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非需求量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非需求量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11 11:59:11

经济学需求和需求量问题

影响需求的首要因素是商抄品自身的价格
一般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高,需求量小;价格低,需求量大,春运期间对飞机和火车票的需求就是这种情形。飞机票价格高,需求量小,相对就容易买到,火车票价格低,需求量大,容易形成一票难求的情况。

㈡ 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具体分析经济衰退时

(答案有些长,不过很详细。楼主可以择取主要内容,谢谢)对货币的需求,回又称“流动性偏好”。凯恩答斯认为因为货币具有这种使用上的灵活性,随时可以满足三类不同的动机:
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处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
2.谨慎动机,(或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量货币。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对货币的预防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他对意外事故的看法,但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人们选择利用利率水平或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机。)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二者成负相关。
经济衰退时期,政府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发货币,使利率下降,企业增加投资,就业率上升,居民有了更高的收入就会增加消费。总需求增加。

㈢ 影响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所以A和B肯定都应该包括。

交易性货币专需求影响因素有如下属几种:
1. 收入
2. 价格
3. 利率
4. 货币流通速度
5. 金融资产收益率
6. 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
7. 其它因素
其中1即A,3即B,4即D,6即E。所以正确答案是ABDE。

见网络名片:
http://ke..com/view/460871.htm

㈣ 经济学 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

首先,您需要明确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需求量对于商品价格的敏感程版度的变量,是商品价权格每变化1%所带来的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您原有的计算结果是有问题的。这里的1%是总支出的变化,由于商品价格并不是不变的,总支出的变化并不能等同于需求量的变化。下面我给出正确的解法:
假设价格变动前,商品价格P0=1,需求量Q0=1,总支出E0=P0*Q0=1

在商品价格变动后,P1=0.9,E1=1.01,则Q1=1.01/0.9=1.12
则需求量变化约等于(1.12-1)/1*100%=12%
则需求价格弹性为12%/(-10%)=-1.2,由于其绝对值大于1,该商品需求价格富有弹性。

㈤ 西方经济学原理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有5个:

1.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越小。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需求法则。商品的价格是影响商品市场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偏好 这里所说的偏好,既与消费者的个人爱好和个性有关,也与整个社会风俗、传统习惯、流行时尚有关。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商品(如流行时装、音乐唱片)的需求对社会偏好十分敏感,即
使价格不变,由于社会时尚的改变,流行时髦的变迁,需求量也会有急剧的变化。

3.收入 一般说来,收入与需求是正相关的,即别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这是因为较高的收入代表了较高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而需求是受支付能力的约束的。

4.相关商品价格 需求不仅取决了商品自身的价格,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其他商品中,有两类两品的价格影响最大。

一是替代品,即在消费中相当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越高,就显得这种商品相对便宜,因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则相反。二是互补品,即经常放在一起消费的商品,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上涨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5.预期 这里说的预期,不是指消费者的个人预期,而是指对商品需求产生影响的是社会的群体预期,无论这种预期正确与否。

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某一商品未来价格会显著上涨,则会增加现时的消费,或多购买一些贮存起来。预期效应有时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5)非需求量对经济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特点:

1 可变性

商品需求是对具体、现实商品的需要,不仅有量的要求,还有质的要求;不仅有时间的要求;而且有空间的要求;不仅有花色品种的要求,还有规格型号的要求,这些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2 多样性

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性别年龄、民族信仰、职业活动、居住条件、风俗习惯等不同,会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因而人们的消费会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个性化。同时,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和条件下,不同的消费者,都存在着不同的需求,而且这些需要都在变化和发展,这些都导致商品需求的复杂、多样和多变。

3 社会性

人们的社会需求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因而社会性是需求的又一特点,并且这种社会性还带有时代的特色,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消费方式随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高级化和多样化。

4 层次性

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不同,追求的消费目标也不一样,构成了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形成多层次的商品需求。

5 逐波性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的品种和式样的商品,像波浪一样逐波发展,由国外进入国内,由沿海到内地,先大城市后小城镇,先城市后农村。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逐波式的产品传播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

6 替代性

由于社会商品的类别繁多及许多商品的用途一致,导致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会量入为出地购买适合自己生活水平的商品。在各大类商品中都有可以互相替代的同用途商品。

