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影响

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11 12:19:37

1. 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用了哪些措施

1.改革币制,五铢钱。
2.盐铁官营
3.平抑物价,算缗和告缗,算缗就是向工商业内主征收财产税容,令商贾、手工业者、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
4.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5.颁布世界最早的治虫法规。
6.在干旱地区推广区田法和代田法。

2.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包括哪3个方面

政治方面:
(1)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内,以进一容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潜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胁;
(2)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军事方面:
(1)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经济方面:
(1)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
(2)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3)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思想方面:
(1)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概括汉武帝时期工商业政策的特点,并说明此政策的积极作用

汉武帝时期对民间工商业继续实施抑商政策,并以国家干预方式实施专卖制度。
1、加强了中央集权,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汉朝对外战争及开拓提供了物质支持。
汉初,由于连年的战争,全国人口减少、农业破产、商业萧条。刘邦采取了减轻赋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政策,这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政策也导致地主阶级跟地方割据势力相互勾结,极大的削弱了中央的统治,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到汉武帝时,中央财政收入出现严重不足,而当时国家又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武帝任用桑弘羊进行了以盐、铁、酒专卖为核心的经济改革。
盐专卖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卖”制度,在产盐的地区设立盐官,用“官与牢盆”的办法,规定生产者必须“因官器作煮盐”,而不准自制煮盐锅,以限制盐的生产量。盐民产盐自负盈亏,产品由国家按官定价格收购贩卖,国家间接控制了盐的生产。
铁的专卖包括三个环节:矿山采掘、钢铁冶炼和铁器制作。在产铁地区设立铁官,管理和经营铁的采冶铸造和产品销售,国家直接控制铁的生产和流通,生产者包括政府征发徭役的农民、刑徒奴隶及雇佣的工匠。在无矿山的地方,只
设小铁官,掌握铁器的铸作和销售。
当时,全国设有铁官的地方遍及40郡国的49处,盐官边际28郡国的35处,可见盐铁事业规模之宏大。专卖收入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的极权统治。

4. 对汉武帝改革的认识

原因:汉武帝时,由于汉文帝和汉景帝实行无为而治的方针,导致地方势力和丞相权力膨专胀,严重威属胁皇权,而外有匈奴威胁,所以汉武帝急需改革巩固统一和皇权至上.
措施:
政治:一是建立内超和外朝,二是建立刺史制度,三是颁布推恩令
经济:统一货币,铸五铢钱
思想:废除诸子百家,独尊儒术

5. 汉武帝采取了那些经济措施加强了集权起到了什么效果

改革币制
汉武抄帝统治时期,由于对外征伐不断,中央财政从此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的丰盈一变而为入不敷出的困局。“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富商大贾富可敌国,恰与窘困的中央财政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央政府除了靠鬻武功爵等方式快速增加财政收入外,“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打击大商人,此即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初衷。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六次改革后三官五铢的发行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较大成功。
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到现代,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这项制度实施,使国家独占国计民生意义最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

6. 汉武帝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和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

大一统措施

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7.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

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

1、政治方面:

(1)改革官职,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

(2)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与考核;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僚的控制。

(3)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强化完善封建法治,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5)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2、军事方面:

三次反击匈奴,改变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进军西南地区,征服东越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3、经济方面:

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盐铁官营,由国君垄断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平抑物价,征收大商人,高利贷者的财产税。

4、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汉武帝还创建了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封建官学制度。此外还崇尚法治。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

(7)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影响扩展阅读

人物评价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适者听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

汉武帝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但晚年的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为其留下负面的污点,不过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过失,重拾汉初的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为之后西汉极盛之世的孝宣中兴奠定了基础,可谓善始善终。

