公里,章华大道、潜阳大道、广泽大道将园林、泽口、广华三个城市组团连为一体,并形成环行贯通。园林组团是全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轻纺工业区。广华组团是江汉石油管理局所在地,是石油机械制造和石油科研基地,一座独具特色新兴的水乡新城正在崛起。
Ⅳ 湖北 潜江市怎么样
潜江的消费水平一般般,也要看是在什么级别的地方消费哦
气候有春夏秋东,有冷有热,
我们潜江的人礼貌很大的
Ⅳ 大家认为潜江的经济怎么样
我情况和你差不多,个人感觉潜江经济的整体环境较差,潜江的个人素质及地方文化底子较差。不过现在政府花大力气搞经济,时机还善可!!
不知楼主是不是体育爱好者??
Ⅵ 在湖北潜江发展这个行业怎么样!
在江汉平原来发展农业产业化个人感觉,源可能政府支持力度不是很大,因为江汉平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鱼米之乡,经济条件都还比较可以,政府的主攻方向是发展工业,把农副产品转化为高附加价值的深加工类产品,天门、潜江、仙桃各乡镇都有招商引资的任务,各个乡镇都以工业为主。
当然如果你不需要政府投入,完全是靠自有资金,有钱可以买地发展畜牧业+生态旅游,但是前提是你得有钱,很有钱,买地,现在都在搞土地流转,直接与农民签土地流转合同,政府应该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农业产业化涉及三农问题,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并设有农业产业化办(市长亲自挂帅),你可以直接与它们联系,它们求之不得,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三农问题。
养什么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得承担市场风险,亏得起(本人在这个行业6年)
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联系联系,我给你打工,看你的资料就知道你不会亲自去做事,相信你肯定打算搞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你要有钱投进来,让老百姓有钱赚,别忽悠老百姓,这事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值得搞!!
Ⅶ 潜江的工业怎么样
潜江的工业还好吧,至少在湖北的县域经济中是比较强的。
2011年潜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77.44亿元,增长53.9%;工业增加值195.6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5家;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贡献率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
市委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即到201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平均增长30%以上,实现工业三年翻番目标,这对“十二五”时期潜江市工业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园区建设力度空前。3月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园区动员大会,大园区建设拉开序幕。全年投资7亿多元,完成70平方公里的大园区总体规划,环评和土地修编工作,完成了730多户房屋拆迁、432套还建房建设和2000多户还建房选址、征地工作,启动了章华南路扩宽、翰林路西延、袁光大道南延、王周线盐化产业园通道等主干道建设工作。
工业项目投入创历史新高。制定并完善了重大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金华润化肥“4052”工程、金澳科技百万吨延迟焦化、永安药业环氧乙烷、华山水产甲壳素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竣工投产项目24个。工业投入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44%。投资19亿元的大雄??江汉城、投资11亿元的中伦国际纺织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全面启动建设。
工业产品首次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幸福铝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宫殿”牌铝型材,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良仁”牌小龙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这在潜江市尚属首次。
“全友”入驻华中家具产业园。全友家私于11月28日举行了奠基仪式,标志着全国家具行业龙头企业正式入驻华中家具产业园,极大地提高华中家具产业园的影响和地位。华中家具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万亩,计划投资300亿元,一期工程全面展开,总投资48亿元,当年完成20亿元,有45家企业签约,22家企业加紧建设,成为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学研活动成效显著。9月17—18日,第七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潜江市举办了专场签约活动。相关企业与有关院校现场签约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合作协议金额4.32亿元。湖北省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十万吨虾壳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天翼杯”产学研合作重大成果奖。授予潜江市“最佳组织奖”称号。
汇桥担保融资突破10亿元。市汇桥担保公司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累计担保融资32.7亿元。2011年为171家企业担保融资10亿元以上。
开展“百日会战”环境整治活动。环保部、省环保厅对潜江经济开发区企业环保问题进行督查后,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企业开展 “百日会战”环境整治行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达标排放。
齐力华盛按期淘汰落后产能。齐力华盛82KA电解槽纳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12月20日以前齐力华盛铝厂212台82KA电解槽4.7万吨产能全部停槽,经省淘汰落后产能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合格。这是潜江市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最大的一次关停行动。
Ⅷ 潜江市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发展的怎样了
潜江农村经济发展异彩纷呈
今年,我市农村经济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产品全面增产。预计主要农产品产量“五增两平”。粮食总产量39。14万吨,比上年增长2。0%;油料总产量9。07万吨,比上年增长2。7%;生猪出栏92万头,增长12%;家禽出笼1470万只,比上年增长5%;水产品产量10万吨,比上年增长6%;蔬菜总产量58万吨,棉花总产量4。8万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畜禽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明显。油菜籽价格达到3。64元/公斤,比上年增长40%;水稻1。64元/公斤,增长12。3%。蔬菜、果用瓜等价格也有一定幅度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可比价)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亿元,增4。0%。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以上,比上年增500元以上,增长13。0%以上。
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区域化布局特色显现。45万亩优质棉、40万亩优质稻、40万亩优质油菜、10万亩优质蔬菜板块建设进展顺利。稻棉轮作、虾稻连作、麦(油)瓜椒棉等亩收入过3000元的种养模式面积37。2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年出栏50头以上的有2170户,出栏量67。9万头,占生猪出栏总量的73。8%。其中,年出栏量1000头以上的91户,出栏量34。48万头,占全市全年出栏量的37。5%。已建万头猪场7个,生猪“150”标准化猪舍71栋。水产养殖持续增长。稻田养虾已形成了稻田寄养、种苗繁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形势;网箱养鳝、鮰鱼养殖发展迅速。全市渔业养殖面积25。9万亩,比上年增加8。8万亩。野生寄养小龙虾面积10。8万亩,比上年增8万亩,增285。7%;网箱养鳝面积2。5万亩,网箱口数达到48。2万口,对比上年增加19。9万口,增长70。3%;鮰鱼养殖面积1。55万亩,比上年增1。5万亩。截止目前,全市加工水产品7。23万吨,加工成品2。03万吨,出口水产品1。17万吨,出口创汇7025万美元。预计全年出口创汇9585万美元。林木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今年完成植树25万株,新增林地5000余亩。项目造林2。2万亩,杨树苗销售2000万株。