7 差异性

由于消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收入水平、气候条件、消费观念、心理素质、商品需求等因素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消费阶层之间、年度和季节之间都存在着极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商品需求存在着差异性、差别性和地域性。

8 趋高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需求的层次也必然逐渐提高,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住的讲宽敞,用的讲高档,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㈥ 在经济学中影响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

商品本身的价格和时期的长短决定和影响需求的变动,还有如下几个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3.其它相关产品的价格4.预期的商品价格

㈦ 论述经济变量对货币需求总量的影响

我估计这是想论抄述货币数量理论。


  1. 其现金交易方程式为:MV=PT。而式中P为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量,V为货币年流通速度,T为一年内商品交易总额。根据交易方程式,V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在充分就业水平上,T不能再增加,因而V/T可以假定为一常数,只要M发生变化,P也按正比例发生变化。

  2. 这一方程式是一个恒等式,并无特定的理论含义它表示:商品交换价值(PT)等于偿付货款的金额(MV)。人们对此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定出各种假设条件,提出各种理论。

  3. 这个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I.费希尔(一译费雪)在其代表作《货币购买力:其决定因素及其与信贷、利息和危机的关系》(1911)中首次突出的。他将自重商主义以来长期流行的货币
    数量与物价水平作等比例同方向变动的货币数量论,用代数式作出明确而简洁的表述,使人们能够一目了然地认识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㈧ 微观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对社会的影响

在供给和需求的互相平衡下,市场同样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市场的均内衡过程就是商品容均衡价格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均衡,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如果市场上只有一种或几种商品达到供求平衡,这是局部均衡。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达到了供求平衡,这就是一般均衡。必须强调,一般均衡才是真正的均衡,局部均衡只是暂时的均衡。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一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首先,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商品过剩,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供给量,这样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到均衡价格水平。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商品短缺,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㈨ 经济学基础问题

1.答:①曲线向左移。
粮食价格提高→饲料价格上涨.成本提高→供给量减少
②有影响
1.曲线向右移。其他条件不变,供给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2.猪肉价格提高会造成销售量减少

2.答:①曲线向左移。
粮食价格提高→饲料价格上涨.成本提高→供给量减少
②有影响
1.曲线向右移。其他条件不变,供给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2.猪肉价格提高会造成销售量减少

3.答:分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劳动量从零增加到平均产量最大值 为止
第二阶段:劳动量从平均产量最大增加到边际产量为零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绝对减少
②边际产量。因为边际产量指在固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可改变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得的总产量的增加量。现企业增加一名工人增加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边际产品增大的量决定总产量的增加。
4.答:构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关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者的研究目的相同。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互补。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者的分析方法是不同的。
5.(1) 答:偏好度降低→需求量下降→曲线右移
(2)答:需求量上升→曲线右移
(3)答:收入增加→需求量上升→曲线向右移
(4)答: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曲线左移
6.(1)答:成本降低,供给量增加
(2)答:供给量减少
(3)答:生产成本增加,供给减少
(4)答:a.供给减少(降低产量)
b.供给增加(厂商将现有货物抛售)
9.答:不同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超额利润不定 期存在,其他厂商可以加入该行业。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超额利润长期存在,其他厂商不能进入该行业。

相同点:
两种均衡都可以通过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的途径来达到。
10.答:(1)增加利润
(2)a.市场存在着某种不完善性,以至于总的市场可以分割成为许多相互独立的分市场,垄断厂商可以在这些分市场种分别实行不同的价格。
b.各个分市场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11.答:原因:为了使市场稳定,使商品价格不至于波动太大,影响消费者正常消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影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2.答:海尔集团生产的家电产品刚生产出来时,由于产量相对需求量来说较少,价格较高,但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和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化,价格会相应降低,是购买量上升,直到达到家电产品的最大利润,此时的价格实现了均衡。

13.答:不是。
因为各种农业税的减少利于农民降低成本,粮食可以卖个好价钱,因此农业的好消息不是农民的坏消息。
14.答:各种工业产品的赋税最终都落在了消费者的身上。
例:某公司生产的汽车挡风玻璃,国家对其征收赋税,该公司在对外出售时直接将这部分费用当成成本转嫁给了客户,二客户便会承受这种方法转嫁给下一个,最终直接落在消费者身上。
15.答:可适当降价,以提高观看者人数。
可采用差别价格。
16.答: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一部分包括生产力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厂商理论。
18.答: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涨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例: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大米、花生油、饮料等供给量的变化符合其供给定理。