参考资料:刘彻 (汉武帝)--网络

8. 如何理解汉武帝时的经济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轨道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简单来说:
财富由社会向中央政府转移,中央政府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同时打击商业,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成为了后来中国封建专制经济国家垄断专营的代表,它开启了一个国家垄断专营的时代,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轨道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详细分析:
一、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简析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概括起来就是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济,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盐铁酒专营打击重农抑商,增加税赋,推行均输平准,颁布算缗、告缗,统一货币收归货币制造权到中央,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讨论汉武帝的经济政策。
1.货币,收归货币铸造权:汉初,中央政府推行“无为”这一财政管理政策, 纵民铸钱,各地制造的货币很不统一,“钱文大乱”,减重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元狩三年(前120)前后汉武帝开始废止四铢半两钱,铸造新的三铢钱,并相应制订了皮币(方一尺的白鹿皮定价四十万)以及白金货币.然而,这一政策也失败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诞生了五铢钱. 五铢钱,顾名思义重量为五铢,约3.5克.五铢钱成为了后来七百多年中国货币的主体,一直到唐朝的开元通宝出现(公元621年)后才被取代.,此统一了全国币制,也稳定了货币流通,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存在的货币贬值问题。
2.盐铁酒专营:这是汉武帝经济改革政策当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汉武帝重农抑商政策的代表,通过对盐铁酒的专营,打击了大商人,又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自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始,盐业收入拨归大农令以助国库,并设立大农丞,开始对盐业进行管理。自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国家开始垄断铁业的生产和流通,生产规模也由此逐渐扩大。,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初榷酒酤”,韦昭日:“谓禁人酤酿,独官开置 ,独取利也。”从此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完成了对盐铁酒的专营,开创了封建王朝完备的专营制度,三种专营之中,酒相对前两者来说利润较少。
3.均输平准: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开始,均输法,平准法的实施,两条法律以国家统制物资的搬运和物价的调节来抑制大商人的利润,并试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均输法的内容并不明确,综合<<史记>>平准书,<<盐铁论>>等文献,大概是以下的内容:政府需要的物资从民间购买,但输送到中央没有质量保证.因此在各地设立均输官专门从事物资的购买和运输.很显然,平常由商人进行运输的利润也消失了,政府开支得以削减.五年后,在这一基础上更实行了平准法.平准的具本内容是:“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之物,名日平准”由于中央对物资需求扩大以及各个部门竞争造成了物价波动剧烈.为了防止这一现象,事实上掌握这一政策实施的桑弘羊在物价低迷时买入并储存,在物价疯涨时卖出平易,两相结合防止物价剧烈波动,并杜绝大商人投机获利的可能性。
4.算缗、告缗:算缗、告缗是针对大商人的一种经济剥夺行为,算缗是西汉武帝时封建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 ,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开始实行对商人及手工业者征收千分之二十至四十的赋税。并针对商人隐藏财产、规避税赋的现象,武帝又颁布告缗之令,“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国家没收的“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它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5.增加赋税:汉武帝时期在原有税收基础上,除了前面所说的算缗、告缗,还增加了税收的征收幅度,首先是调整提高农民负担的税赋,农田收入仍按“三十税一”,但将原来的实亩实收改为三十亩按一百亩标准收,无形中农民增负担三倍多。口赋由原来的七岁起收改为三岁起收,提前了四年,并由人平二十钱增为二十三钱,增加了三钱。农民和商人、宫吏承担的更赋由三天增加到三个月。对富人的税收改革就是前面所说增加的财产税,直接打击了当时的巨贾豪绅。
通过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的梳理,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财富由社会向中央政府转移,中央政府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同时打击商业,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成为了后来中国封建专制经济国家垄断专营的代表,它开启了一个国家垄断专营的时代,这些政策在汉武帝时期对当时的国家社会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然而在后期却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从经济思想来看,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是藏富于民向藏富于国的转变,是汉初放任自由的经济思想与严格的封建经济管制思想之间的转变。

二.汉武帝时期所采取的国家垄断经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从长远来看,他所实施的经济政策又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灾难后果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此汉武帝在晚年颁布《轮胎罪己诏》改变了自己的统治政策以其化解统治危机,了解这些经济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我们现代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积极作用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政府的军事政治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对商业和市场的管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豪强巨贾,规范了社会秩序。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是汉武帝的经济政策的最直接的效果,也是汉武帝经济政策最直接的目的。
极大的支持了汉武帝的军事政治和社会行动:丰富的财政收入为汉武帝的战争提供了资金,保卫扩宽了汉朝的边疆,稳定内部的局势,同时汉武帝还利用充足的财政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兴水利工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打击了巨贾豪绅,稳定了市场秩序,遏制了土地兼并:汉武帝的盐铁酒专营以及针对富人的财产税等都极大的打击了豪商,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问题。
打击了地方豪强,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通过盐铁中央专营直接打击了地方豪强,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使得他们没有能力再与国家政权抗衡,从而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削弱了地方势力,增强了中央实力,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为后世政府的经济改革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开创了封建社会官营工商业传统。从此,官营工商业在中国封建工商业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点。
(二)消极作用
在取得了巨大的辉煌的同时,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也暗含了危机,高度国家垄断的经济和重税导致了市场和社会的凋敝,对西汉的社会结构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导致了官商一体化阶层的兴起,在汉武帝打击商人阶级的政策下,商人阶级通过捐资等方式获得爵位或者与官员勾结,形成了官商一体化的进程,反而加剧了对底层人民的盘剥和对市场的破坏,同时还造成了严重贪污腐化问题,官商一体化阶层的兴起对民众的盘剥更加严重,反而造成了经济的凋敝。
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汉武帝的经济政策的严重打击,社会经济失去活力,一步步走入凋敝,最后导致了西汉经济的萎缩,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抑商政策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而在长时间来看却带来了严重后果。
沉重的税负和徭役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使得农业生产陷入困境,农民生活困难,加之官商的盘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矛盾,甚至影响了汉武帝后期的统治造成了统治危机。

三.总结
汉武帝出于增加财政收入和政治市场秩序的经济改革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央集权的官营工商业这样的抑商政策和过重的赋税,都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汉武帝经济政策中的政府控制思想和汉初实行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之间,必须取得一种平衡,就是通过政府的有限的参与保证市场和社会的秩序,同时发挥市场的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向汉武帝一般一味的发展垄断的国营工商业,这对我们现在的经济政策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藏富于国不如藏富于民。

阅读全文

与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