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通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开展送科技下乡,建设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培植科技示范户,举办科技示范样板,重点推广虾稻连作、网箱养鳝、鮰鱼标准化养殖、“150”生猪养殖等,带动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全市共进行各类培训700多场次,培训24万人次,印发实用技术资料70万份册;培植科技示范户100户,办科技示范样板、科技示范园50多个;鮰鱼等名特优水产品迅速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重点围绕华山、莱克、巨鑫、银海、金城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发展了鱼回鱼养殖、野生小龙虾寄养和肉鸭养殖基地等。加快龙头企业技改扩规步伐,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莱克水产鱼回鱼深加工、金松纱业精技改、尝香思扩规改造等基本完工,可新增销售收入14。1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141家,其中重点龙头企业30家(省级7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企业员工1。8万人,预计2007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4%。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我市目前已建立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其中今年新增27个,吸收农民入社(会)1。5万人,社(会)员年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启动。我市抢抓纳入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试点县市”机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今年,在10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市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新增102个,新增企业商标注册15个。组织开展了争取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和市级知名商标活动。在第四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一批农产品荣获“金奖农产品”称号。“潜江龙虾”、“奥来西瓜”、“尝香思”香辣牛肉酱、楚王原棉、江汉棉纱等品牌在省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
农业多功能建设开始起步。通过招商引资引智,吸纳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闲置资本投入农业,建设了周矶管理区(农场)四季西瓜种植园、美国红提种植示范园、食用南瓜种植基地,天河60万只肉鸭标准化养殖、西大垸鱼回鱼种苗繁育等一批特色种(养)基地;总口管理区雷台农业生态园、积玉口借粮湖生态休闲农业建设等开始起步。通过农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园建设,不仅提高了农业效益,还拓展了农业的生态、休闲及文化传承功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采取义务工负担和民主办水利的方式,开展了畅通保安、水毁修复、小农水示范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0582。5万元,组织大小机械4500台套,累计完成土方1112万方,标工662万个,占计划的108%。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全市完成重大水利项目投资6120万元,实施了兴隆、谢湾两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增收项目,其中今年争取资金2737万元;幸福泵站更新改造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2434万元。投资260。87万元,圆满完成熊口赵脑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任务,省级验收评定为优良。完成了浩口、龙湾、运粮湖三个万亩标准农田整理项目,完成投资3433万元。农村水改已开工17处,完工12处,完成投资4335万元,受益人口9万人。
农业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一是切实抓好防汛排涝抗旱工作。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加强了堤防建设和险段整改。强化免疫接种、强化消毒灭源、强化检疫监管、强化疫情处置,有效控制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加大了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确保了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
新农村试点示范工作进展顺利。开展了以企带村建设模式的探索。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定单生产、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积极参与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动员市直部门开展结对帮扶和驻村共建工作。开展了30个村的结对共建工作,从市直79个部门抽调干部驻村帮助工作。通过企业带动、部门扶持、政府补贴,新农村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纳入市里“以奖代补”项目的20个村计划投资2206。6万元,已完成投资1558万元,占年计划的70。6%。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制定了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农机等农村公益性服务项目和管理办法。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已核发林权证3500本,确权发证面积19。8万亩,林权申请登记发证率达95%。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42万人,参合率达到82%。二是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落实各项惠农补贴4462。53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222万元,粮食良种补贴资金760万元、农资增支直补资金1609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89万元、棉花良种补贴465万元、母猪补贴117。53万元。争取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补贴493万元。开展了能繁母猪保险,已签订保单2万份。三是建立了“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推进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根据我市农村产业调整规划,市财政筹措资金240万元,对今年鱼回鱼标准化养殖、生猪150养殖模式和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重点项目进行奖励。四是强化了农民负担监管。今年审批农民负担总额1078。9万元,人平21。8元,亩平16。2元。完善了农村帐务“钱帐双代管”,强化了农村审计监督。
Ⅸ 湖北鄂州、仙桃和潜江,在经济发展上谁更胜一筹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宝藏”省份,这里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精彩纷呈,大城市们推动着经济进步,小城市们也在默默蓄力为发展而添砖加瓦。
今天小编带领大家来到湖北省,有这样三座面积狭小的城市却能够包容万象,给人们带来的惊喜也是层出不穷,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三座面积最小的城市,未来谁的发展会更胜一筹呢?谁的未来更透前途呢?
经过小编的叙述,相信屏幕前的你又见证到了这个省份中的“宝藏”,以上三座城市你最看好谁呢?欢迎给小编留言说出你的看法吧。
Ⅹ 潜江经济到底怎样,发展快不快,环境如何,很穷吗
那就要看看你是什么样性格的人,你要的是什么??我是刚刚从这个城市读书出来的,这是一个中小型城镇,近两年来,有不段的发展。两年前,这是一个很平静,很简单的城市。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压力大,再在潜江生活,它是一个很好的解压的地方。令你什么都不用想,人文思想不复杂。偏于注重艺术的思想(但也高不到哪里去)。气候,湖北都是个火炉,潜江没有秋天,一个星期一带而过。物价,近一年来有高升,所以这年里感觉有点物有所不值。总体来说,是个生活简单的城镇,去到那里整个人会放松斗志。给它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