19.答:条件:a.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他们是 相互独立的
b.产品不存在差别,是同质的
c.生产者可以自由进出这个行业
d.市场参与者具有完备的信息
三种状态:a.获得超额利润的均衡
b.最小亏损的均衡
c.获得正常利润的均衡
20.答: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由:资源稀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的基本问题引起的。
资源稀缺、配置和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经济学的定义,即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使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21.答:规模经济:就是用先进生产设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

a.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b.市场条件,交通条件,能源供给,原谅供给,政府政策

22.答:条件:需求高:平均收益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割:需求虚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三种状态:a.获得超额利润的均衡
b.最小亏损的均衡
c.获得正常利润的均衡
23.答:规模经济:就是用先进生产设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

a.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b.市场条件,交通条件,能源供给,原谅供给,政府政策
24.答:短期:因为当产量增加时,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变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成本开始时迅速下降,以后随着平均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短期平均成本的变动开始随着平均可变成本变动而变动。
长期:不同时期的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呈U型,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相连而成。
25.答: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在长期内,厂商有足够时间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可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当存在超额利润时,就有新的厂商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当行业内粗和你在亏损企业时,一部分厂商就有可能转产,退出这个行业。
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的上期均衡: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调整一些生产要素,若短期亏损,它就可能在长期中退出这个行业,若有盈利,她它就会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使产量由边际收益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交点决定。
27.答:不是。因为这辆车子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当只有三个轮子时,便无法开动。也就是边际效用根本不存在,因此也不能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
例:酒水。
28. 答:应降价。因为当考虑到提高生产者收入,是应该提价。但是消费者的收入是一定的,当这些高级消费品提价时,是比会失去一些消费者,此时,生产者的收入也会随之降低
29.答:不同处: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其大小可以英基数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效用的数值便有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量度消费者的偏好。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效用是无法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且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片还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效用的大小顺序。
相同处:都是研究效用问题即满足程度问题。
30.(1)答:左移。因为需求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2)答:右移。日本牛肉和英国牛肉互为替代品,一方价格上涨,另一方需求量增加。
(3)答:右移。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量增加。
(4)答:左移。牛肉成本增加,牛肉价格上涨,导致需求量减少。

㈩ 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1) 商品本身的价格(P)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则需求量增加。需求量的多少与该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 相关商品的价格(PX)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与其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在经济学中,相关商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是指可以相互替代满足消费者同样需要的商品,比如大米和白面,羊肉和牛肉,棉布和丝绸,咖啡和可可,等等。消费者在购买两种具有替代关系的相关商品时,如果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就会减少。比如羊肉和牛肉,当羊肉的价格不变而牛肉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增加对羊肉的购买而减少对牛肉的购买,从而使得对羊肉的需求量增加。
另一种是互补品(Complementary goods),是指互相配合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 比如影碟机和碟片,乒乓球和球拍,钢笔和墨水,汽车和汽油,等等。消费者在购买两种具有互补关系的相关商品时,如果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就会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就会增加。比如影碟机和碟片。如果影碟机的价格不变, 碟片的价格上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影碟机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3) 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期(PE)
如果消费者预期将来商品价格上升,则会增加现在的需求,反之,如果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下降,则会减少现在的需求。例如,消费者预期电脑价格还会持续下跌,则会推迟购买,从而减少了当前电脑的市场需求;反之,消费者预期电脑价格还会持续上升,则会抓紧购买,从而增加了当前电脑的市场需求。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期有时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
(4) 家庭收入(I)
一般来说,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收入增加,会引起需求量减少。
(5) 消费者偏好(T)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的过程,也是满足心理与社会需要的过程,因此,社会消费风尚的变化对消费者的偏好影响很大。广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消费风尚从而达到影响消费者偏好,促进商品购买量的目的。这也就是许多厂商大做广告的原因。
(6)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N)
一般来说,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使需求量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会使需求量减少。人口结构的变动主要影响需求的构成,从而影响某些商品的需求。
(7) 政府的消费政策(G)
政府的许多政策都会鼓励或抑制消费,从而增加或减少人们对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例如,政府提高所得税税率、加征消费税等都会抑制消费,反之,则会刺激消费,增加需求。
除上述七个因素外,还有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化习惯、经济开放程度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需求。

阅读全文

与非需求量对经济有什么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